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vs维也纳-西伯利亚v几好
国外少年交响乐团
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团 团员介绍
赖纳·昂纳克——小提琴手
生于奥地利福拉尔贝格州南兴市,七岁起开始学习小提琴。1969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术中学师从于伯特辛格教授,而后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授。他于1977年在维也纳获得青年音乐家一等奖并取得卡尔·博姆博士基金会奖学金(隶属于及维也纳爱乐乐团)。他于1981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管弦乐队及维也纳爱乐乐团,1984年成为歌剧院音乐会首席小提琴手,并于1992成为及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宁那·霍内克是一位著名的独奏家,在奥地利(例如在布雷根茨音乐节)及欧洲(1993年在伦敦皇家艾伯特大厅舞会上首演),日本及美国(1994年在纽约艾弗里·费雪礼堂的首演)享有盛名。其它事迹包括2000年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马里斯·扬松斯指挥下演奏德沃夏克的小提琴协奏曲。宁那·霍内克同捷克交响乐团于布拉格录制了德沃夏克及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由日本佳音唱片公司);其它录音包括弗朗兹·舒伯特的小提琴及钢琴作品。他主要作为室内音乐家(从1984年起作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首席小提琴手)在大量的广播、电视、及CD作品中有良好记录。宁那·霍内克演奏用琴为1714年制的斯特拉迪瓦里琴。
基利尔·科班琴科——小提琴手
1978年出生于敖德萨(乌克兰),五岁时,亚历山大·巴甫洛夫给他上了第一堂小提琴课;第一次跟随管弦乐队演奏时他年仅十岁。1989年,他在新西伯利亚从师于查哈尔·布隆,并于1990年顺利通过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1991/92年在维也纳音乐中学进修。自1992年起,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师于鲍里斯教授。科利尔在众多地区像敖德萨、基辅(乌克兰共和国首都)、费伦堡、格拉茨、维也纳及东京同管弦乐队合作进行独奏。科利尔从2001年3月开始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
哈拉尔德·克龙珀克——小提琴手
1968年2月生于维也纳,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4年,就读于维也纳音乐中学(现在是音乐大学),师从迈克尔 施尼茨勒教授和格哈德·黑特泽尔教授,并于1991年在格拉茨音乐大学分校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授。除了获得各种“青年音乐会”奖项之外,哈拉尔德在美国从师于格哈德·普莱及约瑟夫·金格尔时,还被授予“东方音乐节”奖学金。1994年,他同ISON乐团在佩莎赫(奥地利)举行的国际勃拉姆斯音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87年,他成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他于1993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并于1996年起成为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
米兰·谢特纳——小提琴手
1966年生于布拉格,六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从1982年到1988年,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朗谢克教授。米兰已获得数项小提琴及室内音乐比赛奖项(例如,1984年及1985年的捷克音乐学院比赛;1985年及1987年在皮瑟克举行的奥托卡·赛夫西克比赛)。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已经是由克劳迪奥·阿巴指挥的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而后在阿尔弗雷德教授处进修,之后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1990年)及维也纳爱乐乐团(1993年)作为第一小提琴手。他参加室内音乐团体演奏的世界巡回演出并出现在像萨尔茨堡音乐节舒伯特 (舒伯特音乐节)和圣彼得堡的星光艺术节中。米兰自1988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一员,并从2001年起加入 Schulhoff四重奏。
米夏尔·克斯特卡——小提琴手
1967年5月25日生于捷克共和国,受父亲影响六岁起学习音乐,继而成为知名小提琴手。他在布尔诺音乐学院从师于鲁道夫教授,在雅那切克学院从师于阿道夫·斯克拉并获得学位。一年后成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一员。1987年,在音乐中学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1992年起成为林茨(奥地利)布鲁克纳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后加入国家歌剧员管弦乐队(1993年)及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1996年)。迈克尔·库斯特卡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自1994年起)及Schulhoff四重奏的一位活跃的室内音乐家。
阿尔卡季·乌诺库洛夫——小提琴手
1948年生于基辅(乌克兰);他是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及基辅国家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从1971年起,他作为在基辅的国家交响乐团独奏在前苏联及国外所有的主要音乐中心演出。他在“布拉格春季”比赛中(在大卫·欧依斯特拉夫指导下)以及巴黎的“Long-Thibaut”比赛中(由列奥尼德·科冈指导)均获奖。1987年起任前苏联最古老最著名的剧团——基辅室内管弦乐队领导及指挥,到芬兰、德国、美国、及荷兰进行巡回演出。由加拿大唱片公司为其录制韩德尔,莫扎特, 柴科夫斯基,艾尔加及葛利格作曲的CD。亦在乌克兰有大量的广播录音。阿卡迪耶·伊诺库罗夫于1992年移居到奥地利,在林茨的布鲁克纳音乐学院及维也纳音乐学校执教。他仍然作为一个独奏者及室内音乐家(活跃艺术四重奏)活跃于国内外。他自1994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一员。
埃里奇·考夫曼——中提琴手
1940年5月26日生于奥地利布尔根兰州;七岁起随父亲学习钢琴。从13岁开始,他就随叔父沃尔特·考夫曼(格拉茨歌剧院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及作曲)学习小提琴,一年后在菲拉赫音乐中学学习单簧管。继而于维也纳音乐中学继续两种乐器(从师Morawec教授学中提琴及从师?sterreicher教授学单簧管)的学习。他的第一份职业是1963年在一个管弦乐队作中提琴手。在那期间,他仍旧是维也纳室内管弦乐队、斯特拉卡四重奏、以及爱乐四重奏活跃的室内音乐人(从师于Poduschka教授——维也纳国家剧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1972年起他已成为维也纳国家剧院管弦乐队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中提琴手。艾力克·考夫曼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发起人之一(1974),在奥地利及国外进行过多次巡演。他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及各种其它室内乐的作曲、改编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弗里德里希·鲍尔——中提琴手
1945年4月19日生于奥地利arinthia;他很小的时候起就在克拉根福的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中学毕业后,他继续在音乐学校跟随斯坦鲍尔教授学习音乐及表演艺术,主修两个专业(小提琴表演及教学)。之后跟随卡尔教授学中提琴。弗里德里希·鲍尔自1976年起就已成为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队的中提琴独奏家,1981年成为音乐学校教授。他在奥地利及国外同 ensemble Musica Antica的其它成员一起在众多室内音乐会中演出;1976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中的一员。
迈克尔·黑尔——大提琴手
生于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7岁起开始学大提琴。之后在维也纳音乐中学学习,1980年光荣毕业。1981年起成为慕尼黑交响乐团管弦乐队的大提琴独奏家,在维也纳弦乐独奏家里也是同样的职位。直到1989年以前,他一直是科隆的“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家”的一员。迈克尔·黑尔的独奏及室内音乐风靡于欧洲及日本。迈克尔·黑尔参加过史威辛根艺术节、路德堡艺术节、萨尔茨保音乐节和克恩顿夏日音乐节等音乐节,也有众多关于他的广播及电视录音带。
乔治·福瑞斯陈科拉杰——大提琴手
1938年生于萨尔茨堡,11岁起在萨尔茨保音乐中学学习大提琴并于1959年荣誉毕业。继而在汉堡、巴黎(跟随Tortelier教授)、及维也纳进修。1996年他作为大提琴独奏家加入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队。在此期间,他也于维也纳室内管弦乐队作了14年的大提琴独奏家。他的独奏及室内音乐也使其闻名于欧洲,日本及美国。从1988年开始,福瑞斯陈科拉杰教授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团成员之一。
沃尔夫冈·居特勒——低音提琴手
1947年生于维也纳。他在商业中学毕业以后,做了五年的银行出纳员,并继续在维也纳音乐中学学习低音提琴。1974年起已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1979年成为低音提琴部的首席演奏员。居特勒先生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1974)以及居特勒三重奏——维也纳的发起人之一,1989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五重奏的一员。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成员
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团 团员介绍
赖纳·昂纳克——小提琴手
生于奥地利福拉尔贝格州南兴市,七岁起开始学习小提琴。1969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术中学师从于伯特辛格教授,而后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授。他于1977年在维也纳获得青年音乐家一等奖并取得卡尔·博姆博士基金会奖学金(隶属于及维也纳爱乐乐团)。他于1981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管弦乐队及维也纳爱乐乐团,1984年成为歌剧院音乐会首席小提琴手,并于1992成为及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宁那·霍内克是一位著名的独奏家,在奥地利(例如在布雷根茨音乐节)及欧洲(1993年在伦敦皇家艾伯特大厅舞会上首演),日本及美国(1994年在纽约艾弗里·费雪礼堂的首演)享有盛名。其它事迹包括2000年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马里斯·扬松斯指挥下演奏德沃夏克的小提琴协奏曲。宁那·霍内克同捷克交响乐团于布拉格录制了德沃夏克及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由日本佳音唱片公司);其它录音包括弗朗兹·舒伯特的小提琴及钢琴作品。他主要作为室内音乐家(从1984年起作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首席小提琴手)在大量的广播、电视、及CD作品中有良好记录。宁那·霍内克演奏用琴为1714年制的斯特拉迪瓦里琴。
基利尔·科班琴科——小提琴手
1978年出生于敖德萨(乌克兰),五岁时,亚历山大·巴甫洛夫给他上了第一堂小提琴课;第一次跟随管弦乐队演奏时他年仅十岁。1989年,他在新西伯利亚从师于查哈尔·布隆,并于1990年顺利通过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1991/92年在维也纳音乐中学进修。自1992年起,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师于鲍里斯教授。科利尔在众多地区像敖德萨、基辅(乌克兰共和国首都)、费伦堡、格拉茨、维也纳及东京同管弦乐队合作进行独奏。科利尔从2001年3月开始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
哈拉尔德·克龙珀克——小提琴手
1968年2月生于维也纳,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4年,就读于维也纳音乐中学(现在是音乐大学),师从迈克尔 施尼茨勒教授和格哈德·黑特泽尔教授,并于1991年在格拉茨音乐大学分校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授。除了获得各种“青年音乐会”奖项之外,哈拉尔德在美国从师于格哈德·普莱及约瑟夫·金格尔时,还被授予“东方音乐节”奖学金。1994年,他同ISON乐团在佩莎赫(奥地利)举行的国际勃拉姆斯音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87年,他成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他于1993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并于1996年起成为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
米兰·谢特纳——小提琴手
1966年生于布拉格,六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从1982年到1988年,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朗谢克教授。米兰已获得数项小提琴及室内音乐比赛奖项(例如,1984年及1985年的捷克音乐学院比赛;1985年及1987年在皮瑟克举行的奥托卡·赛夫西克比赛)。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已经是由克劳迪奥·阿巴指挥的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而后在阿尔弗雷德教授处进修,之后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1990年)及维也纳爱乐乐团(1993年)作为第一小提琴手。他参加室内音乐团体演奏的世界巡回演出并出现在像萨尔茨堡音乐节舒伯特 (舒伯特音乐节)和圣彼得堡的星光艺术节中。米兰自1988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一员,并从2001年起加入 Schulhoff四重奏。
米夏尔·克斯特卡——小提琴手
1967年5月25日生于捷克共和国,受父亲影响六岁起学习音乐,继而成为知名小提琴手。他在布尔诺音乐学院从师于鲁道夫教授,在雅那切克学院从师于阿道夫·斯克拉并获得学位。一年后成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一员。1987年,在音乐中学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1992年起成为林茨(奥地利)布鲁克纳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后加入国家歌剧员管弦乐队(1993年)及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1996年)。迈克尔·库斯特卡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自1994年起)及Schulhoff四重奏的一位活跃的室内音乐家。
阿尔卡季·乌诺库洛夫——小提琴手
1948年生于基辅(乌克兰);他是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及基辅国家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从1971年起,他作为在基辅的国家交响乐团独奏在前苏联及国外所有的主要音乐中心演出。他在“布拉格春季”比赛中(在大卫·欧依斯特拉夫指导下)以及巴黎的“Long-Thibaut”比赛中(由列奥尼德·科冈指导)均获奖。1987年起任前苏联最古老最著名的剧团——基辅室内管弦乐队领导及指挥,到芬兰、德国、美国、及荷兰进行巡回演出。由加拿大唱片公司为其录制韩德尔,莫扎特, 柴科夫斯基,艾尔加及葛利格作曲的CD。亦在乌克兰有大量的广播录音。阿卡迪耶·伊诺库罗夫于1992年移居到奥地利,在林茨的布鲁克纳音乐学院及维也纳音乐学校执教。他仍然作为一个独奏者及室内音乐家(活跃艺术四重奏)活跃于国内外。他自1994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一员。
埃里奇·考夫曼——中提琴手
1940年5月26日生于奥地利布尔根兰州;七岁起随父亲学习钢琴。从13岁开始,他就随叔父沃尔特·考夫曼(格拉茨歌剧院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及作曲)学习小提琴,一年后在菲拉赫音乐中学学习单簧管。继而于维也纳音乐中学继续两种乐器(从师Morawec教授学中提琴及从师?sterreicher教授学单簧管)的学习。他的第一份职业是1963年在一个管弦乐队作中提琴手。在那期间,他仍旧是维也纳室内管弦乐队、斯特拉卡四重奏、以及爱乐四重奏活跃的室内音乐人(从师于Poduschka教授——维也纳国家剧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1972年起他已成为维也纳国家剧院管弦乐队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中提琴手。艾力克·考夫曼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发起人之一(1974),在奥地利及国外进行过多次巡演。他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及各种其它室内乐的作曲、改编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弗里德里希·鲍尔——中提琴手
1945年4月19日生于奥地利arinthia;他很小的时候起就在克拉根福的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中学毕业后,他继续在音乐学校跟随斯坦鲍尔教授学习音乐及表演艺术,主修两个专业(小提琴表演及教学)。之后跟随卡尔教授学中提琴。弗里德里希·鲍尔自1976年起就已成为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队的中提琴独奏家,1981年成为音乐学校教授。他在奥地利及国外同 ensemble Musica Antica的其它成员一起在众多室内音乐会中演出;1976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中的一员。
迈克尔·黑尔——大提琴手
生于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7岁起开始学大提琴。之后在维也纳音乐中学学习,1980年光荣毕业。1981年起成为慕尼黑交响乐团管弦乐队的大提琴独奏家,在维也纳弦乐独奏家里也是同样的职位。直到1989年以前,他一直是科隆的“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家”的一员。迈克尔·黑尔的独奏及室内音乐风靡于欧洲及日本。迈克尔·黑尔参加过史威辛根艺术节、路德堡艺术节、萨尔茨保音乐节和克恩顿夏日音乐节等音乐节,也有众多关于他的广播及电视录音带。
乔治·福瑞斯陈科拉杰——大提琴手
1938年生于萨尔茨堡,11岁起在萨尔茨保音乐中学学习大提琴并于1959年荣誉毕业。继而在汉堡、巴黎(跟随Tortelier教授)、及维也纳进修。1996年他作为大提琴独奏家加入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队。在此期间,他也于维也纳室内管弦乐队作了14年的大提琴独奏家。他的独奏及室内音乐也使其闻名于欧洲,日本及美国。从1988年开始,福瑞斯陈科拉杰教授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团成员之一。
沃尔夫冈·居特勒——低音提琴手
1947年生于维也纳。他在商业中学毕业以后,做了五年的银行出纳员,并继续在维也纳音乐中学学习低音提琴。1974年起已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1979年成为低音提琴部的首席演奏员。居特勒先生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1974)以及居特勒三重奏——维也纳的发起人之一,1989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五重奏的一员。
介绍爱乐乐团
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团 团员介绍
赖纳·昂纳克——小提琴手
生于奥地利福拉尔贝格州南兴市,七岁起开始学习小提琴。1969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及表演艺术中学师从于伯特辛格教授,而后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授。他于1977年在维也纳获得青年音乐家一等奖并取得卡尔·博姆博士基金会奖学金(隶属于及维也纳爱乐乐团)。他于1981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管弦乐队及维也纳爱乐乐团,1984年成为歌剧院音乐会首席小提琴手,并于1992成为及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宁那·霍内克是一位著名的独奏家,在奥地利(例如在布雷根茨音乐节)及欧洲(1993年在伦敦皇家艾伯特大厅舞会上首演),日本及美国(1994年在纽约艾弗里·费雪礼堂的首演)享有盛名。其它事迹包括2000年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马里斯·扬松斯指挥下演奏德沃夏克的小提琴协奏曲。宁那·霍内克同捷克交响乐团于布拉格录制了德沃夏克及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由日本佳音唱片公司);其它录音包括弗朗兹·舒伯特的小提琴及钢琴作品。他主要作为室内音乐家(从1984年起作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首席小提琴手)在大量的广播、电视、及CD作品中有良好记录。宁那·霍内克演奏用琴为1714年制的斯特拉迪瓦里琴。
基利尔·科班琴科——小提琴手
1978年出生于敖德萨(乌克兰),五岁时,亚历山大·巴甫洛夫给他上了第一堂小提琴课;第一次跟随管弦乐队演奏时他年仅十岁。1989年,他在新西伯利亚从师于查哈尔·布隆,并于1990年顺利通过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1991/92年在维也纳音乐中学进修。自1992年起,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师于鲍里斯教授。科利尔在众多地区像敖德萨、基辅(乌克兰共和国首都)、费伦堡、格拉茨、维也纳及东京同管弦乐队合作进行独奏。科利尔从2001年3月开始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
哈拉尔德·克龙珀克——小提琴手
1968年2月生于维也纳,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4年,就读于维也纳音乐中学(现在是音乐大学),师从迈克尔 施尼茨勒教授和格哈德·黑特泽尔教授,并于1991年在格拉茨音乐大学分校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授。除了获得各种“青年音乐会”奖项之外,哈拉尔德在美国从师于格哈德·普莱及约瑟夫·金格尔时,还被授予“东方音乐节”奖学金。1994年,他同ISON乐团在佩莎赫(奥地利)举行的国际勃拉姆斯音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87年,他成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他于1993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并于1996年起成为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
米兰·谢特纳——小提琴手
1966年生于布拉格,六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从1982年到1988年,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朗谢克教授。米兰已获得数项小提琴及室内音乐比赛奖项(例如,1984年及1985年的捷克音乐学院比赛;1985年及1987年在皮瑟克举行的奥托卡·赛夫西克比赛)。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已经是由克劳迪奥·阿巴指挥的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而后在阿尔弗雷德教授处进修,之后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队(1990年)及维也纳爱乐乐团(1993年)作为第一小提琴手。他参加室内音乐团体演奏的世界巡回演出并出现在像萨尔茨堡音乐节舒伯特 (舒伯特音乐节)和圣彼得堡的星光艺术节中。米兰自1988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一员,并从2001年起加入 Schulhoff四重奏。
米夏尔·克斯特卡——小提琴手
1967年5月25日生于捷克共和国,受父亲影响六岁起学习音乐,继而成为知名小提琴手。他在布尔诺音乐学院从师于鲁道夫教授,在雅那切克学院从师于阿道夫·斯克拉并获得学位。一年后成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队的一员。1987年,在音乐中学从师于阿尔弗雷德教。1992年起成为林茨(奥地利)布鲁克纳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后加入国家歌剧员管弦乐队(1993年)及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1996年)。迈克尔·库斯特卡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自1994年起)及Schulhoff四重奏的一位活跃的室内音乐家。
阿尔卡季·乌诺库洛夫——小提琴手
1948年生于基辅(乌克兰);他是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及基辅国家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从1971年起,他作为在基辅的国家交响乐团独奏在前苏联及国外所有的主要音乐中心演出。他在“布拉格春季”比赛中(在大卫·欧依斯特拉夫指导下)以及巴黎的“Long-Thibaut”比赛中(由列奥尼德·科冈指导)均获奖。1987年起任前苏联最古老最著名的剧团——基辅室内管弦乐队领导及指挥,到芬兰、德国、美国、及荷兰进行巡回演出。由加拿大唱片公司为其录制韩德尔,莫扎特, 柴科夫斯基,艾尔加及葛利格作曲的CD。亦在乌克兰有大量的广播录音。阿卡迪耶·伊诺库罗夫于1992年移居到奥地利,在林茨的布鲁克纳音乐学院及维也纳音乐学校执教。他仍然作为一个独奏者及室内音乐家(活跃艺术四重奏)活跃于国内外。他自1994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一员。
埃里奇·考夫曼——中提琴手
1940年5月26日生于奥地利布尔根兰州;七岁起随父亲学习钢琴。从13岁开始,他就随叔父沃尔特·考夫曼(格拉茨歌剧院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及作曲)学习小提琴,一年后在菲拉赫音乐中学学习单簧管。继而于维也纳音乐中学继续两种乐器(从师Morawec教授学中提琴及从师?sterreicher教授学单簧管)的学习。他的第一份职业是1963年在一个管弦乐队作中提琴手。在那期间,他仍旧是维也纳室内管弦乐队、斯特拉卡四重奏、以及爱乐四重奏活跃的室内音乐人(从师于Poduschka教授——维也纳国家剧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1972年起他已成为维也纳国家剧院管弦乐队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中提琴手。艾力克·考夫曼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的发起人之一(1974),在奥地利及国外进行过多次巡演。他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及各种其它室内乐的作曲、改编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弗里德里希·鲍尔——中提琴手
1945年4月19日生于奥地利arinthia;他很小的时候起就在克拉根福的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中学毕业后,他继续在音乐学校跟随斯坦鲍尔教授学习音乐及表演艺术,主修两个专业(小提琴表演及教学)。之后跟随卡尔教授学中提琴。弗里德里希·鲍尔自1976年起就已成为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队的中提琴独奏家,1981年成为音乐学校教授。他在奥地利及国外同 ensemble Musica Antica的其它成员一起在众多室内音乐会中演出;1976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中的一员。
迈克尔·黑尔——大提琴手
生于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7岁起开始学大提琴。之后在维也纳音乐中学学习,1980年光荣毕业。1981年起成为慕尼黑交响乐团管弦乐队的大提琴独奏家,在维也纳弦乐独奏家里也是同样的职位。直到1989年以前,他一直是科隆的“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家”的一员。迈克尔·黑尔的独奏及室内音乐风靡于欧洲及日本。迈克尔·黑尔参加过史威辛根艺术节、路德堡艺术节、萨尔茨保音乐节和克恩顿夏日音乐节等音乐节,也有众多关于他的广播及电视录音带。
乔治·福瑞斯陈科拉杰——大提琴手
1938年生于萨尔茨堡,11岁起在萨尔茨保音乐中学学习大提琴并于1959年荣誉毕业。继而在汉堡、巴黎(跟随Tortelier教授)、及维也纳进修。1996年他作为大提琴独奏家加入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队。在此期间,他也于维也纳室内管弦乐队作了14年的大提琴独奏家。他的独奏及室内音乐也使其闻名于欧洲,日本及美国。从1988年开始,福瑞斯陈科拉杰教授成为维也纳弦乐独奏家团成员之一。
沃尔夫冈·居特勒——低音提琴手
1947年生于维也纳。他在商业中学毕业以后,做了五年的银行出纳员,并继续在维也纳音乐中学学习低音提琴。1974年起已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队的一员。1979年成为低音提琴部的首席演奏员。居特勒先生是维也纳弦乐独奏家(1974)以及居特勒三重奏——维也纳的发起人之一,1989年起成为维也纳弦乐五重奏的一员。
英国资产阶级中的四次政变是哪四次?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
(2)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馆舍介绍
展览由5大部分组成:埃及和东方,古典艺术,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纪念章和货币。
埃及和东方部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古埃及馆藏之一。12000多件藏品时间跨度近4500年,从古埃及史前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至早期基督教。地理上跨越埃及、努比亚,东地中海、两河流域及阿拉伯半岛。埃及藏品由4部分构成:死亡崇拜、文化史、造型艺术和文字发展。重要展品包括古王国时期装饰华丽的Ka-Ni-Nisut祭室,棺椁,人类和动物的木乃伊,亡灵书,墓碑,神像,日常用品如衣物及化妆品,以及精彩纷呈的圆雕。东方重要展品则包括南阿拉伯古典时代的人像碑柱和巴比伦伊什塔尔大门的狮子壁砖。
图册中包含如下珍贵文物:1.Ka-ni-nisut陵墓祭室北墙浮雕(第5王朝,约公元前2450-2181年,1913年发现于吉萨)Ka-ni-nisut是古埃及官员,名字意为“灵魂永远属于国王”。祭室设有通向外部的出入口供后代入内祈祷祭拜。浮雕上的巨人即Ka-ni-nisut,左下角是他的长子,右侧是书记员。2.阿蒙霍特普三世狮身人面像残部(第18王朝)雕像仅存上半部分。3.浮雕女头像残片(第19王朝,公元前13世纪初)根据装束推测来自自由民墓葬。4.祭司Pa-nehem-isis石棺(托勒密王朝,公元前2世纪)木乃伊形石棺以巨大的人面像和神秘的微笑而闻名。仔细打磨的表面布满了精细的图文雕刻。5.巴比伦狮子浮雕壁砖(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562年)来自伊什塔尔大门,本馆仅存局部,其余部分收藏在柏林和伊斯坦布尔。
古典艺术部(古希腊和古罗马)展出约2500件藏品,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青铜时代塞浦路斯出土的陶器直到早期中世纪遗存。除了大量精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特藏以外,展览有3大特色:以奥古斯都石(Gemma Augustea)为代表的古罗马浮雕挂坠,异族入侵民族融合和早期中世纪的珍宝遗物,如罗马尼亚圣尼古拉市出土的黄金制品,以及古希腊陶器花瓶收藏。此外重要藏品包括:塞浦路斯巨型祭司像,亚马逊石棺,铭刻有议会酒神节禁令的青铜牌,以及发现于萨尔茨堡的忒修斯马赛克。
绘画源自哈布斯堡家族旧藏,是当今世上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尤以17世纪作品闻名。展览涵盖16世纪的威尼斯画派:如提香《好消息》,委罗内塞《基督复活纳因青年》,丁托莱托《赛巴斯蒂亚诺·维尼尔》。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如鲁本斯《自画像》《天堂四河》,安东尼·凡·戴克《抓捕参孙》。早期尼德兰艺术:如扬·凡埃克《红衣主教像》,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祭坛三联画十字架上的基督》。德国文艺复兴绘画:如阿尔布雷特·丢勒《玛丽亚和圣子》,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友第德与敖罗斐乃之头》。其他重要展品包括:全世界独有的老彼得·勃鲁盖尔特藏,如《牧归》《巴别塔》《冬猎》《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农民婚礼》,约翰内斯·维米尔《绘画艺术》,伦勃朗《自画像》,拉斐尔《草地圣母》,卡拉瓦乔《圣咏圣母》,委拉斯开兹《蓝衣王女像》,以及意大利巴洛克绘画。
雕刻和装饰艺术部展现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全貌。王室的爱好和追求使得藏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多使用珍稀原料,如珊瑚、鲨齿、驼鸟蛋等。重要藏品有:本韦努托·切利尼制作的盐皿,小青铜像,象牙雕刻,钟表,以及各种机械和玩具。目前闭馆。
纪念章和货币部的700000件藏品涵盖了货币的多种形式:金块、硬币、纸币、债券等。展览其中的2000件精品并特展制币机。 展品以欧洲之外为重,超过200000件实物、25000幅历史照片、136000幅印刷品和300千米的胶片反映了各民族到历史、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
展览分为6部分。中北美部展示从殖民地时期到当今的传统文化;南美部的逾18000件民族和考古文物囊括所有国家;东亚部以日本为重,辅以中国和朝鲜;东南亚群岛部的藏品多来自18和19世纪的历次地理科考;北非、中近东和西伯利亚部以展示日常生活为主;大洋洲部的30000件展品除了表现日常生活,更注重反映礼仪。 展览围绕文艺复兴时大公费迪南德二世(1529-1595)。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