全国体育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联赛体育体能
怎么正确锻炼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又称专项耐力,是体能类、技能对抗类竟技体育的基础。如最近中国足球协会规定参加全国甲级联赛的队员,必须通过12分钟跑(3100米)和5×25米(34秒)折返跑测验,合格者才能参赛。
发展无氧耐力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5秒、10秒、30秒钟快速高抬腿练习,做6~8组,间歇2~3分钟。强度为90~95%。要求越快越好。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1分钟练习,或100~150次为一组,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80%,要求动作规范。也可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
2.高抬腿跑转加速跑。行进间高抬腿跑20米左右转加速跑80米。重复5~8次,间歇2~4分钟。强度为80~85%。
3.原地或行进间间歇车轮跑。原地或行进间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75~80%。
4.间歇后蹬跑行进间做后蹬跑,每组30~40次或60~80米,重复6~8次,间歇2~3分钟。强度为80%。
5.反复起跑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30~60米,每组3~4次,重复3~4组,每次间歇1分钟,组间歇3分钟。
6.反复跑跑距为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米等。重复次数应根据距离的长短及运动员水平而定。一般每组3~5次,重复4~6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一般的心率控制,如短于专项的距离,练习时心率应达180次/分钟,间歇恢复至120次/分钟时,就可时进行下次练习。如发展乳酸耐力,距离要长些,强度小些。
7.间歇行进间跑行进间跑距为30米、60米、80米、100米等。计时进行。每组2~3次,重复3~4组,每一次间歇2分钟,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80~90%。
8.计时跑可做短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计时跑或长于专项距离的计时跑。重复次数4~8次(根据距离而定),间歇3~5分钟。强度为70~90%,根据运动员水平及跑距而定,距离短,强度大些。
9.间歇接力跑跑道上,四人成两组,相距200米站立,听口令起跑,每人跑200米交接棒,每人重复8~10次,要求每棒跑的时间。
10.迎面拉力反复跑跑道上,两队相距100米,每队4~5人,迎面接力跑,每人重复5~7次,要求每棒时间。强度为70~80%。
专项耐力训练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专项耐力训练。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主要表现为以最大强度重复完成完整比赛动作的能力。如优秀撑杆跳高运动员要在长达数小时的比赛中多次越过5米以上的横杆;标枪选手要力求在6次试投中都达到理想的远度;举重选手则试图在三次试举中,一次比一次举起更重的杠铃。因此,其发展专项耐力的训练内容手段应以多次重复完成比赛动作或接近比赛要求的专项练习为主。实践中,多采用极限或极限下强度完成此类练习。
如奥运会女子铁饼冠军德国选手韦鲁达,1991/1992年度准备第四个中周期(6周)专门力量练习重复次数达2620次,转向投掷练习为938次,赛前准备期(5.5周)专门力量练习重复次数为1345次,专门投掷练习达1005次。
2.体能主导类周期竞速项群的专项耐力训练。体能主导类周期竞速项目有耐力性和速度型两个项群。耐力性项目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要求是用尽可能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全程。除超长距离之外,专项耐力的重要供能形式为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其主要训练方法为大强度的间歇训练法及比赛训练法。其负荷的主要特征为:
(1)采用超乳酸阈强度直至在较短段落中超比赛强度进行训练。
(2)中距离运动员训练课负荷总量达到比赛距离的3~6倍,长距离为1~3倍。
(3)两次练习之间的间歇相对略长。采用大强度间歇训练时,应待心率恢复至20~24次/10秒时再次练习;进行重复训练时则要求恢复到20次或20次以下/10秒。
(4)练习采用的段落长度,中距离为比赛距离的1/4~3/4;长距离也不超过3/4,但常采用比1/4专项距离短的练习段落。如长跑选手常采用400米段落进行间歇训练。
速度性项目运动的主要供能形式为磷酸盐无氧代谢供能,多采用1/2至全程段落练习,负荷总量为比赛距离的3~10倍,负荷强度为95%~100%。
如何看待 2020 全国游泳冠军赛余贺新、傅园慧等运动员预赛第一,却因体能不合格无缘决赛?
打开头条,傅园慧又火上了热搜。不过这一次不是她搞笑的表情和充满“洪荒之力”的段子。
傅园慧是一个大家喜欢的运动员。接地气,不做作。这次她取得预赛第一的成绩大家都为她高兴,但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竟然因为“体测”成绩差而无缘决赛。
国家队的体测是“地狱难度”?
一个能在预赛中游第一的运动员你说她身体素质差我是不相信的。这可是拥有“洪荒之力”的傅园慧呀。据了解,初傅园慧外,在此次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中,有类似遭遇的还有:以21秒79打破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打破宁泽涛保持的全国纪录的余贺新,
以15份45秒59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
以及在预赛中都拿下第一名的于静瑶和方喆。
他们均因为体能测试成绩不达标而无缘决赛。
这样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一个个能破全国乃至亚洲纪录的运动员无缘决赛?他们的体测竟然会不过关?一时间网友们吵翻了天。
面对网络上的质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强调这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在基础身体能力和专业运动表现上,都能对标世界顶尖水平。
中国的运动员尤其是男足体能差一直被诟病。强调运动员要有优秀的身体素质无可厚非。但体测的标准却让人不解。
比如游泳运动员表示,他们在水里游得快,但跑3000米实在不是他们擅长的项目。因为这个无缘决赛实在有点冤。就像让打排球的朱婷去游泳一样,游得慢就不能打球是不是很荒谬。据说棋类运动员也要测1000米跑、立定跳远、座位体前屈等项目。不知道柯洁听到这样的消息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术业有专攻。强调运动员的体能没毛病,但测试的手段能不能不那么教条。游泳运动员难道不能通过游泳来测试体能吗?如果这些游戏的运动员因为这样的原因无法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真正高兴的应该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吧。我们没有败给敌人,却败给了自己。之前乒乓球队就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管理办法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非议,希望类似的“闹剧”不要在游泳队重演。
体测2.0来了!体测不合格或不能参加全运会决赛,为何会定这样的规定?
体育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的意见征求。国家体育总局在其网站发布了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征求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游泳等9个项目竞赛规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规定中,多个项目的竞赛规程中都包含有体能测试。 其实很多人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为何会定这样的规定,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运动员体能要合格一个运动员,要参加各种比赛,其体能一定要合格,这是参赛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如果其体能不合格,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比赛中的各个项目,不能够保证完成比赛。这也事关运动员的成绩和国家的荣誉,所以国家也比较看重运动员的体能。
二、运动员综合能力要强作为一个合格的运动员,其不应该只锻炼其参赛的项目,要综合实力,各个项目都能够做到标准。测试项目包括30米冲刺跑、垂直纵跳、引体向上、躯干核心力量和3000米跑。体能5项总分达到30分以上 (含30分)的运动员方可最终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游泳决赛。
三、对运动员身体健康的保障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是让其参加比赛的基础条件。国家规定处测试项目的标准,标准时基于人的身体忍耐度等各个方面设定的。所以,身体健康,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将会通过测试。相反,如果运动员某项测试不及格,也将表示着,如果让其继续参加比赛,其一定存在一定的风险,对运动员个人来说,也是对参赛后人身安全的保障。
以上为个人观点,你认为国家颁布的体测不合格或不能参加全运会决赛的规定原因是什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和看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