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奥运会给钱吗-办奥运会的钱资助
彼得·尤伯罗斯的详细介绍
18年,美国洛杉矶取得了年第23届奥运会的举办权。让人意外的是,当年申办第23届奥运会时全世界仅有洛杉矶一个城市提出申请。因为在这以前,历届奥运会举办的历史都证明,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来说,举办奥运会的确是一种光荣,但同时也是一场灾难,一场财政上的灾难。
1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耗费10亿美元,亏损6亿美元;1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支出20亿美元,亏损10亿美元,而亏损的这10亿美元让该城市300万居民背上了20年才能还清的债务;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更是花去了90亿美元,但没有挣回一分钱!
正是由于可怕的巨额亏损,才使得一些城市望而生畏,没人敢提出举办奥运会的申请。洛杉矶取得了这次奥运会的举办权后,这件大喜事却惹得市民上街游行,他们高呼:不能挪用我们一分一毫的税金!而且,美国也宣布:对洛杉矶奥运会不予经济援助。
洛杉矶奥运会面临夭折的危险。鉴于此,国际奥委会召开紧急会议,被迫同意奥运会经费可以不由主办城市承担。但是举办奥运会需要巨额的经费,国际奥委会没有钱,美国和洛杉矶市不出钱。那经费从哪里来? 洛杉矶奥运会筹备小组一筹莫展,最后只好向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求援,希望推荐一位能人来担任奥运会主办人。
当时,美国奥委会给洛杉矶奥运会组织者设定的选拔标准是: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在洛杉矶地区生活过,爱好体育,具有从经济管理到国际事务等多方面的经验。委员会从几千名候选人中进行了两个月的选拔,只剩下了最后6名候选人,尤伯罗斯以商业上的独特思路显得卓尔不群。可当时的尤伯罗斯对这一职位一点都不感兴趣,不仅如此,他还投票反对把纳税人的款项用于奥运会。
但在19年秋天的某个下午,体育经纪公司的伯乐诺姆·罗伯茨走进了尤伯罗斯董事长的办公室。罗伯茨说:“你想不想当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候选人?”
“我没有兴趣。”尤伯罗斯一想起自己曾经的投票,便觉得自己要出任奥运会组委会未免有些滑稽。
“但我们觉得你合适。”罗伯茨又强调了一次。
也许是上帝的安排,尤伯罗斯最终接受了这个职位。尤伯罗斯接到邀请书后,心想:如果出山,成功则名满天下,酬金也不薄;但万一失败了,那可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尤伯罗斯于1980年至年任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他首创了奥运会商业运作的“私营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奥运会“赔本赚吆喝”的历史,而且在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创造了2.25亿
美元的盈利,把奥运会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摇钱树。
上世纪70年代,尤伯罗斯是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的老板,但除了在业界,几乎没有人听说过他。虽然他曾经投票反对把纳税人的款项用于奥运会,不过因为他爱好体育,具有创建、发展和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并精通全球公关事务,因此被一家名为科恩—费里国际公司的体育经纪公司相中,游说他参与竞争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的职位,并一举成功。 尤伯罗斯上班第一天就意识到,他的这项开创性工作会遇到多大的障碍。当时,组委会在世纪城大厦租了一间小办公室,但上班时工作人员却打不开锁。原来房东后悔了,不想与什么奥运会组委会产生瓜葛,便悄悄换了锁。即便组委会提出先付一年的租金,房东也一口回绝。
当时,在美国人的耳朵里,听到的是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债款至今都在蚕食着纳锐人的腰包。
借助朋友的帮忙,尤伯罗斯和他的属下总算找到了一处工作场所。尤伯罗斯用自己的100美元开了个银行户头,但仅此而已。他不能用一个空帐户去维持组委会的工作,他必须找到筹钱之道。
筹备奥运会通常有3个资金来源:资助、**和捐款。然而,加州禁止动用公共基金举办奥运会,发行**在加州是非法的,也不能与美国奥委会和慈善机构争抢捐款。
“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集聚天文数字的金钱呢?我有什么法宝?”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内,尤伯罗斯一直在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这样一则趣闻: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迫使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前方战事吃紧的时候,美国国内各大媒体忽然出现了这样的大幅广告:“各位不妨闭上眼睛想想看,在烈日当空、汗如雨下的环境中执行战斗任务,喉咙干得要冒火的战士们,此时最渴望、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不用说,当然是他们以前喝过的清凉可口的‘可口可乐’。”
原来,这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广告宣传。在此之前,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正如战争一样陷入了困境,公司前景岌岌可危。万般无奈中,公司负责宣传的人想出并策划了这样一个经营策略:如果前方的军人都喝“可口可乐”,那当地的老百姓自然也就可以喝到这种饮料了。所以,把“可口可乐”搭在海外征战的美军官兵的“战车”上,就极有可能打开海外市场。
没想到广告播出后深得人心,许多父母在给前方打仗的孩子寄送物品时,总不忘加寄一两箱“可口可乐”,甚至在给前方打电话时,也会提醒自己的孩子“多喝点‘可口可乐’”,而前方喝惯了可口可乐的战士常常给长官抱怨说“不够喝”。最后,军方只好开始大批量定购“可口可乐”饮料运到前方。就这样,在二战期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地搭上美国大兵的这部“便车”,使产品迅速地走向了全世界。
这种搭 “便车”的成功营销策略一下子点燃了尤伯罗斯的智慧火花,他立即意识到 “搭牌子”就是他的敛财之宝。搭什么牌子?就搭奥运会这块牌子——一块空的但又“举世瞩目”的牌子。19年,经过深思熟虑的尤伯罗斯语出惊人:“奥运会不但不会亏本,还会有可观的利润。” 尤伯罗斯开始启动他的融资,去各大公司游说,进行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
按照,尤伯罗斯的第一个商业创意就是电视转播权的招标。奥组委规定,有意参加竞标的电视公司需首先交纳75万美元的保证金。很快,美国著名的五大电视机构往指定账户上各打入了所要求的保证金。让工作人员偷着乐的是,375万美元打入银行的账号后,每天竟有1000美元的利息,而这些利息也就成为组委会淘得的“第一桶金”,所需的办公经费立即有了着落,着实让尤伯罗斯长嘘了一口气。后来,组委会又用同样的方法,把海外实况转播权卖给了外国公司。这样,仅电视转播权的拍卖,他就筹集到了2.8亿美元。
尤伯罗斯又推出第二招,他宣布:“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有30家,每个行业选择一家。赞助者可以得到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独家供应权。条件是,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许多企业心动了,赞助奥运会既能扩大知名度,又能通过垄断奥运会商品供应赚到一大笔钱,不能把这个巨大的商机白白送人啊!
曾经受过可口可乐公司营销方式启发的尤伯罗斯很想“感恩”可口可乐公司。于是,他就直接派人去与公司代表谈判,希望可口可乐公司在饮料供应方面“有所作为”。起先,对方代表漫不经心,并不在意。于是尤伯罗斯声东击西,亲自给对方代表说:“伙计,你们可以再考虑两天,想好了再通知我。我现在暂时不能陪你们了,我还得赶回去与‘百事可乐‘的律师代表谈判。”没想到,可口可乐的代表一听“百事可乐”的名字,心里着急了,立刻认真对待起来。几经周折,可口可乐公司最后竟然报出了1260万美元的“天价”来竞标奥运会!
他回忆道:“我疾速扫视着那些高深莫测的条文,恨不得一口气就看到最后一行。八位数——12,600,000元!这么多的圆圈——好家伙!这不正是我喜爱的圆圈吗?这些圆圈好像从纸里蹦了出来,我竭力掩饰住内心的狂喜。”
但是后来,尤伯罗斯与柯达公司代表谈判时却变成了另外一副样子。柯达公司在过去一直是奥运会和美国代表团的主要赞助商,这次在美国本土举办奥运会,柯达公司想当然地认为尤伯罗斯会来“求”他们,到时乘机杀杀价。于是,在谈判会上,柯达公司坚持只出100万美元,连规定要求的底价400万美元的一半还不到。尤伯罗斯看出了对方的意图,就什么话也没说,走了。直到最后期限到来时,柯达公司还没有再次来接洽。尤伯罗斯大手一挥,指示工作人员立即与垂涎多日的日本富士公司签约,而富士公司给的报价是700万美元!消息传出后,柯达公司后悔莫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正是由于自己的“轻狂“,竟然给自己扶起了一个对手。而富士公司正是成功地借助了这届奥运会,使自己的产品冲进了美国,走向了全世界。
尤伯罗斯对奥运会的商业贡献还在于把火炬接力也变成了“印钞机”。当他首先提出把奥运火种从希腊运至纽约,再横贯大陆进行接力跑时,组委会炸锅了。管人事的说,这会占用太多的人力;管财务的说,这开销实在太大;管安全的则说,要是有个疯子往火炬手身上泼汽油或一个狂人在山坡上放冷枪,该怎么办?投票结果,尤伯罗斯以1:7惨败。
尤伯罗斯坚信,大多数人反对的就是正确的事情。一周后,尤伯罗斯召开了一次会议,“我们得组织一次横穿全国的火炬接力。”底下没有人反对,他们太了解尤伯罗斯的脾气了,他们知道即使反对也无济于事。
组委会先接洽被美国反垄断法激怒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成功地物色到了主赞助商。然后尤伯罗斯开始实施自己的创意,让每个火炬手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3000美元,用于在当地建设体育设施、推广体育活动、培养体育人才。他强调,这不是“商业化”,并说服了起初持反对态度的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反过来又说服了同样持异议的希腊人,火炬接力最后取得了圆满成功。 筹备奥运会过程中,尤伯罗斯虽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经历更多的则是受挫后的沮丧。苏联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给了尤伯罗斯重重的一击,此前付出的万般努力顷刻间化成泡影。听到“噩耗”后,尤伯罗斯当即派两名得力助手弗兰克和查尔斯·李分别访问东德和中国。弗兰克带回的依旧是尤伯罗斯最不愿听到的消息,东德很渴望参加奥运会,但在前苏联的压力下屈服了。
就在尤伯罗斯几近绝望时,喜从天降,组委会的鲁本斯坦给尤伯罗斯打来了电话,说李从北京打来电话,中国决定参加奥运会。“我们能公布吗?”李说,“他们想发表一个声明。”“是今天吗?”“我不知道。”“那我今天就宣布!”尤伯罗斯等不及了,他太需要这个好消息去鼓舞大家的士气了。接着,中国奥委会钟师统发表声明,宣布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的声明打破了僵局,因受苏联影响而持观望态度的广大国家纷纷参加。
第二天,尤伯罗斯走进办公室拿起报纸看见通栏大标题是“捷克和老挝加入抵制”,而小标题写着“中国正式宣布参加夏季奥运会。”他说:“我诅咒全世界的大标题的作者。” 就这样,尤伯罗斯凭借他的智慧,在第23届奥运会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商业运作行动。借助企业赞助,尤伯罗斯把财政赤字变成了巨额收入,把奥运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场。前后有43家企业被授予销售“奥运指定产品”的特权,9家企业获得了“指定赞助者”的称号,共筹得资金3.8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销售门票等传统方式的收入。
当洛杉矶奥运会结束时,全世界都惊呼:尤伯罗斯为奥运会的经济运作,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是尤伯罗斯创造了这样一个奥运历史转折点——此前承办者惟恐赔本赚吆喝,此后大家都把举办奥运会视为摇钱树,引发一轮又一轮申办大战。
如果说顾拜旦复兴了奥林匹克精神,那么彼得·尤伯罗斯则创造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现代社会得以发扬光大的支柱——商业化运营模式。如果顾拜旦可被称为现代奥运之父,那么,尤伯罗斯就能被冠以“奥运会企业赞助之父”;从这个意义上说,洛杉矶奥运会的盈余挽救的不但是人们对奥运会健康发展的信心,而且还有奥林匹克和奥林匹克精神本身。 年洛杉矶奥运会是一次值得纪念的盛会。对中国而言,它代表着中国自1932年后第一次步入奥运会会场;对中国体育健儿而言,它代表着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尤伯罗斯不会忘记,在奥运会遭到抵制而令他陷入绝望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挺身而出确保了奥运会给予了的成功举行。尤伯罗斯对此心存感激,也因此对北京申奥并举办2008年奥运会大力支持。在接受中国邀请,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何削减成本出谋划策时,尤伯罗斯认为,提高大众参与率与节约支出是奥运会盈利的两个关键问题。他建议,为了避免以往奥运比赛门票价格太高,人们无法负担的问题,北京奥组委可以结合中国本地的情况,考虑降低门票价格,特别是降低本地居民购买门票的价格,以此提高民众观看奥运比赛的热情。在他看来,民众参与奥运热情高了,企业才有可能出大钱在奥运期间大搞广告,而几个企业的赞助费,就可以远远超过门票收入。他还说过,奥运会前的公益广告也有不可忽视的潜在价值。因为它直接唤起了民众的奥运热情,热情越高,关注的精力越多,商家才能投入越多,奥运也就越能赚钱。
在节约支出方面,尤伯罗斯表示,要从细节入手注意降低成本。他说,在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组委会严格控制用车,对豪华车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组委会的成员都乘坐自己的私车,甚至几个人共享一辆以尽可能减少费用。不过,他表示,奥组委在节约支出的同时,应该合理安排志愿者的费用,照顾他们的食宿,以保持志愿者长期的工作热情……
如今,彼得·尤伯罗斯不仅成为美国人心目中开拓者的代表形象,而且全世界的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为世界奥运史所作的开创性的贡献。 熟悉现代奥林匹克发展史的人都明白“彼得·尤伯罗斯”这个名字对国际体育和整个世界的意义。如果说顾拜旦复兴的是奥林匹克精神,那么彼得·尤伯罗斯则是创造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现代社会得以发扬光大的支柱——商业化运营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洛杉矶奥运会2.5亿美元的盈余挽救的不但是人们对奥运会健康发展的信心,而且还有奥林匹克和奥林匹克精神本身。
关于尤伯罗斯的太多:离家出走住进孤儿院背后的秘密、卖掉全美第二大旅游公司的决然、甩掉柯达签约富士的远见、数年之间使22个全美棒球队扭亏为盈的妙方……但是,追寻他背后的故事在今天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因为“奥林匹克商业之父”给中国的馈赠不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是他关于奥林匹克精神与商业运营完美结合的思考。 20多年前,作为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面对本土柯达公司只愿出200万美元的赞助费和日本富士公司700万美元的出价,尤伯罗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问及他当年作出抛弃柯达转向富士决定那一刻的心情时,尤伯罗斯说,洛杉矶奥运会是纯粹私人经营的,加州立法规定决不为该届奥运会出一个子,主办方当然要选出价最高的,这是他们选赞助商必须考虑的因素。至于民族情感和赞助费之间的矛盾,他是这样解释的:“在选择日本富士公司之前,我们已经选择了一些美国赞助商比如IBM,没有必要都选美国公司。”
众所周知,尤伯罗斯之所以能够完成年洛杉矶奥运会盈利2.5亿美元的得意之作是因为他大胆改革了之前奥运会赞助商过多、过滥的弊端,形成了各大相关公司、企业之间激烈竞争的格局。1980年,美国冬奥会的赞助商多达381个,而尤伯罗斯将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赞助商数目锐减到30个,同时将最低赞助额提高到400万美元。由此引发了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大战百事可乐,甩出1200万美元的高价,以及上面提到的富士700万美元击败柯达等。此举竟然为奥组委筹集到了3.85亿美元。
“在您看来,北京奥组委需要多少家赞助商?”
“12家到16家为宜。”
尤伯罗斯解释说,与当年相比,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数目尤其要严加控制,只有空前激烈的竞争才会使那些有雄厚实力的大商家、大企业出高价,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跨国公司会为这有限的十几个名额从一开始就会自己将赞助费抬上去,如果数目多了,效果会差。“赞助费很重要,但无论出价多高,我都不会接受任何一个与烟草有关的企业或公司作为我的赞助商。”尤伯罗斯严肃地指出自己挑选赞助商的标准:真心实意支持体育事业,诚心诚意提高大众体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下,体育经济在中国逐渐勃兴,人们向面前这位世界体育产业最具权威的专家讲了在中国广泛流传的顺口溜:(20)世纪八十年代炒股票,九十年代搞房地产,21世纪办体育产业。
“面对体育产业这块诱人的蛋糕,据说,许多中国企业家不知该如何下口,您有什么建议给他们吗?”尤伯罗斯笑着摆摆手,他说暂时自己不敢提什么建议,因为,第一次来中国,对各方面情况包括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太熟悉。不过,他有一个忠告:体育产业风险大,投资要谨慎。他说,这个产业很特殊,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大,极不稳定,比如洛杉矶奥运会,如果当年中国像苏联一样抵制奥运会,不参加,后果不堪设想,什么转播权、转让费、赞助费、门票收入等等都会大受影响,这正是为什么他一再说“感谢中国”。
“风险如此之大,当年,您为什么敢于卖掉自己的公司接手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职务呢?是因为这位女士吗?”人们开玩笑地指了指坐在他身旁的夫人根妮。尤伯罗斯笑了:“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那时,根妮常常鼓励我挑起这个担子,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他说,自己是水球爱好者,是体育爱好者同时又有冒险精神,这是他担当此任的内在动力;奥运会当时面临无人承办的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是他挺身而出的外在原因。
至于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尤伯罗斯强调说,应该归功于该届奥组委的所有人员,特别是志愿人员。“作为志愿人员,他们为所有参赛代表团热情而周到的服务,虽然没有获得一分钱报酬,但是,在内心,他们收到了最珍贵的礼物:创造了洛杉矶奥运会遗产,并使其成为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元素。”
北京奥运会盈利了吗(开支情况)
说到奥运会是否赢利,首先要明确赢利的主体是谁。一般说来,一届奥运会是否赢利,一般指的是奥运会主办城市组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办机构,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问北京奥运会能否赢利,如果没有特指,一般就是指北京奥组委能否赢利。
主办城市组委会如果赢利,一般认为是皆大欢喜;亏损了,肯定不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是这样,是赢利是亏损,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有些主办城市组委会,虽然举办奥运会本身没有赢利,但主办城市的市民却得到了实惠,并对城远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难道能说主办城市组委会的亏损就一定是坏事?以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期间,主办城市相当的投入用于场馆建设和与奥运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虽然最后算账组委会亏损了,即收入小于支出,但由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却为雅典市民带来实惠,并为城远发展提供了条件,能够说这种亏损就一定是坏事?
主办城市组委会赢利,在一般情况下应当看作是好事,但赢利是否越多越好呢?这也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对主办城市组委会来说,收支相抵后的赢利,必须按照一定比例上交国际奥委会。正因为此,很多国家主办城市组委会的财政预算,大体都是按照少赢利或零赢利来做安排的。以伦敦为例,伦敦2012年奥运会的预算收入是24.62亿美元,预算支出也是24.62亿美元(其中包括1.05亿美元的不可预知费用)。北京在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曾对世界做出承诺,将赢利所得,建立一笔基金用于资助非洲的体育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奥组委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思路是大体平衡,略有赢利。正因为此,在北京申奥报告里,在总预算16亿多美元的前提下,争取有1%左右的盈余。即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预算支出16.09亿美元,这样就有了1600万美元的结余。
现在的问题是,经过几年的筹备,特别是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超过预期的情况下,其赢利空间是否也会有所提升。
可以对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做一分析。
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收入,这应当是北京奥组委最大一笔收入来源。2008年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给北京奥组委的电视转播收入达到了8.3亿美元。二是国际奥委会分给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收益。2008年,这笔市场开发收益也达到了3.34亿美元。三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获得的商业收益,这是一笔仅次于电视传播收入的一笔收入来源。这笔收益,最初预算是4亿美元,由于企业参与热情高涨,市场开发超过预期,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收入超过悉尼和雅典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的判断。此外,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还包括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收入,中国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质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按照目前的来源分析,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是没有问题的。
但绝对不能对2008年奥运会的赢利有太多的奢望。在支出方面,由于种种因素变化,由于前期对一些预算支出缺乏足够认识,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原先所做的预算支出,现在看来明显偏低。例如对保险、风险管理、公关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认识不足,在这方面的支出将有大幅度提升。此外,由于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不断提高,支出也随之增加。以电视转播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实现晰度电视转播,这一技术升级是需要有大量技术投入的。奥运会的城市景观投入,也超过最初所做预算。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城市景观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高了,投入自然增加。上述分析意味着,在收入增加的同时,2008年奥运会的支出也将有大幅度提升。但2008年奥运会支出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前只能给出一个大致判断。按照北京奥组委副蒋效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给出的支出数字,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全部运行经费不会超过雅典奥运会,从大数上说,少于24亿美元。这意味着,2008年奥运会收入与支出将十分接近。北京奥组委能否赢利,现在看来,也并不一定是铁板钉钉。即使能够赢利,其空间也十分有限。
实际上,不论北京奥组委是否赢利,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一定会从举办奥运会得到巨大收益。2008年奥运会,将极大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将极大增强全球华人和全国人民的凝聚力。2008年奥运会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并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厚重的一页。对主办城市北京来说,通过奥运会,将极大地提升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整个北京的现代化水平。北京通过举办奥运会,扩大了在全球的影响,城市景观和人文素质得到提升,市民从中得到实惠。中国,中国北京,以及中国香港、青岛、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六个奥运会举办城市都从筹备承办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北京奥运会几年筹办的过程分析,其积极影响正在显现。
2008年奥运会,中国将是最大的赢家。从这一意义分析,北京奥运会赢利没商量。
奥林匹克运动会商业化利弊
利:维持和促进奥运会的发展,使奥运会起死回生,奥运会曾因经费紧张而一度濒临死亡的边缘,但进入商业化阶段以来,可谓财源滚滚。
弊:奥运会举办权的激烈竞争导致了申办过程中物质手段的介入申办者都想取悦于作为买方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于是市场规律起作用了,以不正当物质手段争办奥运会的现象越来越多。
以下是奥林匹克奥运会的相关介绍:
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语:Ολυμπιακο? Αγ?νε?;法语:Jeux olympiques;英语:Olympic Games;中文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一届,会期不超过16日,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
奥运会分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夏季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十个项目组成。
奥运会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用运动交流各国文化,以及切磋体育技能,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不断进行体育运动。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奥林匹克运动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