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决赛观战嘉宾-世界杯决赛观战嘉宾
1982年世界杯决赛的场地?
没错,82年世界杯决赛场地就是伯纳乌(Santiago Bernabeu)。
圣 地 亚 哥 - 伯 纳 乌 球 场 简 介
1947年12月14日,随着马德里与葡萄牙Os Belenenses俱乐部的揭幕战,圣地亚哥-伯纳乌体育场举行了正式落成典礼,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好和最现代化的体育场。随后1954年进行的第一次扩建,同时使它成为了最大的。与此同时,这支势不可挡的冠军之队的头衔,一点都无愧于这个他们赢得这些荣誉的舞台的伟大,俱乐部队史也正开始成长。这是每个拥趸梦想成真的黄金年代:最好的球队,于最好的球场。
在这里,有一个人是绝对功不可没的,他以他的信念和远见卓识,成功领导并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他是马德里的标志人物:圣地亚哥-伯纳乌,这座体育场也由他得名。他的那个可容纳越来越多球迷以实现他们现场观战梦想的庞大体育场工程,由于他的努力和管理,已经成为了美妙的现实。 圣地亚哥-伯纳乌体育场举办过不计其数的大型体育与社会性盛会,其中尤以这些引人注目:
由夺冠的第二届决赛(1957);
选拔赛决赛阶段的比赛;
球场25周年的纪念赛(12);
马德里俱乐部75周年的纪念庆典;
西班牙世界杯决赛(1982);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与西班牙青年的聚会(1982)。
除此之外,圣地亚哥-伯纳乌体育场还曾主办过数次西班牙杯的决赛。
主 场 变 迁
在的建立和1912年之间,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在1920年之前还没有获得"REAL"称号)在一些或大或小的足球场进行主场比赛,包括著名的Hipodromo,这儿是第一届西班牙杯的比赛场地(包括1904年,在这儿获得了他的第一个奖杯)。在1912年俱乐部搬到了O'Donnell,马德里的第一个有隔离的足球场。首场比赛是在10月31日,由对阵Irun体育,以平局收场。11年后,俱乐部再次搬迁,这次是到Ciuda Lineal体育场,它可以容纳8000球迷,而且有草不再是土场。正式的开幕战于1923年4月29日举行,国王,Juan王子,国王的父亲前来观战。以2-0胜了联队,Jose Maria Ubeda独中两元。
大约12个月后,1924年5月17日,在另一个新体育场举行了揭幕战,这是查马丁(Chamartin),第一个完全属于俱乐部的体育场。揭幕战3-2纽卡斯尔,英格兰足总杯的所有者。这个容纳22500球迷的体育场,是获得第一个联赛冠军的见证。圣地亚哥.伯纳乌在1943年当选俱乐部后,认为它对于一个希望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俱乐部并不合适。
因此,在1944年,一个原被命名为"La Castellana",但是在1955年1月4日改名为圣地亚哥.伯纳乌的新体育场动工了。揭幕战在1947年12月14日举行,3-1击败Os Belenenses。Sabino Barinaga攻入新体育场的首例入球。体育场可容纳75432人。
1953年,由于球迷的强烈要求,体育场扩展了一个第三体育场。在的黄金时代,50年代和60年代,当俱乐部获得六次冠军杯,场地容纳了12万人,大多数站着支持他们的球队。在国际比赛,西班牙在伯纳乌赢得了到目前为止的唯一一个正式的荣誉,1964年在决赛中击败苏联夺冠。
在1980年早期,体育场进行了第一次重要的更新以便于拥有世界杯比赛场地的资格。外观和通道都现代化了,容量也增加到了9万。独特的通道塔在1992年开始建设,经过18个月的紧张工作后建成。在这之后,球场容量增加到了10650人。
但是,根据现在的西班牙的法律和新的欧洲足协规章,从1998/1999赛季,所有的体育场必须全部是座席。是很少的不能按时完成所有的转变的西班牙俱乐部中的一个。虽然欧足协给了两年的延长时间去改建,球场的容量还是减少到了75000。
有几个长期出笼了,包括在伯纳乌5千米远建设一个新球场。但是,许多球迷反对离开伯纳乌。2000年11月,弗洛伦惕纳.佩雷斯展示了他的新,这将为体育场增加5000到10000个座位,一个新的大厅,一个新的俱乐部历史博物馆。这项工作在2005年完成。
克罗地亚总统为何去现场看世界杯决赛?
当地时间7月12日,正在比利时参加北约峰会的克罗地亚总统基塔罗维奇表示,看好球队赢下世界杯。她还透露会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赴现场观看决赛。
特别是在之前的1/4决赛中,克罗地亚的美女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还到现场观看了比赛,这让克罗地亚队士气大涨,并在点球大战中惊险击败了东道主俄罗斯队,而在决赛中科琳达还将出现在现场为克罗地亚队加油!
由于公事还要处理,所以科琳达没有现场观看半决赛,但科琳达已经表示如果球队可以打进决赛,她将再次到现场看球,相信科琳达在看台上的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看来又要再火一遍了,而且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将会在现场观战本届世界杯决赛,两位国家总统会有怎样的互动,也值得我们期待。
2014巴西世界杯三四名决赛首发名单
2014巴西世界杯三四名决赛首发名单:
1、巴西首发:塞萨尔;麦孔,蒂亚戈-席尔瓦,鲁伊斯,马克斯韦尔;保利尼奥,古斯塔沃;拉米雷斯,奥斯卡,威廉;若。
2、荷兰首发:西莱森;布林德,德弗里,弗拉尔,因迪,库伊特;维纳尔杜姆,克拉西,斯内德;范佩西,罗本。
扩展资料:
荷兰3-0胜巴西夺世界杯季军
凭借着范佩西开场3分钟的“闪电”破门与布林德第17分钟的抽射得分,荷兰队主导了与东道主巴西队之间的世界杯季军争夺战,补时阶段小将维纳尔杜姆锦上添花,将锁定在3:0,橙衣军团在夺得世界杯第三名的同时,也令巴西人最后的梦想再次落空。
面对这场“鸡肋”之战,双方赛前都摆出了积极的姿态,范加尔放话,荷兰要以(90内)不败战绩离开世界杯,而斯科拉里则表示,巴西队仍有梦想,那就是赢得世界杯第三名。
然而从比赛状态来看,荷兰人显然准备得更加充分,他们全场仅8脚射门就令对手城门3次失守,效率依旧惊人,而巴西队尽管占据了58%的控球率,却始终破门乏术,最终再次主场饮恨。
本场比赛在巴西利亚马内加林查国家球场举行,68034名观众到场观战。
开场前,巴西头号球星内马尔带伤来到替补席为队友助阵,他的现身引发了现场狂热的掌声和欢呼。
世界杯将参加决赛阶段的球队增加到24支是在哪一届?
1.赛场外的争夺战争夺领导权
从1982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杯赛,到2002年在韩国和日本举行的第十七届世界杯赛,世界足球的历史经历了最为动荡的20年,各种矛盾先后爆发,两任国际足球联合会阿维兰热和布拉特分别取了保守和灵活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试图通过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又最权威的单项体育组织,引导足球运动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个成员复杂、利益不均的大家庭中,不能没有家长和家规,而家长又永远无法牢牢控制所有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毕竟“孩子们”已经长大或正在长大。于是,世界杯赛成了谁都离不开谁的纽带和争权夺利的价值链。
围绕世界杯的定位,国际足联与欧洲和南美足球界的巨头们总有喋喋不休的争论。没有谁能否认,欧洲和南美代表着世界足球的最高水平,是现代足球运动的竞技支柱。但是,同样不能否认,欧洲和南美赛场上的绿茵大战,正是由于在两大洲以外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才能如此兴旺。世界足球运动这座宝塔从基座到顶尖的所有问题,都是它的领袖们无法回避的,必须得到妥善处理,而不能仅在口头上许愿。
欧洲人跟南美人在足球利益上也时有争端发生。从骨子里说,欧洲中心论一直是欧洲人丢不下的意识。1904年,国际足联正是在荷兰、法国、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瑞典和瑞士这7个欧洲国家发起下成立的,其总部先后设立于法国巴黎和瑞士苏黎世,始终不曾离开过欧洲。14年巴西人若奥·阿维兰热当选之前,国际足联的六任都是欧洲人,而历史上担任过秘书长一职的7人全部是欧洲人。在阿维兰热行将告退的1998年,瑞士人布拉特和瑞典人约翰松展开了激烈的竞选,周游列国拉选票。最终,布拉特以“为足球,足球为”的动人口号、多年担任国际足联秘书长的资历和有嫌疑没证据的台下动作,当上了第七任FIFA。其实,无论那场竞选的结果如何,国际足联连同它所主办的世界杯赛都已注定要回到欧洲人领导之下,只是亚非国家更希望布拉特在竞选中答应的事情能够说到做到。
布拉特竞选成功之前,全世界足球界很少有人见过他单独行动。在人们眼中,他始终是阿维兰热的助手。出席各种活动和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他几乎是阿翁的随从,甚至在许多会议上甘当阿翁的译员,不像国际足联的秘书长,倒像是的秘书。这种作法不乏韬晦之意。实际上,他不但对国际足球运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有时与阿维兰热的看法相左。久而久之,便有舆论放出风来,将这种矛盾越来越表面化。难得的是在包括向亚非国家推广足球运动和世界杯赛改革等重要议事中,布拉特支持着阿维兰热,而在布拉特与约翰松争权的时候,阿维兰热也支持了布拉特。
国际足坛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同为巴西人的阿维兰热与球王贝利不和,贝利支持约翰松接替阿维兰热的之职,阿翁提议让布拉特来干。其间,利益与策略交替发挥着主导作用。世界球王贝利作为1998年世界杯赛法国组委会两之一的普拉蒂尼与布拉特关系甚笃,他既不公开反对国际足联对法国组委会的种种指示,又以个人前程为代价充当布拉特的竞选伙伴。法国足协的立场和普拉蒂尼的人缘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欧洲国家支持约翰松的一致性,直至影响到竞选的最终结果。
对世界上众多国家的足球协会来说,一会儿听到贝利说“我们不是生活在独裁统治之下,我不会像以前那样周游世界为阿维兰热拉选票了”,一会儿又听到阿维兰热反驳说“想想我是怎样使他17岁就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杯赛的吧”。这种空气让人受够了,加之约翰松一句“国际足联一职应当属于欧洲人”,欧洲至上的思想十分露骨,无意之中促使世界足球界接受了温和的布拉特。
为解决“提前多长时间召回国脚备战世界杯赛才算合理”的问题,各国俱乐部与国家队之间时常发生争议。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阿维兰热就表示,要研究制定一份统一各国联赛赛期的全球时间表,相应的问题是各国参加联赛的俱乐部数量也必须尽量平衡,以消除可能对世界杯赛质量下降形成的威胁。布拉特就职伊始,更积极推行这一主张,并像他当初建议扩大球门、脚发界外球和允许教练员在比赛进行过程中请求暂停一样,提出越来越大胆的改革建议:将世界杯赛周期缩短为两年一届。
国际足联这些想法的根基就是确立世界杯赛至高无上的地位,绝对不能让日益昌盛的各国职业联赛遮掩世界杯赛的光芒,攫取国际足联依赖世界杯赛所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瑞士街头随处可见配有布拉特形象的瑞士银行广告,画面上的布拉特身下用一行小字标出他在国际足联的身份。这无疑告诉他的对手,布拉特深知金钱的作用,也懂得到哪里去找钞票!
争占高份额
自从1934年的第二届世界杯赛开始实行赛制度以来,欧洲便拥有最多的决赛席位。最近20年当中,是否能取得进入决赛阶段比赛的“入场券”,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足球发达程度的标志,竞争也愈演愈烈。国际足联不能不考虑利益的均衡。阿维兰热不愿把与欧洲足坛的关系弄得太僵,又不能忽略足球运动不发达国家所潜在的巨大足球,特别是人口众多的亚非国家。在国际足联大家庭中,差不多半数的成员来自亚非国家和地区。直到1998年离开的宝座,阿维兰热仍坚持要适度增加足球运动欠发达地区在世界杯赛决赛阶段的名额,歪供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共享世界杯足球赛的巨大魅力。
正是在最近20年的世界杯赛中,国际足联取了为决赛阶段“扩军”的办法。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赛,阿维兰热首次实施“扩军”,参赛队数由16支增加到24支。由于24不是2的几何级数,世界杯赛不得不修改规程,尝试两个阶段分组循环赛加淘汰赛的赛制。经过8年的调试,人们才完全习惯了一种“优选法”,即通过6个小组单循环赛产生进入淘汰赛的队伍,各组的前两名之外再比较积分、净胜球数和进球总数,选出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名,数量上仍然符合2的几何级数,一点不妨碍接下来的捉对厮杀。
1998年,阿维兰热在权力移交的法兰西世界杯赛上,推出了自己掌管大赛的告别作,将决赛名额增加到32支球队。这一队数是他上台时世界杯赛“容量”的两倍。于是,优选法没用了,几乎再也找不出赛制上的任何弊端。这道数学题的背后深藏着国际足联总也摆不平的名额分配争议。非洲人凭自己打出来的战绩,拿走了5个席位,水平最为落后的亚洲也有4席。结果,晋级淘汰赛时,尼日利亚成了这9支球队的惟一代表,其余8队全部被“消灭”在小组赛中。
强队更有话可说了,欧洲人对拥有全部名额的47%并不满足,当初世界杯决赛阶段总共容纳24支球队的时候,欧洲球队曾经占到了54%。他们主张世界杯赛应当是精英之战,经典之战,不是慈善事业,过多不及格的赛事会影响世界杯赛的声誉。英国人甚至提出,将32支预选赛出线的球队分成两组,分别在两个国家进行淘汰赛,决出16支球队参加第二年的世界杯总决赛。其理由是尽管参赛球队数量增加会满足弱小国家的需求,而球员也乐于从增加的电视收入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但对运动员的身体消耗来说,无疑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明眼人很容易识破,英国人这个馊主意的潜台词就是弱队参加世界杯赛纯属走过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然不存在体能储备问题。而那些准备一直踢到冠亚军决战的强队却会因为与弱队比赛,白白消耗体力。
难题随着权力一起转交给了继任约瑟夫·布拉特。一年之后,世界足球实力最弱的亚洲居然向新官上任的布拉特发难,以亚洲代表集体退出国际足联代表大会会场的方式,要挟国际足联增加亚洲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决赛的名额。身为亚足联官员的中国足协代表张吉龙当即表示这是不明智的举动,但也只能随着大家走出会场。其实只是半个席位,赛南美和欧洲赛区未能直接出线的二流球队巴不得跟亚洲球队打附加赛,凭实力可以并不辛苦就拿到一张廉价的决赛“入场券”,却谁都不肯白送人情,出让半个席位成了交易的筹码。结果,欧洲的爱尔兰队从亚洲最善强硬踢法的伊朗队脚下夺走了那最后一个名额。与4年前相比,亚洲足球无非是由中国取代伊朗,还是有4支球队入围。非洲人在法国世界杯赛上没有继续每届都有惊人之作的传统,也就没有理由多要名额,依然是5个席位。最终,欧洲还是得到了32强中的15个位置,保持了1998年世界杯赛时的名额。在实力就是发言权的国际足坛,事情到此只是告一段落而已。
争当东道主
阿维兰热在任期内主持过6次选择世界杯赛举办地,他也实实在在考虑过将这件世界足坛头等大事交给欧美以外国家操办的可能。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他盘算的那样。
1987年,在考察摩洛哥能否成为第一个举办世界杯赛的非洲国家时,由于当地不具备电视转播和必要的通讯条件,这让阿维兰热毫无办法。世界杯赛没有电视转播和新闻通讯的宣传推广,不光全世界球迷会骂死国际足联,就是赞助商的唾沫也足以把阿维兰热淹死。解决这个非洲国家存在的难题,还得美国人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其如此,不如就将世界杯赛办在美国呢,美国的设备是现成的!
就这样,1994年的世界杯赛成了美利坚的。对阿维兰热来说,反正是转到欧洲和南美以外的国家,他足可以交代了。至于非洲国家承办世界杯赛,只能是“再议”中的题目了。
其实,身为一名世界足球王国的公民,阿维兰热未能替自己的祖国争取一次承办世界杯赛的机会,那才是终生的最大憾事。在确定了第十六届世界杯赛在法国举行之后,阿维兰热确实用了很大精力考虑新世纪第一次世界足球大赛将在哪里举行。按照惯例,首先是不能连续两届由欧洲国家承办,他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理由将所有提出申办的欧洲国家挡回去。让巴西来办,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是,巴西足坛内部关系非常复杂,阿维兰热与球王贝利的关系很糟糕,而另一位球王马拉多纳一直等待抓住国际足联的把柄。何况阿维兰热要兑现自己关于让欧美以外蹬地区有机会承办世界杯赛的诺言,机会已经剩下了最后一次。
1996年元旦,阿维兰热在自己的家乡休。他说:“非洲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了正确评价他们的努力,我将去南非告诉曼德拉总统,他所在的大洲将举办2006年世界杯赛,非洲终于可以第一次赢得举办世界杯赛的权利。”得知此言的欧洲足联约翰松立即反驳道:“这是滥用个力。国际足联不应该作出任何个人决定,阿维兰热严重践踏了国际足联章程。这个问题应当交给国际足联执委会讨论。”在此之前,阿维兰热的副手郑梦准已经站出来,提出韩国举办2002年世界杯赛的申请。约翰松的话明确反映出继续坚持欧洲中心论的立场。而阿维兰热打出南非这张“牌”,一来是对付韩国,二来是自己曾经以治安状况不佳为由取消尼日利亚举办世界青年锦标赛资格,这正是一个讨好非洲足坛的良机。
郑梦准何许人也?在韩国,有几个超级财团,其中一个就是已有55年历史的郑氏家族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有子女数人,其中最为看好的就是小公子郑梦准。当年与外商谈判,郑老先生总要让郑梦准坐在身旁当英语翻译,在年事已高的时候,又将家族产业的主理权交代给了郑梦准。后来,郑梦准当选国会议员,按照韩国法律规定,议员不能兼任企业职务,遂辞去现代集团董事长职务,专攻政界。尽管郑梦准只是国际足联副和韩国足协,按韩国人的习惯称之为“郑会长”,但是,现代集团在韩国经济当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经过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考验,且兼并了对手,与三星和LG成为韩国三家最大财团的首席。有了这样的背景,连总统金大中有些事情也要托付郑梦准来斡旋。
虽然有些事情是后来逐步演成的,但是阿维兰热还是认真对待韩国人的申请的。除非巴西来办,否则,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让亚洲国家来办一次。岂料,当国际足联将已经着手研究韩国承办世界杯赛可能性后,日本足协随即表示要加入申办行列。阿维兰热一向被认为把欠发达国家当“王牌”打,此刻,老人面临着退位之前最后一道也是最难的一道题。
申办2002年世界杯赛的两个国家全在足球最落后的亚洲。
1996年3月,一向不大介入纠纷的亚洲足联夏赫致信阿维兰热,建议由韩、日两国足协与国际足联的代表一起协商联合举办世界杯赛的。信中写到:
“在同一的地区,有两个国家为世界杯的举办权进行如此激烈的争夺,还是第一次。亚足联十分关注这场争夺。日本与韩国都有能力把世界杯办得非常出色,要在他们两国之间区别优劣是很困难的。如果只能由两国当中的一个国家来举办世界杯赛,这对亚洲足球是一种损害,对国际足联大家庭也是一种损害。日本与韩国非常邻近,只有80分钟的空中航程,世界杯赛现在已经发展到32支球队参赛,足可以分在两个国家进行比赛。预赛阶段的8个小组可以分成两部分比赛,4个组在日本,4个组在韩国,不会打乱原有的比赛日程安排。欧洲足联已经决定2000年赛由比利时和荷兰联合举办,其他赛事当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夏赫的建议得到约翰松的支持,但是,阿维兰热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这是不可能的,两国共同举办的方案要是在四五年以前提出,那还差不多。”理由是两国合办有违国际足联章程中关于世界杯赛由一个国家承办的规定。
在积怨难消的争执中,用得上一句中国人最熟悉的名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郑梦准代表韩方表态,接受约翰松的提议,愿意考虑与日本共同举办。由于欧洲人在国际足联执委会中的势力强大,约翰松已经在投票表决之前占了明显的上风。日本足协坚持要一决雌雄,阿维兰热则公开表示,支持由日本单独举办。
1996年5月31日,离国际足联执委会投票时间还有不到24小时,日本足协代表突然转变态度,放弃了单独承办的立场,并致函阿维兰热,接受共同举办2002年世界杯赛的建议。由于提出申办的只有韩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两国又同意联合举办,投票已经没有任何必要。第二天,阿维兰热在执委会会议上被迫提出由两个亚洲国家共同举办2002年世界杯赛,21名执委一致通过。
实际上,韩国与日本长期以来存在着历史和民族的隔阂,非足球因素在申办中调动起对立情绪,政治和经济利益使双方都想借助申办世界杯赛打击对手,树立自己的形象,扩大在东亚地区、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的整体影响。日本人说他们的国家已经进行了3年的职业联赛,而韩国的足球职业化进程名不符实;韩国人说他们的国家队4次踢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而日本队尚未实现零的突破。这些虽然都是事实,但在国际足联大亨们眼中根本算不得本钱。
近二十年来选择世界杯赛东道主过程中最复杂的一次争斗成为一场以0∶0告终的比赛。90分钟激战打成0∶0,这是规则所允许的。人们应当感谢足球赛规的始创者,百余年来,0∶0这个为众多竞技项目规则无法通过的结局,却给绿茵争斗带来了不尽的悲喜忧欢。绿茵场外争夺世界杯赛主办权的角逐也打成0∶0,本为规则所不容,却也成了各方都得接受的结局。
日本和韩国举办世界杯赛梦想成真,好像都是大赢家,但是,彼此之间并未因合办而踢成平手。在绿茵场内略逊一筹,在申办的角逐中却故作被“逼和”状,日方似乎极不情愿联办。可是,当时的日本队在19年世界杯预赛亚洲十强赛中并无冲出亚洲的绝对把握,一旦失利,2002年将成为世界杯赛历史上第一支借作东之便“免费”进入决赛圈的球队。从纯足球的意义上说,日本人绝对是申办的胜利者。同样不愿联办的韩国人取主动姿态,以平为胜,最终竟虽平犹胜。而国际足联内部各派系头领们到这个时候才真正达成了共识,在各种场合多次发表谈话,以“下不为例”否定了今后世界杯赛可以两国合办的模式,这无异于承认让韩国和日本共办2002年世界杯赛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属不得已而为之。
日本和韩国都曾经举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在组织大型高规格世界性赛事方面,双方有着相同的经历,也就有了相同的经验。最终,两国在世界杯足球赛申办之战中打成0∶0,谁也没“得分”,谁也没“失球”,可这并不等于没有个胜负。双方暗自憋着劲,2002年见。
四年以后,国际足联再一次抛弃了非洲。当2006年世界杯赛被确定在德国举行以后,布拉特再次向非洲人许愿:2010年世界杯赛一定选在非洲国家举办。但是,这已经不足以缓解矛盾。忍无可忍的非洲足联内,有人着手准备指控布拉特通过贿选爬上国际足联宝座。
人们终于明白了,国际足联选择世界杯赛东道主的原则其实是由两方面轮流举办,一方面是欧洲国家,另一方面是所有欧洲以外的国家。于是,彻底改为全世界各大洲循环担当东道主的阵阵呼声迫使国际足联不得不作为专题来讨论。不过,结果未必会乐观,布拉特早已有言在先:“我是大家选出来的,应该履行我的使命,除非身患重病,没有权利辞职,放弃使命就意味着背叛。”实际上,左右世界杯赛举办地点这件事的并非个人,而是一种势力。
争霸竞技场
不管国际足联领袖们相互之间怎样争斗,也不管世界足球本身充满怎样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一致对外的问题上,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还是非常注意维护整体利益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必须确保锅里有肉,确保足球无愧天下第一球的霸主地位,所谓强与弱只是在足球圈子里面的势力对比。这种理念从来没有因为当家人的更迭而动摇。
为了在世界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使足球的位置更加突出和稳固,阿维兰热曾经长时期与世界体育界另一位领袖胡安·萨马兰奇“掰手腕”。阿维兰热的年纪比萨马兰奇大4岁,在萨马兰奇当选国际奥委会的时候,阿维兰热已经在国际足联的位子上坐了6年。2001年7月,萨马兰奇将国际奥委会的权力杖移交给继任罗格,人们在向这位81岁的老人表达敬意的时候,难免会担心这个大家庭的新家长能否应付越来越多的麻烦。其理由之一便是3年来,国际足联在阿维兰热告退后,接班人布拉特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在国际体育界两个超级组织及其“巨人”般的领袖之间,对抗与对话只在表面上是两回事,实际意义上没有什么不同,焦点始终围绕着世界杯足球赛和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两项全球瞩目的超级赛事。双方心里都非常清楚,世界体育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需要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也需要像足球这样让人痴迷的游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从中为自己赢得最多的利益,这是势所必然。
在足球圈内,阿维兰热本人曾在贫民之中敛财,深知必须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现实,于是向亚非各国足球界作出各种回报的承诺,并且实实在在地为足球不发达国家办些实事。这些国家大都难得进入世界杯赛的赛场,往往只是每4年在赛中当一次陪衬。这种境遇自然不及奥运会比赛有吸引力。在足球圈外,阿维兰热本人曾经在20岁的那年参加过柏林奥运会游泳比赛,后来还入选过赫尔辛基奥运会的巴西水球队。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和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阿维兰热曾任巴西代表团团长。
萨马兰奇通过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从美国人尤伯罗斯的经营成果中看清了奥运会潜在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他能够解决东西方分别抵制奥运会这样的难题,努力将奥林匹克家庭成员聚拢在一面五环旗下,相信也能在足球项目的具体条件上灵活处理。没有足球,或是足球比赛水平不高,受损失的当然有国际奥委会一份,而且是一大份。同时,他坚持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业余性质的前提下,必须灵活处理足球、网球等职业化程度很高的项目吸引球星参加奥运会的争议。
两人交手20年,概因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持的立场不同,所维护的利益也不同。起初,非职业的足球体制还普遍存在,许多参加奥运会的国家代表队都不是由业余球员组成的。国际足联出于帮助足球弱国的目的,同时也尊重奥林匹克理想,规定欧洲和南美的足球运动员只要代表本国参加过世界杯赛,就不允许再参加奥运会了。这个规定限制了球员在奥运会和世界杯赛上为国家赢得双重荣誉,但是由于欧洲和南美足球发达国家有能力征战世界杯赛的球员,当然都是职业球员中的精英,拒绝他们参加奥运会,对奥运会足球比赛来说,倒也公平。1988年,我在汉城奥运会上亲眼目睹了按照这一规定进行的足球比赛。西德队3∶0战胜了中国队,年轻的前锋克林斯曼强打强突,用身体抵住中国队队长贾秀全,在小角度位置上破门。决赛中,罗马里奥领军的巴西队战胜了拥有米哈伊利琴科的苏联队。10年后,克林斯曼和罗马里奥还在世界杯赛场上担负攻击重任,完成了从奥运会起步,在世界杯赛收山的过程。
1992年,双方为奥运足球发生口角,争执近乎白热化。国际足联甚至扬言不再合作,足球项目将退出奥运会。然而,最终的解决方案是阿维兰热和萨马兰奇都同意把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参赛球员年龄限制在23岁以下,使奥运会足球赛成为一项青年级别的比赛,从而回避了业余与职业的矛盾。
这场角逐的结局应该判国际足联为胜,理由是:国际奥委会的目的在于希望看到所有比赛项目都尽可能展示出世界顶尖水平,这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商业潜力;国际足联的目的在于牢牢保护世界杯足球赛至高无上的老大地位,以实现在国际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体育多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巨大价值。按照双方商定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的办法,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水平和吸引力被限制在世界杯赛之下,注定是二流的。国际足联可以不必再有担心,任何力量都不会比奥运会更可能威胁到世界杯赛了。
在此决定颁布后的第二年,日本足球开始实行职业化体制,推出了有10支球队参加的职业联赛。又过了一年,中国首届职业足球联赛起步。渐渐地,亚洲足坛出现了中国的杨晨、日本的中田英寿、伊朗的阿里·代伊等加盟欧洲俱乐部的地地道道的职业球员。不过,既然已经立下了规矩,不论实行职业化早晚,也不论水准高低,都只能选拔23岁以下年龄段球员组成奥林匹克队参加奥运会。其实,国际足联借助奥运会实现了另一个重要的战略性目标,既创建和完善了世界足球竞赛体制,从此构成由17岁以下世界少年锦标赛到21岁以下世界青年锦标赛,再到23岁以下奥运会足球赛,直至没有年龄限制的世界杯赛这样梯次相连的完整系列。而前3项赛事的作用正在于为各国培养和锻炼后备军提供实战机会,最终保证了世界杯赛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成为全球体育的精品赛事。国际足联的经济利益也因此而得到了提高。
欧洲和南美职业足球非常发达,人才储备供大于求,大多数有潜质的年轻球员等不到进入奥林匹克年龄段,早已被有实力的俱乐部据为己有,而且有不乏高难度的职业联赛作为练兵,国家队无需再通过奥运会考查选拔新人。就在出台解决方案的这一年,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没有一支球队出席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足球比赛。
相比之下,职业足球尚在初级阶段的亚洲国家和非洲足坛更看重奥运会,参加世界杯赛的球员大多经历过奥运会的磨砺,连奥运会的赛也显得非常重要,进军奥运会被看作仅次于进军世界杯赛的大动作。尼日利亚球星卡努正因为是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的功臣,在随后的法国世界杯赛上才备受关注。这种多方获益的做法进一步增强和稳固了世界杯赛的绝对权威。
2.金钱、毒品和暴力
世界杯里盛着钱访世界杯足球赛,有时像是初入大观园,不断碰上新鲜事;有时又像踏进教室的学生,虽然不是一无所知,却总会遇上用原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思路无法解答的问题。
中国有许多管理干部曾经喜欢把一些大动作比喻成一项系统工程,玩弄一些“子系统”和“软件”、“硬件”之类的概念。世界杯足球赛却早已形成由国际足联组织、主办国足协经营的传统,投资和盈利可谓大出大进。职业化高度发达的现代足球运动,迫使任何一位世界杯赛的东道主都要具备敏锐的经济目光,做得最“火”的当然是美国人。
1994年,笔者在美国世界杯赛期间所到的场地,大的如洛杉矶玫瑰宛体育场,拥有座位91794个,最小的也能容纳观众5.3万人以上。第一阶段小组赛既有一流的欧美劲旅交锋,也有平淡的亚非球队角逐,无论在哪里观战,都有座无虚席之感,起码看不到成片的空位。美国人的商业意识强,对金钱看得重,算得清,总不会发放成千上万的赠券,更看不到大批少年儿童被组织到现场烘托气氛。可以想像,也可以推算,三百多万张门票将是一笔何等了得的收入。
既然是市场经济,按质论价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只要有美国队出场,票价便可“炒”出百余美元,而意大利队对爱尔兰队的比赛一开场,门外的票贩子不惜以10美元一张的低价,让球票赶快出手,免得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纸。
上百万各国球迷抵美,带来了交通、旅馆、饮食等行业发财的机会。据当地一家报纸刊出的测算,世界杯赛为东道主赚取了4亿美元。不过,其中并未打入谋取暴利的因素,平时5美元的体育场停车费已增至10美元,附近居民划地为界的家庭临时停车处要价更高到了20美元,而以往举行美式足球赛,停车只收两三美元。
世界杯赛可以生财,也可以生灾。经济法则不仅体现在场外和看台上,也在绿茵场上发生效力。权力极大的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对所有受到红牌处罚的球员,除作停赛处分外,还要进行经济处惩。罗马尼亚队16号弗拉多尤上场才4分钟,便因领了红牌要交出5000瑞士法郎的罚金。有人罚,便有人赏。初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沙特阿拉伯队因战胜了同组的摩洛哥队,每名球员获得3000美元奖金。此前,他们虽然输给了荷兰队,但是“打出了风格和水平”,每人仍有1000美元的收?
06年世界杯决赛的资料
(点击看大图)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7月10日2时(德国当地时间9日20时),第18届世界杯决赛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打响。意大利在120分钟内1比1战平法国,并在点球大战中5比3胜出,第4次捧起世界杯。开场不久,马特拉齐对马卢达犯规,齐达内主罚点球命中。但马特拉齐将功补过头球扳平,托尼此后头球击中横梁。下半时,托尼头球入网被判越位。加时赛,齐达内极有威胁的头球被布冯化解,但他此后头撞马特拉齐胸口被罚下,以最意外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点球大战中,特雷泽盖射门被横梁挡出,格罗索射入决定性点球。
两队首发与半决赛相同。内斯塔是两队唯一缺阵的主力,他因腹股沟受伤错过了淘汰赛阶段所有比赛。法国替补前锋萨哈累积黄牌停赛,意大利中场德罗西则结束4场停赛,坐在替补席上。卡纳瓦罗第100次代表国家队出场,成为马尔蒂尼和佐夫之后第3位迈进“百场名人堂”的意大利国脚。
在两队此前32次交锋中,意大利17胜8平7负,进75球失44球,在4次世界杯交锋中赢得前2场(1938年1/4决赛和18年小组赛),但1986年1/8决赛0比2告负成为分水岭,那是意大利最近一次在世界杯淘汰赛阶段90分钟内输球。从那以后,法国在各项赛事中对意大利保持不败(4胜2平),1998年世界杯1/4决赛法国队点球大战胜出。两队上次在大赛决赛中相遇是2000年,意大利距离胜利只剩17秒钟,维尔托德追平,加时赛特雷泽盖“金球”致胜。
世界杯历史上第7次由两支欧洲球队争夺冠军,上次是1982年意大利在马德里击败西德,该队前2次夺冠也是击败了欧洲对手(1934年胜捷克,1938年胜匈牙利)。意大利两次决赛告负都是在美洲输给巴西(10年在墨西哥城,1994年在美国玫瑰碗)。自1986年半决赛输给西德以来,法国还没有在淘汰赛阶段输过球。
7万多球迷涌入奥林匹克球场,电视直播收看人数则超过10亿。法国总统希拉克、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南非总统姆贝基、奥地利总理许塞尔、摩纳哥王子阿尔伯特等政要到场观战。赛前举行了11分钟的闭幕式。开场不到1分钟,亨利中场跑动接应时与卡纳瓦罗冲撞倒地,他似乎颈部受伤头部晕眩,特雷泽盖开始在场边热身。好在经过2分半钟以后,亨利又回到场上。
随后,赞布罗塔前场禁区前沿抢截铲倒维埃拉,被黄牌警告。法国任意球长传,亨利左侧边线附近头球摆渡,马卢达左肋转身切入禁区,突破卡纳瓦罗与马特拉齐的包夹,与马特拉齐抬起的左腿轻微接触后倒地,阿根廷主裁判埃利松多指向点球点!齐达内操刀右脚冷静打出勺子,球击中右侧横梁的下沿反弹到球门线以里,再打在横梁上被布冯得到,但球此前已经越界,法国第7分钟就取得领先!齐达内成为第4位在世界杯决赛中打进3球的球员。意大利在本届杯赛上首次被对方球员破门,布冯结束了连续460分钟不失球的记录,无缘打破前辈曾加517分钟不失球的纪录。
第9分钟,萨尼奥尔右路斜传,马特拉齐前点解围险些自摆乌龙,球稍稍偏出近门柱。第12分钟,萨尼奥尔撞倒格罗索,被黄牌警告。第14分钟,皮尔洛右侧任意球斜传门前,图拉姆前点冲顶出底线。第19分钟,卡莫拉内西赢得右侧角球,他原打算自己来开,但随后让给了皮尔洛,皮尔洛开出落点准确的弧线球,马特拉齐后点力压维埃拉,在门前6米处头球砸大门中央,意大利1比1追平!马特拉齐将功赎罪!国米中卫喜不自胜双手举天,他也成为托尼之后意大利第2位进2球的队员。这也是20年来世界杯决赛首次出现比赛双方都进球。
第24分钟,马卢达远射被加图索挡出。第25分钟,亨利中路加速突破直塞禁区右侧,里贝里传中被马特拉齐破坏出底线。第28分钟,卡莫拉内西右路突破赢得角球,皮尔洛如法炮制开到后点,又是马特拉齐在门前8米处头槌攻门,图拉姆门前将球破坏,埃利松多吹马特拉齐压人在先。第31分钟,亨利左路盘带低传,马卢达在门前18米处左脚推射被布冯得到。
佩罗塔被里贝里脚底踩伤左脚踝,接受了长时间治疗。第35分钟,意大利右肋打出小配合,加图索突入禁区塞球,托尼右侧距门8米处射门被图拉姆挡出底线,皮尔洛右侧开出角球,托尼在门前7米处头球击中横梁!法国队已经3次角球防守失误。第37分钟,齐达内左侧开出角球,加拉前点头球偏出远门柱。第43分钟,齐达内前场中路巧妙过人被皮尔洛绊倒。第45分钟,阿比代尔掷后场边线球竟意外脱手。
中场休息,男高音多明戈演唱了他儿子所作的歌。下半时开始30秒,亨利左肋强行突入禁区,在门前9米处右脚小角度推射被布冯没收。马卢达此前倒地时头部被赞布罗塔腿部撞了一下,但没有太大问题。第49分钟,托蒂左侧开战术角球后传中,卡纳瓦罗头球被后卫挡出,意大利队被判越位。不到1分钟,亨利连续突破3名后卫切入禁区低传,赞布罗塔在门前7米处解围稍稍偏出右门柱!
法国进攻占据了主动。第53分钟,法国队打出快速反击,齐达内在禁区弧顶外脚背及时分球,马卢达在禁区左侧被赞布罗塔铲倒!主裁判埃利松多示意马卢达起身,没有点球。第55分钟,马卢达突入禁区左侧底线回敲,但传到了亨利身后。
随后法国队折损大将,维埃拉中场传球时左大腿拉伤,迪亚拉替补出场。第58分钟,阿比代尔左路突破传入禁区,齐达门被皮尔洛挡出。第60分钟,迪亚拉放倒托尼,被黄牌警告。
里皮同时替换两人,德罗西和亚昆塔出场,佩罗塔和托蒂下场。第62分钟,皮尔洛左侧开出任意球,托尼在门前9米处头球入网,助理裁判举旗示意越位,托尼的庆祝动作瞬间停滞。第63分钟,亨利突入禁区晃过卡纳瓦罗,在门前11米处右脚抽射被布冯封出!第65分钟,卡纳瓦罗后场勇猛断球,但马卢达反抢后距门20米处左脚抽射偏出。第69分钟,里贝里在门前30米处右脚抽射高出。第71分钟,阿比代尔左脚超远距离射门高出。
意大利场面很被动。第73分钟,托尼在门前10米处卸球转身右脚扫射被巴特斯得到,但他已经手球在先,并且在射门时踢到图拉姆腿上右腿受伤,经过治疗回到场内。第76分钟,迪亚拉与托尼争顶犯规,与裁判抗议吃到黄牌。皮尔洛在门前28米处右脚任意球越过人墙稍稍偏出左下角!
齐达内与卡纳瓦罗争顶倒地右肩受伤,接受治疗后回到场内,看台上掌声雷动。第83分钟,齐达内左侧角球被破坏,里贝里在门前20米处左脚凌空抽射被挡。第85分钟,亨利突入禁区左侧底线回敲,马特拉齐在齐达内前面破坏。
皮耶罗换下卡莫拉内西,里皮用完了换人名额。第87分钟,齐达内左侧角球几乎直接旋进近角,皮尔洛头球解围,阿比代尔补射高出。第88分钟,皮尔洛后场50米长传禁区前沿,但亚昆塔在三名后卫紧逼中没有完成射门动作。
90分钟内平分秋色,双方只得进入加时赛。第95分钟,加图索防守卡位被马卢达手臂击中鼻子,经过治疗回到场内。第99分钟,里贝里左肋拿球与亨利作撞墙配合,在门前15米处右脚推射稍稍偏出右门柱!他随后被特雷泽盖换下。第103分钟,齐达内将球分到右路,萨尼奥尔斜传,齐达内插到门前9米处甩头攻门,但布冯反应奇快单手托出横梁!
两队易边再战。第106分钟,德罗西与马卢达相撞倒地。维尔托德替下腿部肌肉受伤的亨利。第109分钟,马特拉齐后场盯防齐达内,两人似乎发生口角,齐达内丧失冷静,突然头部顶在马特拉齐胸口上,马特拉齐应声倒地,主裁判埃利松多鸣哨暂停了比赛,助理裁判也没看到齐达内的动作,但球场大屏幕播放了慢镜,埃利松多亮出红牌!本届世界杯的第28张红牌直接终结了齐达内的职业生涯。马卢达也被黄牌警告。蒂120分钟,维尔托德禁区右侧小角度铲射高出。
120分钟比赛结束,世界杯决赛史上第二次出现点球大战,法国队几名点球手已经不在场上。第1轮,皮尔洛右脚推射打进中路顶端,维尔托德右脚推入右下角,1比1。第2轮,马特拉齐左脚命中右下角,特雷泽盖右脚抽射击中横梁下沿打在球门线外!2比1。第3轮,德罗西右脚抽射入左上角,阿比代尔骗过布冯,左脚推入左下角,3比2。第4轮,皮耶罗右脚推入大门左侧,萨尼奥尔右脚大力抽射入网,4比3。第5轮,格罗索左脚打进大门右侧,5比3!意大利终结了此前3次世界杯点球战告负的宿命。
意大利(4-4-1-1):1-布冯/19-赞布罗塔,23-马特拉齐,5-卡纳瓦罗(队长),3-格罗索/16-卡莫拉内西('7-皮耶罗),8-加图索,21-皮尔洛,20-佩罗塔(61'15-亚昆塔)/10-托蒂(61'4-德罗西)/9-托尼。
法国(4-2-3-1):16-巴特斯/19-萨尼奥尔,15-图拉姆,5-加拉,3-阿比代尔/4-维埃拉(56'18-迪亚拉),6-马克莱莱/22-里贝里(100'20-特雷泽盖),10-齐达内(队长),7-马卢达/12-亨利(107'11-维尔托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