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美洲vs布拉干-米美洲vs达迦马
巴西国内的足球联赛中有那几个球队?
巴西国内的足球联赛中,包含巴西足球甲级联赛、巴西足球乙级联赛、巴西足球丙级联赛三个组别,都是20只球队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
科林蒂安,瓦斯科·达伽马,弗卢米嫩塞,弗拉门戈,科里蒂巴,国际队,费古埃伦斯,圣保罗,博塔弗戈,桑托斯,帕尔梅拉斯,格雷米奥,戈亚尼恩斯竞技,米内罗竞技,巴伊亚,克鲁塞罗,塞阿拉,帕拉纳竞技,美洲米内罗,阿瓦伊。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简称巴甲;Campeonato Brasileiro Série A)是巴西最高等级职业足球联赛。目前巴甲因俱乐部战绩出色而在国际足联官方全球联赛排名位居世界第二大联赛,巴甲由巴西足球协会所举办。巴西起初只有业余联赛其后部分州份成立自己州联赛。虽然各州联赛不断发展但由于经济及地理问题,巴西足总直至1971年始成立全国联赛。
巴甲对足坛造血能力是最强的,自古巴西天才巨星都出自巴甲,每年向世界各地输送球员数量也是世界之最,与欧洲那种强调团队配合不同,巴甲强调个人技术极限培养崇尚英雄主义足球,在巴甲如果个人能力不出众不能独当一面是不行的。
巴西足球乙级联赛:
若茵维莱,庞普雷塔,米涅美洲,达伽马,奥瓦,戈亚竞技,伊图乌塔,塞阿拉,圣克鲁斯,桑帕约,巴拉纳,卢韦尔登,累航海,纳塔尔,欧斯特,布拉干,纳美洲,伊卡萨,维拉诺瓦,葡萄牙人。
巴西足球乙级联赛,是巴西全国足球联赛的第二级别。现有20支球队参加乙级联赛。自1971年第一个赛季开始,它的赛制每年都有变化。
从甲级联赛走出来的巨星
贝利 :桑托斯俱乐部
诺纳尔多:拉莫斯俱乐部
卡卡:圣保罗俱乐部
诺纳尔迪尼奥:格雷米奥俱乐部
著名探险家的故事
1: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出生于克罗地亚考尔楚拉岛,威尼斯旅行家、商人,著有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故事:中外史籍中都记载了眼镜最早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老文化、医疗、技艺的遗产。当时有个意大利人,名叫马可波罗(Marco Pol6),他曾旅居中国十七年,为元朝宫庭办事,跑遍中国各地,当时他见到元朝宫庭里有人戴眼镜,对此他很感兴趣,在他回国时就把眼镜传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制造眼镜的地方,则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
2:戴维 ·利文斯敦(1813-1873)是一位苏格兰医生兼传教士。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部非洲的探险事业。1840年,他第一次去非洲探险,包括1849年穿越卡拉哈里沙漠。
故事:利文斯通于1864年又回到了非洲大陆,当他去非洲内陆后,就没有听到这位探险家的音讯了。整整六年,利文斯通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当时流传传着各种谣言。
美国《纽约先驱报》老板就给其属下记者亨利.
史丹利下达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带领一支探险队去非洲大陆寻找利文斯通。经过近8个月时间的旅行,史丹利的探险队于1871年11月10日走近了坦噶尼喀湖岸边的小村庄乌吉吉(Ujiji)。在那里,他们发现了利文斯通。
他们见面的那句“你是利文斯通博士,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的问候非常著名。大英百科全书和牛津国家传记辞典都记载了这句名言。这句话只所以这么著名,是因为其让人感受到了半开玩笑的幽默性质:利文斯通博士是方圆几百里内唯一见到的白人。史丹利也在其书中表明在当时第一句这样讲是因为当时的场面有点尴尬,终于找到要找的人,本想上去拥抱,却因自尊心作怪而不敢这样做。
3:斐迪南·麦哲伦(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探险家、航海家、殖民者,葡萄牙人,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
故事:麦哲伦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麦哲伦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他就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
在这辽阔的太平洋上,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食品成为最关键的难题,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一点新鲜食物,只有面包干充饥,后来连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点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这种食物散发出像老鼠尿一样的臭气。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浑浊黄水。为了活命,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牛皮硬得像石头一样,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
4:维他斯·白令(1681年8月25日—1741年12月19日)出生于丹麦霍尔森斯,俄罗斯海军中将、探险家。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和白令地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故事:1728年,白令指挥着探险队自己设计制造的圣加夫利尔号(St. Gabriel)探险船驶离港口,沿堪察加半岛海岸向北挺进。8月的一天,圣加夫利尔号船过风雨和浓雾,来到亚洲大陆最东端附近的海面。从这里向东望去,只见大海烟波浩淼、汪洋一片,白令因此确信北美洲和亚洲之间确实是被水隔开的。
由于那天大雾弥漫,白令没有看到对面的北美洲;因此它也不知道探险队正位于一个狭窄的海峡中。这个海峡的最窄处只有35公里,如果天气晴朗,两岸可以遥遥相望。结果,没能发现近在咫尺的美洲大陆。
5:罗尔德·阿蒙森(1872年7月16日~1928年6月18日),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乘探险船“费拉姆”号从挪威启航。途中获悉,英国南极探险队,也是以南极点为目标,阿蒙森决心夺取首登南极点的桂冠。
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费拉姆”号穿过南极圈,进入浮冰区,于1911年1月4日到达攀登南极点的出发基地——鲸湾。阿蒙森率领5名探险队员从基地出发,开始了远征南极点的艰苦行程。结果仅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于1911年12月15日胜利抵达南极点。
阿蒙森激动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他们互相欢呼拥抱,庆贺胜利,并把一面挪威国旗插在南极点上。他们在南极点设立了一个名为“极点之家”的营地,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太阳观测,测算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他在帐篷里留下了分别写给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国王的两封信。阿蒙森这样做的用意在于,万一自己在回归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国王报告他们胜利到达南极点的喜讯。
阿蒙森在南极点上停留了3天。1911年12月18日,他们带着两架雪橇和18只狗,踏上了返回鲸湾基地的旅途。阿蒙森伟大的南极点之行,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欢呼喝彩。
美洲足球先生是谁?
美洲足球先生
南美洲足球先生的评选开始于1971年,最初是由委内瑞拉的《世界报》组织评选的。从1986年起,乌拉圭的《民族报》(又称《国家报》)也开始组织南美洲年度足球先生的评选,并开始颁发年度最佳教练员奖项。而由《世界报》组织的足球先生评选也一直进行到1992年。
由委内瑞拉《世界报》组织的评选的美洲足球先生名单如下:
1971 埃杜阿尔多·贡萨尔维斯·德-安德拉德·托斯塔奥(巴西/克鲁塞罗)
1972 泰奥菲洛·库比里亚斯(秘鲁/利马联盟)
1973 埃德森·阿兰特斯·多-纳西门托·贝利(巴西/桑托斯)
1974 埃里亚斯·菲格罗亚(智利/巴西国际)
1975 埃里亚斯·菲格罗亚(智利/巴西国际)
1976 埃里亚斯·菲格罗亚(智利/巴西国际)
1977 阿图尔·安图内斯·科因布拉·济科(巴西/弗拉门戈)
1978 马里奥·肯佩斯(阿根廷/西班牙巴伦西亚)
1979 迭戈·马拉多纳(阿根廷/阿根廷青年人)
1980 迭戈·马拉多纳(阿根廷/博卡青年)
1981 阿图尔·安图内斯·科因布拉·济科(巴西/弗拉门戈)
1982 阿图尔·安图内斯·科因布拉·济科(巴西/弗拉门戈)
1983 苏格拉底·索萨·奥利维拉(巴西/科林蒂安斯)
1984 恩佐·弗朗西斯科利(乌拉圭/阿根廷河床)
1985 胡里奥·塞萨尔·罗梅罗(巴拉圭/巴西弗卢米嫩塞)
1986 迭戈·马拉多纳(阿根廷/意大利那波里)
1987 卡洛斯·巴尔德拉马(哥伦比亚/卡利体育)
1988 鲁文·帕斯(乌拉圭/阿根廷竞赛俱乐部)
1989 迭戈·马拉多纳(阿根廷/意大利那波里)
1990 迭戈·马拉多纳(阿根廷/意大利那波里)
1991 加布里尔·巴蒂斯图塔(阿根廷/博卡青年/意大利佛罗伦萨)
1992 迭戈·马拉多纳(阿根廷/西班牙塞维利亚)
由乌拉圭《民族报》组织的评选的美洲足球先生名单如下:
1986 安东尼奥·阿尔萨曼迪(乌拉圭/阿根廷河床)
1987 卡洛斯·巴尔德拉马(哥伦比亚/卡利体育)
1988 鲁文·帕斯(乌拉圭/阿根廷竞赛俱乐部)
1989 何塞·加马·奥利维拉·贝贝托(巴西/瓦斯科达伽马)
1990 拉乌·阿马里拉(巴拉圭/奥林匹亚)
1991 奥斯卡·鲁杰里(阿根廷/贝莱斯萨斯菲尔德)
1992 拉伊·索萨·奥利维拉(巴西/圣保罗)
1993 卡洛斯·巴尔德拉马(哥伦比亚/竞技青年人)
1994 马尔库斯·莫莱斯·卡福(巴西/圣保罗)
1995 恩佐·弗朗西斯科利(乌拉圭/阿根廷河床)
1996 何塞·路易斯·奇拉维特(巴拉圭/阿根廷贝莱斯萨斯菲尔德)
1997 马塞洛·萨拉斯(智利/阿根廷河床)
1998 马丁·帕勒莫(阿根廷/博卡青年)
1999 哈维尔·萨维奥拉(阿根廷/河床)
2000 罗马里奥·德索萨·法里亚(巴西/瓦斯科达伽马)
2001 胡安·罗曼·里克尔梅(阿根廷/博卡青年)
2002 何塞·萨特尔尼诺·卡多佐(巴拉圭/墨西哥托卢卡体育俱乐部)
2003 卡洛斯·特维兹(阿根廷/博卡青年)
2004 卡洛斯·特维兹(阿根廷/博卡青年)
2005 卡洛斯·特维兹(阿根廷/科林西安)
2006 马蒂亚斯·费尔南德斯(智利/科洛科洛)
2007 萨尔瓦多·卡瓦涅斯 (巴拉圭/墨西哥美洲队)
巴西联赛都有哪些球队?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是巴西最高等级职业足球联赛。目前巴甲因俱乐部战绩出色而在国际足联官方全球联赛排名位居世界第二大联赛,巴甲由巴西足球协会所举办。
参赛数量
1998赛季24支。
1999赛季21支。
2000赛季25支。
2001赛季28支。
2002赛季26支。
2003赛季24支。
2004赛季24支。
2005赛季22支。
2006年以来每赛季固定为20支。
巴甲参赛球队
1、科林蒂安
2、瓦斯科·达伽马
3、弗卢米嫩塞
4、弗拉门戈
5、科里蒂巴
6、国际队
7、费古埃伦斯
8、圣保罗
9、博塔弗戈
10、桑托斯
11、帕尔梅拉斯
12、格雷米奥
13、戈亚尼恩斯竞技
14、米内罗竞技
15、巴伊亚
16、克鲁塞罗
17、塞阿拉
18、帕拉纳竞技
19、美洲米内罗
20、阿瓦伊
历史上总共有哪些横跨亚欧非的帝国
历史上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总共有11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一、波斯帝国,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建立了波斯帝国的最大版图。
二、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消灭了波斯帝国,继承和扩大了波斯帝国的版图,可惜他英年早逝,马其顿帝国一分为三(欧亚非)。
三、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大帝吞并埃及后,基本确定了以后两百年罗马帝国的版图,地中海成为了罗马的内湖。
四、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东罗马帝国在查士丁尼大帝的带领下维持着罗马帝国最后的血脉和荣耀。
五、阿拉伯帝国,在圣战的旗帜下,穆斯林把安拉的训令带到了欧亚非三大洲。
六、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苏里曼苏丹灭亡了拜占庭帝国,把黑海变成了土耳其的内湖。
七、葡萄牙殖民帝国,以达伽马为代表的航海家们为葡萄牙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八、西班牙殖民帝国,以麦哲伦为代表的航海家们为西班牙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九、荷兰殖民帝国,海上马车夫们在非洲亚洲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十、法兰西殖民帝国,同样在非洲亚洲和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十一、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的米字旗在全世界都会升起。
符合你的时间的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正式名称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是共和制,实际上是一个专制的政体。
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在罗马统治之下的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帝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时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总共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屋大维建立帝国后,创立元首制,称奥古斯都。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两个阶段。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后期帝国从三世纪危机起,经伊利里亚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国,至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将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395年)。西部在内忧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为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所灭,史学家多称为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希腊语:Βυζαντιν? αυτοκρατορ?α ),或写作拜占廷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拜占庭帝国本为罗马帝国的东半部,以拉丁语和拉丁文化为基础,但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言和东正教为立国基础,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新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这个帝国被称为“东罗马帝国”。但是,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其国民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Βασιλε?α Ρωμα?ων)。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帝国的首都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希腊语:Ν?α Ρ?μη,即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西班牙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也曾经是帝国的国土。
关于拜占庭帝国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拜占庭帝国成立的标志。德国拜占廷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拜占廷帝国的起始纪年。还有观点认为拜占庭帝国开始自公元395年,即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时起。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拜占庭帝国起始的标志。
1204年,拜占廷帝国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灭亡,1261年复国。1453年,它被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永久灭亡。
拜占廷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国家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拜占廷帝国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个伊斯兰教封建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国(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们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文∶ ? ),为土耳其人所创立之国。始王为奥斯曼一世,初居中亚,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极苏丹与。自灭亡东罗马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故其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统合。[1]
其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之陆上交流达六世纪之久。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之界限日趋模糊。[2]其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米玛·希南名留至今。十六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顶盛,在十七世纪,其领土更达最高峰。而在巴巴罗萨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其为惟一的伊斯兰势力能于十五至十九世纪期间,挑战日趋强盛之欧洲霸权。然而,终不敌之,于十九世纪初趋于末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因而奥斯曼帝国之四分五裂。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因而领导国民起义,击退西方势力,据小亚细亚立国,废哈里发,更国号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以上是1——16世纪横跨欧亚非的四大帝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