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赛事赛况

美国vs墨西哥比赛时间-美国vs墨西哥历史记录

界杯历史上淘汰阶段差距最大是哪场比赛?

美国vs墨西哥比赛时间-美国vs墨西哥历史记录

澳大利亚31:0击败索摩亚,创造国际足球史上单场比赛差距最大的新纪录后,就有人将足球史上有名的大比赛的结果都列了出来,下面就是纪录榜排列:

2001年4月11日,澳大利亚31:0索摩亚,WQ

2001年4月9日,澳大利亚22:0汤加,WQ

2000年2月14日,科威特20:0不丹,CQ

2000年1月26日,中国19:0关岛,CQ

2000年11月24日,伊朗19:0关岛,WQ

2000年6月8日,塔西提18:0索摩亚,CQ

19年6月2日,伊朗17:0马尔代夫,WQ

2000年6月19日,澳大利亚17:0库克岛,CF

1998年9月28日,澳大利亚16:0库克岛,CF

2000年11月26日,塔吉克斯坦16:0关岛,WQ

1998年12月5日,乌兹别克斯坦15:0,F

1998年4月19日,圭亚那14:0安圭拉岛,F

1998年4月15日,圭亚那14:1安圭拉岛,F

注:WQ=世界杯赛,CF=洲际锦标赛决赛,CQ=洲际锦标赛预选赛,F=友谊赛。

历史上国家的奖牌数最高纪录

没有

在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 东道主美国队夺得了83枚金牌 是奥运会历史上金牌得到最多的一次

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83 61 30 澳大利亚 4 8 12

罗马尼亚 20 16 17 芬兰 4 2 6

联邦德国 17 19 23 瑞典 2 11 6

中国 15 8 9 墨西哥 2 3 1

意大利 14 6 12 摩洛哥 2 - -

加拿大 10 18 16 巴西 1 5 2

日本 10 8 14 西班牙 1 2 2

新西兰 8 1 2 比利时 1 1 2

南斯拉夫 7 4 7 奥地利 1 1 1

韩国 6 6 7 葡萄牙 1 - 2

英国 5 11 21 肯尼亚 1 - 1

法国 5 7 16 巴基斯坦 1 - -

荷兰 5 2 6

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65249412.html

我要世界杯史上所有的帽子戏法记录

截止目前,加上伊瓜因的帽子戏法,世界杯历史上一共出现48次帽子戏法

历届世界杯帽子戏法名单 球员 年 球员国籍 比赛 进球

伊瓜因 2010 阿根廷 阿根廷VS韩国 4:1 3球

保莱塔 2006 葡萄牙 葡萄牙VS波兰 4:0 3球

克洛斯 2006 德国 德国VS沙特阿拉伯 8:0 3球

巴蒂斯图塔 1998 阿根廷 阿根廷VS牙买加 5:0 3球

萨林科 1994 俄罗斯 俄罗斯VS喀麦隆 6:1 5球

巴蒂斯图塔 1994 阿根廷 阿根廷VS希腊 4:0 3球

斯库赫拉维 1990 捷克 捷克VS哥斯达黎加 4:1 3球

米歇尔 1990 西班牙 西班牙VS韩国 3:1 3球

布特拉格诺 1986 西班牙 西班牙VS丹麦 5:1 4球

贝拉诺夫 1986 前苏联 前苏联VS比利时 3:4 3球

普雷尔-拉尔森 1986 丹麦 丹麦VS乌拉圭 6:1 3球

莱因克尔 1986 英格兰 英格兰VS波兰 3:0 3球

罗西 1982 意大利 意大利VS巴西 3:2 3球

鲁梅尼格 1982 西德 西德VS智利 4:1 3球

拉扎洛-奇斯 1982 匈牙利 匈牙利VS萨尔瓦多 10:1 3球

博涅克 1982 波兰 波兰VS比利时 3:0 3球

伦森布林克 18 荷兰 荷兰VS伊朗 3:0 3球

库比拉斯 18 秘鲁 秘鲁VS伊朗 4:1 3球

萨马奇 14 波兰 波兰VS海地 7:0 3球

巴耶维奇 14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VS刚果(金) 9:0 3球

穆勒 10 西德 西德VS保加利亚 5:2 3球

穆勒 10 西德 西德VS秘鲁 3:1 3球

赫斯特 1966 英格兰 英格兰VS西德 4:2 3球

尤西比奥 1966 葡萄牙 葡萄牙VS朝鲜 5:3 4球

阿尔伯特 1962 匈牙利 匈牙利VS保加利亚 6:1 3球

贝利 1958 巴西 巴西VS法国 5:2 3球

方丹 1958 法国 法国VS巴拉圭 7:3 3球

方丹 1958 法国 法国VS西德 6:3 4球

柯奇士 1954 匈牙利 匈牙利VS西德 8:3 4球

柯奇士 1954 匈牙利 匈牙利VS韩国 9:0 3球

博格斯 1954 乌拉圭 乌拉圭VS苏格兰 7:0 3球

萨尔根-伯罕 1954 土耳其 土耳其VS韩国 7:0 3球

塞普-霍基 1954 瑞士 瑞士VS奥地利 5:7 3球

瓦格纳 1954 奥地利 奥地利VS瑞士 7:5 3球

埃里克-普罗 1954 奥地利 奥地利VS捷克 5:0 3球

马科斯-莫洛克 1954 西德 西德VS土耳其 7:2 3球

阿德米尔 1950 巴西 巴西VS瑞典 7:1 4球

奥斯卡-米格维兹 1950 乌拉圭 乌拉圭VS玻利维亚 8:0 3球

维利莫夫斯基 1938 波兰 波兰VS巴西 5:6 4球

莱昂尼达斯 1938 巴西 巴西VS波兰 6:5 3球

岑格勒 1938 匈牙利 匈牙利VS瑞典 5:1 3球

特雷-科勒尔 1938 瑞典 瑞典VS古巴 8:0 3球

韦特斯特罗姆 1938 瑞典 瑞典VS古巴 8:0 3球

安哥洛-斯基亚维奥 1934 意大利 意大利VS美国 7:1 3球

埃德蒙德-科农 1934 德国 德国VS比利时 5:2 3球

佩德罗-塞亚 1930 乌拉圭 乌拉圭VS南斯拉夫 6:1 3球

圭勒莫-斯塔比莱 1930 阿根廷 阿根廷VS墨西哥 6:3 3球

国际足联世界杯的历史记录

届数年份东道主冠军亚军季军11930乌拉圭乌拉圭

苏皮西 阿根廷

奥拉扎尔 美国

米勒 21934意大利意大利

波佐 捷克斯洛伐克

佩特鲁 德国

内尔茨 31938法国意大利

波佐 匈牙利

迪茨 巴西

皮门塔 41950巴西乌拉圭

胡安·洛佩斯 巴西

科斯塔 瑞典

雷纳(英格兰) 51954瑞士联邦德国

赫尔贝格 匈牙利

谢拜什 奥地利

瑙奇 61958瑞典巴西

费奥拉 瑞典

雷纳(英格兰) 法国

巴特 71962智利巴西

埃莫雷·莫雷拉 捷克斯洛伐克

维特拉奇尔 智利

列拉 81966英格兰英格兰

拉姆塞 联邦德国

舍恩 葡萄牙

格罗里亚(巴西) 910墨西哥巴西

扎加洛 意大利

瓦尔卡伦吉 联邦德国

舍恩 1014联邦德国联邦德国

舍恩 荷兰

米歇尔斯 波兰

古尔斯基 1118阿根廷阿根廷

梅诺蒂 荷兰

哈佩尔(奥地利) 巴西

库蒂尼奥 121982西班牙意大利

贝阿尔佐特 联邦德国

德瓦尔 波兰

皮耶赫尼切克 131986墨西哥阿根廷

比拉尔多 联邦德国

贝肯鲍尔 法国

米歇尔 141990意大利联邦德国

贝肯鲍尔 阿根廷

比拉尔多 意大利

维奇尼 151994美国巴西

佩雷拉 意大利

萨基 瑞典

斯文森 161998法国世界杯法国

雅凯 巴西

扎加洛 克罗地亚

布拉泽维奇(波黑) 172002韩国、日本巴西

斯科拉里 德国

沃勒尔 土耳其

居内什 182006德国意大利

里皮 法国

多梅内克 德国

克林斯曼 192010南非西班牙

博斯克 荷兰

范马尔维克 德国

勒夫 202014巴西德国

勒夫 阿根廷

萨维利亚 荷兰

范加尔 212018俄罗斯   222022卡塔尔      (注:国家下方为球队主教练,括号内为外籍教练国籍) 世界杯历史总射手榜英雄座次排名

16球:克洛泽(德国)总射手王

15球:罗纳尔多(巴西)

14球:盖德·穆勒(德国);

13球:方丹(法国);

12球:贝利(巴西);

11球:柯奇士(匈牙利)、克林斯曼(德国);

10球:拉托(波兰)、拉恩(德国)、莱因克尔(英格兰)、库比拉斯(秘鲁)、巴蒂斯图塔(阿根廷)、托马斯·穆勒(德国)

决赛进球最多

球王贝利3球(1958年2球、10年1球);瓦瓦3球(1958年2球、1962年1球)

赫斯特3球(1966年3球);齐达内3球(1998年2球、2006年1球)

单届世界杯进球最多:法国的方丹在1958年世界杯6场比赛攻入13球

两届世界杯至少攻入5球以上:克洛泽(德国)2002年、2006年;库比拉斯(秘鲁)10年、18年;托马斯·穆勒(德国) 2010年、2014年

三届世界杯至少攻入4球以上:德国的克洛泽在2002、2006、2010连续3届世界杯每届至少攻入4球以上

世界杯进球持续性最好:德国的克洛泽共参加四届平均每届攻入4球,年龄跨度从23岁至36岁从不间断

世界杯头球进球最多:克洛泽(德国)7球,2002年、2006年、2010年

世界杯技术最全面的射手:克洛泽(德国),16个进球分别用7个头球9个脚下攻入其中右脚6球左脚3球

第一个帽子戏法:斯塔比莱(阿根廷)1930年,阿根廷 6 - 3 墨西哥

世界杯最多帽子戏法:匈牙利的柯奇士2次(1954年对韩国、对西德)、法国的方丹2次(1958年对巴拉圭、对西德)、西德的盖德·穆勒2次(10年对保加利亚、对秘鲁)、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2次(1994年对希腊,1998年对牙买加)

首次在世界杯出场就上演帽子戏法:克洛泽(德国)2002年;巴蒂斯图塔(阿根廷)1994年;柯奇士(匈牙利)1954年

进球届次最多:球王贝利(巴西)4届均有进球(1958年6球,1962年1球,1966年1球,10年4球);乌维·席勒(德国)4届均有进球(1958年1球,1962年2球,1966年2球,10年3球);克洛泽(德国)4届均有进球(2002年5球,2006年5球,2010年4球,2014年2球)

世界杯对传统冠军级强队进球最多:克洛泽(德国)5球,2006年对阿根廷1球、2010年对英格兰1球对阿根廷2球、2014年对巴西1球 ;

最快进球:2002年,土耳其前锋哈坎·苏克在对韩国比赛中开场仅11秒破门

最晚进球:2014年,阿尔及利亚的达博乌在对德国的比赛中在第121分钟破门

最快梅开二度:2014年,德国VS巴西,德国队的托尼·克罗斯在第23分55秒、25分04秒破门

最快帽子戏法:1982年,匈牙利的拉斯罗·基斯在对萨尔瓦多的比赛中,在第70、74和77分钟破门,他也是世界杯上唯一上演帽子戏法的替补;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阿根廷队与牙买加队的比赛中,只用了10分钟,便攻入了3球

进球年龄最小:1958年,球王贝利在对威尔士时破门,年仅17岁零239天

进球年龄最大:1994年,喀麦隆的米拉在对俄罗斯时破门,当时他已42岁零39天

世界杯包括决赛在内场场破门唯一一人:巴西的雅伊尔津霍(又译查仙奴),在10年世界杯6场比赛中都有进球;乌拉圭的吉吉亚在1950年也是场场破门(4场),但当时是循环圈决胜,没有冠亚军决赛

最快替补进球:1998年,丹麦前锋桑德在和尼日利亚的比赛中,替补上场仅16秒就破门得分;莫拉雷斯(乌拉圭),2002,乌拉圭-塞内加尔,下半场替补登场,开赛17秒

在两届世界杯决赛中破门的人:巴西的瓦瓦(1958年和1962年);贝利(1958年和10年);西德的布莱特纳(14年和1982年);法国的齐达内(1998年和2006年)

唯一一个代表两个国家在世界杯进球的人:普罗辛内斯基,1990年代表南斯拉夫攻破阿联酋大门、1998年代表克罗地亚攻破牙买加大门

第一个乌龙球:马努埃尔·罗萨斯(墨西哥)1930,墨西哥-智利(又一说,1938年,瑞士的恩斯特-洛斯切在对德国比赛时自摆乌龙)

最快乌龙球:2014年,阿根廷2:1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科拉西纳茨,2分钟零8秒

在同一场比赛中既进球又入乌龙的人:18年,荷兰的厄尔尼·布兰特斯在对意大利比赛中完成这一“壮举”,荷兰最终2比1获胜

里程碑进球

第1球(洛朗、法国、1930年对墨西哥)

第500球(博比·科林斯、苏格兰、1958年对巴拉圭)

第1000球(伦森布林克、荷兰、18年对苏格兰);第1500球(卡尼吉亚、阿根廷、1994年对尼日利亚)

第2000球(奥尔巴克、瑞典、2006年对英格兰)

世界杯进球最多的球队:德国队224球 世界杯出场次数最多的人:马特乌斯(德国)、5届25场,共2048分钟;第二为德国的克洛泽(德国)4届24场;出场时间最长球员:马尔蒂尼(意大利),4届23场,共2217分钟

参加届次最多的人:马特乌斯(德国)共5届(1982至1998)、卡巴亚尔(墨西哥)共5届(1950至1966)

连续出场决赛场次最多球员:卡福(巴西),1994年、1998年、2002年连续三届决赛出场

最年长出场球员:蒙特拉贡,哥伦比亚,2014年6月25日对日本,当时他43岁零3天

最年轻出场球员:诺曼·怀特塞德,北爱尔兰,1982年对南斯拉夫出场时年仅17岁零41天

代表两个及以上国家出战世界杯的人

蒙蒂(阿根廷1930、意大利1934)

普斯卡什(匈牙利1954、西班牙1962)

桑塔玛利亚(乌拉圭1954、西班牙1962)

马佐拉(巴西1958、意大利1962改名为阿尔塔菲尼)

普罗辛内斯基(南斯拉夫1990、克罗地亚1998、2002)

贾尔尼(南斯拉夫1990、克罗地亚1998、2002)

博罗久克(苏联1990、俄罗斯1994)

斯坦科维奇(南斯拉夫 1998 塞黑 2006 塞尔维亚 2010)

世界杯出场时间最短的人:18年突尼斯的拉比迪在和墨西哥比赛时出场2分钟;1986年阿根廷的特洛比亚尼在和西德的决赛中替补踢了最后2分钟

最快被换下的人:1998年在和奥地利比赛中,意大利的内斯塔开场4分钟就因伤被贝尔戈米换下;2006年在对瑞典时,英格兰的欧文也是开场4分钟就因伤被克劳奇换下

最年轻的教练:1930年阿根廷首战对法国,当时他们的教练胡安-何塞-特拉穆托拉年仅27岁零267天

最年长的教练:1954年法国和墨西哥交锋时,法国的教练加斯顿-巴雷乌已经70岁零194天

最年轻的首发:1930年南斯拉夫对阵巴西,南斯拉夫首发的平均年龄是21岁零258天

最年长的首发:1998年德国对伊朗,德国首发的平均年龄是31岁零345天 悬殊:

10-1 匈牙利-萨尔瓦多 1982

9-0 匈牙利-韩国 1954

9-0 南斯拉夫-扎伊尔 14

8-0 瑞典-古巴 1938

8-0 乌拉圭-玻利维亚 1950

8-0 德国-沙特阿拉伯 2002

7-0 葡萄牙-朝鲜 2010

7-0 波兰-海地 14

7-0 乌拉圭-苏格兰 1954

7-0 土耳其-韩国 1954

7-1 巴西-瑞典 1950

7-1 德国-巴西 2014

7-1 意大利-美国 1934

6-0 阿根廷-塞黑 2006

6-0 苏联-匈牙利 1986

6-0 阿根廷-秘鲁 18

6-0 西德-墨西哥 18

6-0 乌拉圭-以色列 10

6-0 匈牙利-印度 1938

注:单场净胜6球以上起算 世界杯红牌总数(截至2010):176张

得红牌最多的球队:巴西、11张

单场比赛红黄牌最多:2002年,德国VS喀麦隆(4黄变2红);2006年,葡萄牙VS荷兰(8黄变4红),均为16黄

决赛红黄牌最多:2010年西班牙对荷兰(13黄1红)

最多红牌场次:2006年葡萄牙对荷兰,4张红牌(科斯蒂尼亚、德科、范布隆克霍斯特、博拉鲁兹)

最快红牌:1986年,乌拉圭的博西奥在对苏格兰开场仅56秒就被罚下

最快黄牌:1994年,俄罗斯的古尔卢科维奇在对瑞典第1分钟时就吃到黄牌

第一个被罚下的球员:1930年秘鲁的马里奥·德·拉斯·卡萨斯在对罗马尼亚时被罚下

第一个被罚下的守门员:1994年意大利的帕柳卡在对挪威的比赛时被罚下

世界杯决赛第一个吃红牌的人:1990年阿根廷对西德,阿根廷的蒙松。其后不久,蒙松的队友德索蒂也吃到了红牌;另三个决赛吃红牌的是1998年法国的德塞利;2006年法国的齐达内;2010年荷兰的海廷加

不止一次被罚下的人:喀麦隆的里格贝特·宋(1994对巴西、1998对智利);法国的齐达内(1998对沙特、2006对意大利)

首次使用红黄牌的世界杯:10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杯,红黄牌发明者为英国裁判阿斯顿

第一张黄牌:洛普切夫(苏联),10,苏联-墨西哥

第一张红牌:卡士泽(智利),14,智利-西德

第一位主哨世界杯决赛的裁判:比利时的约翰·朗格鲁斯 获得世界杯冠军最多的人:球王贝利,3次(1958、1962、10)

获得世界杯奖牌最多的人:克洛泽,4次(2002、2006、2010、2014)

赢得世界杯最年轻球员:球王贝利,1958年他年仅17岁

赢得世界杯最年长球员:意大利的佐夫,1982年他作为队长夺冠时已40岁高龄

第一个作为球员和教练都夺冠的人:巴西的扎加洛,1958年和1962年作为球员、10年作为教练

唯一作为队长和主教练都夺冠的人:德国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14年作为球员兼队长、1990年作为主教练兼领队

唯一两次赢得世界杯的教练:意大利的波佐、1934年和1938年

第一个包揽世界杯金靴奖和银靴奖的球员:德国的克洛泽,2002银靴奖、2006金靴奖

第一个罚入点球的球员:1930年墨西哥的曼努尔·罗萨斯,对阿根廷

第一个罚丢点球的球员:1934年巴西的巴尔德马尔·德·布里托,被意大利的萨莫拉扑出

最长不失球纪录:意大利的守门员曾加,1990年曾5场比赛共518分钟不失球

世界杯历史上最大的球场:马拉卡纳球场

观众最多的一场比赛:1950年世界杯循环圈最后一战,巴西对乌拉圭,巴西马拉卡纳球场,官方记载观众人数为199854人

观众最少的一场比赛: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第一轮,罗马尼亚对秘鲁,300人

单届被犯规最多球员:阿根廷的马拉多纳,1990年,共遭对手53次犯规

第一支世界冠军队队长:乌拉圭的何塞·纳萨兹。

第一个世界冠军队主教练:乌拉圭队的阿尔韦托·苏皮塞

年龄最大的世界杯金球奖获得者:2006年,齐达内,34岁

年龄最小的世界杯金球奖获得者:1998年,罗纳尔多,22岁

第一位获得世界杯金球奖的守门员:2002年,卡恩

第一位连续四次参赛全部打入世界杯四强的球员:2002-2014年,克洛泽

最年轻的金靴奖得主 德国的托马斯·穆勒,2010年南非世界杯他年仅21岁

第一届卫冕冠军无直接参赛权的世界杯:2006年德国世界杯

淘汰赛阶段使用过加时赛“金球制”的世界杯:1998年法国世界杯,2002年韩日世界杯

第一粒加时赛“金球”:1998年法国世界杯,1/8决赛,布兰克(法国)

第一位在单场决赛中打进3球的球员: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格奥费·赫斯特(英格兰)

第一场以互射点球分出胜负的决赛:1994年美国世界杯决赛,巴西3-2意大利

第一个完成世界杯百场比赛的球队:德国,2014年德国VS葡萄牙

世界杯参赛场次最多:德国,100场

世界杯最长连败记录- 墨西哥,9场 1930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斯塔比莱(阿根廷)

最佳射手:斯塔比莱(阿根廷) 8球

最佳阵容:(235)

守门员:雅沃维奇(南斯拉夫)

后卫:伊夫科维奇(南斯拉夫),纳萨西(乌拉圭)

中场:安德拉德(乌拉圭),蒙蒂(阿根廷),赫斯蒂多(乌拉圭)

前锋:斯卡罗内(乌拉圭),卡斯特罗(乌拉圭),斯塔维莱(阿根廷),费雷拉(阿根廷),塞亚(乌拉圭)

1934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斯基亚菲奥(意大利)

最佳射手:斯基亚菲奥(意大利) ,内耶德利(捷克斯洛伐克),科南(德国)4球

最佳阵容:(235)

守门员:萨莫拉(西班牙)

后卫:蒙泽利奥(意大利),金科塞斯(西班牙)

中场:瓦格纳(奥地利),蒙蒂(意大利),西劳伦(西班牙)

前锋:奥尔希(意大利),内耶德利(捷克斯洛伐克),斯基亚菲奥(意大利),梅阿查(意大利),瓜伊塔(意大利)

1938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莱昂尼达斯(巴西)

最佳射手:莱昂尼达斯(巴西) 8球

最佳阵容:(235)

守门员:普拉尼茨卡(捷克斯洛伐克)

后卫:多明戈斯(巴西)拉瓦(意大利)

中场:塞朗托尼(意大利),安德雷奥洛(意大利),洛卡特利(意大利)

前锋:皮奥拉(意大利),梅阿查(意大利),莱昂尼达斯(巴西),萨罗希(匈牙利),蒂科(匈牙利)

1950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斯基亚菲诺(乌拉圭)

最佳射手:阿德米尔(巴西)8球

最佳阵容:(325)

守门员:拉马列茨(苏联)

后卫:特拉赫(乌拉圭),鲍尔(巴西),冈萨雷斯(乌拉圭)

中场:巴雷拉(乌拉圭),普恰德斯(西班牙)

前锋:吉希亚(乌拉圭),济济尼奥(巴西),阿德米尔(巴西),斯基亚菲诺(乌拉圭),盖恩(西班牙)

1954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普斯卡什(匈牙利)

最佳射手:柯奇士(匈牙利)11球

最佳阵容:(325)

守门员:格罗希奇(匈牙利)

后卫:拉布里希(德国),巴雷拉(乌拉圭),圣玛丽亚(乌拉圭)

中场:瓦尔特(德国),安德拉德(乌拉圭)

前锋:拉恩(德国),柯奇士(匈牙利),希代古提(匈牙利),普斯卡什(匈牙利),齐博尔(匈牙利)

1958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贝利(巴西)

最佳射手:方丹(法国)13球

最佳阵容:(334)

守门员:雅辛(苏联)

后卫:贾桑托斯(巴西),贝利尼(巴西),尼桑托斯(巴西)

中场:奥兰多(巴西),迪迪(巴西)科帕(法国)

前锋:加林查(巴西),方丹(法国),贝利(巴西),哈姆林(瑞典)

1962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加林查(巴西)

最佳射手:加林查,瓦瓦,莱桑切斯(巴西),阿尔贝特(匈牙利),伊万诺夫(苏联),耶科维奇(南斯拉夫)4球

最佳阵容:(424)

守门员:吉尔玛(巴西)

后卫:贾桑托斯(巴西),毛罗(巴西),沃罗宁(苏联),施内林格(德国)

中场:马索普斯特(捷克斯洛伐克),洛托(巴西)

前锋:加林查(巴西),瓦瓦(巴西),阿马里尔(巴西),亨托(西班牙)

1966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贝肯鲍尔(德国)

最佳射手:尤西比奥(葡萄牙)9球

最佳阵容:(424)

守门员:班克斯(英格兰)

后卫:科恩(德国),摩尔(英格兰),沃罗宁(苏联),施内林格(德国)

中场:贝肯鲍尔(德国),博比查尔顿(英格兰)

前锋:哈勒(德国),尤西比奥(葡萄牙),席勒(德国),科鲁纳(葡萄牙)

10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贝利(巴西)

最佳射手:盖德·穆勒(德国)10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马苏基耶维茨(乌拉圭)

后卫:卡洛斯阿尔贝托(巴西),布尔尼奇(意大利),法切蒂(意大利),皮亚扎(巴西)

中场:贝肯鲍尔(德国),热尔松(巴西),贝利(巴西)

前锋:雅伊尔津霍(巴西),盖德·穆勒(德国),里维利诺(巴西)

14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克鲁伊夫(荷兰)

最佳射手:拉托(波兰)7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托马舍夫斯基(波兰)

后卫:苏尔比尔(荷兰),贝肯鲍尔(德国),佩雷拉(巴西),布赖特纳(德国)

中场:内斯肯斯(荷兰),德伊纳(波兰),加多恰(波兰)

前锋:拉托(波兰),盖德·穆勒(德国),克鲁伊夫(荷兰)

18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肯佩斯(阿根廷)

最佳射手:肯佩斯(阿根廷)6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菲格尔(阿根廷)

后卫:福格茨(德国),阿马拉多(巴西),克洛尔(荷兰),塔朗蒂尼(阿根廷)

中场:卡西奥(意大利),迪尔塞乌(巴西),伦森布林克(荷兰)

前锋:罗西(意大利),肯佩斯(阿根廷),贝托尼(阿根廷)

1982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罗西(意大利)

最佳射手:罗西(意大利)6球

最佳阵容:(442)

守门员:佐夫(意大利)

后卫:詹蒂莱(意大利),路易济尼奥(巴西),科洛瓦蒂(意大利),儒尼奥尔(巴西)

中场:博涅克(波兰),普拉蒂尼(法国),蒂加纳(法国),济科(巴西)

前锋:罗西(意大利),鲁梅尼格(德国)

1986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马拉多纳(阿根廷)

最佳射手:莱因克尔(英格兰)6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普法夫(比利时)

后卫:霍西马尔(巴西),塞萨尔(巴西),布罗文(阿根廷),阿莫罗斯(法国)

中场:费尔南德斯(法国),布鲁查加(阿根廷),马拉多纳(阿根廷)

前锋:莱因克尔(英格兰),布特拉格诺(西班牙),巴尔达诺(阿根廷)

1990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斯基拉奇(意大利)

最佳射手:斯基拉奇(意大利)6球

最佳阵容:(442)

守门员:苏比萨雷塔(西班牙)

后卫:贝尔戈米(意大利),布赫瓦尔德(德国),巴雷西(意大利),布雷默(德国)

中场:斯托伊科维奇(南斯拉夫),马特乌斯(德国),加斯科因(英格兰),巴斯科斯(西班牙)

前锋:斯基拉奇(意大利),克林斯曼(德国)

1994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罗马里奥(巴西)

最佳射手: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亚),萨连科(俄罗斯)6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普雷德霍姆(比利时)

后卫:尤尔金霍(巴西),巴雷西(意大利),桑托斯(巴西),马尔迪尼(意大利)

中场:布罗林(瑞典),邓加(巴西),巴拉科夫(保加利亚)前锋:巴乔(意大利),罗马里奥(巴西),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亚)

1998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罗纳尔多(巴西)

最佳射手:达沃苏克(克罗地亚)6球

最佳阵容:(343)

守门员:巴特斯(法国)

后卫:图拉姆(法国),德塞利(法国),罗伯特卡洛斯(巴西)

中场:戴维斯(荷兰),邓加(巴西),齐达内(法国),里瓦尔多(巴西)

前锋:罗纳尔多(巴西),博格坎普(荷兰),达沃苏克(克罗地亚)

2002年世界杯

最佳球员:卡恩(德国)

最佳射手:罗纳尔多(巴西)8球

最佳新人:克洛泽(德国)

最佳阵容:(442)

守门员:卡恩 (德国)

后卫:卡福(巴西),坎贝尔(英格兰),洪明浦(韩国),卡洛斯(巴西)

中场:贝克汉姆(英格兰),巴拉克(德国),里瓦尔多(巴西),罗纳尔迪尼奥(巴西)

前锋:罗纳尔多(巴西),克洛泽(德国)

2006年世界杯

最佳射手(金靴奖):克洛泽(德国)5球

最佳球员(金球奖):齐达内(法国)

最佳新人:波多尔斯基(德国)

最佳阵容:

守门员:布冯(意大利),莱曼(德国),里卡多(葡萄牙)

后卫:阿亚拉(阿根廷),特里(英格兰),图拉姆(法国),拉姆(德国),卡纳瓦罗(意大利),格罗索(意大利),卡瓦略(葡萄牙)

前卫:泽罗伯托(巴西),维埃拉(法国),齐达内(法国),巴拉克(德国),皮尔洛(意大利),加图索(意大利),费戈(葡萄牙),马尼切(葡萄牙)

前锋:克洛泽(德国),亨利(法国),克雷斯波(阿根廷),托蒂(意大利),托尼(意大利)

2010年世界杯

最佳射手(金靴奖):托马斯·穆勒(德国)5球

最佳球员(金球奖):弗兰(乌拉圭)

最佳新人:托马斯·穆勒(德国)

最佳阵容:

门将:卡西利亚斯(西班牙)

后卫:范布隆克霍斯特(荷兰),拉莫斯(西班牙),普约尔(西班牙),拉姆(德国)

中场:斯内德(荷兰),哈维(西班牙),伊涅斯塔(西班牙),施魏因斯泰格(德国)

前锋:弗兰(乌拉圭),比利亚(西班牙)

最佳数据阵容:

守门员:诺伊尔(德国)

后卫:拉姆(德国),拉莫斯(西班牙),普约尔(西班牙),卡普德维拉(西班牙)

前卫:托马斯·穆勒(德国),范博梅尔(荷兰),斯内德(荷兰)

前锋:弗兰(乌拉圭),克洛泽(德国),比利亚(西班牙)

2014年世界杯

最佳射手(金靴奖):哈梅斯·罗德里格斯(哥伦比亚)6球

最佳球员(金球奖):里奥内尔·安德雷斯·梅西(阿根廷)注:未入选最佳阵容

最佳门将(金手套奖):曼努埃尔·诺伊尔(德国)

最佳新人:博格巴(法国)

最佳阵容:

门将:诺伊尔(德国)

后卫:大卫-路易斯(巴西)、蒂亚戈-席尔瓦(巴西)、胡梅尔斯(德国)、德弗里(荷兰)

中场:斯内德(荷兰)、J-罗德里格斯(哥伦比亚)、克罗斯(德国)、奥斯卡(巴西)

前锋:罗本(荷兰)、本泽马(法国)

是谁帮助美国打嬴了南北战争

看你提的问题,就知道你对那场战役是不了解的,那我在此就给你讲讲:

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在南方,坚持战争的只是种植场奴隶主,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把奴隶制度扩大到全国, 而北方资产阶级的目的在于打败南方,以便恢复全国的统一。

19世纪中叶,北部自由劳动制度与南部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南部奴隶制度成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南北之间的斗争在西部土地的争夺中表现得最为激烈。19世纪上半叶在美国领土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但是每当新州成立之际,就发生在该州内容许或禁止奴隶制存在的斗争。北方资产阶级和农民主张在新州内禁止奴隶制度,要求把新州确定为自由州。南方奴隶主则力图把奴隶制扩大到西部,主张把新州确定为蓄奴州,奴隶主利用其在美国国会及中的统治地位,连续取得胜利,激起北方广大人民的愤慨。1854年在北方成立了美国共和党。同年,南方奴隶主企图用武力把奴隶制扩张到堪萨斯州,于是在堪萨斯州爆发了西部农民与来自自由州的移民反对南方奴隶主的武装斗争,斗争持续到1856年,揭开内战的序幕。1857年奴隶主又企图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全部领土上去。从而导致约翰·布朗起义。

第一阶段

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民主党遭到惨败,这就成为南方奴隶主脱离联邦和发动叛乱的信号。南部蓄奴州南卡罗来纳州首先脱离联邦,接着佐治亚州、亚拉巴马、佛罗里达、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诸州相继脱离, 并于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的。1861年4月12日叛乱军开始炮轰在南卡罗来纳的联邦萨姆特要塞,14日被攻陷。林肯于4月15日发布讨伐令,内战爆发 。不久,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阿肯色4州退出联邦参加南部联盟。

战争初期北方实力大大超过南方,北方有2234万人口,南方只有910万,而且其中有380多万是黑奴。北方有发达的工业,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而南方几乎没有工业,铁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军事准备,拥有装备及训练都较精良的军队。而且,内战前夕J.布坎南总统曾设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钱输送到南方去。林肯在内战初期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恢复南北的统一,担心触动奴隶制度会把一些边境奴隶州推向南方叛乱者一方,从而失掉边境诸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由于北方不肯宣布解放奴隶。因此,在内战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在1861年7月马纳萨斯和1862年夏的半岛战役中,北军损失惨重。北军虽然在西线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从南军手中夺取了几个重要战略据点,但是这些战果都被东线的惨败所抵消。

在北方军事上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共和党内部的激进派及社会上的废权主义者提出解放奴隶和武装黑人的主张。林肯也意识到解放奴隶的必要性。

第二阶段

1862年9月22日,林肯发表预备性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叛乱诸州的奴隶将从那一天起获得自由。消息传到南方后,成千上万的奴隶逃往北方。英国工人阶级也展开了支持北方的运动,迫使英国放弃了原来的干涉。

林肯还实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1863年实行武装黑人的政策。因此,成千上万黑人报名参加北方军队,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隶;1862年5月颁布的《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64.74公顷土地,在土地上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林肯严厉镇压分子,清洗军队中南方代理人。1863年开始实行征兵法,以代替募兵制,从而,增强北方的兵力。同时,林肯调整了军事领导机构,实行统一指挥,任命有卓越军事才能的U.S.格兰特为全军统帅。

1863年,北方在军事上出现转机。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歼灭南军2.8万人 ,成为内战的转折点。战场上的主动权转到北方军队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统帅用新的战略方针: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强大攻势。在东线以消耗敌人的力量为主要目标;在西线用强大兵力深入敌方腹地,切断“南部同盟”的东北部与西南部的联系。1864年9月,W.T.谢尔曼将军麾下的北军一举攻下亚特兰大,两个月后开始著名的“向海洋进军”,在进军中彻底摧毁了敌人的各种军事设施,使南方经济陷于瘫痪。在东线,格兰特将军统率北军把敌军驱逼到叛乱“首都”里士满附近。1865年初,奴隶纷纷逃亡,种植场经济濒于瓦解。北方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几乎断绝了南方与欧洲的贸易。同时,在南方内部也出现反对派,许多小农加入联邦派从事反战活动。南方逃兵与日俱增。粮食及日用品匮乏。1865年4月9日,R.E.李的部队陷入北方军队的重围之中,被迫向格兰特请降。美国内战终止。美国恢复统一。

内战的意义

内战期间,双方战费消耗150亿美元。联邦军伤亡63万人,南军伤亡48万人。战争显示了近代工业的威力,双方都大量装备了新式线膛武器,促进了散开队形、野战工事和步兵近迫作业的运用和发展。铁路和电报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在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装甲舰、地雷、水雷和潜水艇。

北方在战争中的胜利,确立了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内战消灭了奴隶制,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实施 ,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的胜利。因而19世纪末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黑人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场主的剥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下解放出来。因此,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是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的。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虽然伤亡人数超过60万,但它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你现在清楚了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