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赛程预告

埃及vs乌拉圭绝杀视频-埃及vs乌拉比赛结果

古埃及有那些法老王啊?

埃及vs乌拉圭绝杀视频-埃及vs乌拉比赛结果

现代埃及官方语言:阿拉伯语;通用语言:法语。 以下为全: R7 {3 <br>时期 王朝 法老名字 王衔 统治年数 统治代 备注 V Z`wFE jB <br>早王朝时期(约BC3100-2686) 第1王朝(约BC3100-2890) 美尼/美尼斯(Meni,Menes) 纳尔迈 (Narmer) ? BC3100-? <rT hs'# <br>伊提/阿托色斯(Iti Athothis) 阿哈(Aha) ? ? } "e"U-wN

伊提/阿托色斯(Iti Athothis) 哲尔(Djer) 47 ? zrTs} < I

伊特尔提(Iterty) 捷特(Djet) ? ? S 8mJNj

哈什提(Khasty) 登(Den) 55~60 ? ;]+S}xIaCB

麦尔伯比阿/麦伊比斯(Merpebia,Miebis) 阿涅斯吉布(Anedjib) 7 ? y9{O& yOx <br>伊里涅提捷尔(Irynetjer) 舍麦尔克赫提(Semerkhet) 8 ? ld+] | ,P <br>卡阿(Qaa) 卡阿(Qaa) 25 ?-2890 E @ Aw |" <br>第2王朝(约BC2890-2686) 海特普(Hetep) 海特普塞海姆威(Hetepsekhemwy) ? BC2890-? 64Sa/ qS~ <br>努布涅菲尔(Nubnefer) 勒涅布(Reneb) ? ? >E %X j Q <br>勒涅特捷尔(Nynetjer) 尼涅特捷尔(Ninetjer) 45~47 ? m3ug i _#}

温涅格(Weneg) —— 19 ? $\aC sP @

舍涅德(Sened) —— ? ? ] 50X &j

伯里布森(Peribsen) 伯里布森(Peribsen) ? ? i}/ )' 8

阿卡(Aka) —— ? ? we4(S r

涅菲尔卡索卡尔(Neferkasokar) —— 8 ? z o \H 7\

哈谢海姆(Khasekhem) —— 21? ? 在王表中“空白” 14Wtla <R

哈谢海姆威(Khasekhemwy) 哈谢海姆威(Khasekhemwy) 17 ?-2686 GLv2t0fT7

古王国时期(约BC2686-2181) 第3王朝(约BC2686-2613) 涅布卡(Nebka) 萨纳赫特(Sanakhte) 19 BC2686-? faV^\A 0^

乔赛尔(Djoser) 涅特捷利赫特(Netjerykhet) 19 ? Z ' UB f?

乔赛尔·特提(Djoser Teti) 舍赫门赫特(Sekhemkhet) 6 ? 0 dQ}C6+L

哈巴(Khaba) —— 6 ? 在王表中“空白” 9J RTn U%

胡尼(Huni) —— 24 ?-2613 Twm1]x4;<

第4王朝(约BC2613-2498) 斯涅弗鲁/斯涅佛鲁(Snefru,sneferu) 涅布马特(Nebmt) 24 BC2613-? !#~7C 4 W

胡夫/齐奥普斯(Khufu,Cheops) 麦吉杜(Medjdu) 23 ? ,7" u<wl.3

勒吉德夫(Redjedef) 克赫拍(Kheper) 8 ? I_d.r $ww

哈夫拉/齐夫林(Khafre,Chephren) 乌塞勒艾布(Useryeb) 25? ? %e6 JeV"6

门卡瑞/麦凯林努斯(Menkaure,Mecerinus) 卡克赫(Kakhe) 28? ? 4 7eiJEN\D

舍普舍斯卡弗(Shepseskaf) 舍普舍斯克赫(Shepseskhe) 4 ? E_ 8`${)/

? 德德弗普塔赫(Dedefptah) 2 ?-2498 f =\/d2 V/

第5王朝(约BC2498-2345) 乌塞尔卡弗(Userkaf) —— 7 BC2498-? I r}Fh +

—— 萨胡拉(Sabre) 14 ? .jM>4 ,m6.

卡卡伊(Kakai) 涅菲里尔卡勒(Neferirkare) 10 ? {g wr@vgp <br>伊吉(Izi) 舍普舍斯卡勒(Shepseskare) 7 ? PjmRfJ.J G <br>拉涅弗勒弗(Raneferef) —— 7? ? - Q Kx$Na <br>伊尼(Iny) 尼乌舍勒(Niuserre) 1 ? S_=:@) oDj <br>孟考霍尔(Menkauhor) —— 8 ? mEsc \uk X <br>伊卓吉(Izozi) 捷德卡勒(Djedkare) 39 ? o_uz B7;F <br>乌纳斯(Unas) —— 30 ?-2345 ^lkQN 2* q <br>第6王朝(约BC2345-2181) 特提(Teti) —— ? BC2345-? OipDe_{% <br>—— 乌塞尔卡勒(Userkare) 1? ? aa2M?G f_0 <br>培奥庇/培比一世(Piopi,Pepy Ⅰ) 麦利列(Meryre) 49 ? nJ O1+ kI~ <br>安提厄门扎耶弗(Antyemzaef) 麦伦列(Merenre) 14 ? w `; o Y | <br>培奥庇/培比二世(Piopi,Pepy Ⅱ) 涅菲尔卡勒(Neferkare) 94? ? Zh[_ pVFs <br>麦伦列二世(Merenre Ⅱ) —— 1 ? g { v^x6 <br>孟卡勒·尼托刻利斯 (Menkare Nictocis) —— 2? ?-2181 sO %X9%V <br>第一中间期(第7~10王朝,约BC2181-2040) 第七至八王朝(约BC2190-2160) 孟卡拉(Menkare) ? BC2190-? /LJ~+!`^ <br>奈弗尔卡拉(Neferkare) 奈弗尔卡(Neferka) ? ? @Yg x Uv? <br>奈弗尔卡拉?奈贝(Neferkare Neby) 奈弗尔(Nefer) ? ? yc:B\nI(& <br>吉德卡拉?塞玛(Djedkare Shema) —— ? ? { x R31@.C <br>奈弗尔卡拉?塞玛(Neferkare Shema) —— ? ? FuQj\ MS"6 <br>美林霍尔(Merenhor) —— ? ? _%VB BXe [ <br>塞弗尔卡/奈弗尔卡明一世(Seneferka,NeferkaminⅠ) —— ? ? ,7\,2hSa'3 <br>奈卡拉(Nekare) —— ? ? rj] 2Z o9 <br>奈弗尔卡拉?泰鲁鲁(Neferkare Teruru) —— ? ? Pu<lyCb* <br>奈弗尔卡霍尔(Neferkahor) —— ? ? |i@h ^ (63 <br>奈弗尔卡拉/派比桑布(Neferkare Pepisonb) —— ? ? } Mv FI9X_

塞奈弗尔卡/奈弗尔卡姆尼二世阿努(Seneferka,NeferkamniⅡ Anu) —— ? ? Ls < .#d T

卡卡拉(Qakaure) —— ? ? (! ?\ "pW$

奈弗尔卡拉(Neferkaure) —— ? ? +7 }w-5`

奈弗尔卡霍尔(Neferkauhor) —— ? ? wc 19AQ'

奈弗里尔卡拉二世(NeferirkareⅡ) —— ? ?-2160 7T ' 4

第九王朝(BC2160-2106) 美里布拉·罕提一世(Meryibre KhetyⅠ) —— ? BC2160-? tH$M ?c

…… 9 ipZ w

奈弗尔卡拉(Neferkare) 卡奈弗拉(Kaneferre) ? ? \ eD M )V

奈布卡拉·罕提二世(Nebkaure KhetyⅡ) ? ?-2106 p P =c6 .,

第十王朝(约BC2106-2010) …… SV|c.!"

瓦哈里·罕提三世(Wahkare KhetyⅢ) —— ? ? 14个法老中,只有两个法老的名字流传了下来。 ;1A 8 plq

美林卡拉里(Merykare) 卡美林里(Kameryre) ? ? 一个统治时间极短的法老 { Pe&4 KP#

…… o 0 | p8

中王国时期(约BC2040-1786) 第11王朝(约BC2133-1991) 孟图霍特普一世(Mentuhotepe Ⅰ) —— 16 BC2133-2117 v/z8z <vY

伊利奥特弗一世(Inyotef Ⅰ) —— 48 BC2117-2069 M;0 Bjjv

伊利奥特弗二世(Inyotef Ⅱ) —— 7 BC2068-2061 3( *qH|O(3

伊利奥特弗三世(Inyotef Ⅲ) —— —— -- {Ina - RW1 <br>孟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e Ⅱ) —— 50 BC2060-2010 - _w5W.!; <br>孟图霍特普三世(Mentuhotepe Ill) —— 11 BC2009-1998 X5%j(AMB-+ <br>孟图霍特普四世(Mentuhotepe Ⅳ) —— 6 BC1997-1991 -`Gd< R WJ <br>第12王朝(约BC1991-1786) 阿美涅姆赫特一世(Amenemhet Ⅰ) —— 29 BC1991-1962 _W g N] <br>塞索斯特里斯一世(Sesostris Ⅰ) —— 43 BC1971-1928 +D e!P]< | <br>阿美涅姆赫特二世(Amenemhet Ⅱ) —— 34 BC1929-1895 g?$|Np ^6n <br>塞索斯特里斯二世(Sesostris Ⅱ) —— 19 BC1897-1878 /5Y"Jw%,E$ <br>塞索斯特里斯三世(Sesostris Ⅲ) —— 35 BC1878-1843 OGq Nm A/ <br>阿美涅姆赫特三世(Amenemhet Ⅲ) —— 45 BC1842-1797 ,6Ne \"A <br>阿美涅姆赫特四世(Amenemhet Ⅳ) —— 6 BC1796-1790 G 2*% |b <br>舍别克诺弗鲁(Sebeknofru) —— 3 BC1789-1786 6v@W> z <br>第二中间期(第13~17王朝,约BC1786-1567) 第十三王朝(约BC1786-1633) …… 63 BC1786-1723 前21个法老 2_eDg r *{ <br>奈弗尔霍特普一世(NeferhotpeⅠ) —— 11 BC1723-1712 Lv L^|dZC\ <br>希哈特霍尔(Sihathor) —— 3个月 BC1712 d Q*A00 M <br>索白克霍特普四世(SobekhotpeⅣ) —— 7 BC1712-1705 C|g1$ U "5 <br>索白克霍特普五世(SobekhotpeⅤ) —— 4 BC1705-1701 h ` ?cf <br>伊共布(Iaib) —— 10 BC1701-1691 = OZ N$vv <br>美尔奈弗拉·阿依(Merneferre Ay) —— 3 BC1691-1668 6 1x" ^1v <br>…… 35 BC1668-1633 最后几位法老 ]u,aU 7k1 <br>第十四王朝(约BC1786-1602) 曼涅托认为第十四王朝有76个法老,共统治184年,首都在埃克索。雷德福认为此王朝并不存在。 kh(~ aK,Gk <br>第十五王朝(约BC1648-1540) 萨利提(Salitis) —— ? BC1648-? {/g uaU RD <br>伯努恩(Bnon) —— ? ? HCpX 6 E <br>阿帕赫纳恩(Apakhnan) —— ? ? Y ~;I4l:B <br>赫晏·伊安纳斯(Khyan Ianna) 塞乌塞林里(Sewoserenre) ? ? zy| ]F1\!B <br>阿波比·阿波菲斯(Apopi Apophis) 奈布赫派施里·阿克奈里·阿乌塞里(Nebkhpeshre Aqenere Awoserre) ? ? ZXS- &, <br>赫晏·伊安纳斯(Khyan Ianna) —— ? ? KD mA?7 V <br>哈姆弟·阿希斯(Ahamudy Assis) —— ? ?-1540 m<wJKF <br>第十六王朝(约BC17世纪) 居于东三角洲的讲西塞姆语的政权。 LpK@Ri N <br>第十七王朝(约BC1633-1550) 拉霍特普·图提(Rahotep-Thuty) —— ? BC1633-1575 ~\3a)?p>m <br>奈毕林尔拉一世(Nebiryerau Ⅰ) —— ? J X> #!9. <br>奈毕林尔拉二世(Nebiryerau Ⅱ) —— ? v& kl/T <br>索白克姆萨弗二世(Sobekernasaf Ⅱ) —— ? #:X =2qd <br>因泰弗五世(IntefⅤ) —— ? Apd\: <br>因泰弗六世(Intef Ⅵ) —— ? L;TR}'Xz

因泰弗七世(Intef Ⅶ) —— ? r/<+J< cw

塔奥一世(TaoⅠ) 塞纳赫特里(Senakhtenre) 10 BC1575-1565 Y_iN;per$s

塔奥二世(TaoⅡ) 塞克奈里(Seqenenre) 10 BC1565-1555 )w`7 1! 2

卡摩斯(Kamose) 瓦吉赫派里(Wadjkheperre) 5 BC1555-1550 0 `z % &/n

新王国时期(约BC1567-1085) 第18王朝(约BC1567-1320) 雅赫摩斯Ⅰ/阿摩西斯(Ahmose Ⅰ/Amosis) —— 24 BC1570-1546 ;2 ]C .< w

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Ⅰ) —— 20 BC1546-1526 Jj4 jZ9$vc

图特摩斯一世(DhutmoseⅠ) —— 14 BC1526-1512 X ] R<-

图特摩斯二世(DhutmoseⅡ) —— 8 BC1512-1504 Q`pZl &~Hx

哈特舍普苏特(Hatshepsut) —— 21 BC1503-1482 Le mArI_x

图特摩斯三世(Dhutmose Ⅲ) —— 54 BC1504-1450 ->U+Cg= Di

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peⅡ) —— 25 BC1450-1425 VG^ 2 L _

图特摩斯四世(Dhutmose Ⅳ) —— 8 BC1425-1417 NV(;s.6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pe Ⅲ) —— 38 BC1417-1379 a,b5<'Td,

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pe Ⅳ) —— 17 BC1379-1362 ; m+ \:\i|

埃赫那吞(Akhenaten) 舍曼克赫卡勒(Smenkhkare) 3 BC1364-1361 #( h$AjSI

图坦卡蒙(Tutanknamun) —— 9 BC1361-1352 DC;; _:@!

阿埃(Ay) —— 4 BC1352-1348 @E, t> Gk`

霍连姆赫布(Haremhab) —— 28 BC1348-1320 r^t4"{\" s

第19王朝(约BC1320-1200) 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Ⅰ) —— 2 BC1320-1318 ".F |i+ fD

塞提一世(SetiⅠ) —— 14 BC1318-1304 "Q6VI !2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Ⅱ) —— 67 BC1304-1237 GNhJs E7b

麦伦普塔赫-霍特菲马艾(Merenptah-hotphimae) —— 13 BC1236-1223 }0 %-] \)o

阿门麦西斯(Amenmesses) —— 5 BC1222-1217 V0@- sn)pc

塞提二世(SetiⅡ) —— 6 BC1216-1210 %cC 9iQ>'

拉美斯·塞普塔赫(Ramesses Siptah) 麦尔涅普塔赫(Merenptah) 9 BC1209-1200 L J _

第20王朝(约BC1200-1085) 塞特纳克赫特(Setnakhte) —— 2 BC1200-1198 x4/T.C _"C

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Ⅲ) —— 32 BC1198-1166 gbQVK kM,H

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 Ⅳ) —— 6 BC1166-1160 Gto {zA !% <br>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 Ⅴ) —— 4 BC1160-1156 S( ;B9Ah H <br>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 Ⅵ) —— 8 BC1156-1148 vc| 5 opkj <br>拉美西斯七世(Ramesses Ⅶ) —— 1 BC1148-1147 g * c9 <br>拉美西斯八世(Ramesses Ⅷ) —— 7 BC1147-1140 ( x$xM $9a <br>拉美西斯九世(Ramesses Ⅸ) —— 19 BC1140-1121 1;}hw*%mW2

拉美西斯十世(Ramesses Ⅹ) —— 8 BC1121-1113 QN \]aT%iH

拉美西斯十一世(Ramesses Ⅺ) —— 28 BC1113-1085 d1rA_F E

后王朝时期(约BC1085-332) 第21王朝(约BC1085-945) 斯门德斯(Smendes) —— 27 BC1085-1058 第三中间期 3 I D `]r5

涅菲尔克赫勒斯(Neferkheres) —— 4 BC1058-1054 y~H *sE,#

普苏塞恩涅斯一世(PsusennesⅠ) —— 50 BC1054-1004 s EGVw Wz+

阿门涅墨坡(Amenemope) —— 9 BC1004-995 ({y=,5i Z <br>奥索克霍尔(Osokhor) —— 6 BC995-989 >]vUv$ z <br>西阿墨恩(Siamon) —— 20 BC989-969 | ) G <br>普苏塞恩涅斯二世(PsusennesⅡ) —— 24 BC969-945 '^ Q {o <br>第22王朝(约BC945-730) 舍桑克一世(Sheshonk,sheshoq) —— 21 BC945-924 b $hBGN <br>奥索尔科恩一世(OsorkonⅠ) —— 41 BC924-883 7c Z XLI!& <br>塔克劳特一世(TakelotⅠ) —— 23 BC883-860 e7} ] UZS

奥索尔科恩二世(OsorkonⅡ) —— 27 BC860-833 T]Mo`&W )

舍桑克二世(SheshonkⅡ) —— 1 BC837 aX^ " Jz B

塔克劳特二世(TakelotⅡ)(5) —— 14 BC837-823 6 1 7 f|'s

舍桑克三世(Sheshonk Ⅲ) —— 51 BC823-772 t e}:"\Q>

帕米(Pami) —— 5 BC772-767 i }+6 aWC

舍桑克四世(Sheshonk Ⅳ) —— 37 BC767-730 nY*bw yqg$

第23王朝(约BC818-715) 皮狄巴斯特(Pedibast) —— 25 BC818-793 {q.H ML@JV <br>奥索尔科恩三世(Osorkon Ⅲ) —— 28 BC777-749 NN] gue <br>第24王朝(约BC730-715) 特夫那克赫特(Tefnakht) —— 10 BC730-720 rM 1|1OJ <br>博克霍里斯(Bocchoris) —— 5 BC720-715 Q>jq Q w <br>第25王朝(约BC730-656) 皮安克希/皮耶)(Piankhi,Piye) —— 14 BC730-716 2S }MJs P

沙巴卡(Shabaka) —— 14 BC716-702 4g4Y:il2kp

沙巴塔卡(Shabataka) —— 12 BC702-690 1dbs >G]

塔哈尔卡(Taharka) —— 26 BC690-664 _0!*UC7~/

塔努塔莫恩(Tanutmon) —— 8 BC664-656 A CM# eK2L

第26王朝(约BC664-525) 普萨姆提克一世(PsamtikⅠ) —— 54 BC664-610 塞易斯-波斯时期 4* .F 6 P

尼科(Necho) —— 15 BC610-595 'U^ =F*Vs{

普萨姆提克二世(PsamtikⅡ) —— 6 BC595-589 @XNQw8P>`

阿普列斯(Apries) —— 19 BC589-570 EAqR .=mP~

阿玛西斯(Amasis) —— 44 BC570-526 n 14 CS8

普萨姆提克三世(Psamtik Ⅲ) —— 1 BC526-525 ] $DoJ q0X

第27王朝(BC525-404) 冈比西斯(Cambyses) —— 3 BC525-522 <" U b Dp

大流士一世(DariusⅠ) —— 36 BC522-486 :O{u] ?J7

薛西斯一世(XerxesⅠ) —— 21 BC486-465 \&Q Qx1

阿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Ⅰ) —— 41 BC465-424 G{ O4U& ^

大流士二世(DariusⅡ) —— 20 BC424-404 JO Q N jX

第28王朝(BC404-398) 阿麦尔泰欧斯(Amyrtaios) —— 6 BC404-398 -$J K,~ i

第29王朝(BC398-378) 涅普赫里特斯一世(NepheritesⅠ) —— 5 BC398-393 WKpe Ynw*1

莫乌提斯(Mouthis) —— 2 BC393-391 f2fHP#Q$j+

普萨姆莫提斯(Psamou this) —— 1 BC391-390 ~ 0_VY,e {

哈考里斯(Hakoris) —— 12 BC390-378 Y `Ci=DS[

涅普赫里特斯二世(NepheritesⅡ) —— 1 BC378 tTE,8 ^ a

第30王朝(BC378-341) 涅克塔涅波一世(NectaneboⅠ) —— 18 BC378-360 04 y IB 7e

提奥斯/捷斯赫尔(Teos,Djedher) —— 2 BC361-359 '-p&2QQ s

涅克塔涅波二世(NectaneboⅡ) —— 18 BC359-341 \n ;ZG 4

第31王朝(BC341-332) 阿塔薛西斯三世(Artarxerxes Ⅲ) —— 3 BC341-338 Y!4Y:1^QqJ

阿尔希斯(Arses) —— 2 BC338-336 _SVi anMny

大流士三世(Darius Ⅲ) —— 4 BC336-332 Bgt[RF /_\

希腊-罗马时期 马其顿统治 亚历山大大帝(托勒密王朝(BC323-30) 托勒密一世·索特(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菲斯托勒密三世·幼厄格特斯一世托勒密四世·菲拉帕托尔托勒密五世·埃庇劳涅斯托勒密六世·菲洛麦托尔托勒密七世·涅奥斯·菲拉帕托尔托勒密八世·幼厄格特斯/菲斯康

克里奥帕特拉三世和托勒密九世·索特二世/拉提洛斯克里奥帕特拉三世和托勒密十世·亚历山大托勒密十世·亚历山大一世和克里奥帕特拉·柏伦尼斯托勒密九世·索特二世克里奥帕特拉·柏伦尼斯和托勒密十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托勒密十二世/奥勒特斯(Ptolemy Ⅻ,Auletes)

柏伦尼斯四世(Berinice Ⅳ)

托勒密十二世/奥勒特斯)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和托勒密十三世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和托勒密十四世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和托勒密十五世/恺撒

关于古埃及的问题

古埃及历史年表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铭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

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全历史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第一过渡时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图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统一全国,从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统治了整个埃及。这虽然使他们的故乡底比斯城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统治者适时尚须来回旅行,并在十二王朝时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处修建了行宫,和诸如伊蒂—塔维的小城。王朝在不放弃底比斯的同时向北转移权力中心,显示出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逐渐恢复。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40年统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第二过渡时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争。

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王国(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阿肯纳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过渡时期(公元前1085~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纳杰姆。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

公元前三世纪的曼涅托,将从美尼斯开始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止的埃及历史分为三十个(或三十一个)王朝,现在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约前3100-2686年)

2、早王朝时期(约前2686-2181年)

3、古王朝时期(约前2181-2040年)

4、第一中间期(约前2040-1786年)

5、中王朝时期(约前1786-1567年)

6、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1567年)

7、新王朝时期(约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约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注解

专家们实际探讨古埃及文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元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托勒密王朝覆灭,亦即通常所说的历时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 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文明的发生 --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萨-巴达里文化等)都是农牧业混合型的文化。虽然埃及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农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Ⅰ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

到前王朝Ⅱ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附:前王朝埃及考古文化表

按:学者们对前王朝时期埃及各文化的年代有不同看法,此表根据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一书绘制。见该书第16页。

早王朝时期 据曼涅托(生活于公元前4—3世纪之交的一个埃及祭司)记载,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创建了第一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31个王朝(到希腊人征服以前)。近代的埃及学家又将古代埃及历史划分为若干时期,每个时期又包括了曼涅托的若干王朝。其中早王朝时期包括第1—2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2686年。

据曼涅托记载,美尼斯不仅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国家的建立者和统一者。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区。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要塞城市——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腊人对该城的称呼),其守护神是普塔赫神(世界创造者、艺术和手工业的保护神)。现古学未发现有关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证。因此,现代埃及学家常把有文物证据的纳尔迈或阿哈与美尼斯视为一人,也有的学者怀疑美尼斯存在的真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希拉康波里、阿卑多斯等地进行的发掘,本世纪30—50年代初在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萨卡拉进行的发掘,为研究早王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埃及的统一和君主专制的建立是逐步完成的。在希拉康波里发现的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反映了纳尔迈国王对北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带回了大批战俘和其他虏获物(包括牛、羊等)。如在纳尔迈权标头上刻着他从北方俘获了12万人、40万头大牲畜和142万头小牲畜。还有一个利比亚贡赋调色板,反映了纳尔迈对利比亚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在纳尔迈调色板的正面,这位国王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冠,在调色板背面,他又戴着象征下埃及王权的红冠,也表示了他对南部和北部的统治权力。但是,纳尔迈实际上并未完成对北方的征服而完全统一整个国家。

在纳尔迈以后的第一王朝其余诸王留下的文物中,有一些是与他们进行过统一战争有关的。例如,阿哈国王的一件文物上刻着俘虏的场面,并有“得到上下埃及”的铭文;阿哈还在三角洲地方建立了一个为舍易斯诺姆所崇拜的涅特女神的神庙。又如,第一王朝第五个国王登统治时期的雕刻中,国王登的头上同时戴着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白冠和红冠,还第一次采用了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双重王衔,他大概是想以此表明他已是上下埃及之王。但是,直到第二王朝末期,一位名叫哈谢海姆的国王雕像的基座上,还刻着他杀死“北方的敌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字样,表明了对北方战争的巨大规模和残酷性。大概他通过这些战争,才最后征服了北方,统一了全国。因此,他的继承者哈谢海姆威(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国王是一个人)才采用了“荷鲁斯和塞特”双重王衔,他的较完整的名字后都附加有“在其中的两个神和睦相处”,这显然意味着埃及传说中的两个部分(以塞特为代表的上埃及和以荷鲁斯为代表的下埃及)的统一。 统一是当时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统一使尼罗河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也有利于在更大的规模上利用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从而大大促进埃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帕勒摩石碑》中对尼罗河水每年涨水情况的记载就是一个证据。

随着国家的统一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原来小国寡民的国家机器过于薄弱,已远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因此,在早王朝时期,埃及新设置了许多国家机关。这些新设立的国家机关明显地是以国王为中心的,这表明了王权的逐步加强。君主专制在逐渐形成:王位世袭制出现了,王权神化明显加强了,国王聚敛了大量土地和财富(在国王阿哈的墓中,发现有一个王室地产模型可以为证),组成了王室经济。现代学者一般把第一王朝及其以后的埃及国王称为法老(不过,有的学者认为,严格地说,可能要到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国王才称为法老),即把他们视为专制君主。

二、古王国时期和第一中间期

古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古王国时期包括第3—6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2686—2181年,建都于孟斐斯。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此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修建于此时期,所以,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

古王国时期是古代埃及的奴隶制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水利灌溉系统在更大范围内的修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后代在埃及种植的所有主要作物(如大麦、小麦、亚麻、葡萄、无花果等),在古王国时期都已种植。在农具方面,奴隶主的经济中使用了由两头牛牵引的重犁,这比用简单的木犁耕地要先进得多。从贵族墓中的画里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总的来说还很原始,但因尼罗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淤泥十分肥沃,粮食产量仍可供养古王国时期庞大的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和广大的手工业者。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建筑、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造 等等都很发达。近年来在第五王朝国王乌舍尔卡弗的金字塔入口处发掘出的数百尊青铜雕像表明,古王国时期的手工业水平很高,可能这时埃及已进入青铜时代。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物(神庙)不仅说明了这时建筑业的高超水平,而且说明了采矿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从西奈地方留下的古王国时期一些国王的名字可以看出,至少在这时,埃及人已到西奈开采铜矿。以饲养猪、羊、牛、驴为主的畜牧业,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在水草丰美的三角洲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古王国时期的国内贸易还处在以物易物的水平上。一个贵族墓中所画的一幅市场上以物易物的情景可以为证。这时留下的一分买卖房屋的契约也是这种情况的例证。手工业者的工资都以实物支付,如油、面包、蔬菜、衣物等,偶尔也付给铜,但不是作为货币,而是如同其他实物一样,这在许多贵族墓中的铭文里皆有提及。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家或国王常常派出商队到国外去。这种对外贸易往往是同对外掠夺相结合的。 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官僚贵族奴隶主的经济占有极大的比重,可以说是占了支配地位。它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拥有极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他们的经济中,既包括了农业,也包括了手工业、畜牧业、渔业、园艺业等部分,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整体,他们很少需要到市场上去购买物品,同市场绝少联系。古王国时期的土地占有情况大致如下:国家(包括诺姆)占有的土地、国王占有的土地、神庙占有的土地、官僚贵族占有的土地等。关于小生产者或农村公社的情况,没有直接资料说明。生活于第3—4王朝之交的大官梅腾墓铭文讲到他从“尼苏提乌”(“国王的人们”)那里,用酬金获得200斯塔特耕地(1斯塔特等于2375平方米),人们推测这些尼苏提乌或许是小生产者或公社成员,但因缺乏更多资料,还不能说出什么肯定的意见。

各类奴隶主除了剥削奴隶外,还剥削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其他劳动者,在古王国时期,主要是剥削一种名叫麦尔特的劳动者。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大批劳动者失去土地,或者到奴隶主的土地上去劳动,以领取口粮和衣物等,或租种奴隶主的土地,交租纳税。贵族墓中有农民因交不起租税而被捆绑吊打的情景,可见劳动者的处景十分悲惨。古王国时期的农民还要服劳役和兵役,其负担必定是很沉重的。

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 古王国时期,埃及的君主专制开始确立,这从许多方面可以看出来。

国王对行政权力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国王之下有一宰相(现代埃及学家借用阿拉伯语称之为维西尔),主持日常政务,主管行政、司法、经济和宗教事务,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但决策权并不在维西尔手中,而是在国王手中。军权也不在维西尔手中。维西尔是由国王任命的,其他高级官吏也是如此。这些官吏都对国王负责,并对国王的宠惠感恩戴德。

国王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古王国时期的国王不仅直接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财富,而且还控制了国家的土地、灌溉系统和对外贸易,一切战利品也都归国王。《帕勒摩石碑》及其他铭文记载了古王国时期国王把土地和劳动力捐赠给神庙,并把土地赠给贵族的情况。国王们甚至可动用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给自己、给自己的亲属修建金字塔。朕即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就是将全国财政置于国王的控制之下。

国王对军队的控制:古王国时期有一支相对来说是强大的军队,这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物质力量。这支军队既用之于对内镇压和统治,也用之于对外征战。军队由国王直接统率,战时国王常常御驾亲征,有时虽派人率军远征,也要经常向国王报告情况,或向国王请示。军队大概由常备军和临时征召的部队两部分组成。驻守在边境要塞的多半是常备军。战时临时征召部队,在《大臣乌尼传》中有明确的记载。

国王对司法权力的控制:古代埃及没有法典之类的法律文献传世,虽然在一些资料中提到有法律纸卷、法律皮卷之类,但现代的人们从未见过。在古代埃及,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国王可颁布相当于法律的敕令,涉及古王国末期神庙经济的若干敕令保留了下来。古代埃及有两种法庭:世俗法庭和神庙法庭。世俗法庭由维西尔担任最高法官,一般的重大案件由他审理。但国王可插手司法审判,他可越过维西尔自行任命法官审理一些案件,《大臣乌尼传》中就说到国王任命乌尼为法官审理内宫的秘密案件。神庙法庭一般只处理一些不很重要的民事纠纷。

国王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地方上的最重要的行政单位是诺姆(州),其行政长官为诺马尔赫(州长)。州长既有世袭的,也有由国王任命的。世袭的州长可能也要在形式上由国王任命或批准。有的人可担任两个诺姆的诺马尔赫。诺马尔赫管理地方行政、统率地方上的军队、维持地方治安、代收国家赋税、管理在该诺姆中的王室经济和国家地产、管理地方神庙事务、维持地方上的灌溉系统等。古王国时期的诺马尔赫多半是地方上的旧贵族,他们在本诺姆中的势力和影响都很大。古王国初期,王权还能控制住他们;到古王国末期,君主专制大为削弱,王权要在很多方面依靠他们,从他们中选拔高级官吏,有的地方贵族甚至与国王联姻,担任了维西尔等高级官职。因此,有的诺马尔赫表现了极大的分离主义倾向,他们甚至靠削弱王室经济以自肥。在诺姆与中央政府之间,在第5王朝末设有上埃及官邸,大臣乌尼就担任过上埃及官邸的长官。有的研究者认为,下埃及官邸的设立较晚,可能要到第11王朝时期,但在《大臣乌尼传》中提到过上下埃及各首长、上下埃及的僧侣首长的官职,似乎表明在古王国时也已设立了下埃及官邸。上埃及长官显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从乌尼的情况看,其权限包括:代国家征税,战时统率地方上临时征召的军队等等。可能也起代国王监视地方诺马尔赫的作用。

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不仅表现在国王个人直接控制国家的主要权力,还表现在王室家族控制朝政,高官显宦多为王室家族成员。第4王朝时,维西尔一职多为王子担任,即使到第5—6王朝时,也有王子担任维西尔的。在萨卡拉地方的第5—6王朝时的6个王子墓中,就有一位担任过维西尔;有两人担任过王室事务监督和军队司令官的职务。在古王国末期,王权削弱,地方贵族势力抬头,有的地方贵族担任了维西尔,如第6王朝时一个名叫扎乌的维西尔,原来就是个地方贵族。不过扎乌之所以能担任维西尔之职,可能与他的两个姐妹成了王后有关。

国王对其臣民有无限权威:在古代埃及,国王凌驾于国家之上,一切臣民似乎都成了他的奴仆。臣民见了国王只能吻他脚前的尘土,一位驸马被允许吻国王的脚,就会感到莫大荣幸。第5—6王朝时的一些官吏(如乌尼等人)的铭文中反映的对国王奴颜婢膝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当时君臣关系的性质。不过,梅腾墓铭文中反映的第3—4王朝之交的官吏与国王的关系似乎并非如此,第5—6王朝时的亨库和伊比等人的铭文似乎表明地方贵族与国王的关系也并非如此。可能,象乌尼这样的人,是国王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因此,他们对国王的态度同地方贵族有很大的区别。

王权被进一步神化:君主专制利用神权以强化王权、强化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古王国初期及其以前,鹰神荷鲁斯是王权的主要保护神。第4王朝哈佛拉国王的一个雕像,就是由荷鲁斯展开双翅保护着他的头。那时的国王还有一个荷鲁斯名(王衔名)。但是,在古王国时期,对太阳神拉的崇拜逐渐发展起来,并在第5王朝占了上风。据魏斯特卡尔纸草说,第5王朝头三个国王都宣称自己是拉神之子,即拉神的后代。从第3王朝时起,国王的名字被写在一个椭圆形的框子里。这个框子象征的是太阳照耀的区域,也是表示国王受到太阳神的保护。古王国时期,许多国王的名字的末尾都有拉的名字。为了得到神权势力的支持,古王国时期的国王们捐赠给神庙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神化王权既是王权本身的要求,也是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王权的神化也意味着奴隶主阶级政权的神化。因此,它也为奴隶主阶级所容忍。为此,古代埃及奴隶主豢养了整整一个祭司集团。

一座埃及金字塔里有多少位法老?为什么法老要选择金字塔作为自己的坟墓?

金字塔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几千年来一直屹立于埃及开罗西南部的吉萨地区,它们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目前已发现的金字塔共有96座。金字塔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与外星文明有关系,甚至于有人认为金字塔就是外星人在地球建造的信号塔,当然学术界一般还是认为金字塔即是古埃及法老与其王后的陵墓,一座金字塔里面照常理而言只有一位法老。目前最大也最有名的金字塔是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以及门卡乌拉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大。

事实上法老将金字塔作为坟墓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里面发现了每一代法老的棺材以及木乃伊,同时金字塔群都位于尼罗河西岸,跨度长达100多公里,这种布局与古埃及人生死观有直接关系,因为古埃及人认为,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之地,是生命开始的象征,而西岸则是亡灵的世界。

那么法老为什么要选择金字塔作为自己的坟墓呢?对于法老们而言,他们认为死亡无非就是从这个世界去到另一个世界,他们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像在人世一样吃喝玩乐,也有华美的宫殿供他们居住,所以他们在在世时就会将自己的坟墓?金字塔建好,金字塔也像是现代有钱人的别墅一样,不断演化,最终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有的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形状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古埃及风沙侵袭严重,当时的设计者金字塔的形状有利于缓解风沙冲击从而保护法老陵墓。

不过,更多的学者认为,金字塔之所以成这样的塔状,是因为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为他建造登天的,以便他由此进入天堂。?他们迷信这样可以让法老进入天堂。

谁知道埃及全部的法老

前王朝时期 ( 前 3500- 前 3050)

蝎王;偌;卡;纳尔迈。

古朝时期 ( 前 3050- 前 2686)?

第 1 王朝 ( 公元前 3050-2890 年 ) :阿哈 — 美尼斯;迪尔;瑞内博;德闻;安迪耶布;瑟么凯特;伽阿。

第 2 王朝 ( 前 2890- 前 2686) :赫特普塞凯姆威;瓦迪耶;尼涅提耶尔;塞尼德;泊西布森;塞凯密布;卡塞凯姆威。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 ( 前 2686- 前 2135)

第 3 王朝 ( 前 2686- 前 2575) ;尼布卡一世 2650 - 2630) ;左塞( 2630 - 2611) ;斯奈夫鲁( 2611 - 2603) ;卡巴( 2603 - 2599) ;胡尼( 2599 - 2575) 。

第 4 王朝 ( 前 2575- 前 2465) :斯奈夫鲁( 2575 - 2551) ;胡夫 (2551 - 2528) ;拉迪耶迪夫 (2528 - 2520) ;哈夫拉 ( 2520 - 2494 ,狮身人面像的拥有者 ) ;尼布卡二世;门卡乌拉 (Menkaure ( 2490 - 2472)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鲁 ( 2472 - 2467) 。 ?

第 5 王朝 ( 前 2465- 前 2323) :乌塞尔卡夫 ( 2465 - 2458) ;萨胡尔 ( 2458 - 2446) ;尼夫里尔卡尔 (2477-2467) ;赦普塞斯卡尔 (2426 - 2419) ;尼夫日夫尔 (2419 - 2416) ;尼乌塞尔 (2416 - 2392) ;门考胡尔 (2396 - 2388) ;杰的卡尔 (2388 - 2356) ;乌纳斯 (2356 - 2323) 。

第 6 王朝 ( 前 2323- 前 2150) :特提 (Teti 2323 - 2291) ;佩皮珀辟一世 (2289 - 2255) ;莫润尔一世 (2255 - 2246) ;佩皮二世 (Pepy II (2246 - 2152) ;莫润尔二世;尼托克丽丝王后。

第 7 王朝、第 8 王朝 ( 前 2150- 前 2135) :伽卡尔;尼夫考尔;尼夫考胡尔;尼夫里尔卡尔二世。

第一中间期 ( 前 2135- 前 1937)

第 9 王朝、第 10 王朝 ( 前 2135- 前 1986) ;莫伊伯;科提;莫里卡尔;伊提。

第 11 王朝 ( 前 2134- 前 1937) :门图霍特普一世;伊涅特夫一世 (2074 - 2064);伊涅特夫二世 (2064 - 2015) ;伊涅特夫三世 (2015 - 2007) ;尼布赫泊特尔;门图霍特普二世 (1986 - 1956) ;门图霍特普三世 (1956 - 1944) ;门图霍特普四世( 1944 - 1937) 。

中王国时期

第 12 王朝 ( 前 1937- 前 1784);阿门内姆哈特一世 (1937 - 1908) ;森乌塞特一世 (1917 - 1872) ;阿门内姆哈特二世( 1875 - 1840) ;森乌塞特二世 (1842-1836) ;森乌塞特三世 (1836 - 1817) ;阿门内姆哈特三世 (1817 - 1772) ;阿门内姆哈特四世 (1772 - 1763) ;塞布科尼夫露王后 (1763 - 1759) 。

第 13 王朝 ( 前 1784- 前 1668) : 116 年里 65 位国王在世。

第二中间期 ( 前 1668- 前 1560) ?

从公元前179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王国遭到了外族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喜克索斯人征服了大半个埃及,最后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

第 14 王朝、第 15 王朝、第 16 王朝 ( 前 1720- 前 1565) 约有 40 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埃及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统治。从公元前 1730 年开始,这些国王不过是喜克索法老的封臣。威格夫 (Wegaf) ;安特夫四世;郝;叟伯克侯特普二世;汗杰;叟伯克侯特普三世;耐夫侯特普一世;叟伯克侯特普四世艾;耐夫侯特普二世;塞斯;亚库赫;基安;阿波比一世;阿波比二世;艾纳斯;亚考班。

第 17 王朝 ( 前 1668- 前 1570) : 14 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其周围地区。他们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后 3 位法老塔阿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安特夫七世;塔阿一世;塔阿二世;卡莫西斯。

新王国时代 ?

阿赫摩斯一世 的率领下,又在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七王朝,并在公元前1580年左右攻占了阿瓦利斯城,把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开创了古埃及新王国时代

第 18 王朝 ( 前 1570- 前 1293) ;阿赫摩斯一世 (1539 - 1514) ;阿蒙霍特普一世 (1514 - 1493) ;图特摩斯一世 (1493 - 1481) ;图特摩斯二世( 1481 - 1479) ;海特西朴苏特( 1473 - 1458) ;图特摩斯三世 (1479 - 1425) ;阿蒙霍特普二世 (1427 - 1392) ;图特摩斯四世 (1392 - 1382) ;阿蒙霍特普三世 (1382 - 1344) ; 埃赫那吞 (1352 - 1336) ;斯门卡尔上( 1337 -1336) ; 图坦卡蒙 ( 1336 - 1327) ;阿伊 (1325 - 1321) ;荷伦希布( 1323 - 1295) 。

求埃及各各王朝的起源和灭亡时间.

埃及年代表

前王朝

约公元前4000年 塔索——巴达里时文化时期

约公元前3700年 涅伽达?(阿姆拉提亚)文化时期 14C测定:公元前3850—3650年

约公元前3500—3000年 捏伽达Ⅱ(基泽)文化时期 14C测定:公元前3400—3100年

早王朝

第一王朝(约公元前3000—2840)

荷鲁斯名 埃及王表 曼涅托

纳尔迈(Narmer) 美尼(Meni) 美尼斯(Menes)

阿哈(Aha) 阿泰提(Ateti) 阿骚提斯(Athothis)

吉尔(Djer) 阿泰特(Atet) 肯开纳斯(Kenkenes)

吉特(Djet) 伊泰尔提(Iterty) 乌奈弗斯(Unephes)

登/乌弟姆(Den/Udimu) 哈斯提/塞姆提(Khasty/Semti) 谌?ニ梗║saphais)

阿奈吉伯(Anedjib) 美尔帕毕亚(Merpabia) 密毕斯(Miebis)

塞美尔赫特(Semerchet) 伊利奈贴尔(Irynetjer) 塞美姆坡塞(Semempses)

卡/森(Qa/Sen) 开伯胡(Qebehu) 毕奈开斯(Bieneches)

第二王朝(约公元前2840—2700年)

荷鲁斯名 埃及文献 埃及王表 曼涅托

海泰普?塞赫姆威 海泰普(Hetep) 伯照/包奈特 包泰斯(Boethos)

(Hetep-Sekhemwy) (Bedjau/Bauneter)

奈伯拉(Nebre) 努伯奈弗尔(Nubnefer) 卡靠(Kakau) 卡伊靠斯(Kaiechos)

尼奈帖尔(Nynetjer) 尼奈帖尔(Nynerjer) 巴尼奈帖尔(Baninetjer) 毕诺特里斯(Binothris)

外奈哥(Weneg) 瓦吉奈斯(Wadjnes) 特拉斯(Tlas)

塞奈提弟(Senedi) 塞泰奈斯(Sethenes)

塞赫密伯?帕里玛特 奈弗尔卡拉/阿卡 察里斯/奈弗尔册里斯

(Sekhemib-Peremat) (Neferkare/Aka) (Chares/Nepherchers)

派里布森(=塞特名) 奈弗尔卡索卡尔 塞索克里斯(Sesochris)

(Peribson) (Neferkasokare)

胡吉伐(Hudjefa)

哈塞开姆(Khasekhem)

哈塞开姆威 奈布威海泰普伊美弗 拜布提/扎扎伊 海奈里斯(Kheneres)

(Khasekhemwy) (Nebwy-hetep-imef) (Bebti/Pjadjay)

古王国

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700—2600年)

荷鲁斯名 埃及文献 埃及王表 曼涅托

萨纳赫特(Sanakht) 奈布卡一世(NebkaⅠ) 奈布卡(NebkaⅠ) 奈克罗弗(Necherophes)

奈帖尔赫(Netjerkher) 佐塞?萨/提(Djoser Sa/Ti) 它索特罗(Tosorthros)

塞赫姆赫(Sekhemkher) 佐塞提(Djoser-ty) 佐塞?泰提(Djoser-Teti) 都灵斯图塞尔塔希斯

(Tureis-Tusertasis)

哈巴(Khaba) 塞吉斯/吉发 美索克里斯阿克斯

(Sedjes/Djefa?) (Mesochris-Aches)

奈布卡拉(Nebkare)

卡赫吉(Qakhedjet) 奈布卡二世(NebkaⅡ) 奈弗尔卡拉?胡尼 索菲斯塞福里斯

(Neferkare-Huni) (Souphis-Sephuris)

开尔弗里斯(Kerpheres)

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00—2500年)

斯尼弗鲁(Snofru) (索里斯,Soris)

胡夫(Khufu) (*齐奥普斯,Kheops;苏菲斯,Suphis)

拉吉德弗(Redjedef) (拉特塞斯,Ratoises)

哈弗拉(Khafre) (*齐弗林,Khephren;苏菲斯,Suphis)

孟卡拉(Menkaure) (*美塞里努斯,Mycerinus;孟克莱斯,Mencheres;毕克里斯,Bicheris)

塞普塞斯卡弗(Shepseskaf) (*萨斯克斯,Sasychis;塞伯尔克莱斯,Sebercheres)

塔姆弗提斯(Thamphthis)

注:*表示希罗多德所用的名字

第五王朝(约公元前2500—2350年)

乌塞尔卡弗(Userkaf)

萨胡拉(Sahure)

奈弗利尔卡拉一世卡卡伊(NeferirkareⅠKakai)

塞普塞斯卡拉?伊希(Shepseskare Isi)

奈弗里弗拉(Neferefre)

纽塞拉?伊尼(Neuserre Ini)

孟卡霍尔?伊卡霍尔(Menkauhor Ikauhor)

吉德卡拉?伊塞希(Djedkare Isesi)

乌尼斯(Unis)

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350—2190年)

泰提(Teti)

乌塞尔卡拉(Userkare)

美林拉?派比一世(Meryre PepiⅠ)

美林拉一世/奈姆提姆萨弗一世(MerenreⅠ/NemtyemsafⅠ)

奈弗尔卡拉?派比二世(Neferkare PepiⅡ)

美林拉二世/奈姆提姆萨弗二世(MerenreⅡ/NemtyemsafⅡ)

奈帖尔卡拉?尼特克里斯(Hetjerkare Nitocris)

第七至八王朝(约公元前2190—2160年)

阿拜多斯王表 都灵王表

孟卡拉(Menkare)

奈弗尔卡拉(Neferkare) 奈弗尔卡(Neferka)

奈弗尔卡拉?奈贝(Neferkare Neby) 奈弗尔(Nefer)

吉德卡拉?塞玛(Djedkare Shema)

奈弗尔卡拉?塞玛(Neferkare Shema)

美林霍尔(Merenhor)

塞弗尔卡/奈弗尔卡明一世(Seneferka/NeferkaminⅠ)

奈卡拉(Nekare)

奈弗尔卡拉?泰鲁鲁(Neferkare Teruru)

奈弗尔卡霍尔(Neferkahor)

奈弗尔卡拉?派比桑布(Neferkare Pepisonb)

塞奈弗尔卡/奈弗尔卡姆尼二世阿努(Seneferka/NeferkamniⅡ Anu)

卡卡拉(Qakaure)

奈弗尔卡拉(Neferkaure)

奈弗尔卡霍尔(Neferkauhor)

奈弗里尔卡拉二世(NeferirkareⅡ)

第一中间期

第九王朝(公元前2160—2106年)

美里布拉?罕提一世(Meryibre KhetyⅠ)

(……)

奈弗尔卡拉/卡奈弗拉(Neferkare/Kaneferre)

奈布卡拉?罕提二世(Nebkaure KhetyⅡ)

第十王朝(约公元前2106——2010年)

14个国王中,只有两个国王的名字流传了下来

瓦哈里?罕提三世(Wahkare KhetyⅢ)

美林卡拉里/卡美林里(Merykare/Kameryre)一个统治时间极短的国王

中王国

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106—1963年)

年代(公元前) 荷鲁斯名① 在位名② 族名③ 统治年数

2106—2100? “祖先”(泰培?阿) 蒙图霍特普一世 6?

[“Ancestor”(Tepy-a)] (MontuhotpeⅠ)

2100?—2090 塞赫尔塔威(Sehertawy) 因泰弗一世(IntefⅠ) 10?

2090—2041 瓦罕赫(Wah’ankh) 因泰弗二世(IntefⅡ) 49

2041—2033 纳赫特奈布特普努弗尔 因泰弗三世(IntefⅢ) 8

(Nakhtnebtepnufer)

2033—1982 塞昂赫布塔威(Seankhibtawy)

奈帖尔海吉特 奈布哈普特拉 蒙图霍特普二世 51

(Netjerhedjet) (Nebhapetre) (MontuhotepⅡ)

斯玛塔威(Smatawy) 奈布哈普特拉(Nebhapetre)

1982—1970 塞昂赫布塔耶弗 塞昂赫卡拉 蒙图霍特普三世 12

(Seankhtawyef) (Seankhkare) (MontuhotepⅢ)

1970—1963 奈布塔威(Nebtawy) 奈布塔威拉(Nebtawyre)蒙图霍特普四世 7

(MontuhotepⅣ)

注:①埃及国王五个王名中的第一个王名,即神名

②埃及国王的第四个王名,是继位时才有的名字

③埃及国王的第五个王名,是出生时就有的名字

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63—1786年)

1963—1934 阿蒙奈姆海特一世(AmenemhetⅠ) 29

1943—1898 塞索斯特里斯一世(SesostrisⅠ) 45(联合执政9年)

1901—1866 阿蒙奈姆海特二世(AmenemhetⅡ) 35(联合执政3年)

1868—1862 塞索斯特里斯二世(SesostrisⅡ) 6(联合执政2年)

1862—1843 塞索斯特里斯三世(SesostrisⅢ) 19

1843—1798 阿蒙奈姆海特三世(AmenemhetⅢ) 45

1798—1789 阿蒙奈姆海特四世(AmenemhetⅣ) 9

1789—1786 索伯克努弗鲁(Sobeknofru) 3

第二中间期

第十三王朝(约公元前1786—1633年)

1786—1723 前21个国王 63

1723—1712 奈弗尔霍特普一世(NeferhotpeⅠ) 11

1712 希哈特霍尔(Sihathor) 3个月

1712—1705 索白克霍特普四世(SobekhotpeⅣ) 7

1705—1701 索白克霍特普五世(SobekhotpeⅤ) 4

1701—1691 伊共布(Iaib) 10

1691—1668 美尔奈弗拉?阿依(Merneferre Ay) 3

1668—1633 最后几位国王 35

第十四王朝

曼涅托认为第十四王朝有76个国王,共统治184年,首都在埃克索,统治年限为公元前1786—1602年

雷德福认为此王朝并不存在

第十五王朝(约公元前1648—1540年)

萨利提(Salitis)

伯努恩(Bnon)

阿帕赫纳恩(Apakhnan)

赫晏/伊安纳斯(Khyan/Ianna)塞乌塞林里(Sewoserenre)

阿波比/阿波菲斯(Apopi/Apophis)奈布赫派施里/阿克奈里/阿乌塞里(Nebkhpeshre/Aqenere/Awoserre)

赫晏/伊安纳斯(Khyan/Ianna)

哈姆弟/阿希斯(Ahamudy/Assis)

第十六王朝(约公元前17世纪)

居于东三角洲的讲西塞姆语的政权

第十七王朝(约公元前1633—1550年)

1633—1575 包括拉霍特普?图提(Rahotep-Thuty)、奈毕林尔拉一世和二世(NebiryerauⅠ&Ⅱ)、索白克姆萨弗二世(SobekernasafⅡ)、因泰弗五世(IntefⅤ)、因泰弗六世和七世(IntefⅥ&Ⅶ)

1575—1565 塔奥一世/塞纳赫特里(TaoⅠ/Senakhtenre)

1565—1555 塔奥二世/塞克奈里(TaoⅡ/Seqenenre)

1555—1550 卡摩斯/瓦吉赫派里(Kamose/Wadjkheperre)

新王国

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550—1295年或1539—1295年)

1550—1525 阿赫摩斯一世(AhmoseⅠ) 25

1525—1504 阿蒙霍特普一世(AmonhotpeⅠ) 21

1504—1492 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Ⅰ) 12

1492—1479 图特摩斯二世(ThutmoseⅡ) 13

1479—1457 哈塞普苏特(Hatshepsut) 12

1479—1425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Ⅲ) 54

1425—1400 阿蒙霍特普二世(AmonhotpeⅡ) 25

1400—1390 图特摩斯四世(ThutmoseⅣ) 10

1390—1352 阿蒙霍特普三世(AmonhotpeⅢ) 38

1352—1336 阿蒙霍特普四世/阿赫纳吞(AmohotpeⅣ/Akhenaton) 16

1338—1336 斯曼卡拉(Smenkhkare) 2

1336—1327 图坦哈蒙(Tutankhamon) 9

1327—1323 阿伊(Ay) 4

1323—1295 赫莱姆赫博(Haremhab) 28

第十九王朝(约公元前1295—1186年)

1295—1294 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Ⅰ) 1

1294—1279 塞提一世(SetiⅠ) 15

1279—1213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Ⅱ) 66

1213—1203 美尔内普塔赫(Merneptah) 10

1203—1200 阿蒙美西斯(Amenmesses) 3

1200—1194 塞提二世(SetiⅡ) 6

1194—1188 希普塔(Siptab) 6

1188—1186 泰乌斯里特(Tewosret) 8

第二十王朝(约公元前1186—1069年)

1186—1184 塞特纳赫特(Setnakht) 2

1184—1153 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Ⅲ) 31

1153—1147 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Ⅳ) 6

1147—1143 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Ⅴ) 4

1143—1136 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Ⅵ) 7

1136—1129 拉美西斯七世(RamessesⅦ) 7

1129—1126 拉美西斯八世(RamessesⅧ) 3

1126—1108 拉美西斯九世(RamessesⅨ) 18

1108—1099 拉美西斯十世(RamessesⅩ) 9

1099—1069 拉美西斯十一世(RamessesⅪ) 30

第三中间期

第二十一王朝(约公元前1069—945年)

王室世系 阿蒙高级祭祀世系

1069-1043 斯蒙德斯一世(SemendesⅠ) 26 1081-1074 荷里霍尔(Herihor) 7

1074-1070 匹安赫(Piankh) 4

1070-1055 皮努吉姆一世(作为高级祭祀)(PinudjemⅠ)15

1043-1039 阿蒙奈姆尼苏(Amenemnisu) 4 1054-1032 皮努吉姆一世(作为国王)(PinudjemⅠ) 22

1039-991 普苏斯那斯一世(PsusennesⅠ) 48 1054-1046 马萨哈塔(Masaharta) 8

1046-1045 吉德宏斯埃弗安赫(Djed-Khons-ef-Akh) 1

1045-992 蒙赫普里(Menkheperre) 53

993-984 阿蒙奈姆普(Amenemope) 9 992-990 斯蒙德斯二世(SmendesⅡ) 2

984-978 老俄索空(Osorkonthe Elder) 6 990-969 皮努吉姆二世 21

978-959 希阿蒙(Siamun) 19 969-945 普苏斯那斯三世(PsusemmesⅢ) 24

959-945 哈尔?普苏斯那斯二世 14

(Har-PsusennesⅡ)

第二十二王朝(约公元前945—715年)

945—924 沙桑克一世(ShoshanqⅠ) 21

924—889 俄索空一世(OsorkonⅠ) 35

约890—— 沙桑克二世(ShoshanqⅡ) 联合执政1年

889—874 塔克劳特一世(TakelotⅠ) 15

874—850 俄索空二世(OsorkonⅡ) 24

约870—860 哈尔希斯(Harsiese) 联合执政10年

850—825 塔克劳特二世(TakelotⅡ) 25

825—773 沙桑克三世(ShoshanqⅢ) 52

773—767 匹玛伊(Pimay) 6

767—730 沙桑克五世(ShoshanqⅤ) 37

730—715 俄索空四世(OsorkonⅣ) 15

第二十三王朝(约公元前818—715年)

818—793 普都巴斯特(Pedubast) 25

804—803 伊乌普特(Iuput) 联合执政1年

793—787 沙桑克四世(ShoshanqⅣ) 6

787—759 俄索空三世(OsorkonⅢ) 28

764—759 塔克劳特三世(TaklotⅢ) 联合执政5年

757—754 路达蒙(Rudamun) 3

754—720 伊乌普特二世(IuputⅡ) 34

720—715 沙桑克六世(ShoshanqⅥ) 5

第二十四王朝(约公元前727—715年)

727—720或727—719 特弗纳赫特一世(Tefnakht) 7

720—715或719—713 巴肯拉奈弗(Bakenranef) 5

第二十五王朝(约公元前780—656年)

约780—760 阿拉拉(Alala) 20

约760—747 卡施塔(Kashta) 13

747—716或747—714 匹安赫(Piankhy) 31或33

716—702或714—700 沙巴寇(Shabako) 14

702—690或702—690 舍毕特库(Shebitku) 12或含联合执政2年

690—664 塔哈卡(Taharqa) 26

664—656 坦塔蒙(Tantaman) 8

塞易斯—波斯时期

第二十六王朝(约公元前664—525年)

664—610 普萨美提克一世(PsammetichusⅠ) 54

610—595 尼克二世(NechoⅡ) 15

595—589 普萨美提克二世(PsammetichusⅡ) 6

589—570 阿普里斯(霍弗拉)[Apries(Hophra)] 19

570—526 阿玛希斯二世(AmasisⅡ) 44

526—525 普萨美提克三世(PsammetichusⅢ) 1

第二十七王朝(约公元前525—404年)

525—522 冈比西斯(Cambyses) 在埃及3年

522—486 大流士一世(DariusⅠ) 36

486—465 薛西斯一世(XerxesⅠ) 21

465—424 阿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Ⅰ) 41

424—404 大流士二世(DariusⅡ) 20

第二十八王朝(约公元前404—399年)

404—399 阿美尔塔奥斯(Amyrtaios) 5

第二十九王朝(约公元前399—380年)

399—393 奈弗里特斯一世(NepheritesⅠ) 6

393—380 哈考尔/阿考里斯(Hakor/Achoris) 13

392—391 普希姆特/普萨姆提斯(Psimut/Psammouthis) 1

380 奈弗里特斯二世(NepheritesⅡ) 几个月

第三十王朝(约公元前380—343年)

380—362 纳赫特奈柏弗/尼克塔奈波一世(Nakhtnebef/NectaneboⅠ) 18

362—360 吉德霍尔/泰奥斯(Djedhor/Teos) 2

360—343 纳赫特霍尔海布/尼克塔奈波二世(Nakhthorheb/NectaneboⅡ) 18

第三十一王朝

343—338 阿塔薛西斯三世(ArtaxerxesⅢ) 在埃及5年

338—336 阿希斯(Arses) 3

336—332 大流士三世(DariusⅢ) 4

希腊—罗马时期

332—323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9

323—30 托勒密时代(Era of the Ptolemies)

公元前30—公元641 罗马和拜占庭时代(Roman and Byzantine Epochs)

公元641 阿拉伯征服(Arab Conquest)

还有一种

埃及王朝历代年表

=============================================================

前王朝时期(前3500-前3050):

蝎王(King Scorpion);

偌;

卡;

纳尔迈(King Narmer)。

=============================================================

古王朝时期(前3050-前2686):

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

阿哈—美尼斯(Menes (Aha));

迪尔(Djer (Itit));

瑞内博(Wadj);

德闻(Den (Udimu));

安迪耶布(Anendjib);

瑟么凯特(Semerkhet);

伽阿(Qa'a)。

第2王朝(前2890-前2686):

赫特普塞凯姆威(Hetepsekhemwy (Hotepsekhemwy));

瓦迪耶;

尼涅提耶尔(Ninetjer (Nynetjer));

塞尼德;

泊西布森(Peribsen (Seth-Peribsen));

塞凯密布;

卡塞凯姆威(Khasekhemwy)。

===========================================================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前2686-前2135):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

尼布卡一世(Sanakhte (Nebka) 2650 - 2630);

左塞(Netjerykhet (Djoser) 2630 - 2611);

斯奈夫鲁(Sekhemkhet (Djoser Teti) 2611 - 2603);

卡巴(Khaba 2603 - 2599);胡尼(Huni 2599 - 2575)。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

斯奈夫鲁(Snofru 2575 - 2551);

胡夫(Khufu (Cheops) 2551 - 2528);

拉迪耶迪夫(Radjedef 2528 - 2520);

哈夫拉(Khafre (Chephren) 2520 - 2494,狮身人面像的拥有者);

尼布卡二世;

门卡乌拉(Menkaure (Mycerinus) 2490 - 2472);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鲁(Shepseskaf 2472 - 2467)。

第5王朝(前2465-前2323):

乌塞尔卡夫(Userkaf 2465 - 2458);

萨胡尔(Sahure 2458 - 2446);

尼夫里尔卡尔(Neferirkare Kakai 2477-2467);

赦普塞斯卡尔(Shepseskare Ini 2426 - 2419);

尼夫日夫尔(Raneferef 2419 - 2416);

尼乌塞尔(Niuserre Izi 2416 - 2392);

门考胡尔(Menkauhor 2396 - 2388);

杰的卡尔(Djedkare Izezi 2388 - 2356);

乌纳斯(Wenis 2356 - 2323)。

第6王朝(前2323-前2150):

特提(Teti 2323 - 2291);

佩皮珀辟一世(Pepy I (Meryre) 2289 - 2255);

莫润尔一世(Merenre Nemtyemzaf 2255 - 2246);

佩皮二世(Pepy II (Neferkare) 2246 - 2152);

莫润尔二世;

尼托克丽丝王后。

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

伽卡尔(Djedkare);

尼夫考尔(Netrikare);

尼夫考胡尔(Neferkahor);

尼夫里尔卡尔二世(Neferkare II)。

============================================================

第一中间期(前2135-前1937):

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

莫伊伯;

科提(Kheti);

莫里卡尔(Merikare);

伊提。

第11王朝(前2134-前1937):

门图霍特普一世;

伊涅特夫一世(Inyotef I (Sehertawy) 2074 - 2064);

伊涅特夫二世(Inyotef II (Wahankh) 2064 - 2015);

伊涅特夫三世(Inyotef III (Nakhtnebtepnefer) 2015 - 2007);

尼布赫泊特尔;

门图霍特普二世(Montuhotep II (Nebhepetre) 1986 - 1956);

门图霍特普三世(Montuhotep III (Sankhkare) 1956 - 1944);

门图霍特普四世(Montuhotep IV (Nebtawyre) 1944 - 1937)。

================================================================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前1937-前1668):

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

阿门内姆哈特一世(Amenemhet I (Sehetepibre) 1937 - 1908);

森乌塞特一世(Senwosret I (Kheperkare) 1917 - 1872);

阿门内姆哈特二世(Amenemhet II (Nubkaure) 1875 - 1840);

森乌塞特二世(Senwosret II (Khakheperre) 1842 - 1836);

森乌塞特三世(Senwosret III (Khakaure) 1836 - 1817);

阿门内姆哈特三世(Amenemhet III (Nimaatre) 1817 - 1772);

阿门内姆哈特四世(Amenemhet IV (Maakherure) 1772 - 1763);

塞布科尼夫露王后(Neferusobek (Sobekkare) 1763 - 1759)。

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116年里65位国王在世。

=================================================================

第二中间期(前1668-前1560):

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约有40位法老,其

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埃及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统治

。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不过是喜克索法老的封臣。

威格夫(Wegaf);

安特夫四世(Antef IV);

郝(Hor);

叟伯克侯特普二世(Sobekhotep II);

汗杰(Khendjer);

叟伯克侯特普三世(Sobekhotep III);

耐夫侯特普一世(Neferhotep I);

叟伯克侯特普四世(Sobekhotep IV)

艾(Ay);

耐夫侯特普二世(Neferhotep II);

塞斯(Sheshi);

亚库赫(Yakubher);

基安(Khyan);

阿波比一世(Apopi I);

阿波比二世(Apopi II);

艾纳斯(Anather);

亚考班(Yakobaam)。

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14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其周围地区。他

们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后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卡莫西斯(Kamosis),

开始与北方的喜克索人斗争。

叟伯克沙夫(Sobekemsaf);

安特夫七世(Antef VII);

塔阿一世(Taa I);

塔阿二世(Taa II);

卡莫西斯(Kamosis)。

======================================================================

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帝国(前1560-前1070):

第18王朝(前1570-前1293);

阿赫摩斯一世(Ahmose (Nebpehtyre) 1539 - 1514);

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ep I (Djeserkare) 1514 - 1493);

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 (Akheperkare) 1493 - 1481);

图特摩斯二世(Thutmose II (Akheperenre) 1481 - 1479);

海特西朴苏特(Hatshepsut (Maatkare) 1473 - 1458);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Menkheperre) 1479 - 1425);

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 (Akheperure) 1427 - 1392);

图特摩斯四世(Thutmose IV (Menkheperure) 1392 - 1382);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 (Nebmaatre) 1382 - 1344);

埃赫那吞(Amenhotep IV / Akhenaten 1352 - 1336);

斯门卡尔上(Smenkhkare (Ankhkheperure) 1337 - 1336);

图坦卡蒙(Tutankhamun (Nebkheperure) 1336 - 1327);

阿伊(Ay (Kheperkheperure) 1325 - 1321);

荷伦希布(Horemheb (Djeserkheperure) 1323 - 1295)。

第19王朝(前1293-前1185):

拉姆西斯一世(Ramesses I (Menpehtyre) 1295 - 1294);

塞蒂一世(Sety I (Menmaatre) 1394 - 1279);

拉姆西斯二世(Rameses II (Usermaatresetepenre) 1279 - 1213);

莫尼普塔(Merenptah (Baenrehotephirmaat) 1213 - 1203);

阿门麦遂(Amenmesse (Menmire) 1203 - 1200);

塞蒂二世(Seti II (Userkheperuresetepenre) 1200 - 1194);

斯普塔(Siptah (Akhenresetepenre) 1194 - 1188);

塔沃斯塔王后(Tausert (Sitremeritamun) 1188 - 1186)。

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

塞塔克特(Setakht (Userkhauremeryamun) 1186 - 1184);

拉姆西斯三世(Ramesses III (Usermaatremeryamun) 1184 - 1153);

拉姆西斯四世(Ramesses IV (Hekamaatresetepenamun) 1153 - 1147);

拉姆西斯五世(Ramesses V (Usermaatresekheperenre) 1147 - 1143);

拉姆西斯六世(Ramesses VI (Nebmaatremeryamun) 1143 - 1136);

拉姆西斯七世(Ramesses VII (Usermaatresetepenre) 1136 - 1129);

拉姆西斯八世(Ramesses VIII (Usermaatreakhenamun) 1129 - 1126);

拉姆西斯九世(Ramesses IX (Neferkaresetepenre) 1126 - 1108);

拉姆西斯十世(Ramesses X (Khepermaatresetepenre) 1108 - 1099);

拉姆西斯十一世(Ramesses XI (Menmaatresetepenptah) 1099 - 1069)。

=====================================================================

第三中间期(前1070-前767):

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塔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们包括斯孟迪斯(Smedes)、苏森尼斯 (Psusennes)、朔申克一世利比亚统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奥索尔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罗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底比斯僧侣王;小王国。

=====================================================================

伊索比亚和萨伊斯的复兴(前767-前525):

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

匹耶;

沙巴阔(Shebaka 712-698);

摄比特库(Shebitku 698-690);

塔哈卡(Taharqa 690-664);

坦沃塔玛尼(Tantamani 664-657)。

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

萨姆提克一世(Psammetichus I (Psam-tik) 664-610);

尼科二世;

阿玛西斯(Amasis 570-526);

萨姆提克二世(Psammetichus II 610-595)。

====================================================================

波斯王朝(前525-前332):

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

冈比西斯(Cambyses 525-522);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521-486);

薛西斯(Xerxes I 486-466);

阿尔塔薛西斯(Artaxerxes I 465-424);

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424-404);

阿米尔泰乌斯(Amyrtaios 404-399);

哈克里斯(Hakoris 393-380);

奈科坦尼布一世(Nectanebo I 380-362);

杰德霍尔(Teos 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 II 360-343);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Ochus (Artaxerxes III) 343-338);

阿尔塞斯(Arses 338-336);

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 Codomannus 335-332)。

======================================================================

希腊王朝(前332-前30):

马其顿王朝(前332-前323);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32-323);

菲利普(Philip Arrhidaeus 323-316);

阿黑大由斯(Arrhidaeus);

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er IV 316-304)。

托勒密王朝(前323-前30):

托勒密(Ptolemy)一世到托勒密十一世;

克利奥帕特拉(Cleopatra)二世;

托勒密十二世;

尼欧斯·狄奥尼索斯(Neos Dionysos 80-58 & 55-51);

伯利尼斯四世王后(Berenice IV 58-55);

托勒密十三世;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

托勒密十四世(恺撒里安)。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