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赛程预告

中国对阵西班牙-中国vs西班牙打到加时

你怎样看中国男篮VS西班牙男篮这场比赛?

中国对阵西班牙-中国vs西班牙打到加时

悲剧

加时赛第一分钟,上海响了第一声雷,然后雨就下来了。计时表又走了4分钟,屏幕右下角,腾讯体育给了我一个显然精心修饰过的新闻框:“中国队加时败北,姚明5犯离场”,云云。

那时离比赛结束还有12秒。

怎么说呢?我很是佩服他们作为一个新闻机构的敏锐和周到。他们想必也在第一时间看着球场,第一时间得出败北的结论,然后第一时间发送。在许多叹息凋落声中,他们的理智让人身上发冷。

路易十八以前愤怒的自嘲:“我居然是通过快报知道王国垮台的?”现在,我们是通过新闻知道,我们失败了。

世界上的悲剧最后都差不多。最绝妙的方式,说通俗点,就是摸黑进洞房,伸手进绣帐,指望摸见新娘,结果摸见一个胖和尚。(《水浒》里有位不幸的爷摸到了鲁智深,想必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大概就是这样:我们已经霸占幸福了,已经提前开始在天堂购地买车打算分期付款了——然后忽然就下地狱了。

所以命运是很可耻的。如果说,周通(那位入洞房摸和尚的爷)压根没那个媳妇,如果我们根本没在第三节结束领先14分,大概没人会难过。这种患得患失很容易影响我们的真实判断。

说说比赛。

追击

引用第0楼张佳玮·信陵于2008-07-25 09:04发表的“死亡之组,我们只聊篮球好吗(下)美国、西班牙、安哥拉”:

(上)://bbs.hoopchina/htm_data/24/0807/387332.html

我得出的结论大致如下:

A 费尔南德斯有华丽的面筐摆脱后跳投的技巧,纳瓦罗、卡尔德隆、加巴约萨都是顶尖远射手,加索尔在FIBA也有三分射程。在快攻的场合,他们都会高高兴兴的投三分。但问题在于:他们许多时候懒于投三分之外的事情。奔放和懒散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对俄罗斯之战,至少有5个三分球是“靠这样也能进吗”的引人尖叫式远射。他们和阿根廷一样善于射艰难的投篮(TOUGH SHOT),但有时他们恃才放旷,过于迷恋于此。

B 2006年世锦赛决赛,加索尔不在。加巴约萨却一连串三分球解决了希腊。2007年,他们可以半节不得分败给俄罗斯,第二年又35分血洗之。打个比方,如果说希腊的实力指数浮动区间是[90,93]的话,西班牙的浮动区间就是[80,98]。

C 被俄罗斯绝杀的那个球是这样的:最后19秒,俄罗斯买进的黑人后卫JR霍登(俄罗斯和德国都爱买外籍)面筐,切入,收球,晃动,跳投得分。西班牙的后卫在对付迅猛型后卫时煞是头疼。2007年11月卡尔德隆被德隆晃过的那一球就是例证。

D 虽然内线有两个加索尔,但西班牙队对俄罗斯式的伪普林斯顿(他们教练的确是普林斯顿大学出师)却应对不来。卡亚帕和AK47的高位策应空切、JR霍登们的纵向空切,似乎是打开西班牙内线的绝好策略。

对中国来说,可钻的空子是:西班牙人对远射的喜爱,西班牙人发挥偶有的起伏,西班牙人后卫们相对薄弱的防守(比起他们的进攻才华)。西班牙并不像希腊般可以让中国队过不了半场,他们击溃中国靠的是奔放华丽的进攻。如果中国队可以袭击其后场,并能利用外线略为占优的身高(费尔南德斯1公分)来博得些须优势,那么比赛尚有可为。只是遗憾的在于:中国并没有霍登那样组织能力匮乏但突击能力出色的后卫(除了陈江华);中卫们空切和内线终结能力至今无人可出李楠之右者,然而他又的确老了。

俄罗斯给我们的经验是这样的:无论第一节被打得多么狼狈,第二节落后多少分,死撑防守端,拖满节奏,拼命拖垮西班牙人的后场。不要惧怕他们射进多少个三分球,压缩阵线和西班牙人肉搏。在低命中率的消耗中,西班牙的不稳定(相对于死攻内线的铁甲希腊)总会现出端倪。

——当然,对中国队来说,最大的困难其实在于,如何在不被击溃的情况下,熬到西班牙人混乱的那一刻。

如前所述。基于西班牙队的奢侈糜费和才华纵逸,他们都没有希腊人森严如山的刚硬。他们都是摔、骗犯规、远程射杀的行家。当他们兴起时,球赛可以变成一场华丽的斗牛游戏:花标、长矛、穆莱塔的耍弄、最后一剑穿心;当他们不顺利时,却会被壮猛的牛一交顶翻。

于他们交手,就是一场埋头耕作VS轻歌曼舞的较量。

第一节,中国几乎把姚明用到了极致:第一次进攻,1-3-1拉开,直接给姚明后仰跳投;第二次,姚明高位掩护,刘炜切入抛蛇得手;第三次,孙悦利用姚明的高位掩护,长传弱侧易建联,后者切入得分。第四次,刘炜ZIPPER战术给45度的姚明,自己底线深切绕到弱侧,接姚明传球远射得手。

7比7,姚明没有得分,但他一个人推起了中国的进攻。

我们说,从此之后,西班牙开始祭出马克·加索尔。他们必须牺牲掉雷耶斯,用一个蓝领来对抗姚明了。西班牙后卫狡猾的侵略性转出了一波高潮:17比11。

那也是西班牙上半场最大领先?

西班牙的进攻具有随意性,而防守端,霍尔登都曾经绝杀过他们:他们的绝对没有美国的压迫性,于是刘炜、朱芳雨可以肆意胡为。刘炜助攻姚明的扣篮,朱芳雨的远射。

西班牙人最厌恶的不是防守漏分,而是势头的阻遏。他们是如此情绪化的一支队伍,以至于三分手感变冷后会在整7分钟内奈何不得俄罗斯。而中国队一直在让他们不舒服:大郅的切入低手上篮,李楠的接球跳投和贴防,中国队连续在西班牙堆叠掩护后断球。

也包括陈江华那个泽北封流川式的追盖。

大概是何塞·文森特·赫尔南德斯先生在诅咒西班牙?西班牙第二节的进攻极端无厘头。朱芳雨的底角远射把分差拉到9分后,整场比赛气氛便变了。

费尔南德斯的个人突击、卢比奥偶尔的灵光闪现、加索尔偶尔的扣篮、卡尔德隆一遍遍的利用高位掩护寻求渗透……西班牙有无数动人的单打演出,但整体配合乱七八糟。

在第三节,西班牙的混乱登峰造极。卡尔德隆传球回线违例,翻来覆去利用弧顶高位挡拆——事实证明那是低效率进攻。加索尔单打姚明时球滚飞。卢比奥带球撞倒朱芳雨——嘿,我们造了世界第二擅长摔的队伍一个进攻犯规!

不测

中国大概什么时候滑脱了胜利女神之手的呢?

加时?第四节?终场进攻被卢比奥夺去球权?

好象更早一点。

第三节,刘炜和朱芳雨的不断射中几乎是上帝垂青,大郅的前场篮板补进、动作长距离跳投(57比44)。我们还是领先着,但那时,优势来自于大领先后的轻松发挥,而不是战术角度。

重要的是,姚明累了。

刘炜眼睛受伤似乎是个开始。第四节,西班牙忽然醒了。加索尔切入扣篮,回身盖掉姚明。射中。

和战美国的第二节中途一样,中国队累了,无法再保持跟防节奏。拼个人能力的时刻,西班牙人也许是FIBA最可怕的队伍。

我们靠什么维持分差呢?刘炜的底角远射,朱芳雨几乎1996年郑武附体的远射。我们改善了一些防守:西班牙的高位掩护、渗透、高抛给加索尔,在第四节后半段再没出现,但,西班牙人开始有力气跑快攻了。卡尔德隆连续的快下催动西班牙的快攻节奏。

如果不是大郅,常规时间,我们也许就输了。

最后,最有营养的部分,来自大郅和孙悦。前者射中匪夷所思的长射,后者则传出神鬼莫测的强转弱侧长传。直到最后36秒,我们还领先2分。

后来呢……我不太想提了。

最后的强音是姚明抓到前场后的补扣,但那是回光返照。夕阳最后耀了一下,然后西沉。加索尔左手2+1,姚明下场。比赛就此结束了。易建联愤怒的扣在篮筐上那记球,最后弹到加索尔手里,扣进。和结果一样讽刺。命运真会开玩笑。

每个人

刘炜:他聪明的利用了姚明的掩护。他助攻姚明的扣篮,以及对姚明掩护的利用……除了在崩溃时期那记球出界外,他完美的助燃了姚——而自己也获得了光辉。在比赛后期,甚至他和姚明的二人转是进攻的唯一方式。聪明的底线穿插、空位跳投。在阵地战场合,他对卡尔德隆做得足够好。

朱芳雨:他配得上中国队的8号了。

大郅:中国队下半场进攻端的MVP。他不像刘炜般拥有姚明的翼蔽,或者朱芳雨般拥有外线的空间。完全是面筐一对一,动作、试探步、转身,博物馆一般的动作示范,以及那些匪夷所思的跳投。他是独立完成这一切的。在最后时刻,他几乎就一只手掐灭了西班牙的希望。

易建联:他很好的控制了防守篮板,完成了开场的那记上篮。补扣砸飞最后一个球。防守端移动很迅速。进攻端省略。

陈江华:……我并不是反对一个天才突破过人。但是,在一个没有防守三秒的规则之下,一个组织后卫难道不应该在加速前,先考虑好下一步做何选择,并且为这个选择做好准备吗?——至少这样做了,突破后传球失误的概率会低一点。

第一节末那记盖帽非常漂亮。

王仕鹏:他好象抓到一个前场篮板并补进了。还有呢?

李楠:接球跳投远射得手,对加巴约萨非常杰出的压迫防守。时间短了点。

孙悦:有一招只属于他,就像“面筐动作晃动后撤步跳投”只属于大郅一样。“左手运球绕过高位掩护切入,并寻找到右边三分线外的队友”。他的视野为什么可以如此宽广?与刘炜需要姚的掩护不一样,他似乎对任何掩护者都不挑拣。

姚明:最后时刻,他显示出,他是个凡人,没有无限力量……某些时刻,他让姚民们失望了。他的数据不够明丽。在和加索尔最后的几次关键对垒中,他败北了。

但是,请回忆一下,什么时候你开始感觉这场比赛即将败北?他被罚下时,解说员同声叹嘘。而此后的进程,一如我们所料。实际上,第一节他二犯下场,第三节他下场休息,在那之后,中国都经历了很不愉快的时刻。

是他作为32联防的真正主轴覆盖了西班牙的翼侧攻击,使费尔南德斯和纳瓦罗显得尴尬。直到他体能下降,西班牙才能在第四节及加时,用快攻和高位掩护后切入来击败中国。他是防守的基础。直到第三节中西班牙只得到49分,这是他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

刘炜和朱芳雨的远射,以及孙悦绕过掩护的传球。第一节前四次进攻。除了大郅是自力更生之外,中国队的每次进攻都围绕着他。他是真正的威胁。第三节后半段,当无球跑动失去效力时,他一个人吸引的二至三人包夹,使刘炜还可以射中那些空位球。他利用了他的影响,虽然在这过程中耗尽了体力。

总结

7月下旬去上海体育台录节目时,我说了几句话。大意是,打败西班牙的可能性比打败希腊大。无疑,如今的西班牙比希腊更强大,但西班牙的不稳定也给了我们可能性。那天,我问了录节目的另一个记者。

“姚明的伤真的好了吗?”

据说姚明这么回答:

“复出了就说明伤好了。”

他不是100%的状态,众人皆知。但连续两场了,中国队,至少在接近30分钟时间里,令人感受到了戏剧性。如果苛责一点,我们说,尤纳斯的换人、姚明的命中率、刘炜的失误、陈江华的传丢、孙悦的投失,“如果某一点不发生,我们也赢了。”但世界上没有如果。我们在领先14分结束第三节时,已经种下了那些果:消耗的体能、丧失的手感。

如果第三节结束前没有领先14分,如果抹掉比赛过程的记忆,看着这个结果,我们会怎么说呢?

回到开头。

比赛是狭路相逢的胜负。命数使然。没有预先的婚约,我们不会为失去爱人生气;没有允诺的天堂,我们不会为下地狱苦恼。诸声色相尽是虚妄。最后我们落在手里的事实是什么呢?

我们二连败了。

我们在第四节被西班牙逆转了14分。

我们在加时赛被西班牙干掉了。

接受这些的同时,也请记住以下这些:

我们打出了中国国家男篮史上最伟大的三节比赛。

我们在40分钟内战平了世界冠军。

送予我们两场败局的,也许是世界上最强的两支队伍。

如果你认为,我们经历最屈辱的败北,那么回忆一下:是什么让我们败给世界冠军成为屈辱呢?——是最伟大的前三节。

接受命运,就是苦的甜的,我们都要咽下去。如果你为那些痛苦的部分而难过,那么就请回忆那些美好的片段——那些确实存在过的,令我们快乐的片段。

中国男篮对西班牙最后时刻,为什么换下王治郅?

对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当中,在最后一场篮球比赛当中由中国男篮对阵当时的西班牙队,但是在当时关键的时候,对内发挥最稳定的王治郅却不止因何原因被替换了下去,对于这件事王治郅在后来的访当中也表示很遗憾。

其中的原因从当时王治郅的回答中或许我们会猜到一些其中的关键,王治郅在访时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却说了一句令人匪夷所思的话,一句"我也只能说到这了“道尽了他心中的心酸。在那场比赛当中,中国队的实力也还时很强的,而且王治郅在那时的发挥也非常的稳定,基本上只要上场就能够拿到很高的分数,而且当时的阵容当中还有这姚明,易建联这样实力强大的队友,按理来说只要保证这个阵容就能够和西班牙掰一掰手腕。

这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当时的主教练尤纳斯,全都是他的决策,也是他主张把王治郅换了下来,这其中的意味实在是很难让人不去臆想。但是我们也不用再过多的去质疑主教练尤纳斯的换人计策,因为当时的战术安排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也无法知道这其中的具体安排了。当时打完这场比赛时,就连我们的对手西班牙都对此感到十分的意外,都不知到这是为什么。

在我看来既然主教练有这样的安排就有着他的理由,至于是不是正确的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从结果上来看,这无疑是失败的,还有就是王治郅说的那句话,让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篮球的水太深了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