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赛事赛况

安西奇vs费德勒-网球安西奇

保持网坛连胜纪录最高的是多少

安西奇vs费德勒-网球安西奇

红土连胜纪录:81连胜。此纪录由纳达尔保持,创造于2005年巴伦西亚公开赛第三轮负于安德列夫后至2007汉堡大师赛决赛负于费德勒。其间纳达尔总共赢得了05年蒙特卡洛、巴塞罗那、罗马、法网、巴斯塔德、斯图加特,06年蒙特卡洛、巴塞罗那、罗马、法网、07年蒙特卡洛、巴塞罗那、罗马这十三站红土赛事冠军。

硬地连胜纪录:56连胜。此纪录由费德勒保持,创造于2005年澳网半决赛负于萨芬之后,到2006年迪拜决赛负于纳达尔之前。其间费德勒总共赢得了05年鹿特丹、迪拜、印地安维尔斯、迈阿密、辛辛纳提、美网、曼谷,06年多哈、澳网这九站硬地赛事。

草地连胜纪录:65连胜。此纪录由费德勒保持。博格于15年温网负于美国重炮手泰纳之后到1981年温网决赛负于麦肯罗之前,创造了草地41连胜的纪录,同时成就了伟大的温网五连冠。费德勒从2002年温网首轮负于安西奇之后至08年温网决赛输给纳达尔,除了5个温网冠军还有5个德国哈雷草地赛冠军。(07温网由于哈斯退赛,只取得了6场胜利)

大师赛连胜纪录:29连胜。此纪录由费德勒保持,创造于2005年蒙特卡洛大师赛四分之一决赛负于加斯奎特之后,到2006年蒙特卡洛大师赛决赛负于纳达尔之前。其间费德勒总共拿下了05年汉堡、辛辛纳提,06年印地安维尔斯、迈阿密这四项大师赛的冠军。目前他的大师赛冠军数量已经达到14个,仅次于获得17项大师赛冠军的阿加西。

大满贯连胜纪录:29连胜。此纪录由伟大的澳大利亚人罗德·拉沃尔保持,创造于1968年美网第四轮负于德莱斯代尔之后,到10年温网第四轮负于罗杰·泰勒之前。在此期间拉沃尔在1969年成就他个人的第二次,同时也是男子网坛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大满贯伟业。此后的37年间,最接近这个纪录的就是06年的费德勒,但他大满贯连胜纪录由于法网决赛负于纳达尔而停在了27场上。

巡回赛连胜纪录:46连胜。此纪录由阿根廷人维拉斯保持,创造于17年温网第三轮负于比利·马丁之后,到普罗旺斯决赛负于纳斯塔斯之前,在此期间他拿到了包括美网在内的七项冠军。最后在法国普罗旺斯输给纳斯塔斯的那场比赛同时也结束了维拉斯红土53连胜的纪录——这个纪录现在已经被纳达尔超越。17年的疯狂表现还帮助维拉斯创造了另外一项至今无人能打破的纪录——单赛季16次夺冠。这一系列的数字让不知疲倦的维拉斯得到了一个“制胜机器”的外号。费德勒从06年辛辛那提输给穆雷后至07年印第安维尔斯输给卡纳斯,为41连胜,拿下美网、东京、马德里、巴塞尔、上海大师杯、澳网、迪拜共七项硬地赛事冠军(其中包括两场戴维斯杯室内地毯比赛)。

费德勒抽烟吗?

谁说他的消息少之又少?

详细简介:

介绍

费德勒(Roger Federer, 1981年8月8日),瑞士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1998年转为职业,现世界排名第二,在ATP排名历史上单打世界排名第一连续周数最长第一位的球员,237周,在2003年7月6日的21岁时,费德勒摘下了个人的第一座职业网球男子单打大满贯锦标 -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冠军,并在2004年2月2日的22岁时,登上职业网球男子单打排名世界第一至2008年8月18日被纳达尔取代。 2004年、2006年、2007年均在四大满贯赛事中摘下了三个大满贯冠军,并在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获得了“劳伦斯体育奖”年度最佳男子运动员。

截至2008年12月,费德勒共获得男单大满贯冠军头衔13个,大师杯4个,单打冠军共57个。在25岁的年纪,费德勒已被一些相关人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他在媒体上有“瑞士快车”(Federer Express) 的封号,在中国大陆,“奶牛”亦是他的昵称。

个人资料:

国籍: 瑞士

生日:1981年8月8日

身高: 188厘米

体重: 80千克

转职业年: 1998年

持拍: 右手握拍,单手反拍

职业生涯奖金: $44,593,957

居住地: 瑞士Oberwil

出生地: 瑞士巴塞尔

单打:职业战绩: 608胜148负

单打冠军头衔: 57个

单打最高排名: 1

大满贯战绩: 澳网: 冠军(2004, 2006,2007)

法网: 亚军(2006,2007, 2008)

温网: 冠军(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美网: 冠军(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双打:职业战绩: 101胜64负

双打冠军头衔: 8or9个(08年奥运会双打冠军)

双打最高排名: 24

简历

费德勒的父亲罗伯特(Robert)是瑞士人,母亲Lynette是南非人。 他们在同一家制药厂工作,在一次的生意差事中彼此认识,之后结为夫妻。 罗杰有一位比他大两岁的姊姊戴安娜(Diana Federer),是一位会计(又说是护士,无从考证)。

费德勒在网球方面很有天份,于1998年转入职业,成为职业网球球员,开启了职业网球生涯(参看网球生涯)。 他成长道路上的偶像为贝克尔和埃德博格,之后最喜欢的球员是桑普拉斯,这些都是单手反拍的球员。

在语言方面,费德勒能够说流利的德语(母语)、法语、英语三种语言。

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中,费德勒认识了女朋友Mirosla Vrinec (Mirka),她也是职业网球球员,在2000年奥运会中和费德勒同样代表瑞士参赛网球方面的运动项目。 然而,由于脚部运动受到偒害而在2002年退役。

2003年10月,费德勒开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男性化妆品的事业。

2003年12月,费德勒成立费德勒基金会,帮助贫困儿童(主要在母亲家乡南非),以及促进世界青年体育发展(主要是网球)。

球风

费德勒取的是全场型打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令人印象深刻。他曾经表示,他想提高的一个方面是放小球。和许多当代球员一样,他的正手用的是半西方式握拍。而他所用的单手反拍,在过去几年中有了长足的进步。球员们反映,攻击他的反拍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因为他的反拍越来越成为一个强大的武器。他的发球很难掌握,因为他发球时背对着对手,并且抛出的球总是在同一个位置,对手很容易被他迷惑。他的一发时速大约在125MPH,而二发则带有强烈的上旋。他的发球经常是靠着落点的精准度取胜,但有时他也会选择大力发球使对手难以招架。

他步法出众,且有效覆盖全场。他快速的脚程及卓越的预判能力使他成为移动最快的球员之一。多样化的打法是他最大的优势之一。他出色的手感使他成为一个截击好手,而他底线球的精准又帮助他在和底线型选手较量时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由守转攻的能力几乎是当今最出色的,无论是处于如何主动或被动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你看着觉得这一分他已经彻底没戏了,突然他就反戈一击,一个致胜球让你目瞪口呆。

费德勒的球风潇洒流畅,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的技术漏洞。当他处于一个非常放松的状态时,他的球风本质上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他经常主动上手寻找机会而不是被动的防守,但如果客观情况要求他必须防守的话,他也能驾轻就熟的掌控。他最常用的武器是他的强力正手,不过,他的反手也越来越不示弱。他经常耐心的与对手周旋,渐渐让自己处于一个有利地形然后给对手以致命一击,比如在跑动中击出准确的正手直线或正手大斜线直接致胜球。费德勒自己也曾经提到,他能判断出对手的移动,从而在拉锯过程中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

他的打法中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是他的耐力,因为在比赛中,通常他的对手总是比他跑动更多,发球局也更长,Rafael Nadal是唯一一位能与他在持久战中不落下风的球员,而其他球员则做不到。比如说本届美网决赛中的第四盘,Andy Roddick疲态尽显。

职业生涯

——三岁时,跟随著父母亲到网球俱乐部,因而第一次接触到网球。

——八岁时,开始在家里附近的老男孩网球俱乐部(为红土球场)打球。

——在求学期间,同时参加了网球和足球两项运动,两方面都表现的非常好,但到了十一、十二岁时,不得不从中选择一样时,他选择了网球。 十四岁时,费德勒进入瑞士国家网球中心接受训练。 然而,为了能够更专心于网球,十六岁时,费德勒决定结束学校生涯。

——1998年,登上了青少年排名世界第一。

o 在该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进入半决赛。

o 同年拿下了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青少年组的单打冠军和男子双打冠军。

o 在同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中则进入决赛。 [决赛负于阿根廷球员纳尔班迪安。]

o 同年,在迈阿密的橙碗中,也是网球青少年时期的最后一场比赛,打败阿根廷的科里亚拿下冠军,以青少年排名世界第一结束。

o 在稍早时,1998年7月,转入职业。

——1999年,首次代表瑞士参加戴维斯杯,并在该年成为ATP男子单打排名前100名中的最年轻球员。

——2000年,参加悉尼奥运会,获得第四名。

——2001年,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第四轮中,以五盘大战7-6, 5-7, 6-4, 6-7, 7-5的比数,打败了卫冕冠军桑普拉斯,一举成名。

o 同年,在霍普曼杯中,和前网坛一姐辛吉斯合作,协助瑞士赢得世界网球混合团体赛冠军。

——2002年,两度进入大师赛决赛,在汉堡大师赛决赛以直落三盘6-1, 6-3, 6-4击败俄罗斯球员萨芬,拿下生涯第一座大师赛冠军;不过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却在首轮中被淘汰出局。 (第一轮败于克罗地亚球员安西奇)

o 该年,首度挤身世界十强(年终世界排名第六位)。

——2003年,首度进入大满贯决赛,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决赛以直落三盘7-6(7-5), 6-2, 7-6(7-3)击败澳大利亚球员菲利普西斯,拿下生涯第一座大满贯冠军。 无独有偶,他们较早前亦曾在汉堡大师赛中相遇,费德勒在第三轮比赛中被后者淘汰而宣告卫冕失败。

o 同年共夺ATP巡回赛七站单打冠军 : 马赛Open 13网球赛、迪拜锦标赛、慕尼黑网球赛、盖里韦伯公开赛(德国哈勒)、温布尔登、维也纳网球赛、ATP年终赛(大师杯),为当年获得ATP巡回赛单打冠军 最多的球员,ATP冠军年终积分达875,成为当年年终世界排名第二位。

o 同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澳网)、辛辛纳提大师赛、美国网球公开赛(美网)均负于纳尔班迪安,但在ATP年终赛(大师杯)分组赛中首次在职业生涯当中战胜对手。

——2004年,在没有聘请教练的情况下,仍夺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澳网)的冠军,并首度登上了职业网球男子单打世界排名(ATP52周参赛排名)第一(参见2004年费德勒比赛成绩)。

o 该年一共摘下三个大满贯单打冠军(澳网、温布尔登、美网)、四个大师赛单打冠军[包括ATP年终赛(大师杯)]、四个其他单打比赛冠军,合共摘下单打冠军11座,并以ATP单打冠军年终积分达到1267,首度成为当年年终世界排名第一位。

o 在法网第三轮,以直落三盘4-6败于三届冠军得主库尔滕,成为该年唯一没有染指单打锦标的大满贯赛事。

o 同年亦代表瑞士参加雅典奥运会的网球项目,并在开幕典礼中为瑞士掌旗,然而单打成绩止步于第二轮。 (第二轮负于捷克球员贝尔迪赫(伯蒂奇) 6-4, 5-7, 5-7。)

——2005年,开始与现时的澳大利亚籍教练罗切(澳大利亚网球名宿,曾夺得1966年法网男单冠军)合作,罗切一般只会在大满贯等较大型比赛前才作指导。

o 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半决赛当中,以总盘数2-3( 7-5, 4-6, 7-5, 6-7(6-8), 7-9)不敌去届亚军俄罗斯球员萨芬,宣告卫冕失败。

o 在蒙特卡洛大师赛的四分之一决赛当中,意外负于非种耔球员法国的加斯奎特。 (: 7-6(7-1), 2-6, 6-7(10-12))

o 在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半决赛当中,以总盘数1-3(: 3-6, 6-4, 4-6, 3-6)不敌西班牙小将纳达尔。

o 该年的7月3日,摘下了温布尔登冠军,达成了温布尔登男子单打冠军三连霸;9月11日,卫冕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成功。

o 该年一共摘下11座单打冠军,并以ATP冠军年终积分达到1345,再度成为当年年终世界排名第一位。

o 该年11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ATP年终赛(上海大师杯)决赛中以总盘数2-3负于宿敌阿根廷的纳尔班迪安(: 7-6(7-4), 7-6(11-9), 2-6, 1-6, 6-7(3-7)),而宣告两度卫冕失败;后者终止了其延续在ATP巡回赛赛事男单决赛中的连胜纪录,其决赛中连胜纪录为24个。 (按: 上海大师杯场地为“室内地毯”)

——2006年1月29日,第二次摘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也是其个人生涯连续在三个大满贯单打比赛中夺标。

o 在同年的迪拜锦标赛决赛中,以盘数1-2(: 6-2,4-6,4-6),负于宿敌西班牙球员纳达尔,宣告无缘这项赛事四连霸,亦是今年的首场单打败仗。

o 同年3月19日,连续第三年夺得太平洋寿险杯(印第安泉大师赛)男子单打冠军,也是这项比赛首位男子单打三连冠。

o 同年4月2日,卫冕迈阿密举行的纳斯达克100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也是首位连续2年夺得印第安泉和迈阿密2站大师赛男子单打冠军的球员。

o 在蒙特卡洛和罗马2站红土大师赛均杀入决赛,均负于宿敌兼卫冕冠军西班牙球员纳达尔夺得亚军。 (按: 今年首四站大师赛均杀入决赛。)

o 首次打入法国网球公开赛决赛,负于宿敌兼卫冕冠军西班牙球员纳达尔夺得亚军,亦是2006年第四度在决赛中负于纳达尔。

o 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费德勒的签表被认为严峻,在晋级过程中遇上三位曾因击败他而一举成名的小将(加斯奎特、贝尔迪赫(伯蒂奇)、安西奇)和老宿敌亨曼(早年是费德勒的苦手)等,仍以大热姿态杀入决赛;决赛面对今年四度在决赛中击败过自己的苦手纳达尔,最终以盘数3-1击败宿敌纳达尔,夺得冠军,实现温布尔登四连冠,亦是今年首次击败对手。

o 2006年连续进入10个ATP巡回赛单打决赛。

o 8月13日,费德勒夺得生涯第40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 - 加拿大多伦多大师赛。

o 8月16日,费德勒于2006年辛辛纳提大师赛第二轮,以5-7,4-6败于英国(苏格兰)小将穆雷,宣告卫冕失败。 此役是费德勒2年多以来,首度被直落盘数击败(Straight Sets Defeat),北美及美国硬地连胜纪录终止。

o 9月10日,费德勒连续第三年夺得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

o 10月7日,费德勒首次参赛在AIG日本公开赛男单即进入决赛,决赛中击败了个人早年克星亨曼夺得冠军,并首次在两者对赛成绩中领先(7-6),这亦是其个人涯的第42个ATP男单冠军,与瑞典名宿埃德伯格的ATP男单冠军数目持平。

o 10月21日,费德勒在马德里大师赛男单半决赛,以6-4, 6-0击败另一个人早年克星纳尔班迪安,并首次在两者对赛成绩中领先(7-6),这亦是其个人首次打入马德里大师赛男单决赛,并在10月22日的决赛中以7-5, 6-1, 6-0击败雅典奥运会男单铜牌得主智利球员费尔南多?冈萨雷斯而夺标,成为首位连续第3年夺得每年至少10项男单锦标。

o 10月29日,费德勒在其家乡巴塞尔举行的大卫杜夫瑞士室内赛男单决赛中,击败卫冕冠军费尔南多?冈萨雷斯首夺锦标。 这亦是其个人涯的第44个ATP男单冠军,与奥地利红土王穆斯特的ATP男单冠军数目持。

o 11月18日,费德勒在上海大师杯,以6-4,7-5击败宿敌纳达尔,使两者对赛成绩追至3-6,并在11月19日的决赛中以6-0,6-3,6-4战胜美国球员布莱克重夺大师杯冠军,这亦是费德勒在中国的首个ATP比赛冠军。

纪录总结

大满贯

——大满贯决赛最长不败(7场)——自1968年公开赛年代以来,首位球员在个人生涯的首七个大满贯单打决赛中都赢得冠军。 (2003年温布尔登-2006年澳网,纪录终于2006年法网决赛。)

——连续四年温网美网(2004年—2006年)——为网球历史上(含公开赛年代之前),首位球员连续四年在温布尔登、美网男子单打都称霸的双料冠军。

o 以及自公开赛时代以来,首位球员连续五年都夺得美网冠军。

——一年三个大满贯(2004年、2006年、2007年)——自1988年的维兰德以来,首位在单季中四大满贯赛事中至少赢得三个大满贯男子单打冠军的球员。(公开赛年代以来的第四位球员。)

o 亦是公开赛年代以来唯一一位三度一年三个大满贯的男子单打冠军的球员。

——大满贯连胜纪录达27场(2005年温布尔登-2006年法网, 2006年温布尔登-2007年法网),为10年拉弗(Rod Ler)以来,最长的大满贯连胜纪录。 (纪录终于2006,2007年法网决赛。)

——连续10个大满贯都进入决赛(2005年-2006年)——自公开赛年代以来,首位球员在连续10个大满贯都进入决赛。

——连续18个大满贯都至少进入半决赛(2004年-2006年)——自1988年的伦德尔以来,首位球员在连续18个大满贯中都至少进入半决赛。

大师杯

——为ATP历史上,单季中最早即被确定有资格进入ATP年终赛(大师杯)的单打球员。 (2006年6月9日法网男子单打半决赛获胜后。)

——自2000年ATP年终赛易名大师杯后,首位连续五年都在分组赛全胜的球员。 (2002-2006年)

——自2000年ATP年终赛易名大师杯后,首位连续五年都进决赛的球员。 (2003-2007年)

——并为大师杯获胜场数最多单打球员。 (2002年-2007年在大师杯共获得26胜3负成绩。)

大师系列赛

——一年4个大师赛冠军(2005年、2006年)——自1990年起,为ATP大师系列赛历史上,首位(2005年)在单季中拿下4个大师赛冠军(不计算大师杯)的男子单打球员。

——连续29场大师系列赛胜利(2005年-2006年),打破桑普拉斯保持的9场纪录,为大师系列赛历史上,最长的大师系列赛连胜纪录。 (纪录终于2006年蒙特卡洛大师赛决赛。)

——首位连续2年夺得印第安泉和迈阿密2站大师赛男子单打冠军的球员。 (2005年-2006年)

——首位曾夺得过全部4站北美洲大师赛男子单打冠军的非美国球员。

——生涯至今已累积14个大师赛男子单打冠军,超越桑普拉斯的生涯11个纪录,仅次于阿加西的生涯17个纪录,历年来第2位。

——一年内进入大师赛男子单打决赛次数最多的球员 : 6次 (2006年)

决赛

——连续17个参赛的赛事都进入决赛(起始于2005年盖里韦伯公开赛,结算于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师赛),为自1982年的伦德尔以来,最长的连续进入决赛纪录。

o 2006年8月16日,费德勒在辛辛纳提大师赛第二轮败于英国(苏格兰)小将穆雷,其个人连续进入ATP巡回赛决赛纪录亦锁定在17个。

——决赛连胜最长纪录(24场) ——自1968年公开赛年代以来,为进入ATP赛事男子单打决赛中连胜纪录最长的球员。(自2003年维也纳网球赛的决赛起,连续24个ATP巡回赛赛事男单决赛中获胜,记录终止于2005年ATP年终赛(上海大师杯)决赛,以总盘数2-3负于被誉为其宿敌的纳尔班迪安而失落冠军。)

连胜

——对单打世界排名(ATP52周参赛排名)前十名的选手,达到单打24连胜的惊人的纪录。 (纪录起始于2003年马德里大师赛,终于2005年澳网。)

——单打连胜最长纪录(41场) ——自1990年起,为ATP大师系列赛历史上,单打连胜场数最长球员。

——单打草地赛事中连胜纪录为65场,纪录创于2003-2007年,包括盖里韦伯公开赛草地赛事五个冠军和温布尔登草地赛事五连冠和一次亚军,打破了博格的单打草地赛事41连胜纪录。

——单打硬地赛事中连胜纪录为56场,打破了桑普拉斯保持的34场不败纪录。 (起始于2005年鹿特丹ABN阿姆罗世界赛第一轮,终结于2006年迪拜锦标赛决赛。)

——在美国境内的赛事中的连胜纪录达到49场。 (起始于2004年美网第一轮,终结于2006年辛辛纳提大师赛(西南财团大师赛)第二轮。)

——在在北美洲举行的赛事中的连胜纪录达到55场。 (起始于2004年美网第一轮,终结于2006年辛辛纳提大师赛(西南财团大师赛)第二轮。)

胜出率

——自年的麦肯罗后,为单季中男子单打(ATP巡回赛赛事+戴维斯杯)中胜出率最高的球员: 0.9529。 (2005年,为公开赛年代以来的第三最高胜出率;最高胜出率为年麦肯罗的0.9647。)

两年胜出场数

——自1982年的伦德尔后,首位连续两年单赛季取得80胜或以上的选手。 (2005年、2006年)

夺标

——自19年的博格以来,首位连续在这三种不同场地的ATP巡回赛单打赛事中夺冠的球员。 (2004年不同场地三连胜 ~ 草地 : 温布尔登、红土 : 瑞士格斯塔德、硬地 : 加拿大多伦多大师赛 (罗杰斯大师赛))

——自年的麦肯罗以来,首位在单季中于红土、草地、硬地都赢得两项或以上ATP巡回赛赛事男子单打冠军的球员。 (2004年)

o (按 : 麦肯罗的纪录还包括世界团体杯的红土赛。)

——自1995年的穆斯特以来,为单季中ATP巡回赛赛事男子单打夺冠次数最高的球员: 12冠。 (2006年)

——自2000年ATP冠军积分实施以来为连续四年夺得单打冠军数目最多的球员。 (2003年: 7个,2004年: 11个,2005年: 11个,2006年: 12个)

——自公开赛年代以来,为首位连续3年每年均至少夺得10个ATP男单锦标的球员。 (2004年-2006年)

冠军积分

——自2000年ATP单打冠军积分实施以来,首位ATP冠军积分破千的球员。 (2004年)

——并为单季中ATP单打冠军积分破千最早的球员。 (2006年7月10日的1017分)

——最高冠军积分 : 1674分(实时积分),为ATP单打最高冠军积分纪录保持者。 (2006年)

球王

——单打球王(单打世界排名第一位)总周数达到237周A(根据ATP52周参赛排名系统积分),在ATP排名历史上排行第三位。

o (按 : 电脑排名制度自13年起开始实施。)

——单打连续球王周数亦为237周,在ATP排名历史上的纪录排行第1位。

——2005年、2006年、2007年一整年内均能够保持单打世界排名(ATP52周参赛排名)第一位,为ATP排名历史上,第五位球员在一整年内均能保持单打世界排名第一位。

奖金

——最高个人年度总奖金纪录 : 834,3885美元(2006年),超越19年的桑普拉斯,成为历年来第一位。

小点滴

——对于被经常问到的名字(Roger)的发音,费德勒这样解释:由于我妈妈来自南非,所以我的名字一直是按照英语的发音方式来发音的。

——Roger随身带着一个“Tweety”MM,那是他的天使。

——西班牙语国家的媒体有时把他称为“Elreloj suizo”(瑞士手表)。

——最喜欢的度胜地是马尔代夫,迪拜,以及瑞士山区。

——会弹钢琴。

——喜爱经典摇滚和古典音乐。

——说他不会做饭。

——喜欢足球和板球。支持家乡球队FC Basel。

——小时候在场上容易激动,多次乱发脾气。他承认曾经经常被踢出训练场。

——打壁球和乒乓球。

——最喜欢的冰淇淋口味是草莓。

://.swissinfo.ch/chi/specials/roger_federer/index.html?siteSect=22010&WT.srch=1&campaign=federer_chi&gclid=CJ74qeydnZACFRAsewodqTdyqQ这是瑞士新闻里面有费德勒的介绍。

此外,新浪网球还有传记的中文译者张奔斗的博客也有很多文章。

我发现知道有关他的事情越多,就越喜欢和崇拜他。希望这些资料对你了解他有帮助。

至今为止费德勒所有大满贯的详细资料

2003年美网冠军

2004年澳网,温网,美网冠军

2005年温网,美网冠军

2006年澳网,温网,美网冠军

2007年澳网,温网,美网冠军

2008年美网冠军

2009年法网,温网冠军

大p,小p,菠萝分别是那几位网球明星

大p是指美国的罗迪克,因为他发球时要翘臀所以才有这个称号。

菠萝是德尔波特罗,因为音译像菠萝,所以才这么叫。

小p我不清楚,貌似没的,我帮你问一下。

费德勒奶牛2004年,费德勒在温网卫冕成功,他回到家乡参加瑞士安联公开赛时,赛事总监代表家乡人民,送给球王一头名为“朱丽叶”的瑞士奶牛作为礼物。从此之后,费德勒在网坛所向披靡,成为现在男子网球运动的主宰者。中国球迷们渐渐亲昵地称罗杰为“奶牛”。遗憾的是2007年7月,朱丽叶因产奶量未达标,被送进了屠宰场。不过它为球王留下了一头小奶牛“雪绒花”。

萨芬河马、沙皇沙皇这个外号,是中文媒体授于萨芬的,原因很简单:他来自俄罗斯,带着鞑靼汉子的不羁和张狂,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里,俨然是一位打算征服世界的沙皇。而被大家称为“河马”则源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2004年,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萨芬用天马行空的英文语法给记者们讲了一个冷笑话——河马来到猴子面前说:“我不想作一只河马!”于是他给自己涂上了斑马的花纹。但猴子说:“你还是一只河马。”河马顿时醒悟了:“我很高兴做一只河马,这才是真正的我!”面对鸦雀无言的听众,萨芬又补充了一句:“我也是,我高兴做自己。”从此之后,所有球迷都知道他原来就是那只“河马”。

休伊特野兔、兔子休伊特被戏称为“兔子”,主要是因为他擅长移动,步伐灵活,在球场上动如脱兔。又因为“澳大利亚的兔子”是西方的一个谚语,指遇不到制胜天敌,温柔的小兔子也能给澳洲造成外来物种入侵。这与休伊特在网坛的发展轨迹和性格特点极为相似。慢慢地,“C'mon先生”变成了“澳洲野兔”。

罗迪克糯米、大P在网球网论坛,说起罗大P几乎无人不知。这个绰号没有技术含量,大家对其含义一目了然。借用“二外女生CC”的话说:当罗迪克发球的时候,更能凸显“大P”两个字的意境。糯米的说法相对特别一些。2005年,超女之风吹遍中华大地。罗迪克的粉丝们从“玉米”和“凉粉”身上得到启发,取罗迷的谐音,便有了“糯米”一说。

纳达尔纳豆、豆子Rafa外号的背后并没有复杂的故事,只是因为他的名字Nadal用中文读起来很像“纳豆”。这个外号还有个衍生版本,大家更喜欢亲切地叫他“豆子”,而纳达尔的粉丝则被成为“豆粉”或是“豆饭”,与“奶粉”们相互映衬。

加斯奎特豆腐称加斯奎特为“豆腐”,这个说法来自于民间,但却在网球网论坛发扬光大,建议原版作者去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在2007年上海网球大师杯后,这个绰号已经趋向于官方化,背后的典故就是:这个年轻人打球太水,心理素质太软,做人太白,跟豆腐差不多。

穆雷小太阳、僵尸穆雷刚出道的时候,曾被拥趸称为“小太阳”,取“振兴英国网球的新希望之意”。无奈,大家在看过一段时间,产生审美疲劳之后,发掘他那单薄的身形、苍白的面色和一对尖锐的虎牙,还有脸上常常浮现出一丝不易被察觉的笑容——因此得名“僵尸”,粉丝们寄希望于未来,希望有朝一日,穆雷也能让他的对手在球场上不寒而栗。

达维登科劳模达维登科本人不一定喜欢这个绰号,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普遍认为称他为劳模,实至名归。自加入职业网坛以来,达维登科参加过的单打比赛已经超过了450余场。虽然头发越来越少,但世界排名却越来越高,堪称ATP里的劳动模范。就连他自己也说:“只要妻子在身边,我就等于带上了整个家庭,在哪儿生活都是一样的。”这种将网球事业和赛事奖金收入视为终生奋斗目标的觉悟,在ATP并不多见,因此球迷们每每说起劳模,都不由得心生敬佩。

罗布雷多萝卜很许多音译得来的绰号一样,萝卜取罗布的发音,叫起来脆生生的,因此在球迷中间流传广泛,从来没有产生过歧义。

费雷尔稳定男这位2007年开始窜红的西班牙选手,因为其稳定的表现得名。球迷为他沉着冷静,鲜有失误的球风折服,久而久之,大家已经忘记了大卫·费雷尔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名字,直接称呼他为“稳定男”。

伯蒂奇鸟人、小唐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称呼托马斯·伯蒂奇:小唐·鸟人。两个名字都是从极具中国特色的英文名翻译中得来的,小唐从托马斯的“小托”演变而来,鸟人则是因为伯蒂奇的“BERD”与BIRD相似,二次转化之后,终于变成了鸟人。这两个绰号充分说明了中文的博大精深。

迪约科维奇炸鸡、小农民迪约的中文绰号足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逐个说明一下:炸鸡取“当红炸子鸡”的意思,在迪约初露头角的时候,中文媒体普遍用过这类词汇。2008赛季后,迪约科维奇已经从新人变成了旧人,所以这个绰号可能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大约就是“小农民”。这也是球迷对他的一种昵称,因为他出身贫瘠的塞尔维亚,这么叫似乎更亲切一些。

安西奇土人只有中国大陆的球迷才会称呼安西奇为土人,他的粉丝则自称“土家族”。这个绰号源于超级玛丽的2006年中网之行。在参赛之余,他逛了秀水,买了疑似侵犯知识产权的光碟,做了不少国外普通观光者都会做的事情,却被球迷戏谑地称“土得掉渣”。从此之后得名“土人”。

费雷罗蚊子、大爷[蚊子就是费雷罗,费雷罗就是“蚊子”,因为他球风飘逸,绵里藏针,每个球都暗藏杀机,就像是蚊子叮人一样。不过,这是2003年全盛时期的费雷罗。自从被病魔纠缠上之后,潇洒的费雷罗几乎存在与球迷们的回忆之中。久而久之,另一个绰号诞生。“大爷”绝对没有辱骂的意味,球迷们对此的解释是:虽然纳达尔、迪约科维奇、穆雷以及加斯奎特等85后球员大批涌现,费雷罗似乎只能被后浪逐前浪的历史洪流慢慢淹没,他已经属于上一辈的网球选手,所以被称为“大爷”也不为过。也有球迷说,长此以往,可能有一天费雷罗会被称为“祖宗”。这样的绰号,在老球迷的细细咀嚼之后,恐怕只能尝到心酸的味道,和长久的遗憾吧。

冈萨雷斯钢丝、火炮、如花冈萨雷斯因其雷霆万钧的发球得名“钢丝”和“火炮”,不过很多中国球迷更喜欢称他为“如花”。因为细看他的相貌,与周星驰**中的某个角色颇为神似。

马休菠萝、窝囊马休的名字为PAUL,可译为保罗,所以得名菠萝。又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总是功亏一篑,被球迷戏称“法国天字号窝囊”,后简称“窝囊”。

格罗斯让果酱这位法国老将名字的发音与中文“果酱”近似。

克莱门特花蝴蝶、头巾男、柠檬他是个典型的法国人,以佩戴各种花色的头巾著称,所以人称“头巾男”或“花蝴蝶”。另外克莱门特的发音近似“科莱芒”,因此也常常被叫做“芒果”。

吉内普里吉普根据中文的语言习惯,“吉内普里”四个字取“吉普”两个字作为简称。

托索诺夫屠夫跟吉普一样,根据中文习惯,托索诺夫就变成了“屠夫”。

尤兹尼优质泥姓氏的谐音。

乔·约翰森糖果、瓶瓶小约翰森的小名为“Pim”,是种糖果的名字,后来被球迷根据音译发展成为“瓶瓶”。

沃林卡四蛋根据名字Stan音译得到这个极具中国色彩的绰号。

卡纳斯药王这位阿根廷选手因涉嫌服用违禁药品多次受到ATP的调查,并在2005年时得到一张禁赛两年的罚单,这在当时是相当严厉的处罚。不过卡纳斯一直声称自己遭受了不公正对待,四处上诉,希望能还以清白。在这样的背景下,球迷一直将其成为“药王”。

巴格达蒂斯大胡子、小巴2006年在澳网一战成名之后,不少人都因为那把大胡子而记住了他,这也成了他独享的绰号。另外,也有不少球迷因其中文译名,而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巴”。

纳尔班迪安海豚、肉球纳班的这两个绰号皆因他的身材。有人说是水桶型的,也有人说那是“纯粹的圆形”,所以才有了“肉球”一说。另外纳班不仅身材像海豚,有时候他嘟起嘴巴的样子也与海豚神似。

涅米宁冰人并不是因为他与比约·博格有任何相似之处,只是因为他来自芬兰。那里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冰天雪地,从那儿出来的人被理所当然冠以“冰人”的绰号。有些时候,为了与F1车坛的芬兰冰人相区别,球迷也会称他小涅。

费什鱼Fish就是鱼,鱼就是Fish。

马里塞二郎神只因他眉心那儿有道竖起的皱纹,看起来像一个紧闭的眼睛,便得名“二郎神”。

沃达斯科蟋蟀因为模样俊俏,被球迷奉为“西帅”,即西班牙帅哥,随后便慢慢易化为“蟋蟀”。

米尔尼野兽身材高大,发球威猛,不少卫视体育台的观众都听许乃仁主播称呼他为“白俄罗斯野兽”,令大家印象深刻,网络上慢慢便有了“野兽派”。

库兹涅索娃钢牙妹、裤子裤子是从中文译名简化而来的,钢牙妹则说明裤子娃第一次来中网时,那副牙套给中国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施奈德师奶这也是中文译名的一种变化,师奶与施奈近似,又因为施奈德在网坛年头以久,资历深,被称为师奶也不为过。

萨法洛娃鬼娃这个姑娘绝对不是第一眼美女,特别是她那双眼睛,猛地一看,会产生惊悚的错觉。如还是不知道大家为何叫她“鬼娃”?那就去看看《驱魔人》和《鬼娃娇娘》这两部**吧。

巴托丽大白兔、丽丽丽丽这个名字叫起来很亲切,也容易上口,就是巴托丽的昵称。叫她“大白兔”并不是说她的移动像休伊特那么敏捷,纯粹是因为她那两个门牙。另外要注意一下,之所以是大白兔,而不是小白兔,这是与身材有关的。

达尼利都尼姑“利都”与尼姑谐音,久而久之便成了绰号。

查克维塔泽小郡主在查克维塔泽还没有跻身TOP10的时候,已经有大批的球迷喜欢上了这个长辫子姑娘。因为与“法国贵妇”皮尔斯颇有几分相似,因此被称为“小郡主”——身份和地位都比贵妇高,因为青出于蓝嘛。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很看好她的前程。

德门蒂耶娃仙女德娃自出道以来,因为她迷人的气质,让不少球迷惊为天人,因此得名仙女。

杉山爱332因为中文译名谐音,所以被称为332。

莫里克茉莉茉莉与“莫里”是同音。

扬科维奇围棋、女劳模其实塞尔维亚有不少“维奇”,但在网球网论坛上一提到“围棋”,大家都知道是特指扬科维奇。另外,因其在上个赛季不辞劳苦,疯狂参赛,现在也有人称她为“女劳模”。

佩特洛娃高贵在网球网论坛有一个颇受争议的ID“高贵的佩娃”,受这个名字的影响,不少网友在提到佩特洛娃时,都喜欢用“高贵”来代替。

费德勒为什么那么厉害

罗杰·费德勒,瑞士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1998年转为职业),以全面稳定的技术、华丽积极的球风、绅士优雅的形象而著称。众多评论家、现役与退役的选手认为费德勒为史上最伟大球员之一。费德勒不仅在网球领域取得成功,亦在慈善和商业领域活跃。

费德勒拥有ATP史上最长连续单打世界第一周数的纪录(237周,2004–2008年间),在大满贯男子单打斩获20次冠军,10次亚军 ,四次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最佳男运动员,截至2015年11月23日世界排名第三。

2017年11月16日,罗杰·费德勒在36岁的“高龄”第14次打入ATP年终总决赛半决赛,费德勒再次刷新了男子网坛世界纪录。 12月29日,获评2017年度国家体育记者大会(AIPS)最佳男运动员。

一篇属于费德勒的赞歌

又是一年澳网,回到费德勒复出神话的起点,众多业内大咖——贝克尔(费德勒竞争对手的前教练)、克雷特加(费德勒交手纪录2-3落后的对手)、莫拉托格鲁(小威的教练)和麦克唐纳德(费德勒在迪拜的陪练)等人,从专业角度全面解读费德勒保持青春的秘诀,台前幕后的故事,满满的干货。

从2016年那段长达六个月的休赛期说起。膝伤痊愈后,费德勒从迪拜开始新赛季的备战,当时他邀请到了麦克唐纳德等青年才俊一起合练,没错,就是本届澳网与迪米特洛夫缠斗五盘的那个美国大男孩。

在一次训练中,费德勒削出贴网而过后反弹到自己场地的回球,实属神仙之举,来自加州大学的麦克唐纳德直呼难以置信,“他的手像是具有魔力。”看到偶像的表演,他深陷吃惊状态。

费德勒与麦克唐纳德(右三)

显然,费德勒难以置信的手感并没有离他远去,结束与麦克唐纳德、埃斯科贝多和普伊的训练后,费德勒便奔赴澳洲。职业生涯第一次从如此严重的伤病中走出,费德勒稍显意外的赢得了澳网冠军,随后他又在全英俱乐部以一盘不失的表现登顶,成为公开赛年代最为年长(35岁)的温网冠军。

费德勒如何做到在复出的第一站大满贯赛事中就大放异彩?他改变了什么细节来延缓状态的下滑,从而实现网球史上最令人激动地复出?他的长寿秘诀究竟是什么?

一、研发新武器

2015赛季,费德勒将自己的攻势网球提升到了新的境界,这一改变被认为是他重返巅峰的关键。当年8月份,捱过了一段长途飞行抵达辛辛那提后,瑞士人的状态略显挣扎,但他还是按和帕尔雷进行了适应性训练。

训练期间,瑞士人通过踏进场内的接发来打乱惯有的训练节奏,然后迅速跟进到网前。旅途疲劳或许是一个因素,他想要在尽快结束回合,于是略显邪恶的SABR——偷袭上网战术由此诞生了。“这很有趣,当罗杰第一次取乐时我感到惊讶,当时我们还在多拍练习,他突然就使用了SABR。训练中这一策略的成效慢慢显露出来,所以他决定将其运用到比赛中。”关于SABR的诞生过程,帕尔雷回忆道。

受小队长卢瑟的鼓舞,费德勒决定在巡回赛使用这一奇招,最终他在辛辛那提决赛击败德约科维奇。事实上,SABR听上去简单,实则极具风险。在对手高达90英里的发球下偷袭上网并不像传统的接发那样简单,其难度远大于切削回球或在底线位置的接发。但一旦实施了这样的战术,也可以成功打破诸如德约科维奇等球员的平衡,这样的压迫会给隔网相对的球员带来压力,逼迫他们做出难度更大的回球。

毫无意外,SABR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就包括时任德约科维奇教练的贝克尔,德国人称此种做法“有失尊重”。但当贝克尔褪去了德约教练的身份后,谈到费德勒的这一创举他也满是赞誉,“罗杰的SABR战术有点让人吃惊,因为三年前他在训练时就使用过了,他能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着颇具天赋的细腻手感,很多人也想这么做,但受困于自己的技术局限。罗杰有天赋和技术作为支撑,所以对他而言天空才是极限。”

值得玩味的是,费德勒将过去自己排斥的东西转化为了优势。“切球上网”的攻势打法,通过伴有强烈下旋的回发球为自己创造上网机会,向对手施压。职业生涯早期,费德勒在对阵这类球员时处处受限,比如亨曼、安西奇。而现在,他变成了给对手疯狂施压的一方。

新战术的使用效果相当明显,SABR被证实是一个有效的武器,尤其是12个月前费德勒以震惊世界的方式赢下澳网。“这个战术只是他在球场上取乐的一种方式。”前世界第二克雷特加如是说,西班牙人在与费德勒的交手中占据3胜2负的领先。“他对待网球的态度有别于常人,有时候他会很放松的发明出一些其他人没见过的东西。”小威的教练莫拉托格鲁评价说,“SABR表明了罗杰来到网前的意愿,他可以打出100%的攻势网球,这很有趣,也很壮观。”

简言之,费德勒不仅重塑了自己,利用其他球员的优势演变成自己的武器,而且不断突破着这项运动的界限。

二、不可思议的心态转变

费德勒始终都具备一种能力——他愿意适应新的改变。“年轻时他常常砸球拍,失去对比赛的专注,就像个毛头小子。”克雷特加这样评价费德勒职业生涯早期的表现,“他过去会闹出很多笑话......但如今在精神世界他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提升,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平和,学会了控制情绪。”

当然,伤愈归来的费德勒也需要全新的动力。具体来说,费德勒继续坚持的动力发生了变化,这一次,他觉得有必要给两对双胞胎留下观看父亲比赛的回忆,并且,要以胜利者的姿态。

“我认为对他而言孩子是一大动力源泉。尤其是八岁大的两个女儿,他们会对罗杰的比赛形成有意识的回忆。”费德勒的传记作家克里斯·鲍尔斯说道。

这并不是瑞士人职业生涯第一次做出改变,早在2001年的汉堡巡回赛,年轻的费德勒在输球后用球拍的砸了裁判座椅,也正是这个瞬间,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收敛起脾气。这份悔改也让他尝到了甜头,随后的两项大满贯赛事都打进了八强,此前他可从未有过这般突破。除此之外,启蒙教练皮特·卡特的意外离世也给他带来更为深刻的思考。

“控制情绪是一件很难的事,特别是对年轻球员来说。”知名运动心理学家罗伯特·福佐尼解释说。在他看来,这份改变是费德勒保持常青的关键,“对球员而言,从失控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并非易事,经历了这个过程并能在今后更从容的处理,这份历练就会显得更有意义。”

在经历了六个月的休整后,他的自我激励方式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我把这归结于他对网球的爱。”贝克尔补充道,“六个月后的回归显示了罗杰对这项运动有多喜爱。其实他已经没什么再回来的理由了,几乎把每项赛事都赢了好几遍,所以本质上说,他必须非常热爱这项运动,才能通过各种考验和磨难,来到现在的位置。”

“每个人都看到了他的天赋,因为这显而易见,但罗杰是一位不可思议的斗士。”莫拉托格鲁对瑞士人评价道,“他比任何球员都更相信自己,而且不会轻言放弃,他总能在大型赛事提升状态。”

“我们不会再对罗杰·费德勒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他在温布尔顿击败桑普拉斯时,我当时正解说呢,都惊叹‘这家伙具备一切能力’,但同时也在质疑他能否维持高光状态?他会免于伤病的困扰么?他能继续对胜利充满渴望么?十五年后,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yes’!”贝克尔笑着说。

“像我这样的网球运动员很难解释他有多伟大。我认为不会再有另一个费德勒,他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我也认为他的纪录不会被打破。我只是怀着敬畏之心,对他取得的成功感到难以置信,即便是现在,即便是在36岁。”

3.从枯燥中找寻乐趣

在费德勒的生涯中,主教练几度更迭,但有一人始终身居幕后——皮埃尔·帕格尼尼,近二十年来由他负责着费德勒的饮食、体能训练和赛程安排。

“当罗杰还是青少年时,帕格尼尼就已经意识到,如果想让弟子保持健康,一味去健身房是毫无意义的。”传记作者鲍尔斯回忆说:“让体能训练变得丰富有趣,是他一以贯之的理念,由此罗杰也始终对训练课抱有热情,不仅能锻炼身体,也能激发他的很多想法。”

当托米奇等球员一再吐露出对训练的憎恨时,这种模式的重要性就显露出来了。作为费德勒的前教练,安纳孔向欧体解释说:“帕格尼尼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人,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练。他们一起走过了近二十年,罗杰对他无比信任。为了让训练妙趣横生,皮埃尔创造了一系列独门秘籍,新鲜、生动又充满活力,和罗杰的打球风格完美匹配。对罗杰来说,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要的是对此他有多么享受。”

长久以来,不少球员都吐槽过巡回赛的枯燥乏味,甚至连对网球的热爱和渴望都消失殆尽,阿加西是最著名的例子。但费德勒恰恰相反,特别是在缺席了赛场长达半年后,他对网球甚至是训练的爱都有增无减。还记得2016年冬歇期他通过推特进行的直播么?独特的训练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一名前十项全能选手,从费德勒14岁来到瑞士青少年网球中心开始,帕格尼尼就开始与他合作了,但这么多年来却很少随费德勒在全球周转,尽管如此,他的影响依旧不可小觑。早年间,他作为体能教练全权把控费德勒的饮食和赛程,为他制定了良好的训练体系,帮助他迅速融入职业网坛。而更重要的是,当36岁的费德勒为2017赛季的复出筹谋划策时,他依旧扮演了最关键的角色。

为什么费德勒在阅尽无数风光后,对网球的爱从未褪色?帕格尼尼的开创性思维和训练方式功不可没。

四、弥补致命短板

在费德勒的网球体系中,反手始终是“阿克琉斯之踵”,多年来都是对手攻击的对象。但时间来到去年澳网决赛,纳达尔也意识到了对手反拍的变化,“罗杰付出了不可思议的努力,我相信现在他的反手状态极佳。”纳达尔赛后说道,“在我看来,他的接发环节改善最为明显。”纳达尔并非最先提出这种看法的人,但却是最具分量的一位。不仅因为这来自于他的亲身体验,而且在此之前他可是交手纪录23-11遥遥领先。

纳达尔第一次击败费德勒要追溯到2004年了,那时他才18岁,而随后的交手也印证了他是瑞士人十足的克星。他从马洛卡的土场上练就的正手斜线球,是巡回赛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之一,面对费德勒时,乐此不疲的瞄准其反手位,收分轻而易举。同理还有他那旋转强烈的发球,特别是在二区时,弹跳高度甚至高过了肩膀,于单反球员而言简直就是噩梦。

克雷特加回忆道,2001年法网1/4决赛面对费德勒时,他也祭出了这一策略。“赛后我和父亲谈起了这场比赛,他说‘这孩子打得很好,但在场上总是犯错,特别是反拍击打高弹跳来球时。’然后我就说,‘确实如此,这也是我唯一能占到优势的环节了。”

克雷特加和费德勒

多年来,费德勒始终在寻求改善反手的方法。当面对高弹跳来球时,力量的拿捏和对球路的控制都变得愈发艰难。巅峰时,他之所以能斩获那么多大满贯,主要凸显了其技术的全面性。但在面对纳达尔时,反手的漏洞越来越明显,西班牙人也借此在两人的伟大交战中一路保持领先。

四年前,费德勒终于痛定思痛,着手修复这个漏洞,而第一步看起来格外简单......

五:更换武器

没错,第一步就是换拍。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放弃一把助你斩获了17座大满贯的武器可绝非易事。顶尖球员们多年来早已和球拍融为一体——构造、握力、触感......即便是极其微小的改变,他们也能轻易感知。

“我曾试图劝过桑普拉斯更换大拍面,但却从未成功,因为他实在用的太习惯了。”安纳孔补充说,“但罗杰呢,首先他知道换拍的优缺点,其次他也敢于尝试,问题的关键在于选取一个合适的换拍时机。”

2013年刚换拍时,他正深受背伤的困扰,“即便他付出了很多努力,还是很难适应,因为伤病实在是太严重了。”安纳孔解释说,“他知道即便是过了最初的适应期,仍需要选取合适的时机,不断进行调整。到2017年我们都看到了,他适应的有多好。”

2014赛季,费德勒正式邀请埃德伯格加入团队,瑞典人是最出色的发球上网型球员之一,他的到来为费德勒的打法注入了更多侵略性。从那时起,费德勒的反拍开始着力打造成进攻武器——用来赢得分数,而不是延长回合。他通过增加上网频率来压迫对手,这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段循序渐进的演变,以期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也正是那段时间,费德勒确立了化繁为简的理念,通过压缩回合来取得胜利。但他最终在2015年年末与埃德伯格分手,取而代之的是好友柳比西奇。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古怪的选择,让仅收获过一座大师赛冠军的球员来辅佐史上最佳?但仔细思索其中原因,不难发现,三方面优势让克罗地亚人足以胜任这个职位:他在生涯早期曾3次击败过费德勒,因此对其软肋了然于心;他的单反攻势十足;他也曾是一名战术大师。

柳比西奇从不接受专访,费德勒也很少谈及两人的关系,虽然从当事人口中得到的信息甚少,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费德勒的反拍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去年的澳网决赛,即便决胜盘1-3落后,他依旧抓住每个机会用反手进攻,加快节奏压缩纳达尔的反应时间,令其无法将回球撕开角度。

显然,半年的休赛期他并没有闲着,尽管很多人认为他不可能再重回巅峰,退役的传言甚嚣尘上,但费德勒按部就班的实施着复出,正如纳达尔所言,在接发和反手训练投入了巨大精力。“看看他在澳网的比赛吧,反手越用越频繁、站位永远压着底线。在迪拜他就是这么训练的。”麦克唐纳德补充说。

从墨尔本的那场五盘大战之后,费德勒已经取得了对纳达尔的四连胜,反手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功臣。

六、常青的首要秘诀

能保持高水准的竞技水平,并取得长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一个广为认可的简单回答就是——保持健康。职业生涯的持续性是区分高手和普通球员的重要标准,而费德勒更是管理身体状况和赛程安排的大师。

除了反复折磨的背伤,费德勒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保持着健康。这是?或许吧,但从1998年转为职业球员开始,他的成功远不能归功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项长期制胜的法宝,这也是他无限风光的职业生涯背后的最大秘诀。

“他之所以成为网坛常青树,一部分是由于他的养生方法,另一部分是因为他的打法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度压力。”鲍尔斯评论道,“我认为他的单反打法是保持健康的因素之一,这样可以给身体减小压力;还有开放式的正手握拍,这也是使他的身体压力比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和穆雷小的多的原因。其他球员在击球时后背经常会出现轻微的扭曲,这也就不难解释很多球员都会受到严重背伤和臀伤的困扰。”

简言之,他的打法不仅赏心悦目,这么多年来也助其维持了身体健康。“过去,球员们的想法都是‘如果停下了几个月,恐怕我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他们很少修整,伤病也愈发严重。”莫拉托格鲁说,“但是罗杰可不这么想,‘我还要打很多年,但我不再年轻了,身体的承受力也远不如20岁出头那会儿了,那我就少打点比赛吧,专攻大满贯等大型赛事就好。’他向我们证明了,如果你合理安排自己的赛程,休息六个月也没什么大不了。”

“过去,很多人打到30岁就退役了,因此你必须规划不同的赛程安排来延长职业生涯,但很多人却一直疯狂参赛,直到身体透支。”去年年终总决赛时,费德勒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能打到36岁,他已经超越了很多巨星,比约博格、贝克尔和桑普拉斯分别在26岁、31岁和32岁时就已退役。上赛季,他选择从冗长的赛程中脱身,退出了整个红土赛季,集中备战温网,而他也顺利的以不失一盘的表现拿下第十九座大满贯冠军。和费德勒一样,去年斩获两座大满贯冠军的纳达尔也是从16赛季末的一段休养中强势回归。同理还有风光无限的威廉姆斯姐妹,精简赛程是她们的秘诀。这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费德勒再一次走在了前面。

可以说,费德勒去年的赛程安排,给众多老将提了个醒,可以集中精力专攻自己擅长的场地。“这是他比其他人聪明的地方,他知道哪项赛事对自己更重要。”贝克尔说,“我想他的妻子米尔卡在这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将家里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让费德勒得以全身心的投入赛场,呈现最完美的状态。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如此成功,我认为这也是关键所在。”

诚然,帕格尼尼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但费德勒常青的职业生涯,主要还是归功于他主观上有别于其他同时代球星的那份深谋远虑,以及对待自己身体的方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