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球队专区

塞尔维亚vs克拉斯-塞尔维亚vs克拉斯预测

科索沃的历史

塞尔维亚vs克拉斯-塞尔维亚vs克拉斯预测

科索沃的历史悠久,据克罗地亚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斯迪帕切维奇考证,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是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好战的游牧部落,他们就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纪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到达巴尔干并定居下来。他们修建城堡、教堂,开垦荒地,把从事放牧的伊利里人赶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地缘政治学认为,统治科索沃就统治了巴尔干,可见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2世纪起,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后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伊斯兰化,科索沃这一名字来源于塞尔维亚语中“黑鸟的土地”一词,据迄今为止可考的历史,生活在科索沃的最早居民是公元前4-5世纪伊科里·特拉切游牧部落。大约在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到达巴尔干并定居下来,并很快同化了当地人。1170年,塞尔维亚人战胜拜占庭人后,科索沃就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当时阿尔巴尼亚人还住在今天的阿尔巴尼亚的北部高山地带,他们与塞尔维亚人共同生活,并接受了塞尔维亚的语言和一些习俗,诸如和塞尔维亚人共度圣诞节等。科索沃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吸引了当时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注意。1389年6月15日,塞尔维亚拉查尔亲王的军队和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的军队,在科索沃荒野开始了战斗。塞尔维亚贵族米洛什·奥贝利克装土耳其士兵进入土军的军营,他潜入苏丹的帐篷中,用毒药浸过的匕首把穆拉德刺死。但是这并没有能够挽救塞尔维亚。苏丹的儿子巴耶塞德立即平息了随之而来的混乱局面,包围了塞尔维亚军队,并将其击溃。科索沃战役之后,塞尔维亚被迫向土耳其纳贡,成为土耳其的附庸。

当时的两大帝国奥斯曼和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分而治之。南方由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亚人成了附庸,北方由奥匈帝国统治,统治的种族包括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伏伊伏丁那人。许多塞尔维亚人逃往北方和西方,而阿尔巴尼亚人则趁机移居科索沃。奥斯曼帝国为便利其统治,取措施让皈依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人接受伊斯兰教。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约3-4万塞尔维亚人在17-18世纪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

南斯拉夫王国将土地分给有战功的塞尔维亚人,成为20世纪科索沃民族纷争的起点。

造化弄人,1912年,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由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组成的联盟,打败了日益衰弱的土耳其帝国,科索沃在500多年后又重新归属塞尔维亚。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约50万,占科索沃总人口的39%左右,由此阿尔巴尼亚人对塞尔维亚人仇恨入骨。当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凑的“大阿尔巴尼亚”并吞时,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逃离家园,许多阿尔巴尼亚人对此拍手相庆,对意大利法西斯的入侵则不做抵抗。

这样,战后科索沃又回到了当时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版图。 从18世纪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塞尔维亚经过两次起义,于1815年成立了公国,1852年黑山公国建立。1876~1878年塞土战争后,阿尔巴尼亚的民族复兴运动不断高涨。日益没落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担心塞尔维亚的强大而开始支持阿尔巴尼亚人了。在1880~1889年间,有6万科索沃塞尔维亚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尔干国家联盟向正处在崩溃前夕的奥斯曼帝国宣战,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处于奥斯曼帝国奴役下长达5个世纪之久的科索沃重新并入塞尔维亚,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经是阿尔巴尼亚人了。 马其顿总统指责入侵马其顿行凶并且恐怖攻击颠覆马其顿的武装分子。马其顿总统奥尔基·伊万诺夫说,周末警察在北部城镇库马诺沃挫败了极端分子。

马其顿说,一个至少有5名原科索沃解放军成员参与的武装部队入侵位于北部的该国第三大城市库马诺沃,并与马其顿保安部队发生激烈冲突。

据马其顿内政部发言人说,至少8名马其顿军警和14名科索沃武装人员在冲突中被打死 。 关于科索沃的归属问题,塞尔维亚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说法。塞视科索沃为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摇篮,因为塞在12世纪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最强盛的国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奥斯曼帝国入侵和塞军败退北方后才大量迁入的。阿族人则坚持认为,公元前4~5世纪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里亚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族的领土。

主观的政治划分造成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激烈冲突,造成了科索沃地区塞族和阿族激烈的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索沃重归南斯拉夫,铁托将科索沃设立为塞尔维亚的自治区(后又改为自治省),并给予当地阿族人地方自治,当地塞族人则认为科索沃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对塞族的歧视。

1989年,塞尔维亚公投修宪,大大缩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权利。阿族人强烈抗议,并抵制了接下来举行的科索沃议会选举。后来阿族人宣布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自行举行选举,同时自行开办了医院、学校、广播电台等。而南斯拉夫解体也在这时开始。

波黑战争后,塞尔维亚开始组织塞尔维亚人移民至科索沃,引发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反感。

1990年代中叶,阿族游击队以塞族军政人物及设施为目标开始进行游击战。

1998年3月,南斯拉夫军队开始协助塞尔维亚警察,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有二十万阿族人在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流离失所,沦为难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认为这是南联盟种族清洗政策的结果,认为塞尔维亚***米洛舍维奇当时图谋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换成塞族。同时也有数万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罗姆族人等)沦为难民。

1998年7月5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科索沃阿族政治***鲁戈瓦会谈,表明美国坚持科索沃在不独立的前提下恢复自治权的主张,然而,南联盟在北约军事威胁面前并未罢手,反而加强了武装打击和围剿。

到了8月,科索沃难民已达20多万,西方国家担心会引发难民潮。安理会再次要求科索沃冲突双方立即停火。1998年10月11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南联盟将从科索沃撤军,由国际社会派员监督,并尽早与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问题开展谈判。

1998年10月27日,北约宣布暂缓对南斯拉夫发动空中攻击。

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轰炸塞尔维亚。北约称战争的目的为保证阿族难民可以重归家园,但战争又造成数十万阿族人及塞族人逃离家园。战后,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园,但大量塞族难民则不愿回到科索沃。 当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军向塞尔维亚官员和阿尔巴尼亚人发动攻击时,冲突开始白热化,塞尔维亚警察在1998年3月开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区的科索沃解放军,冲突更加激烈,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实行武器禁运,但境况愈演愈烈,直至爆发战争。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并在科索沃塞尔维亚人进行进攻的情况下,北约对南斯拉夫实行空袭轰炸,秘书长说这是外交失败造成的悲剧,虽然有时候“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会在任何这样的情况下都必须参与进去。

南斯拉夫对科索沃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攻击并开始大量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万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在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对难民进行多方面的帮助。 1999年6月,南斯拉夫接受了由八国集团提出的一个和平(八国集团包含七个西方工业国和俄罗斯)。安全理事会支持这一,授权南斯拉夫各加盟成员国建立安全存在以制止敌意、解除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促进难民的回返。还请求了秘书长建立暂时的国际平民行政局,使人们可以享受实质上的自治,拥有自治。在南斯拉夫军队从科索沃撤退之后,北约中止了它的爆炸行动,有50万驻科索沃国际安全部队进入了该地区保障安全。

在科索沃的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立刻建立了一个安全存在。该任务的复杂性和其范围之广是空前的。安全理事会授予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在科索沃地区享有特权:包括所有的立法和行力,以及司法管理权。该任务有四个主要方面:联合国直属的民政、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负责的人道主义者援助、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引导的民主化和机构组建、以及由欧盟管理的经济重建问题。在联合国的名义下,这是一个独特的团队合作,也使四个国际组织走到了一起。

在战争期间逃亡的85万难民中至少有84.1万人回了家,首要问题是帮助他们度过严冬。完成这项任务以后,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在重建正常生活,确保长期经济重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派团颁发了一系列法令,涉及到法官的任命和罢免,银行业,许可证发放,建立一个财力中心和科索沃预算中心等等。同时,特派团还与族裔社团的领导建立了对话关系,重建公共设施,开办学校。

一个联合临时行政结构成立,成员包括各民族团体的代表。在整个区域,布置了3000多名特派团警官,建立了一个包括所有科索沃少数民族代表的科索沃警察服务局。科索沃解放军于1999年9月全部解散,人员编入民间社会。停火后的几个月中,约有21万非阿尔巴尼亚族的科索沃人离开了科索沃去塞尔维亚和黑山(现已独立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两个国家)的其它地方,一个联合委员会确保他们的安全返回。

在2000年6月底,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逐渐被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所替代,尽管该组织在当地起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5月,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用以强化他的警察和司法能力——原先从属于民事管理部门。新的“警察和司法”机构直接受联合国的领导。

对非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安全保护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进展虽然巨大,但总体局势尚为紧张,对非阿尔巴尼亚人的威吓、谋杀、暴力在继续进行,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在驻科索沃国际安全部队的保护中被隔离开来,为了打破有罪不受惩罚的圈子,鉴于司法系统的恶化,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开始任命国际法官和检察官。

在2001年4月,针对前南斯拉夫的国际刑事法庭控告前南斯拉夫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和其他4人在“对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平民进行一系列攻击”中犯有反人道罪,并在6月被送上了法庭。9月,安理会取消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武器制裁。11月,举行了全科索沃选举,选出了120名立法大会成员。2002年3月,大会选举了该地区的首任总统和总理。

尽管如此,在发展临时民主机构,确保和平正常生活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在两个议题,联合国特使团领导觉得被迫否决科索沃大会的议案——一次是关于边境问题;另一次是他们未能保证少数民族的权利,安理会完全支持这些决定。

近2003年底,高级官员为联合国协管的科索沃制定了一套标准,包括自由、公平、正常的选举活动;自由新闻媒体报道;公正高效的司法系统。12月30日,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把一些特别责权转交给地方临时,保留了一些权力,包括安全、外交、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和能源等。

科索沃总理哈辛·塔奇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在议会召开特别会议,由议员投票通过科索沃独立,按照人民意愿,成为「一个独立、有主权和民主的国家」。会议过程由电视直播,随官员宣读独立宣言,议长克拉斯尼奇(Jakup Krasniqi)宣布独立,之后议员还随即投票决定国旗和国徽。国旗会勾勒出科索沃在地图上的轮廓,配以跟欧盟旗帜一样的蓝底色,象征欧盟是科索沃的未来,普里什蒂纳成为首都。 科索沃独立也并非美、欧、俄、塞、科的私事,对国际形势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科索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阿族坚持要求独立,但塞方要求保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

美欧支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民族自决,却又反对前南地区塞族的民族自决,这加剧了该地区擦枪走火的危险性。

塔迪奇在2008年2月早些时候再次当选塞尔维亚总统,他虽然也坚持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要比另外一位激进的总统候选人尼科利奇要温和,这也意味着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独立不会取激进措施。

塞尔维亚一直否认会用加入欧盟为代价换取对科索沃独立的默认,总理科什图尼察表示这样的行为是有损国家尊严的。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在塞尔维亚这个国家,真正掌握实权的不是总统,而是总理科什图尼察。

科索沃的独立可能会给周边局势带来更大的动荡。虽然它并入阿尔巴尼亚的可能性不大,但往后,科索沃很可能与素有“欧洲贫民窟”之称的阿尔巴尼亚一道,成为欧洲地区最大的安全隐患。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已宣布独立,塞尔维亚警告若有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即降低与该国的外交级别。

科索沃总理塔奇表示,在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人民的意志”将得以实现。

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已出现了海报,海报呼吁人们在庆祝活动期间保持平静。一个用阿尔巴尼亚语写的海报称:“有尊严地进行庆祝,为了一个好的开始,为了科索沃。科索沃欢迎未来。”

与此同时,科索沃议会于2008年2月15日举行会议以通过一系列在独立后生效的法律,其中包括确保科索沃塞尔维亚少数民族人口安全的措施。普里什蒂纳的当地报纸称,议员们已奉命在17日呆在普里什蒂纳,以便在接到通知三小时后开会。除了在独立宣言上签名外,议员们还将批准官方印章和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承认科索沃独立并与其建交。

各方已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经过两年的谈判与周旋,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现时获得了108个国家的承认。塞尔维亚已经宣布绝不放弃科索沃的主权,准备取多项制裁措施,但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

2010年7月22日,国际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并不违反国际法。

时间最长和最短的国家

从最近往前推

黑山(2002)

纳米比亚(1990)

其他的都是独联体国家了。独联体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1991)

另外纳米比亚独立比较近(1990

科索沃“总理”塔奇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

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宣布“独立”,俄罗斯呼吁安理会磋商。

科索沃“议会”2008年2月17日下午召开特别会议通过科索沃“独立”宣言。

会议于当地时间2008年2月17日15时(北京时间22时)左右召开,在科索沃“议会”议长亚库普·克拉斯尼奇、科索沃“总理”哈希姆·萨奇和科索沃“总统”法特米尔·塞伊迪乌分别上台讲话之后,萨奇再次登上台宣读独立宣言,要求议员们投票决定是否通过这份宣言。

随后,克拉斯尼奇要求议会到会的109名议员投票。议员们以举手表决形式通过宣言。克拉斯尼奇宣布,科索沃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和民主国家”。11名塞尔维亚族等少数民族议员缺席会议。

随后,克拉斯尼奇、萨奇和塞伊迪乌轮流在一份写在羊皮纸上的“独立”宣言上签字。

签字仪式完毕之后,科索沃“议会”公布了“国旗”、“国徽”等标志。

科索沃宣布“独立”后,塞尔维亚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说,塞尔维亚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塔迪奇说,科索沃宣布独立是“单方面”和“非法”的行为,“塞尔维亚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将竭尽全力”废除科索沃方面作出的独立宣言。

他说:“我呼吁我们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所有公民理智行事。”

各方反应

俄呼吁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

据新华社电 科索沃议会2008年2月17日下午召开特别会议,通过决议宣布科索沃独立。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支持塞尔维亚“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正义要求”,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就科索沃问题召开紧急会议。

围绕科索沃问题,有关各方近几天纷纷发表评论,表明各自立场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幸存下来的,巴比伦亡了,印度不是原来的民族了,埃及也一样,罗马也没了

应该是圣马力诺,有1700多年历史了.

圣马力诺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之一,从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到1861年成立意大利王国的

各个历史时期在意大利境内幸存下来的独立国家.公元301年建国.1263年制订共和法规,15世纪起定现国名.

1862年同意大利签署了友好与合作条约.该条约于1939年3月续签,11年9月修订.意大

利墨索里尼统治期间,圣马力诺选择了一个法西斯式、尽管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宣布中立,但在1944年6月26日遭到同盟国飞机轰炸,破坏严重.1945年大选,***和社会

党联合执政.1957年起天主教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组成联合.社会党先后同***和天

主教民主党组成联合执政40年后,最后于1986年7月成为反对党.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世界上共有1个国家其中联合国会员国193个,联合国观察员国2个(梵蒂冈和巴勒斯坦),既非联合国会员国也非联合国观察员国2个(库克群岛和纽埃)。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分布如下:

1、亚洲:共有48个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

2、欧洲:共有44个国家。

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马耳他、梵蒂冈、圣马力诺、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3、非洲:共有54个国家。

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苏丹、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 、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

4、北美洲:共有23个国家。

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5、南美洲:共有12个国家。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

6、大洋洲:共有16个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基里巴斯、瑙鲁、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图瓦卢、萨摩亚、汤加、库克群岛、纽埃。

西撒哈拉是一个有争议地区,摩洛哥声明对此地区拥有主权。当地独立武装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统治着该地区以东大约四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所占领。但是,有47个国家承认该武装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南斯拉夫是1929年-2006年建立于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以12个从南斯拉夫存在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败土耳其、奥匈帝国及周边诸小国,吞并原来从属于此二帝国的各弱小民族聚居地而形成的国家。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王国解体。1945年,战后重建南斯拉夫民主联盟。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又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领土已分成以下7个国家: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北马其顿共和国和不被承认的科索沃共和国。

科索沃总理哈辛·塔奇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在议会召开特别会议,由议员投票通过科索沃独立,按照人民意愿,成为“一个独立、有主权和民主的国家”。会议过程由电视直播,随官员宣读独立宣言,议长克拉斯尼奇(Jakup Krasniqi)宣布独立,之后议员还随即投票决定国旗和国徽。国旗会勾勒出科索沃在地图上的轮廓,配以跟欧盟旗帜一样的蓝底色,象征欧盟是科索沃的未来,普里什蒂纳成为首都,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在美国、欧盟、北约一些国家的支持下,单方面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2010年7月,联合国国际法庭在海牙发表协商结论表示,科索沃独立宣言没有违反国际法。但截至2019年,俄罗斯、塞尔维亚、中国等国家尚未承认该国的合法性。

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处于德涅斯特河在摩尔多瓦境内的东岸,在它长达816公里的边界线上,有411公里与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接壤,405公里与乌克兰交界。2006年9月17日,“沿岸地区”举行了主题是“您是同意加入俄罗斯,还是加入摩尔达维亚”的公投。近39万居民中约有30万人参加了公投,结果有%的人同意加入俄罗斯。这次公投的结果被摩尔达维亚、欧盟等宣布为不民主和非法。较之克里米亚,“沿岸地区”的民族关系和信仰差异更深、矛盾更错综复杂。该地区主要生活着摩尔多瓦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三大民族人口各占30%左右。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位于塞浦路斯岛北部,尚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政治实体。这个主要是由塞浦路斯岛上的土耳其后裔建立的控制了岛上北边约37%面积的领土,并且在14年时宣布独立建国,但全世界只有土耳其承认北塞浦路斯。北塞浦路斯与岛南的希腊裔皆占有首都尼科西亚部分范围,因此双方皆以该城作为首都。

根据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阿拉伯国面积为1.15万多平方千米,后被以色列占领,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但未确定疆界。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千米。

克拉斯诺达尔足球俱乐部的2013球队阵容

球衣号 球员 英文名 位置 生日 国籍 身高 体重 出场 进球 1 雷维什维利 Nukri Revishvili 门将 1987-03-02 格鲁吉亚 188 74 4 0 2 马尔科夫 Nikolay Markov 后卫 1985-04-20 乌兹别克斯坦 178 72 17 0 3 安杰尔科维奇 Dusan Andjelkovic 后卫 1982-06-15 塞尔维亚 174 67 27 1 4 马丁诺维奇 Aleksandr Martynovich 中后卫 1987-08-26 白俄罗斯 192 85 21 2 5 阿米萨拉什维利 Aleksandr Amisulashvili 后卫 1982-08-20 格鲁吉亚 187 80 17 0 6 纳胡舍夫 Ruslan Nakhushev 前卫 -09-05 俄罗斯 187 75 13 0 7 伊纳杰夫 Vladisl Ignatjev 右前卫 1987-01-20 俄罗斯 180 72 27 1 9 皮库夏克 Igor Picusciac 前锋 1983-03-27 摩尔多瓦 184 76  10 莫夫西相 Yura Movsisyan 前锋 1987-07-06 亚美尼亚 183 82 13 9 11 科曼 Vladimir Koman 左前卫 1989-03-16 匈牙利 173 67 26 1 14 万德森 Wandersson 前腰 -02-18 巴西 180 75 19 13 15 弗拉涅什 Ognjen Vranjes 后卫 1989-10-24 波黑 188 85 8 1 16 格罗多夫 Evgeni Gorodov 门将 1985-12-13 俄罗斯 189 88 20 0 17 戈利舍夫 Pel Golishev 前卫 1987-07-07 俄罗斯 174 65 1 0 18 德林契奇 Nikola Drincic 前腰 -09-07 黑山 181 76 17 1 18 乌斯明斯基 Igor Usminskiy 门将 17-04-23 俄罗斯 187 78  19 埃罗钦 Alexandr Erokhin 前腰 1989-10-13 俄罗斯 192 76 2 0 20Igor Lambarschi 前腰 1992-11-26 摩尔多瓦 178 60 7 0 21 阿帕耶夫 Khyzyr Appayev 前锋 1990-01-27 俄罗斯 188 81 3 0 22 若昂津霍 Joaozinho 左前卫 1988-12-25 巴西 166 67 27 4 23 米赫耶夫 Andrei Mikheyev 前锋 1987-07-01 俄罗斯 183 74  25 什皮钦 Evgeni Shipitsin 中前卫 1985-01-16 俄罗斯 179 74 15 5 26 阿布鲁 Marcio Abreu 左前卫 1980-04-25 葡萄牙 166 63 26 2 28 斯莫尔尼科夫 Igor Smolnikov 后卫 1988-08-08 俄罗斯 178 70 26 0 35 萨姆索诺夫 Oleg Samsonov 右前卫 1987-09-07 俄罗斯 174 72  55 图比奇 Nemanja Tubic 后卫 -04-08 塞尔维亚 183 80 16 0 88 希尼辛 Andrei Sinitsyn 门将 1988-06-23 俄罗斯 195 85 15 0

科索沃战争的战争过程

1998年,美国和北约就在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但没有美国的帮助,北约也难以达到目的。

1998年2月,南联盟共和国军和科索沃解放军发生冲突。

1998年6月和7月,科索沃解放军逐渐占据优势,于是南斯拉夫军开始发动反攻并持续到9月。随着战争的进行,成千上万难民背井离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这是一场人道灾难。尽管国际社会进行了多番调解,但冲突还是在不断升级。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对南斯拉夫军队运输车队发动突然袭击并了8名南军指战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就此问题与“科索沃解放军”进行了谈判。

1999年1月12日,“科索沃解放军”同意无条件释放8名南斯拉夫士兵。 

1999年1月15日,塞尔维亚警察部队在拉察克和佩特罗沃两个村庄搜捕警察的凶手时与阿族武装分子发生激烈冲突,至少有15名阿族武装分子被打死,1名欧安组织观察员受伤。

1999年1月16日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成员称,他们在科索沃南部拉察克村附近山谷中发现45具阿族平民尸体。此事立即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应。对此,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17日发表声明,指责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散布谎言”。

1999年1月20日,北约开始针对科索沃危机的军事调动。

1999年1月29日,由英、法、美、意、德、俄六国组成的前南问题国际联结小组外长在伦敦发表声明,要求科索沃冲突各方于2月6日在法国开始举行谈判,并在7天内达成“允许科索沃实现实质性自治的协议”。

1999年2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强烈敦促南联盟科索沃冲突各方“积极、真诚和无条件地”参加和平谈判,为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创造条件。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克里斯托弗·罗伯特·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但是双方都不接受方案中所提的要求,阿尔巴尼亚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

1999年2月14日,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决定把谈判达成协议的日期限定在2月20日中午12点。

1999年2月20日,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决定将谈判期限再延长3天,即谈判双方必须在巴黎时间23日15时之前达成和平协议。

1999年2月23日,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宣布,参加朗布依埃科索沃和谈的南联盟塞阿两族代表已就科索沃实质性自治问题达成一致,有关履行该协议的会议将于3月15日开始在法国举行。

1999年2月26日,南联盟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统一民主运动副希塞尼发表声明说,在法国朗布依埃参加科索沃和谈的阿族代表团两天前决定组成“科索沃临时”,并任命“科索沃解放军”发言人亚库普·克拉斯尼奇为“临时总理”。

1999年3月15日复会,阿尔巴尼亚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

1999年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以“保护”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1999年3月28日,北约开始了第二阶段空袭,目标转为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南的战争机器,迫使南屈服。

1999年4月13日,克林顿宣布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扩大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北约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南联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约还对南联盟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等进行狂轰滥炸。此外,美国还向巴尔干派遣地面部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为地面进攻作准备。

1999年5月7日出动B-2轰炸机、用5枚导弹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袭击,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1999年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40多次空袭行动。出于政治考虑,美国不愿发动地面攻击。

1999年6月,北约组织授权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批准对南斯拉夫实施空袭以迫使南总统米洛舍维奇就范。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卿斯特普·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1999年6月3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接受上述协议的决议。

1999年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