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李宗伟经典对决-林丹李宗伟决赛比赛
为什么说李宗伟林丹羽球是史上最后一场比赛
林丹和李宗伟,一对伟大的对手,在经历了最后一场比赛之后,没有敌意,只有敬意!最后一战,世界瞩目,因为这不仅是一场超越输赢的比赛,更是羽毛球项目一个时代的告别!
羽毛球巅峰对决,林丹对李宗伟最终是21:8。
2008年北京奥运,是林丹和李宗伟首次在重要大赛的决赛中相遇。此前,林丹在2008年汤姆斯杯比赛中以0:2输给李宗伟,这让球迷在开赛前对其北京奥运前景并不乐观。但林丹顶住重压,爆发,决赛中更是把“后场狂杀、网前猛扑”的暴力美学演绎到极致,以21:12、21:8的悬殊横扫李宗伟,夺得北京奥运羽毛球男 单金牌。
这是中国羽毛球队时隔8年后再次拿到奥运男单冠军,也打破自1992年羽毛球进入奥运以来,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单选手从未拿过奥运冠军的“魔咒”。拿下最后一分,向全场行过招牌式的军礼后,林丹
将拍子、鞋子、毛巾全部投向为他狂热加油的观众。“林丹的发挥无懈可击,这是他人生中最经典的一场比赛”,总教练李永波如此评价弟子的这场比赛。
扩展资料:
林丹,汉族,1983年10月14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
羽毛球运动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苏迪曼杯、汤姆斯杯、亚运会、亚锦赛、全英赛、全运会以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双圈全满贯球员。
李宗伟,1982年10月2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马来西亚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被誉为马来西亚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
2008、2012、2016年奥运会羽毛球男单亚军。
百度百科-李宗伟 (原马来西亚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
百度百科-林丹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世界羽毛球名将)
2011年巴黎世锦赛林丹对阵李宗伟用了什么战术呢?
2011年巴黎世锦赛男单决赛林丹在丢掉一局的情况下连搬两局最终实现逆转,可见其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执行能力,并且有充足的体能作为支配,特别是在第三局局末的关键分上,更加显示出林丹的这些优点。
最关键的是林丹在多次的“林李大战”中更懂得思考和总结李宗伟的战术和球路,对于李宗伟的正手区过渡球技术相对较弱这一现象展开战术布局,频频在局末将球推挑至李宗伟的正手区底线,使李宗伟被动进行正手位处理时产生失误,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在比赛中需要随时进行自我调整,把握和调整比赛节奏,以保持赛场上的主动权。“林李大战”影响的扩大,推动了羽毛球事业的发展。
林丹和李宗伟的得、失分分析如下。得分是羽毛球技战术的最终目标,任何技战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取有效得分,笔者完整地观看了整场比赛并进行整理,结果表明:林丹的总得分为64分,总失误数为34次,其中非受迫性失误达21次,受迫性失误为13次,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的22.8%。
李宗伟总得分书为57分,总失误数39次,受迫性失误20次,非受迫性失误19次,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的29.6%。其中,林丹的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低于李宗伟,说明了林丹的主动失误比李宗伟少,稳定性高于李宗伟。
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指出,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羽毛球战术是在比赛中结合自己情况,最快动员自己的身体机能,适应对手及比赛环境,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习惯及打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
用多样的技术线路,打乱对手的节奏,从而使对手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进而导致对手失误送分。技战术就是技术与战术的结合,限制对方发挥应有的水准,自己把握比赛节奏,打败对手,获得比赛胜利取的技术路线。正确认识技术与战术的关系,并在训练时进行有效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在当今羽毛球男单阵营中,林丹和李宗伟都属于技术型运动员,技术接近于炉火纯青,在与一般运动员比赛时,基本上都是对方表现出较高的失误率,而他们两人的失误送分很少。
林丹和李宗伟两人在多次重大比赛中均出现过2~3分决定胜负的情况,而决定这2~3分的往往不是主动得分,而是对手失误送分。很多时候就是一闪念的过程,决定了比赛的胜负。此现象再一次印证了“实力接近的高手竞技,心理因素(心态、控制能力)是决定性因素的事实。
林丹与李宗伟羽坛巨星的辉煌对决
林丹和李宗伟是羽毛球界的两位巨星,他们的辉煌对决一直是球迷们最为期待的比赛之一。两人在赛场上交手多次,每一次都是一场激烈的较量。他们的比赛总是充满了紧张和悬念,让人过目难忘。
林丹与李宗伟的辉煌对决
林丹和李宗伟的辉煌对决可以追溯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当时,林丹以21-12、21-9的轻松战胜了李宗伟,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自此以后,两人在赛场上交手次数不断增加,每一次比赛都是一场硬仗。
在他们的辉煌对决中,林丹和李宗伟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林丹的优势在于他的攻击性和速度,他的反应速度非常快,能够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李宗伟则以他的稳定性和耐力著称,他的防守非常出色,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比赛状态。
操作步骤
在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中,球员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步骤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以下是一些操作步骤:
1.快速反应:在比赛中,球员需要时刻保持警觉,能够快速反应对手的攻击,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2.稳定发挥:比赛中,球员需要保持稳定的心态和发挥,不能因为一时失误而影响整个比赛。
3.灵活应变:在比赛中,球员需要根据对手的情况灵活应变,调整自己的战术和策略。
结局
林丹和李宗伟的辉煌对决一直持续到了他们的职业生涯末期。两人在比赛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和风,也为羽毛球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虽然林丹已经退役,但他的辉煌战绩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而李宗伟仍在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的实力和风也将继续为羽毛球界带来精彩的比赛。
在林丹和李宗伟的辉煌对决中,两人都有着自己的胜利和失败。但无论输赢,他们都在比赛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和风,也为羽毛球界带来了无数的精彩瞬间。他们的辉煌对决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羽毛球界的经典之作。
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在哪一次比赛胜利后跳起了舞?
北京时间5月14日19时,2010汤姆斯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继续展开半决赛较量,中国队迎战东道主马来西亚队。中国队以3-0轻松战胜马来西亚队晋级决赛,将同印尼队争夺冠军。林丹以2比0战胜李宗伟为中国取得决赛首胜,不禁脱下战袍跳霹雳舞庆祝胜利。
2015年9月11日 日本公开赛 林丹2-0李宗伟(21-17 21-13 )
2014年9月28日 仁川亚运会 林丹2-1李宗伟(22-20 12-21 21-9)
2013年11月8日 广州世锦赛决赛 林丹2-1李宗伟(16-21 21-13 20-17退赛)
2012年8月5日 伦敦奥运会决赛 林丹2-1李宗伟(15-21 21-10 21-19)
2012年3月11日 全英赛决赛 林丹2-0李宗伟(21-19 6-2退赛)
2012年1月8日 韩国公开赛 林丹1-2李宗伟(21-12 18-21 14-21)
2011年11月26日 中国公开赛 林丹2-1李宗伟(19-21 21-12 21-11)
2011年11月19日 香港公开赛 林丹2-0李宗伟(21-16 21-14)
2011年8月14日 伦敦世锦赛决赛 林丹2-1李宗伟(20-22 21-14 23-21)
2011年3月13日 全英赛 林丹0-2李宗伟(17-21 17-21)
2011年1月30日 韩国公开赛 林丹2-1李宗伟(21-19 14-21 21-16)
2010年11月21日 广州亚运会决赛 林丹2-1李宗伟(21-13 15-21 21-10)
2010年9月26日 日本超级赛 林丹1-2李宗伟(20-22 21-16 17-21)
2010年5月14日 汤姆斯杯 林丹2-0李宗伟(21-17 21-8)
2009年9月19日 中国大师赛 林丹2-1李宗伟(22-20 15-21 21-7)
2009年5月16日 苏迪曼杯 林丹2-0李宗伟(21-16 21-16)
2009年3月15日 瑞士超级赛 林丹0-2李宗伟(16-21 16-21)
2009年3月8日 全英赛 林丹2-0李宗伟(21-19 21-12)
2008年11月23日 中国公开赛 林丹2-0李宗伟(21-18 21-9)
2008年8月17日 北京奥运会决赛 林丹2-0李宗伟(21-12 21-8)
2008年5月16日 汤姆斯杯 林丹0-2李宗伟(12-21 14-21)
2008年3月16日 瑞士超级赛 林丹2-0李宗伟(21-13 21-18)
2007年12月2日 香港超级赛 林丹2-1李宗伟(9-21 21-15 21-15)
2007年9月15日 日本超级赛 林丹0-2李宗伟(19-21 15-21)
2007年7月14日 中国大师赛 林丹2-1李宗伟(15-21 21-14 21-15)
2007年6月14日 苏迪曼杯 林丹0-2李宗伟(17-21 17-21)
2006年 香港公开赛 林丹2-1李宗伟(21-19 8-21 21-16)
2006年7月23日 澳门公开赛决赛 林丹2-1李宗伟(21-18 18-21 21-18)
2006年 中华台北公开赛 林丹2-1李宗伟(21-18 12-21 21-11)
2006年 马来西亚公开赛 林丹1-2李宗伟(18-21 21-18 21-23)
2006年 全英赛 林丹2-1李宗伟(15-9 10-15 17-14)
2005年 香港锦标赛 林丹2-0李宗伟(15-4 15-6)
2005年 马来西亚公开赛 林丹1-2李宗伟(15-17 15-9 9-15)
2004年2月22日 亚洲系列赛 林丹2-1李宗伟(3-15 15-13 15-6)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