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球队专区

费城联vs新英伦革命-费城联vs新英格兰

什么样的富兰克林

费城联vs新英伦革命-费城联vs新英格兰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1790.4.17)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法国驻外大使,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编辑本段]2.生平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到印刷厂的图书室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得入迷,直到夜幕降临,焦急的母亲来工厂找他,他才回家.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予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持地方,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7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编辑本段]3.捕捉雷电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从未获得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零下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编辑本段]4.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说:“我们从前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项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

[编辑本段]5.巨星陨落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多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第一块墓碑立于富兰克林逝世时,碑文是: 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件辉煌的事业。

[编辑本段]6.道德准则

本杰明的一生的成功经验绝不是靠人们夸夸其谈而得到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群众呼声的,他的伟大贡献,早已载入史册,刻在不朽的年代石碑上,为后人树立模范,给后人前进的动力和远大的目标!那么,本杰明自身又是如何磨练自己的呢?人们口中常说的,“十三条成功”(13-point plan for honest living)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不浪费时间;不去关注那些无聊的言论,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而烦恼。

十二、贞节。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谦逊,不要傲慢。

[编辑本段]7.年表

1706出生于北美麻萨诸塞的波士顿城一小商人家庭。

1714进语法学校学习。

1716中断学业,帮助父亲工作。

1718始做其兄詹姆士的学徒,从事印刷业。

1721开始匿名向《新英格兰报》投稿,并做过该报临时编辑。

1723毁学徒契约,徙往费城,当印刷工。

1724为独立开业赴伦敦居19个月,当印刷工;发表论文《自由与贫困,快乐与痛苦论》。

1726返回费城,先当店员,后当印刷所工头。

1727创办“共读社”,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问题。

1728和人合开印刷所。

1729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开办文具店;出版《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

1730和黛博勒·里德结婚;其子威廉出生。

1731创办费城图书馆。

1732出版《穷理查历书》创刊号。

1733开始自学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

1736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文书;组建费城联合救火队。

1737就任费城邮政局长;改革费城警务。

1740发明“开炉”。

1743女儿萨拉出生。

1744创办“美洲哲学学会”,自任秘书。

1746发表《平凡的真理》:组建费城的国民自卫队。开始电学实验。

1747通过各种电学实验,在电学理论上作出重大突破。

1748改印刷所为合伙经营;当选宾州议会议员。

1749创办费拉德尔菲亚学院。

1751帮助创办费城医院。

1752作天电传蓄试验—费城电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电学实验与观察》被发表。

1753因电学研究成果获英国学会的科普利金质奖,被推举为学会会员;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授予硕士学位;与人合任此美邮政总代理。

1754作为宾州代表出席在奥尔巴尼召开的殖民地代表会议,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

1755任费城国民自卫军指挥官。

1757发表《致富之路》(《老者亚伯拉罕的讲话》);在议会提案铺设费城街道;作为宾州议会代表赴英请愿,反对业主在殖民地的免税特权。

1759被安德鲁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760通过努力使英国王室枢密院决定,殖民地业主的产业必须同样纳税。

1762发明玻璃琴,流行欧美数十年;被牛津大学授予民法博士学位;返回费城;其子任纽泽西州长。

1763巡视北部殖民地邮政,开始改革邮政;反对一切印第安人,撰写《近来兰开斯特郡一些与本省友好的印第安人惨遭来历不明的人的实录,及关于这种事情的意见》。

1764在宾州议会选举中败于激进派;作为宾州议会代理人赴英请愿,反对业主劣政。

1766在英国下院为废止印花税事答辩,促进了印花税法案的废除;出访汉诺威;当选汉诺威科学学会会员。

1767初次旅法,受法王接见;受命再任宾州议会代理人;开始筹划实现美洲殖民地西部领土。

1768受托担任乔治亚州议会代理人;发表《1768年前美洲人不满之原因》;做关于船速在深水、浅水中变化的实验;开始研究语音学和拼写改革。

1769受托担任纽泽西州议会代理人;再次访法;出版第4版《电子实验与观察》,增加了《哲学题目信件集》。

1770受托担任麻萨诸塞州议会代理人;发表讽喻英美关系的《鹰与猫》等寓言三则。

1771游历英伦三岛;访泰福德的希普利主教;开始写自传。

1772当选法兰西科学院“外国会员”;避雷针尖头、钝头之争。

1773发表《普鲁士王之敕令》;《电学实验与观察》法文版出版;做用油平海浪实验;研究感冒病因。

1774“赫金森信札”事发,被解除北美邮政总代理之职;结识并介绍托马斯·潘恩赴美;开始和几方面英国政要共同作调和英美矛盾的努力;第5版(最后一版)《电学实验与观察》出版;用油平息海浪的实验报告发表;妻子黛博勒逝世。

1775向英呈交《调回驻波士顿驻军的方案》,遭到拒绝;返回费城,途中研究海湾海流;当选北美殖民地第二次大陆会议代表;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委员;和潘恩共同起草宾州宪法;和儿子、加洛维分道扬镳。

1776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宣言通过后,任美利坚合众国邮政总长;当选宾州制宪委员会;参加同英国将领豪的会谈;奉大陆会议派遣出使法国,途中研究海湾海流。

1777继续从事电学研究。

1778缔结《美法友好通商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同伏尔泰会见;发表关于北极光的论文。

1779受命任驻法全权大使;出版《政治、哲学论文杂集》;发表改革了的字母表。

1780德文版选集(三卷)出版;发明双光眼镜;研究空气湿度。

1781成为波士顿的“美洲科学艺术学会”会员。

1783英美缔结《巴黎和约》,英国承认北美13州独立;入选爱丁堡学会会员。

1784发表《移居美国须知》、《评北美洲野蛮人》。

1785返美;当选宾州州长(1785—1787年三年连任);发明高架取书器;重续自传(1785—1786年)。

1787参加联邦宪法会议,促成宪法通过;“政治研讨学会”成立,担任会长;担任“宾夕法尼亚促进废奴协会”。

1788退出政治生活,立遗嘱。

1789撰写《关于奴隶贸易》。

1790逝世于费城(4月17日)。

[编辑本段]二、约翰·富兰克林

约翰·富兰克林(1787年~1847年)。英国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他生于1787年,14岁就投笔从戎,开约翰·富兰克林始了一生中最艰苦的海军生涯。1843年,海军部为了实现打通北路连结大西洋与印度洋、缩短英国与印度的航程,准备派人去继续探寻西北航道。于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当了6年总督的富兰克林被召回国。经过不到两年的准备,一支配备有先进破冰设备和巨大蒸汽动力的“埃列巴士”号和“特洛尔”号桅船以及由138人组成的探险远征队成立了。为防不测,船队储备了足够3年的食品,还携带了10头肉牛作为应急食品。1845年5月26日,时年58岁的富兰克林统帅这支由海军精英组成的远征船队,驶出泰晤士河口,经格陵兰西岸,很快抵达白令岛。7月26日,船队在巴芬湾水域遇到一艘英国捕鲸船。根据国际航海界的传统习惯,富兰克林将探险船队的航海日志交给捕鲸船船长并由他代呈海军。谁知此后,这支船队就神秘地失踪了。到1848年,即富兰克林离开英国两年多以后,海军一直得不到一点关于探险队的确切消息,决定派救援人员分海路和陆路搜索救援。但是直至1858年,富兰克林探险队的结局才真相大白。原来,富兰克林探险队在1845年7月底就到达巴芬湾,由于海冰堵塞了去路,他们就在德文岛屿西南一个小岛上设营越冬。第二年夏天,探险队的两艘船沿着皮尔海峡航行到威廉王岛,被浮冰困住,无法移动,这时,发现一些罐头食品开始变质,使他们大为不安。1847年6月11日,富兰克林爵士不幸辞世。8月以后,船仍被冰封冻着,人们只好在冰上度过第二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出现坏血症,开始有人死去。为了求生,春天一到,他们105人(原有138人)乘上装满食品的小艇,开始了孤注一掷的突围。到达费利克斯角,他们感到前途无望,于是把文件装在罐头盒里。 显赫一时的富兰克林和他率领的探险远征队就这样悲惨地去了。据现场调查,在费里克斯角和大鱼河口之间,沿途有许多丢弃物品,尸体比比皆是,无一人幸免。 1845年由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的那支寻找西北航道的探险队的遭遇之谜,人们花了整整14年的时间,才终于解开。

富兰克林这位59岁的英国军少将和经验丰富的北极探险家,于1845年5 月率领两艘船和120人出海航行。他的两艘船----“埃列巴士号”和“特罗尔号”配备了新的蒸汽发动机和推进器,船上装载了可应付3年的供应品。

两个月后有人在巴芬湾见到了富兰克林的船,但从此以后便杳无音讯。在他们失踪后的几年里曾有40支远征队,其中包括约翰·罗斯爵士所率领的一支远征队,先后出发去寻找他们。但这个谜直到1859年才被解开。

一支由利奥波德·麦克林托克所率领的海军远征队,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费利克斯角后发现了几具骸骨和部分航海日记。原来富兰克林的两艘船在1845年9月陷在了冰里。由于无法在翌年夏季脱身,他们只得在船上再熬过一个冬季。富兰克林死于1847年6月。

最后,远征队剩下的队员背负着供应品走陆路返回。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寒冷、疾病和饥饿向他们袭来。一条在冰冻荒野上延伸了几千米的尸骸和遗物的踪迹,终于被发现。

尽管有此悲剧结局,但富兰克林的远征队以及后来的营救团均提供了关于该地区有价值的丰富资料。1906年,罗阿尔德·阿蒙森终于穿越了西北航道。西北航道的发现,富兰克林也有一份功劳。

右图:英国悬赏重奖能营救富兰克林,或者找到他的船只有关的人员。

有人认为富兰克林所率领的人员,可能还包括富兰克要本人的死因之一是食物中毒。这次远航的供应品中有大批罐头牛肉。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罐头是不合格品,牛肉变质。

[编辑本段]三、新西兰奥克兰地区富兰克林区

奥克兰是新西兰的最大城市。

奥克兰地区有四座城市,包括奥克兰、曼努考、北岸(North Shore)和怀塔科里。三个区分别是:富兰克林(Franklin)、罗德尼(Rodney)和帕帕库拉(Papakura)。

奥克兰有12个游客信息中心(i-SITE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res)。他们提供各种旅游信息和各种预定。

[编辑本段]** 《富兰克林》franklyn

导演:杰拉德·麦克莫罗 Gerald McMorrow

主演:萨姆·赖利 Sam Riley (饰米洛)

伊娃·格林Eva Green(饰艾米丽)

瑞恩·菲利普Ray Philippe(饰乔纳森/Did)

伯纳德·希尔 Bernage Bill(饰皮特)

音乐:Jory Talrot

摄影:Ren Dis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类型: 剧情幻想爱情惊险

语言: 英语

片长: 90分钟

版本: DVD版

上映日期: 2008-12-01 英国

内容简介:

**讲述的是四个迷失灵魂纠集的故事。其中三个生活在现代的伦敦,另一个居住在一座平行的未来大都市中,这个名叫“其时城”的充满了“反乌托邦”色彩的城市被狂热的信念统治着,宗教机构编造这一个个荒谬的信仰束缚着它的人民。一群冷酷而残忍蒙面的治安官负责维护城市的运作。

主角乔纳森·普莱斯特(瑞恩·菲利普 饰)就是“其时城”一个蒙面治安官,黑夜中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得让异己者销声匿迹。在平行世界伦敦城里,爱娃·格林饰演的艾米莉是个有严重自杀倾向的艺术系女学生,她沉迷在她的录影带创作中不能自拔;萨姆·赖利扮演米洛,他或许是这几个人中最正常的,他被情伤所困,一直努力寻获初恋的纯洁;皮特(伯纳德·希尔 饰)是教堂的看守,他从剑桥来到伦敦寻找他失散的儿子。这四个人的命运在**中交错,一个将让他们的生命发生爆炸性的撞击……

《富兰克林》定于10月16日亮相伦敦**节,但英国的公映日期要等到明年2月30日

台词:

生命本来就是充满冒险的,你没有必要虚构什麽。

[1]**主要讲了三个人的故事:一致认为自己生活在“其实城”的乔纳森(实际上在现实中他的真名叫大卫,是一个具有幻想癖的男人),因为幼年父亲离开而着迷于自己录像带.不停自杀的女生艾米丽,痴迷初恋情人Sally的米洛。乔纳森一直要杀掉的“孤独者”其实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皮特,而当米洛再次见到初恋情人取消婚约时却意外得知Sally竟是他一直幻想出的人物!**结尾,四个人就像富兰克林做过的闪电实验一样相聚,大卫在艾米丽的房间里瞄准了在餐馆里的皮特,同时米洛也在餐馆里与Sally做最后的告别,意外打伤了米洛,而当大卫看见了艾米丽打开的电视机时他才如梦初醒,最后引爆了,当米洛走出餐馆与逃出房间的艾米丽说话时,米洛发现艾米丽与Sally长的很像,故事由此告终。得以解脱。

[编辑本段]四、美国FMPM富兰克林模型

美国的FMPM富兰克林模型,专业制造合金精品车模和纪念品,仿真对象主要是历史上著名的汽车。比例1/24,1/43,1/16等,全部手工打造的富兰克林模型,单看手工艺术便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因此多年以来,一直雄踞静态模型霸主地位。它一直以完美的做工、极低的发行量征服着模型爱好者。在车模收藏界甚至流传着这么一句:如果你没有收藏富兰克林的车模,那么你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车模收藏者。

了解N多摇滚乐队的人进

1954年7月5日,孟菲斯的太阳公司录音室,猫王和两名同伴在这里录下歌曲《That’s All Right》。当时的猫王只有十九岁,正职还是卡车司机。这首歌曲由Arthur Crudup写成于1947年,而猫王重新演绎的这首歌,开创了整个摇滚乐的历史。

查克·贝瑞录下首张小样

1955年5月,查克·贝瑞(Chuck Berry)录下了一张四首歌的小样——没有重复录音技术,只能一次录好,错了就重来,贝瑞一共录了36次。许多年后,吉他大师艾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说,这次为摇滚乐的演奏方式定下了法则。

“布莱尔大厦”的

“布莱尔大厦”(Brill Building)是位于纽约时代广场附近的一幢十层高的大楼。当年有大约160个音乐界、唱片业界人士在那里办公。整个1960年代,这栋大厦为流行乐界贡献了无数的上榜金曲。1960年11月,卡罗·金(Carol King)在那里灌录了“Will You Love Me Tomorrow”,六周后,这首歌爬到排行榜首,并开启了女子组合的风潮。

Motown上路

1962年10月,Motown唱片已经从底特律创立之初的小公司发展壮大起来,为了提高影响力,创始人贝瑞·高蒂(Berry Gordy)决定把旗下歌手号召起来以Motown的名义进行巡演。这次演出吸引了大量白人和黑人歌迷。

“灵歌教父”背水一战

1962年,有“灵魂乐之父”称号的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在纽约哈莱姆区的阿波罗剧场演出,受到雷·查尔斯(Ray Charles)1960年的现场专辑《In Person》影响,布朗向唱片公司提出将整个演出录下并发行。但唱片公司老板坚称歌迷只对新的单曲感兴趣,不会花钱买一张他们已经花过钱欣赏过的演唱会。于是布朗只好自资出版,他花了5700美元,这张唱片当年卖出了100万张,早已成为灵魂乐史上的经典。

车房摇滚国歌诞生

1963年4月,五个来自美国俄勒冈的小伙子走进录音棚,为了捕捉现场气氛,乐队中的四人围着麦克风站成一圈,主唱站在中间,他们录下的这首名叫“Louie, Louie”的歌很快成为车房摇滚(Garage Rock)史上的经典。它不但被包括蒂娜·特纳(Tina Turner)、贝瑞·怀特(Barry White)等许多人翻唱,也启发了The Kinks和范·莫里森(Van Morrison)等人。

“讨厌”的金星录音室

“我想,都喜欢与我一起工作,但都讨厌‘金星’录音室。”菲尔·斯派克特(Phil Spector)说。不过正是在那间充斥着蟑螂和粪便的龌龊录音间里,诞生了“Be My Baby”这首金曲,自那以后,从1962至1966年间,菲尔·斯派克特名下的大热歌曲超过20首,金牌制作人的地位稳如泰山。

史上最伟大的灵魂歌曲

“一天晚上,他打电话叫我过去听他新写的歌,”山姆·库克(Sam Cooke)的吉他手鲍比·沃麦克(Bobby Womack)回忆起他第一次听到“A Change is Gonna Come”这首歌的经历。“他家里有一大堆音箱,于是他唱给我听了,我骨头都在打颤,我跟他说:‘山姆,这首歌能听到人想死。’”山姆后来承认,这是他写的最艰难的一首歌。

砸碎吉他

1964年夏天,以吉他手彼特·汤申德(Peter Townshend)为核心的“谁人(The Who)”乐队开始了巡回演出,彼特·汤申德旋风般的吉他手法把气氛掀到了高潮。吉他似乎成了他的武器,砸向天花板和音箱,最后也被砸了个粉碎。也是那一周“谁人”推出了单曲《I’m the Face》,他们的影响力由伦敦开始席卷世界。

鲍勃·迪伦开启民谣时代

1965年7月25日,Newport民谣音乐节在罗德岛举行。年仅24岁的鲍勃.迪伦身穿黑裤子和绿衬衫,登台用电吉他演出。这场不成功的演出,却开启了民谣摇滚(FOLKROCK)时代的来临。

“Trips”音乐节

“Trips”音乐节使旧金山成为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以及文化的大本营。Grateful Dead的主脑如此描述他们的现场音乐:“有时我们会连续演奏几个小时,要么就是弹上十分钟,然后便晕倒在台上。”

Beach Boys经典《Pet Sounds》面世

1966年1月,当Beach Boys前往日本巡演时,他们的主脑中途因为精神分裂不得不返回家中,歪打正着,他在家中养病时产生了创作《Pet Sounds》专辑的灵感。

“大门”的开启

1966年8月,吉姆.莫瑞森(Jim Morrison)还是加州大学**专业的学生,成日醉心于诗歌和摇滚乐。这年夏天,吉姆.莫瑞森和他的同学瑞.曼萨克(Ray Manzarek)组成了乐队“大门”。他们写出了《TheEnd》和《LightMyFire》等旷世名曲。

嬉皮运动登堂入室

1967年1月14日,一些青少年学生首次在旧金山的金门公园聚会,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主张,当然也包括用音乐的形式,这种松散的聚会一直延续了下来,后来形成了波及全世界的“嬉皮运动”。这一年的夏天,被称为“爱之夏(summer of love)”。

阿丽莎·富兰克林惊艳Fame录音棚

1967年1月,24岁的阿丽莎·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来到美国阿拉巴马州的“Fame”录音棚,在钢琴前坐下,开始唱一支蓝调,两小时后,她已经录好了她在Atlantic唱片公司的首张大碟的主打歌。鼓手罗杰·霍金斯(Roger Hawkins)如是说:“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够传达出如此多的情感。”

“甲壳虫”的新世界

1967年2月10日,“甲壳虫”乐队在伦敦的EMI录音室开始灌制在整个摇滚乐历史上登峰造极的专辑《佩帕上校孤独心灵俱乐部乐队》,这也是英国历史上首次用两个四轨录音机灌制唱片,同时所有歌曲被赋予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张唱片重新定义了摇滚乐唱片的含义,并在后世的一系列评比中名列前茅。

吉米在Monterey音乐节点燃吉他

1967年6月16日至18日这场著名的音乐节被拍摄成纪录片,并以DVD的形式发行了。亨德里克斯用牙齿拨弦,在“Wild Thing”一曲快结束时,他把打火机里的液体倒在吉他上,随后将它点燃。

世外桃源月桂谷

月桂谷(Laurel Canyon)是位于好莱坞的一个桃花源式的所在,1968年夏天,那里成为了摇滚青年的公社,也是原创力的温床。乔尼·米歇儿(Joni Mitchell)在那里有间房子,她本人称那里为“嬉皮士的天堂”。而Crosby,Stills&Nash在她的卧室里唱歌也被传为一时佳话。

爱与和平!

1969年8月15日-17日,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纽约州附近一个600亩的农场举行。这次音乐节吸引了40万人,是摇滚乐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音乐节。尽管遭遇了暴雨、泥浆和混乱嘈杂,仍然起到了传播理想的积极作用,成为后世摇滚乐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旧金山大灾难

1969年12月6日,“滚石”乐队以一场群星慈善演唱会来纪念他们美国巡回演唱会的成功,结果这场免费演唱会变成了一场灾难,雇来的保安公开并殴打观众,一场混战就此展开,一名歌迷当场死亡。

“滚石”登上巅峰

12年5月,“滚石”乐队推出双碟《大街上的流亡者》(Exile main Street),这张唱片是“滚石”乐队的巅峰之作,虽然乐队成员的个人生活在这一时期先后陷入泥沼,但他们的巨星地位已不可动摇。

大卫·鲍伊开创Glam-Rock风潮

12年7月8日伦敦的音乐厅里,正播放着贝多芬的“欢乐颂”,一束红光射向舞台,人们看到一个橘红色头发、身穿红绿两色太空服的男人出现在在舞台上,“大家好,”这个外星人似的家伙用一种柔软而文雅的语气说。“我是‘星尘齐格’(Ziggy Stardust)。”这个“星尘齐格”就是大卫·鲍伊(Did Bowie),那次演唱会启动了以妖艳、中性打扮为大宗的Glam-Rock风潮。

“齐柏林”统治美国

13年5月-7月,“齐柏林”(LedZeppelin)开始了在美国的首次巡回演唱会,这也标志着重金属摇滚开始全面入侵美国。应该说13整年的美国音乐市场都属于“齐柏林”。

CBGB开启朋克时代

15年夏天,位于纽约市中心的一个摇滚乐俱乐部CBGB开始逐步热闹起来。RAMONES、“金发女郎”(Blondie)、“头部特写”(TalkingHeads)和“电视”(Television)等乐队也开始在此驻唱表演,CBGB因此也发展为美国朋克运动的策源地。

鲍勃·马里一夜成名

15年7月18日是当晚在伦敦举办的一场音乐会让这位“雷鬼”(Reggae)歌手成为世界巨星。众多乐迷企图冲过障碍挤向舞台,场面一度混乱。当马里唱起他的新歌《No Woman,No Cry》时,获得了全场观众最强烈的反响。从此这首歌也成为了马里家喻户晓的名曲。那一夜让“雷鬼”成为一种全球的音乐现象,而鲍勃·马里(Bob Marley)也成为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个音乐符号。

斯普林斯廷的重要演出

15年8月美国蓝领摇滚代表斯普林斯廷(Bruce Springs)在发表第三张让他们扬名世界的专辑《天生劳碌命》(Born to run)之前,他和E街乐队(E Street Band)所属的唱片公司请来超过1000名行内人士观看他们在纽约一家酒吧“底线”(Bottom Line)的演出。斯普林斯廷因食物中毒不得不暂停表演,但这次演出为他们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the band乐队告别演出

在1967年到16年间迪伦与“乐队”(The Band)一起进行了巡回演出,在伍德斯托克居住了一段时间。16年11月25日洛杉矶的最后一场演出上嘉宾云集,从Bob Dylan、Neil Young到Eric Clapton、Van Morrison等巨星均有出席。

英伦朋克风暴

16年12月,“性”(Sex Pistols)在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巡演,他们用愤世嫉俗的力量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的年轻人,也由此揭开了英伦朋克运动的风暴。这次演出之前他们刚刚在EMI旗下推出了首支单曲《英国的无主义》(Anarchy in the UK),因为歌曲内容过于大胆遭到BBC的拒播。

P-Funk全美巡演

16年冬天*由乔治·克林顿(George Clinton)统领的P-Funk全美巡演是整个10年代最Funky、最大胆的摇滚巡回演出。在每场演出的高潮到来时,会有一部耗资100万美元太空船降落在舞台上。P-Funk将超现实外星联想融入Funk音乐,成为一大特色。

舞曲称霸排行榜掀起迪斯科热潮

17年新年前夕,由当娜·夏天(Donna Summer)引发的迪斯科(Disco)舞曲风潮席卷美国。纽约的54录音室(Studio 54)云集了包括Calvin Klein、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摇滚铁公鸡洛德·史都华德(Rod Steward)在内的众多了流行符号,而当娜15年的专辑《Love to love you baby》开创了迪斯科的风潮。

弗里伍德·麦克70年代的摇滚专辑

弗里伍德·麦克(Fleetwood Mac)的摇滚专辑《谣言》(Rumours)经过一段艰难岁月后终于出炉。当时,这支乐队正经历着它的艰难时期,成员离婚的离婚、分手的分手,一塌糊涂,就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灵魂人物尼克(Nick)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舞曲《梦》(Dreams),并把它录在小型录音机中,从而奠定了这张专辑诞生的基础。(17年2月 )

约翰·列侬的凋落

1980年12月10日,约翰·列侬和妻子小野洋子一道录制小野洋子的歌曲《WalkingonThinIce》,晚上10点半他们离开了录音室,赶往位于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公寓。就在他们即将迈入公寓大门的时候,身后传来喊声“列侬先生”,接着疯狂的歌迷大卫·查普曼对着他连开了四枪,约翰·列侬中弹倒在血泊之中,随后被送往医院不治身亡。时年四十岁。

MTV入侵美国

由于当时英国乐队杜兰·杜兰(Duran Duran)的歌曲被禁止在美国电台播放,他们从开始对MTV一无所知到成为第一支沾了这种现代科技光的乐队。为了与“文化俱乐部”(Culture Club)和“人类联盟”(Human league)抗衡,他们惟有靠电视音乐频道进行宣传。而这一尝试也让他们的专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年之间,美国的MTV观众也从250万急增到930万。(*1981年8月1日 )

“月亮步”飘走全球

1983年5月16日,为了纪念Motown唱片25年周年,迈克尔.杰克逊应邀参加演出。他的“月亮步”配合单曲《BillieJean》在这次演出中首次亮相,这种新颖的舞步一下子风靡了全世界,也奠定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流行之王”的地位。随后在该年12月发布的专辑《Thriller》打破了唱片销售纪录,在排行榜上停留37周,并诞生了5首冠军单曲。

U2乐队美国红石公园音乐会

1983年6月5日在美国落基山脉的红石国家公园里的演出,成为U2乐队最成功的一次户外大型演出。超过9000个座位和国家公园的天然美景为他们的音乐提供了最壮观的舞台。当天他们演唱的一曲《Sunday Bloody Sunday》也成为U2乐队反抗暴力的标志性歌曲。

麦当娜的骇人之举

年9月14日,急于摆脱格莱美奖阴影的MTV决心扩大自己的影响,颁发首届音乐录影带大奖。麦当娜应邀参加了颁奖典礼并表演了同年推出的歌曲《Like A Virgin》。在演出现场,电视工作人员被麦当娜身着婚纱礼服在地板乱滚的骇人表演吓呆了。麦当娜在MTV颁奖礼上的放肆举动遭遇了巨大批评,但很多青少年还是为麦当娜的风着迷。

Rap浮出水面

1985年夏天,“野兽男孩”(BeastieBoys)和Run-DMC联合举行了巡回演唱会。他们分别刚刚发行了专辑《LicensedtoIll》和《Raising》,堪称八十年代历史上最富影响力的Rap音乐唱片。这次巡回演唱会是Rap音乐首次做公开大型演出,Rap这种黑人地下音乐由此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拯救生命”大型摇滚乐音乐会

1985年7月13日名为“拯救生命”的大型摇滚乐演唱会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时举行。义演为非洲灾民募集到5000多万美元。

Beastie Boys与Run DMC巡回演出

1986年Run DMC推出了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专辑《Raising Hell》,而Beastie Boys的《Licensed to Ill》的销售数字也在一路飙升,眼看就要成为整个上世纪80年代销量最高的说唱专辑。于是1987年夏天,他们联手开始了一场巡回演出。“正是那次巡回把Hip-Hop带到了城市以外的地方,你无法拒绝它,无论你是白人,还是日本人。”

N.W.A开创街头饶舌风

1989年2月,N.W.A乐队推出专辑《Straight Outta Compton》,这张制作费仅8000元的饶舌唱片中包含了大量街头语言,泼辣生动,风靡一时。虽然美国联邦调查局致信唱片公司,抗议N.W.A煽动民众反警察情绪,令该唱片遭受了限制电台播放的命运,但至1989年底,该唱片销量仍高达1亿张。

西雅图之声发出号角

1991年8月17日,Nivana乐队录制了《Smells Like Teen Spirit》,这首歌彻底改变了Nivana乐队的命运。由于这首歌充满狂傲不羁不经修饰的叛逆色彩,受到人们的空前热烈欢迎。随后推出的专辑《NeverMind》,就此奏响了西雅图之声的号角,包括PearlJam和SoundGarden在内的一大批来自西雅图的乐队,改变了摇滚乐日趋没落的僵气。

饶舌天王之战

1994年11月30日,饶舌巨星Tupac Shakur被劫匪开枪打伤,他认为幕后指使者是其好友,另一位饶舌歌手B.I.G。从那一天起,当时饶舌歌坛上最优秀的两位歌手展开了人身攻击战,这场战争以Tupac的一位朋友丧生而告终。

Radiohead渐入佳境

1996年秋天,英伦乐队Radio鄄head开始录制专辑《OKComputer》。当时已出版两张专辑的乐队成员面临种种困惑,他们躲在英格兰Bath附近一幢15世纪的老房子里,憋了近一年时间才交出作品。这张唱片弥漫着数字时代的困惑和莫名的忧郁悲伤,在全球博得一致好评。由此开始来自英伦的音乐在全世界再度以群体姿态集体崛起。

女性势力抬头

19年夏季,首届Lilith Fair音乐节打破了女歌手叫座力不如男歌手的神话。首届音乐节为期37天,参加歌手全部为女性。至1999年,三届音乐节共有250位女歌手参加,门票收入达6500万美元。虽然这一音乐节在三届后停办,但已在音乐史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白人也饶舌

1998年夏天,阿姆推出首张大碟《The mothers LP》,其中的歌曲“My Name is”开创了白人饶舌音乐的先河,从此之后,饶舌乐队不再是黑人的专利。

Napster引领互联网时代

1998年秋天,Shawn Fanning还是西北大学的学生,在他的创意之下成立了Napster网站,旨在通过互联网提供音乐的。这种新颖的音乐传播方式一下子风靡了全世界,人们只要通过网络就能轻而易举获得各种音乐。截至2000年夏天,Napster的注册用户达到5800万,提供下载的歌曲4亿5千万首,因此Napster也遭到了传统唱片公司的围剿。

青少年偶像称霸

2000年3月,男孩组合’Nsync推出专辑《No Strings Attached》,首周销量达240万张,将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青少年流行偶像潮流推至巅峰。

纪念“9·11”

2001年9月21日,U2、Neil Young等数十位歌手为“9·11”举行纪念音乐会,筹得2亿美元善款。在此之后,保罗·麦卡特尼等巨星举办了一系列纪念音乐会,将所有门票收入捐赠给“9·11”的死难者家属。

iPod带来唱片工业革命

2001年10月23日,苹果公司推出最新mp3播放器iPod,这部可收录1000首歌的播放器(今天的最新版iPod可收录1万首歌曲),从此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

新的乌托邦

2002年6月21-23日,首届Bonnaroo音乐节在田纳西州举行,参加者均为基层乐队,组织者也未做任何宣传。但其名声不胫而走,成为美国音乐爱好者的最新圣地。

富兰林克有关资料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到印刷厂的图书室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得入迷,知道夜幕降临,焦急的母亲来工厂找他,他才回家.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予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持地方,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7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个孩子,富兰克林排行第八。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学了一遍,又读了赛勒和舍尔梅的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他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者们写的《思维的艺术》。富兰克林的学习日渐深入。1723年富兰克林离开了波士顿,到费城的基未尔印刷所和英国伦敦的帕尔未和瓦茨印刷厂当工人。1726年秋,富兰克林回到费城,这时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术,开始独立经营印刷所,印刷和发行《宾夕尼亚报》,并出版了《可怜的李查历书》,当时被译成十二种文字,销行于欧美各国。1727年秋,在费城他和几个青年创办了“共读社”,组织了小型图书馆,帮助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进行自学。每星期五晚上,论讨有关哲学、政治和自然科学等问题。这时富兰克林还不到三十岁,通过刻苦自修,已经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在北美的声誉日益提高。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共读社”几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发展为美国哲学会,成为美国科学思想的中心。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都未获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零下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富兰克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多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第一块墓碑立于富兰克林逝世时,碑文是: 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件辉煌的事业。

本杰明的一生的成功经验绝不是靠人们夸夸其谈而得到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群众呼声的,他的伟大贡献,早已载入史册,刻在不朽的年代石碑上,为后人树立模范,给后人前进的动力和远大的目标!那么,本杰明自身又是如何磨练自己的呢?人们口中常说的,“十三条成功”(13-point plan for honest living)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不浪费时间;不去关注那些无聊的言论,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而烦恼。

十二、贞节。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编辑本段7.年表

1706出生于北美麻萨诸塞的波士顿城一小商人家庭。

1714进语法学校学习。

1716中断学业,帮助父亲工作。

1718始做其兄詹姆士的学徒,从事印刷业。

1721开始匿名向《新英格兰报》投稿,并做过该报临时编辑。

1723毁学徒契约,徙往费城,当印刷工。

1724为独立开业赴伦敦居19个月,当印刷工;发表论文《自由与贫困,快乐与痛苦论》。

1726返回费城,先当店员,后当印刷所工头。

1727创办“共读社”,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问题。

1728和人合开印刷所。

1729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开办文具店;出版《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

1730和黛博勒·里德结婚;其子威廉出生。

1731创办费城图书馆。

1732出版《穷理查历书》创刊号。

1733开始自学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

1736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文书;组建费城联合救火队。

1737就任费城邮政局长;改革费城警务。

1740发明“开炉”。

1743女儿萨拉出生。

1744创办“美洲哲学学会”,自任秘书。

1746发表《平凡的真理》:组建费城的国民自卫队。开始电学实验。

1747通过各种电学实验,在电学理论上作出重大突破。

1748改印刷所为合伙经营;当选宾州议会议员。

1749创办费拉德尔菲亚学院。

1751帮助创办费城医院。

1752作天电传蓄试验—费城电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电学实验与观察》被发表。

1753因电学研究成果获英国学会的科普利金质奖,被推举为学会会员;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授予硕士学位;与人合任此美邮政总代理。

1754作为宾州代表出席在奥尔巴尼召开的殖民地代表会议,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

1755任费城国民自卫军指挥官。

1757发表《致富之路》(《老者亚伯拉罕的讲话》);在议会提案铺设费城街道;作为宾州议会代表赴英请愿,反对业主在殖民地的免税特权。

1759被安德鲁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760通过努力使英国王室枢密院决定,殖民地业主的产业必须同样纳税。

1762发明玻璃琴,流行欧美数十年;被牛津大学授予民法博士学位;返回费城;其子任纽泽西州长。

1763巡视北部殖民地邮政,开始改革邮政;反对一切印第安人,撰写《近来兰开斯特郡一些与本省友好的印第安人惨遭来历不明的人的实录,及关于这种事情的意见》。

1764在宾州议会选举中败于激进派;作为宾州议会代理人赴英请愿,反对业主劣政。

1766在英国下院为废止印花税事答辩,促进了印花税法案的废除;出访汉诺威;当选汉诺威科学学会会员。

1767初次旅法,受法王接见;受命再任宾州议会代理人;开始筹划实现美洲殖民地西部领土。

1768受托担任乔治亚州议会代理人;发表《1768年前美洲人不满之原因》;做关于船速在深水、浅水中变化的实验;开始研究语音学和拼写改革。

1769受托担任纽泽西州议会代理人;再次访法;出版第4版《电子实验与观察》,增加了《哲学题目信件集》。

1770受托担任麻萨诸塞州议会代理人;发表讽喻英美关系的《鹰与猫》等寓言三则。

1771游历英伦三岛;访泰福德的希普利主教;开始写自传。

1772当选法兰西科学院“外国会员”;避雷针尖头、钝头之争。

1773发表《普鲁士王之敕令》;《电学实验与观察》法文版出版;做用油平海浪实验;研究感冒病因。

1774“赫金森信札”事发,被解除北美邮政总代理之职;结识并介绍托马斯·潘恩赴美;开始和几方面英国政要共同作调和英美矛盾的努力;第5版(最后一版)《电学实验与观察》出版;用油平息海浪的实验报告发表;妻子黛博勒逝世。

1775向英呈交《调回驻波士顿驻军的方案》,遭到拒绝;返回费城,途中研究海湾海流;当选北美殖民地第二次大陆会议代表;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委员;和潘恩共同起草宾州宪法;和儿子、加洛维分道扬镳。

1776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宣言通过后,任美利坚合众国邮政总长;当选宾州制宪委员会;参加同英国将领豪的会谈;奉大陆会议派遣出使法国,途中研究海湾海流。

1777继续从事电学研究。

1778缔结《美法友好通商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同伏尔泰会见;发表关于北极光的论文。

1779受命任驻法全权大使;出版《政治、哲学论文杂集》;发表改革了的字母表。

1780德文版选集(三卷)出版;发明双光眼镜;研究空气湿度。

1781成为波士顿的“美洲科学艺术学会”会员。

1783英美缔结《巴黎和约》,英国承认北美13州独立;入选爱丁堡学会会员。

1784发表《移居美国须知》、《评北美洲野蛮人》。

1785返美;当选宾州州长(1785—1787年三年连任);发明高架取书器;重续自传(1785—1786年)。

1787参加联邦宪法会议,促成宪法通过;“政治研讨学会”成立,担任会长;担任“宾夕法尼亚促进废奴协会”。

1788退出政治生活,立遗嘱。

1789撰写《关于奴隶贸易》。

1790逝世于费城(4月17日)。

约翰·富兰克林(1787年~1847年)。英国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他生于1787年,14岁就投笔从戎,开始了一生中最艰苦的海军生涯。1843年,海军部为了实现打通北路连结大西洋与印度洋、缩短英国与印度的航程,准备派人去继续探寻西北航道。于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当了6年总督的富兰克林被召回国。经过不到两年的准备,一支配备有先进破冰设备和巨大蒸汽动力的“埃列巴士”号和“特洛尔”号桅船以及由138人组成的探险远征队成立了。为防不测,船队储备了足够3年的食品,还携带了10头肉牛作为应急食品。1845年5月26日,时年58岁的富兰克林统帅这支由海军精英组成的远征船队,驶出泰晤士河口,经格陵兰西岸,很快抵达白令岛。7月26日,船队在巴芬湾水域遇到一艘英国捕鲸船。根据国际航海界的传统习惯,富兰克林将探险船队的航海日志交给捕鲸船船长并由他代呈海军。谁知此后,这支船队就神秘地失踪了。到1848年,即富兰克林离开英国两年多以后,海军一直得不到一点关于探险队的确切消息,决定派救援人员分海路和陆路搜索救援。但是直至1858年,富兰克林探险队的结局才真相大白。原来,富兰克林探险队在1845年7月底就到达巴芬湾,由于海冰堵塞了去路,他们就在德文岛屿西南一个小岛上设营越冬。第二年夏天,探险队的两艘船沿着皮尔海峡航行到威廉王岛,被浮冰困住,无法移动,这时,发现一些罐头食品开始变质,使他们大为不安。1847年6月11日,富兰克林爵士不幸辞世。8月以后,船仍被冰封冻着,人们只好在冰上度过第二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出现坏血症,开始有人死去。为了求生,春天一到,他们105人(原有138人)乘上装满食品的小艇,开始了孤注一掷的突围。到达费利克斯角,他们感到前途无望,于是把文件装在罐头盒里。 显赫一时的富兰克林和他率领的探险远征队就这样悲惨地去了。据现场调查,在费里克斯角和大鱼河口之间,沿途有许多丢弃物品,尸体比比皆是,无一人幸免。 1845年由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的那支寻找西北航道的探险队的遭遇之谜,人们花了整整14年的时间,才终于解开。

富兰克林这位59岁的英国军少将和经验丰富的北极探险家,于1845年5 月率领两艘船和120人出海航行。他的两艘船----“埃列巴士号”和“特罗尔号”配备了新的蒸汽发动机和推进器,船上装载了可应付3年的供应品。

两个月后有人在巴芬湾见到了富兰克林的船,但从此以后便杳无音讯。在他们失踪后的几年里曾有40支远征队,其中包括约翰·罗斯爵士所率领的一支远征队,先后出发去寻找他们。但这个谜直到1859年才被解开。

一支由利奥波德·麦克林托克所率领的海军远征队,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费利克斯角后发现了几具骸骨和部分航海日记。原来富兰克林的两艘船在1845年9月陷在了冰里。由于无法在翌年夏季脱身,他们只得在船上再熬过一个冬季。富兰克林死于1847年6月。

最后,远征队剩下的队员背负着供应品走陆路返回。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寒冷、疾病和饥饿向他们袭来。一条在冰冻荒野上延伸了几千米的尸骸和遗物的踪迹,终于被发现。

尽管有此悲剧结局,但富兰克林的远征队以及后来的营救团均提供了关于该地区有价值的丰富资料。1906年,罗阿尔德·阿蒙森终于穿越了西北航道。西北航道的发现,富兰克林也有一份功劳。

右图:英国悬赏重奖能营救富兰克林,或者找到他的船只有关的人员。

有人认为富兰克林所率领的人员,可能还包括富兰克要本人的死因之一是食物中毒。这次远航的供应品中有大批罐头牛肉。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罐头是不合格品,牛肉变质。

英国的全称是什么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本土部分由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三个部分组成,也因此被称为“英伦三岛”,另外加上海外的北爱尔兰及其一些列附属岛屿构成。

英国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东临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即为法国。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其中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英国

高中世界近代史资产阶级斗争简表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简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美利坚民族形成;英国的殖民压迫严重阻碍北美经济发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加剧社会矛盾,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为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严重的财政危机。

经过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爆发:1640年议会斗争

内战:(纳西比战役)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宫廷,推翻詹姆士二世(革命结束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爆发:来克星顿枪声(1775.4)

建军:大陆会议(1775.5)

建国:

《独立宣言》(1776.7.4)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

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1781)

英承认美独立(178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

爆发:1789年7月14日民攻占巴士底狱;《宣言》的发表; 1792年推翻君主统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专政;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法国革命高潮结束;拿破仑掌权;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颁布《法典》;1814年欧洲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封建王朝复辟。

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文献 《权利法案》(1689年)——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宣告北美英属13个殖民地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宪法——联邦成立,华盛顿当选总统。

《宣言》(1789年)——宣称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

《法典》——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意义 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表格格式参见:

://cache.baidu/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5912c4413dc743ca080482683c45f93130a1c187ba7e07067465f8085377001d8495fe0f53572300020a09bbfd20c82e5866d72c8713b676a835663a00edfcb5151b237912afedf6ff0ccf525e3dfc5a3db4352ba44757e808e4d7613dd1bfb033093b1e939022b10adec40728f5a605ee9&p=8060c54ad5c503e702be9b785c08&user=baidu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