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08年总决赛各场数据-08科比总决赛退场
今天中央五套科比最后一场比赛结束退场时的歌
应该是Never Say Never
专辑:The Fray(Deluxe Edition)
歌手:The Fray
Some things we don't talk about
有些东西
better do without
我们不去谈论
just hold a smile
只是保持着微笑
we're falling in and out of love
爱情在生命中进进出出
the same damn problem
惭愧和骄傲并存
together all the while
我们一直在一起
you can never say never
你永远不能说永不
when we don't know why
尽管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
2000年总决赛奥尼尔场均38分,科比场均15.6分,那雷吉米勒呢?
2000年,是21世纪的元年,也是湖人王朝的开端。在前一个赛季被马刺横扫之后,湖人痛定思痛,聘请杰克逊作为球队主教练,而禅师,似乎就是湖人夺冠蓝图中缺少的那一块拼图。1999-2000赛季的湖人以联盟第一的战绩杀入总决赛,和步行者鏖战6场,拿下冠军。接下来,就来盘点一下这轮系列赛中球星的发挥。
1、奥尼尔 场均38分16.7篮板
这一年的鲨鱼,似乎是把生涯前几年肚子里憋过的火统统撒了出来。在这一年,他包揽了MVP和得分王,常规赛场均29.7分13.6篮板3.8助攻3盖帽,完完全全统治了联盟。这一赛季,鲨鱼在所有比赛中都拿出了生涯及其罕见的专注度,生涯前7年都没有拿到过冠军,他实在太想赢了。然后,就有了这个能够摧枯拉朽的打趴普林斯顿国王的鲨鱼,这个西决把开拓者堪称豪华的前场轮换打到集体自闭的鲨鱼。
总决赛,鲨鱼一点也没有手软,经过前几轮季后赛的洗礼,步行者的内线对于鲨鱼而言,也就是刚够个开胃菜吧。于是乎,在总决赛的6场比赛,鲨鱼场均用61.1%的命中率砍下38分,还能拿下16.7篮板,场均罚球次数多达15.5次但是只有40%的命中率,不过也不重要了,毕竟光是这种表现,鲨鱼已经把步行者的内线打的人仰马翻了。凭借这份成绩单,鲨鱼毫无悬念的获得FMVP。值得一提的是,场均38分的得分在总决赛系列赛场均得分的排行榜上排名第四,如果他可以每场多进两三个罚球,那可能榜首场均41分的乔丹也会被超越吧。
2、雷吉米勒 ?场均24.3分
这一年的雷吉米勒,已经来到自己生涯巅峰的末期。不过可喜的是这支球队已经成长为东部豪强,杰伦罗斯代替自己成为球队的常规赛得分王,球队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都是那种身体即将走下坡路但是经验已经足够老辣的中年球队。可以说这是雷吉米勒最好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夺冠窗口期了。
在这轮系列赛中,老辣的米勒用自己精湛的无球走位和历史级别的射术给还是毛头小子的科比好好上了一课。系列赛6场,拼尽全力的米勒场均砍下24.3分2.7篮板3.7助攻,场均投进两队最多的2.5个三分球,稳压科比一头。米勒几乎烧光了自己油箱里的最后一点油,但奈何对面有一个全队上下都无可奈何的存在,也只能接受球队落败的现实。
3、科比 ?场均15.6分4.6篮板4.2助攻
这一年的科比俨然已经成长为联盟顶级得分后卫的存在,常规赛期间场均有22.5分进账,是鲨鱼身边最可靠的帮手,年少有为的科比和联盟中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经常是神一场鬼一场,总决赛也是如此。
系列赛G2,科比被杰伦罗斯踮脚,只打了9分钟便因伤退场,这场比赛仅有2分入账。G3,没有科比的湖人,光凭一个奥尼尔的33分还是独木难支,最终无奈落败。G4,科比火线复出,带着一条伤腿砍下了28分,和奥尼尔一起艰难的带走一场胜利,并在G6砍下26分帮助球队拿下冠军。总体而言,虽然表现不稳定,场均得分也只有看似可怜的15.6分,但是高光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场均得分真的无法衡量这一年科比的实力。
2000年的冠军,是鲨鱼的首冠,也是湖人王朝的开端,无论是对于球员还是对于球队,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我很知道当科比退役那天到来后世人会怎样评价他的整个
1、巴顿将军说,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打死。估计大多数战争狂人都愿意把这句话当作墓志铭。有的人只是把战争当作政治的垫脚石,但对战争狂人而言,战争贯穿了生命。
所以,你无须为科比·布莱恩特的归宿叹息。 那仿佛是早已注定的结局。
从某种角度来讲,科比的篮球生涯,就是和“不可能”的一场无休止地战争。所以,越到晚年,他的负荷也就越重。职业生涯早期,科比像保养名牌跑车一样保养自己的身体。这让他在35岁的时候,依旧有场均27分的水平。按照这种轨迹,他本该像德克一样,晚年依旧保持着中高的竞技水平。但从2013-14赛季到现在,科比只打了106场比赛,命中率暴跌到三字头。
他的身体衰老速度很慢,但相比之下,他的心仿佛从未老去。在职业生涯的末期,科比依旧保持着中前期80%的驶速,这让他接连大伤。
2013年4月13日,科比重伤离场。在那场比赛中,他先后受伤三次。第三次,他终于逃无可逃。那一刻,他仿佛注定被击中的士兵一样。而作为观众,你疑惑的无非只是这一刻何时到来而已。因为,从3月31日到4月13日,科比场场上场超过40分钟,还有两场打满48分钟。
他不知道那个赛季其实已经该被放弃了吗?他不知道连续打满全场是必定要受伤的吗?聪明如他当然知道,但是,好斗的他根本停不下战争。那仿佛是一场和时间的亡命之战。
这个赛季谢幕了,科比依旧有场均17分的水准。并且,他还有过单场38分的梦回巅峰式的演出。只是,他已无力延续这种高水准。整个赛季,他的命中率不过35.4%。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只要改变打法,科比依旧有可能再打两个赛季。只是,那不是科比想要的结局。他并不愿意像卡特和皮尔斯一样,干着替补或接近替补的活儿,悄无声息地淹没在镁光灯背后,以致人们经常想不起来,这个人到底退役了没。科比到来或离去,都要像夏花一样绚烂。
他的粉丝也不愿意。
德罗赞说,他宁愿科比1000投1中,也不愿意他2投1中。从11月宣布退役以来,科比已经完全将这个赛季当做谢幕巡回演出。每到一个客场,他都让球迷为他欢呼雷动。全明星赛上,库里为了让科比重回比赛,不惜主动犯规让比赛进入死球。而在上赛季常规赛,当科比罚球让自己总得分超越乔丹时,作为对手的桑德斯特意叫了个暂停,让科比享受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而这可是硝烟弥漫的常规赛呀!
奥尼尔说,他很羡慕科比享受的这种退役待遇。是的,伟大如奥尼尔,职业生涯晚期也是作为角色球员悄无声息地离去的。但他的历史地位,和科比其实不相上下。本来,大众传媒时代的受众永远都是见异思迁。君不见杜兰特2014年刚夺得MVP,2015年一受伤就被调侃为“唯一能防住威斯布鲁克的人”。但是,无论诸神如何更替,科比·布莱恩特至始至终都享受着神一般的礼遇。
为什么呢?
2、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史诗。《彼得·潘》里说,当一个人长大,说他不相信仙人的时候,世界上就会有一个仙人落下去死了。科技揭开了许多事物神秘的面纱。用席勒的话来说,便是科技实现了祛魅,从此世界不再有趣。但是,当一切不再神秘,人类依旧需要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对奇迹的感受。于是,竞技体育便是返魅的方式之一。
科比·布莱恩特,也许是这部战争史诗的最佳代言之一。他有着一种篮球范畴的英雄人格。从某种程度而言,英雄是一种秩序的破坏者,做着普通人都想做却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事。好多时候,球迷为“不可思议”,而不是“合理”呐喊。勒布朗·詹姆斯在最后时刻很多传球都很合理,但那反而遭到了无情的嘲讽。这个联盟从成立以来,就带着深深的美国文化烙印。媒体竭尽所能赞美个人英雄主义,赞美带伤上阵的“职业精神”。在此之后,他们才会称赞你的团队精神,还有对健康聪明的保护。这很分裂,但就是事实。
而科比在新秀赛季就敢跟主帅说,教练,派我上场干掉他们吧,任银狐哈里斯像看奇异生物一样看着他;在18岁的时候,他就敢在季后赛的加时赛投出三记三不沾;他还敢在第一次全明星赛就跟乔丹一对一,并挥手支走打算前来给他挡拆的马龙。而在21世纪,他一场比赛拿下81分,完全是篮球高科技时代凭空降临的神话。
篮球诞生以来,在大多数时候都以其内在规律统治着球员,让球员心存敬畏。但在科比·布莱恩特封神的那十来场比赛里,篮球规律在他面前显得很渺小。日复一日过着机械无趣生活的观众,最爱的便是这种神话的戏码了。演义喜欢渲染七进七出,渲染过五关斩六将,尽管那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战争常识。
只是,英雄人格与反社会倾向,本就是一体两面。英雄与破坏秩序赢得世人敬仰,可是,但秩序的崩塌,也让很多人心生恐惧。科比命中了许多足以载入史册的关键球,可数据无情地揭示出,他的关键球命中率不及詹姆斯、杜兰特,甚至还比不上安东尼。从2013年以来,他的大合同,对打法的固执让众多仰慕天使城的球星望而却步。湖人浪费了两年宝贵的重建期,便是为了成全他长达两年的华丽谢幕演出。在这最后一季,斯科特一边维护着科比的领袖地位,一边旁敲侧击科比应该给年轻人机会。
巴克利说,如果奥尼尔和科比能够和睦相处,一定能够联手拿下不止3个冠军。实际上,哪怕合作者不是奥尼尔,科比也有机会拿下不止5个冠军。可惜的是,放眼全联盟的全明星,只有加索尔和奥多姆能够和科比共处。对科比而言,他的追求已远远超出了戒指本身。
这便是科比有那么多人爱,又有那么多人恨的原因。这两年不愿意奔赴天使城和科比并肩作战的人,大多还是科比的死忠粉丝。科比的战争狂格,将这种矛盾与对立体现地更为淋漓尽致。
当战神谢幕,原本恨他的人是否也会怀念他呢?
3、从某种意义来讲,科比代表着上一代人对篮球的价值观:战争成分大于游戏和秀。在80年代,伯德是鞋子被血染红依旧不退场的硬汉。十多年前,阿伦·艾弗森也是把血吞到肚子里继续比赛的疯子。
然而,篮球虽靠人类的与身体能量去推动,但本质上还是一门科学,是数字的游戏。而当学究们将它的门道研究地越来越透彻,它的和神秘感也会逐渐褪去。因为,你已经找到高效玩转它的密码,无需再用英雄主义与之死磕。最后,它便更接近于游戏以及秀。这是关于篮球本身的褪魅。
是的,越来越多的球员像打电子游戏一样,知道一对一效率是不高的,在三分线外获得空位三分,冲击三秒区才是高效的打法。每个少年的内心都有一个科比,但如今几乎没有人再愿意做孤胆英雄,都希望身边会有强大的帮手。这是抱团一度成为潮流的根源。教练也大多不会把宝压在一个人身上。令人咋舌的分数不再是第一追求,效率才是。另外,越来越多的教练明白,常规赛并不需要拼尽全力,他们会让克莱·汤普森这样的铁人场均上场时间低于32分钟,让勒布朗·詹姆斯31岁没到就选择性地休战背靠背……
这当然是篮球的进步。它有着简洁、效率的哲学之美。团队协作更接近这项运动的本源。个人英雄主义,其实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只是,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你并不希望所有球队都趋同,就像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单调。一项运动各种成分混杂,才是生态的平衡。而个人英雄主义,是人类原始本能对理智的平衡,如此的比赛才会有张力。偶尔,你也希望看到库里不讲理地射下13个三分球,看到威斯布鲁克像生化人一样横贯全场,看到凯文·杜兰特一己之力逆转比赛……
但是,我们终将迎来一个工业化篮球的时代。最后的战神,也许已经谢幕。
转自知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