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场外资讯

德国vs埃及结果-德国vsm

埃及为何斥巨资购德国武器

德国vs埃及结果-德国vsm

埃及为何斥巨资购德国武器

埃及海军整体来看,装备也是非常鱼龙混杂的,来自于欧美、来自于中国、来自于韩国等等都有,而这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埃及海军没有造舰能力。在埃及海军众多装备里,最让人注意的就是来自法国的装备。

有人认为其实是法国装备令埃及海军现代化进程加快,但是埃及海军却似乎在将法国军舰抛弃。据悉埃及海军装备里即有来自法国排水量近6000吨的阿基坦级护卫舰,而且还有排水量20000吨级的丁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及追风级轻型护卫舰。

在外界看来,埃及海军似乎更钟情于法国军舰,但没想到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之际,没想到埃及却一个猝不及防,中断了与法国的合作,转而去采购德国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埃及采购的德制MEKO-A200型护卫舰,其满载排水量才3500吨,在吨位上根本无法与6000吨法制阿基坦相比。

吨位上差距如此之大,很多人想一定是因为德制装备更加便宜。但事实上法制阿基坦价格为9.5亿美元,德制MEOK-A200却要10亿欧元,这价格差别绝非一星半点的。

所以不少人表示特别蒙圈,埃及放着更便宜的法制战舰不买,到底为什么却斥巨资购德制武器呢?事实上这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的。据悉阿基坦护卫舰原本是法国为自家海军打造的诺曼底号,但到了2016年,该舰却突然之间就被埃及以贷款的形式买了去。

但到埃及手里,原本32单元的垂发系统却仅剩16单元了。所以其实阿基坦护卫舰只不过是徒有大块头而已。与3500吨的德国MEKO-A200型护卫舰相比,它没有战斗力优势。32单元民族之矛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2公里,旽大射高10公里。

而这仅次于法国紫苑-15,这对于埃及海军来说是非常务实的,而且模块化的设计更方便埃及随意搭配武器,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埃及同处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也购买了德制MEKO-A200护卫舰。

埃及拥有了同样装备后,日后若有不测,大可以做到知已知彼,不至于太过被动。所以无论是法制战舰,还是德制装备,其实都是埃及为了提升自家海军战斗力而已。

二站的德国闪电战,战领欧洲的国家德国都用了多少天的时间?

1929年资本主义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日、意经济遭到惨重打击,发生社会动荡,在此情况下纷纷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谋求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德国上台,推行法西斯统治,1933年策划国会纵火案,取缔政党,实施纳粹独裁。1922年,意大利莫索里尼上台,随后实行法西斯专制,并积极入侵东非,1935年侵占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日签定「产国际协定」,第二年意大利加入协定,轴心国集团形成。1936年德意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叛乱,并公然出兵参战,1939年颠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德国和英法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捷克苏台德,第二年3月占领捷克。随后又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闪电战,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总结一战经验教训,发展出集中使用空中力量和装甲集群进行大纵深突击的闪电战战法,在波兰发挥了威力,波军来不及集结兵力就被分割包围,飞机来不及起飞,火炮来不及展开就被击毁,德军顺利突入波兰境内,英法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灭亡,被称为“静坐战”,9月28日,华沙陷落,波兰沦亡。

1940年4月9日,德军突突袭丹麦,丹麦不战而降;同日德国海军袭击挪威主要港口,挪威海军和海岸炮兵英勇抵抗,重创德舰队,但德军空降部队占领了挪威首都,4月14日英军在挪威登陆,6月10日挪威被占领。

5月10日,德军对荷、比、卢和法国北部发动闪电进攻,同日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德军装甲部队从阿登山区突入联军纵深,联军溃退,14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卢森堡不战而降。英法联军败退到敦克尔克,侥幸逃脱。6月6日,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军迅速被打垮,德军进至巴黎,6月11日意大利对法宣战,22日法国投降。8月9日,德国实施入侵英国“海狮计划”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英国也对德国城市进行了反击,并组织海军炮击德国港口,德国始终未能获得英国制空权,10月12日,取消入侵英国的计划。

同年6月意大利对东非英属肯尼亚、索马里发动进攻,9月对埃及发动进攻,很快都被英军击溃,德国不得不派出非洲军团支援意大利。

1940年10月德国出兵巴尔干占领罗马尼亚油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相继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1941年3月,南斯拉夫发动反对德国的政变,德军大举入侵,政府很快投降,但***领导南人民军坚持了长期游击抗战。

1941年6月22日,德军不宣而战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突袭,德军首先轰炸苏联机场击毁苏军飞机上千架,继而夺取制空权,在空军的支援下,德军迅速突入苏联境内500~600公里,苏军损失30多万人。7月德军发动夏季攻势,7月16日占领斯摩棱斯克,9月19日占领基辅,接连续围歼上百万苏军,苏军在只列宁格勒顶住了德军进攻。9月30日德军发动莫斯科战役,10月三面包围莫斯科,此时德军战线过长,苏联军民的顽强抗击和雨季的到来使德军减慢了进攻速度,11月德军进至莫斯科城下,此时新组建的苏军源源不断的开到,顶住了德军进攻,11月底严寒提前来临,毫无准备的德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转入防御。12月苏军转入反攻,将德军击溃了200公里,德军迅速灭亡苏联的企图被粉碎。

月,日、美海军主力在中途岛进行决战,美军以少胜多,击沉日本主力4艘航母,日本海军遭受重创。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占领日军新建的机场,此后双方不断向岛上增兵,并在外海进行了争夺制海权的海战,1943年1月,美军逐渐控制了制海权,并调集重兵夺取了瓜岛。

1942年7月,德军为夺取伏尔加河和高加索油田发动斯大林格勒会战,17日起德军对苏军发动进攻,8月19日,德军突破顿河,9月合围斯大林格勒,10月苏军退守市区,进行了坚决的防御。在内线抗击的同时,苏军外线转入反攻,10月苏军南北两翼实施反包围,11月底苏军合围斯大林格林德军,1943年1月苏军里应外合发起总攻,2月2日德军投降。

1942年轴心国逐渐丧失了在地中海的制海权,德军虽然攻到埃及的阿拉曼,但战线过长后援中断,已成强弩之末,1942年10月23日,英军发动阿拉曼战役,德军顽强防御,并发动反击,但英军依赖兵力优势和空中优势于11月初将德军打垮并进行追击,1943年1月23日,盟军占领的黎波里。1942年11月8日,盟军英美联军在法属摩洛哥登陆,11月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1943年4月19日盟军向北非德意联军发动总攻,5月7日占领突尼斯,5月13日北非德意军投降,戴高勒领导的自由法国获得根据地加入对轴心国战争。1943年苏军攻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7月德军为占领库尔茨克突出部发动库尔茨克会战,7月5日德军发动进攻,双方激烈交战,12日双方投入坦克和自行火炮上万辆爆发最大规模的一次坦克战,德军被击败损失坦克自行火炮4000多辆。

同年7月南线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8月占领墨西拿,9月3日,盟军在意大利登陆,4日莫索里尼垮台,意大利向盟军投降,随后德军进入意大利,10月13日,意大利新政府对德宣战。至此轴心国已全面丧失了战争主动权,同盟国转入全面反攻。

1943年美、苏、中、英先后举行卡萨布兰卡、开罗、德黑兰会议,通过了彻底打垮轴心国集团的一系列决议和宣言。1944年,苏军全面反攻,解放了全部国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里先后退出战争,同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月底盟军先后夺占瑟堡等港口,巩固了滩头阵地,7月开始向法国纵深发展,8月占领了法国南部的大片领土,8月19日,巴黎爆发起义,随后解放。12月,德军集结兵力发动阿登战役,12月16日,德军发起进攻,盟军起初毫无准备,但很快实施反击,1945年1月苏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德军被迫撤退。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10月美军发动菲律宾战役,日本投入海军的全部家当企图在莱特湾诱歼美国登陆舰队,23日海战爆发,一度诱敌成功,使美舰队主力离开莱特湾,美军登陆舰队遭到猛烈打击,但美军很快会师,全歼了日本舰队,日本海军主力已损失殆尽。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5月占领菲律宾。6月美军占领硫磺岛,7月占领冲绳。

1945年2月英美苏签定了旨在了结束战争和重新划定战后世界范围的「雅尔塔协定」。4月,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6日进攻开始,20日包围柏林,29日苏军攻入市中心,4月30日,在地堡里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9日德国投降。冲绳战役后日本沿海已完全被美舰封锁,日本准备作垂死顽抗,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先后在广岛、长崎投掷,两市被夷为平地。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9日对发动进攻,迅速粉碎了侵占我东北十四年的关东军。同时以中国为主的各占领区军民发动反攻,推翻日本军事统治,解放国土。面对这样的打击,丧魂落魄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丧失了顽抗的意志,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灾难,以德意日法西斯灭亡而告终,美、苏作为超级大国崛起主宰世界,同时英法帝国主义遭到沉重打击,世界各国人民经受了战争锻炼,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战争中现代科技大量应用到军事领域,先后出现了雷达、喷气式飞机、导弹、等高技术武器,世界进入宇航时代和核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世界人民经过6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1939年

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39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和挪威

1939年5月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发起进攻,很快占领荷、比、卢三国

1939年德军从法国境内攻向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被迫实施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撤至英伦三岛

1940年

1940年9月起,英、意军队在北非进行拉锯战

1941年

1941年初,德国诱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军事同盟后,德、意分别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

1941年2月,为争夺地中海并帮助意大利保住在非洲的根据地,德军参加北非作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向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1942年5月起,日军的战略进攻受阻,美日在珊瑚海海战,日军首次受挫

1942年5月,苏、英、美曾谈判,确定应由美、英两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便从东、西、南三面打击

1942年6月美日的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惨重,损失4艘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的海军优势也很快丧失

1942年7月,德军转而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艰苦奋战160天,歼灭德军33万,这次胜利是转折点

1942年8月,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已完成转折

1942年11月起,英军在阿莱曼地区的会战中大败德意军,扭转了北非战场的被动局面

1942年11月末,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占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奠定了非洲战场胜利的基础

1943年

1943年5月,美英联军从东路和西路发起进攻。迫使退至突尼斯境内的德意军投降,北非战事至此结束

1943年7月,美英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1943年7月,苏德在库尔斯克展开空前的大会战,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装甲战。此战德军失败后,开始了长达20个月的撤退

1943年9月,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登陆,迫使意大利与美英签订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1943年11月,盟军在太平洋上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

1944年

1944年6月6日美英派兵在法国西北诺曼底地区登陆,并向德国进军

1944年8月,美英军又在法国南部登陆

1944年12月16日,为挽回败局,德军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发起反扑,美英军与德军在阿登地区进行大会战

1944年下半年起,苏军大规模追击德军,在东欧各国人民的英勇配合作战下,攻入德国本土,与此同时盟军控制了中太平洋诸岛屿

1945年

1945年3月,西线的美、英军渡过莱茵河,向德国腹地进攻

1945年3月,亚洲地区盟军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在东南亚,夺回日军占领的印度、缅甸等国和地区

1945年4月,欧洲地区盟军在易北河会师,东、西欧两个战场连成一片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至此结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同时,中国战场也转入全国规模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日、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7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求问二战中盟军和德军为何在北非进行战斗?

在德国出兵之前,北非的形式对于轴心国来说很糟糕。长期以来的野心就是恢复古罗马帝国时代的光荣,提出了要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内湖的想法,要达到这个目的,北非沿岸就必须全部占领,阻碍有两个,一是法属西北非,一是英国控制下的埃及。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意大利想借德国在欧洲的胜利之势,实现自己在北非的扩张野心,自不量力地进攻埃及,结果被被英军赶回了利比亚,眼看自己在北非的根据地都保不住了,只得求助德国出兵帮忙。最初不想出兵北非,因为这完全不在他的战略安排之内,他当时正要集中全力向东,但最后又不得不出兵救意大利,可以说是被拖累的,为此他对也很恼火。

随着隆美尔在北非获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英军又被赶回了埃及,德军出兵北非的战略目的也发生了变化,提出要占领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控制了这里,就阻断了英国与其东方殖民地的重要通道,这对英国坚持继续战争的信心和能力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而作为既得利益者,英国在北非自然要拼尽全力保住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丘吉尔坚持的战略是,推迟在法国登陆,先拿软弱的南欧开刀,在意大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尽可能抢在苏联人之前进入巴尔干半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先解决北非问题。

如果德国不出兵,那么北非的意大利军队眼看就要被英军击溃了,一旦丢了利比亚和突尼斯,轴心国的士气会受到很大打击,地中海和南欧都不保险,意大利南部距离突尼斯太近了,会受到盟军的直接威胁。事实上盟军在北非获胜之后就很快在意大利登陆了,三国轴心随之开始瓦解,这就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