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500半决赛意外-23届冬奥会男子500米金牌
韩国短道速滑队员犯规被罚,无缘决赛!网友评:已经不是4年前了
最近两天,2022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冬奥会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三位中国选手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龙会师决赛。最终,中国选手任子威和李文龙包揽该项目金银牌。
在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半决赛中,有两名韩国选手黄大宪和李俊瑞双双被判犯规无缘决赛。大家要清楚,黄大宪、李俊瑞是该项目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在韩国媒体看来,半决赛的当值主裁判彼得·沃思(Peter Worth)属于鸡蛋挑骨头,硬生生通过“黑幕手段”把黄大宪和李俊瑞排挤出局。
韩国人的言下之意就是: 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金牌原本是属于他们的,却被东道主中国抢走了。
无独有偶,另一名韩国短道速滑主力选手崔敏静因为意外摔倒,无缘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半决赛。
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曾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金牌的前韩国选手李政秀就说道 :“黄大宪的硬实力值得全世界掌声,但很难理解这个判罚。”
甚至韩国媒体NAVER还用《荒唐!恶心!短道速滑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为标题抨击彼得·沃思。
回看四年前的韩国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基本上被韩国队所统治,难怪韩国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当值主裁判彼得·沃思的判罚感到不满。
可是,许多中国网友同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位来自英国的彼得·沃思裁判,曾经执法过索契、平昌两届冬奥会,加上2022北京冬奥会,彼得·沃思算是冬奥裁判界的“三朝元老”
那彼得·沃思是不是“看人下菜碟”,在平昌冬奥会上向着东道主韩国,来到北京就向着中国呢?
本篇文章全部是用官方公开资料以及视频回放,作为衡量队员是否犯规的重要依据。韩国队员的道德素质,懂的人都懂,这里就不做过多评价!
回顾2018年平昌冬奥会,东道主韩国一共拿到5金8银4铜的好成绩,在短道速滑项目中,韩国队拿到3金1银2铜。韩国队获得的3枚金牌,分别是女子1500米的崔敏静、女子3000米接力,男子1500米的林孝俊。
就是在这些比赛中,裁判判罚却成为争议的焦点。比如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国与韩国队都有犯规动作,结果中国队被判犯规,成绩被取消,韩国队却获得金牌。包括崔敏静和队友沈锡希之间的恩怨同样引发热议。
平昌冬奥会男子5000米接力赛A组的颁奖仪式,四名加拿大运动员整齐划一对着领奖台做出清扫动作,这一幕被完整记录下来。
原因就是,加拿大的四名队员用这种动作嘲讽平昌冬奥会的不公正行为,更是直指东道主韩国胜之不武,违背了竞技 体育 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
就此说来,韩国队虽然在短道速滑或其他项目赢得奖牌,却招来了许多争议。诸如安贤洙、林孝俊,这些曾经韩国冰上项目的主力军也纷纷改投他国,说明韩国队的内部问题非常多。
简单介绍完了韩国队此前在平昌冬奥会上的一些争议判罚,再来重点分析下,彼得·沃思为何没有在四年前进行公正的判罚?
首先一点,经过平昌冬奥会后,国际滑联决定每两年对规则进行修订,同时在赛场增加更多的监控设备。
北京冬奥会上,能捕捉时速高达90公里的超高速摄像机“猎豹”正式投入使用。“猎豹”能清晰地捕捉到每个运动员细微的小动作,通过视频回放反馈给主裁判。
“猎豹”高速摄像机有点类似于足球赛场的视频回放以及门线应用技术,再加上经过修订之后的短道规则十分明确,彼得·沃思根据规则加上视频回放综合判断,基本上能察觉队员的犯规动作,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判罚。
换句话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高 科技 监控系统的投入使用,才让北京冬奥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 。
因此,彼得·沃思并没有偏袒中国,也曾把我国运动员武大靖罚下去过。
还有一点,经过修订之后,短道速滑比赛增加了一条蓝线。根据最新修订的规则,如果运动员并驾齐驱,内侧运动员在蓝线范围之内,那么内侧运动员就要避让外侧运动员。发生碰撞时,则判罚内侧运动员犯规。
当两名运动员处于同一水平线,都在蓝线外的时候,外侧运动员要给内侧运动员留出足够的空间。千万不可弯道超车,更不能把内侧运动员挤入蓝线内,这也很好说明了刘少林为何会被判犯规。
可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上,国际滑联还没有制定相关规则,平昌冬奥会后,许多灰色地带的规则都得到了重新修改,裁判能做到有法可依。再加上高 科技 设备的介入,一时间让韩国队员适应不了。
在合理的规则与判罚下,没有获得奖牌那是技不如人。裁判严格一视同仁是好事,靠犯规投机取巧拿奖牌是在侮辱观众和自己。
网友纷纷评论:这已经不是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了!
当然,最怕的不是像短道速滑这种规则明确的项目,类似于滑板这种带主观评分的项目才是“重灾区”。
因为这种项目得靠裁判评分,每个人对于技巧和观赏性的理解不同,以至于分数有高有低。
怎样合理地利用规则,堂堂正正的同场竞技才是比赛原本应有的魅力。彼得·沃思与国际滑联制定的规则本身没有问题,就怕某些裁判没有一视同仁,或者是单方面的严格,只针对某些国家。
李文龙谈摔倒:对手不是故意的,你如何看待李文龙的说辞?
李文龙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意外摔倒,但是摔倒后并没有放弃,与队员配合尽全力完成比赛,而这次摔倒与以往故意拖拽不同,李文龙的这次摔倒确实是由于冰刀碰撞而导致的意外情况,因为碰撞双方都没有出现违规,而中国队由于碰撞后不利的一方,所以中国队最后被判进了决赛。
短道速滑作为冬奥会历来最受争议的比赛项目,摔倒这样的事情好像经常发生,在前几届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经常会被受到韩国运动员的恶意干扰导致摔倒,从而致使在这个项目上失利,但是这次李文龙的摔倒是不一样的,短道速滑过程中冰刀相撞是很正常的,因为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都在蹬冰,所以才会意外相撞,而根据短道速滑比赛的规则,在无犯规情况下,双方相撞导致摔倒,碰撞中受到不利影响的一方可以被判进决赛;这样的结果是符合规则、干干净净的。
不论是哪一届冬奥会,中国运动员一直都是干干净净地比赛,一切根据规则来完成比赛,就像李文龙在赛后采访时候说的那样,他只想尽力完成比赛,至于怎么判罚,那是裁判的事情,与运动员无关,所以在规则下,在干干净净的判罚下,中国队进入了决赛,这才是真正的竞技体育。
一直都很欣赏运动员的那股拼劲,他们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更是为了国家的荣耀,在李文龙摔倒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赶快站起来继续完成比赛,这是多么令人感动,也希望所有的裁判都能公正,所有的运动员都能遵守规则,营造良好的比赛环境,为所有运动员们提供一个干净、激情的比赛平台!
为什么裁判没有吹停李坚柔
是因为当时规则规定的是,在决赛过程中赛程过半之后,影响了奖牌人数的这种摔倒或者是犯规情况,才可以吹哨,起来重滑,而“当时赛程还没有到一半”。第二次发枪后,比赛顺利进行,选手们按照道次顺序依次列队滑行,但当比赛进入到第二个弯道处时,克里斯蒂内道强行超越方塔娜,使得前三名的选手全部摔出赛道,而暂列最后一位的李坚柔则成为唯一一名站住的选手。
随后裁判并没有吹停比赛,李坚柔也顺利地完成比赛,以45秒263的成绩率先撞线,夺下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也实现了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冬奥会“四连冠”的壮举,方塔娜与朴胜义分列第二、第三位,成绩分别是51秒250和54秒207,克里斯蒂被判犯规。
冬奥会冠军王蒙事迹,简介
王濛,1984年7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2006年都灵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冠军。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
1998年,王濛进入黑龙江省体校开始了职业生涯。2000年,16岁的王濛夺得全国九运会的短道速滑1500米比赛的铜牌,而后被上调到国家队。2002年,王濛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就获得了女子500米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2003年,王濛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与队友合作获得3000米接力冠军。2004年,王濛在世界杯上崭露头角,夺得了国内外数项比赛冠军。2006年2月,王濛参加第二十届都灵冬奥会,并以44秒345的成绩夺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金牌。2008年,王濛接连创下奇迹,成为短道女子500米世界第一人,开创了一个“濛时代”。
2010年2月,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先后在500米赛事的预赛及半决赛两度刷新奥运纪录,并在决赛王濛实现了对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的蝉联(冬奥500米两连冠),之后在重感冒的情况下获得女子1000米以及3000米接力的冠军,成为中国短道历史上第一个三冠王。2011年8月4日,王濛因参与中国短道速滑队内讧事件,被撤销王濛国家队队长的职务,取消她的国家队队员资格,但在2012年9月16日正式被允许复出。2014年1月16日,在上海备战索契冬奥会的王濛,在一节训练课上,因意外与队友陈德全发生碰撞后造成右脚踝两根腓骨骨折,而无缘索契冬奥会。
从女队陪练到短道一哥的武大靖:别对我耍阴招,我让你看不到影儿
“第一!我们第一个过线!武大靖,我武惟扬,所向披靡!”
2018年平昌冬奥会十三天“颗粒无收”的中国代表队,终于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赛道上拿到了首枚金牌。
武大靖,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以绝对优势碾压夺冠,太争气了。
这是中国在平昌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短道速滑男队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武大靖,创造了 历史 ,实现了零的突破,成为了中国短道速滑男子奥运会金牌的第一人。
那年的冬奥会着实不易,中国选手的对手不仅仅是别国的运动员,还有裁判。
这枚金牌,得来实在不易。
运用不同标准的判罚,中国许多有望夺金的运动员被莫名其妙地被严防死守在奥运奖牌之外。
整整十三天,中国优势项目短道速滑遭遇了 历史 上的“滑铁卢”——只收获了一枚银牌。
“今晚是最后一次夺金的机会!”
武大靖的决赛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最后一张王牌,成则扬眉吐气,失则折戟沉沙。
无数沉甸甸的压力和期待都压在了这个只有24岁的黑龙江小伙儿上。
2004年,10岁的武大靖被在冰面上驰骋的奥运冠军杨扬所打动,他开始了滑冰的冠军梦。
没有天赋,空有一腔热爱,武大靖吃尽了苦头。
小小年纪的他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脚流血了又痊愈,让本来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的父母刮目相看。
为了赶上最早的训练时间,为了不耽误学习,每天“起早贪黑”,凌晨四点就奔向冰场。
就这样,一天天重复着,一天天坚持着,他进入了省队,六年后,他进入了国家队。
不过,是以第十名的成绩。
第十名是没有资格参与国家大赛的,他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当女队的陪练。
虽然是短短的一年,但武大靖过得异常地艰辛。
每次训练,他都十分害怕,因为他是最后一名,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淘汰。
就像是一个在高空走钢丝的人,摇摇欲坠,稍有不慎,就坠入低谷。
但那还只是冰山一角,让武大靖更有压力的是女孩儿们的压迫。
短道速滑女队的水平都非常地高,长距离项目他不敌周洋,短距离项目范可新超过他。
“在每一个女孩都超过我的时候,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感觉自己被藐视了。”
这是对他自尊心的重击。
一年之后,留在训练场的他看着昔日的队友一个个离开他去参加国际比赛,他特别彷徨。
只有前六名才可以参加国家大赛,而他连替补的资格都没有。
武大靖不服,他不得不改变了。
他不是一个有天赋的运动员,耐力不好,身体爆发力也不行,他不得不更加拼命。
“好的办法有很多种,我想我选择的是最艰难的一种。”
每天看对手的视频,看队友的视频,看自己的视频,不断地比较,从错误的动作开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别人训练他训练,别人休息他也训练,每天什么事儿都不干了,心里只有训练,直到练得嘴唇发白,眼睛有重影。
后来在《向往的生活》武大靖做嘉宾的一期节目里,第一次看到他的脚,所有人都被吓到了。
那是一双被冰刀磨得伤痕累累,布满了伤疤,全是老茧,骨头关节异常地粗大,明显畸形的脚。
摔倒、撕裂、骨折,大大小小的伤,一直与武大靖如影随形。
所幸,憋着一股劲儿的他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后来教练李琰比赛回来都发现他变得不一样了,也因此他争取到了在世界杯比赛的机会。
2014年,首次征战索契冬奥会的他,夺得了短道速滑男子500 米 亚军。
2014年和2015年世锦赛,武大靖两次卫冕获得了短道速滑500米冠军。
回想起那一年的蜕变,武大靖感慨:
“ 要是没有那段艰难的日子,我现在可能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成绩平平的运动员。”
强势逆袭的武大靖终于在中国短道速滑队里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存在。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经历了索契冬奥会遗憾落冠的武大靖决心一雪前耻。
但是没想到韩国主场的冬奥会,竟会比得如此艰辛。
在1000米和1500米比赛中就连连失利,被判罚犯规。
其中有一次还是被韩国选手推出赛道,裁判的判定让众人大跌眼镜。
500米半决赛,领先滑行在前面的武大靖意外被裁判召回重新比赛,而那个时候,他已经滑了两圈半了。
更危险的是,全力尽出的武大靖此时的体力已经濒临衰竭。
“你要让你的对手看出你累了的话,那有可能你真的就是输了”
为了不表现出来,他就硬挺着,连教练递给他的衣服,他都拒绝了。
第二次比赛,武大靖还是凭着过人的耐力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一举拿下了小组第一,成功晋级决赛。
没人知道有多不容易,最后连对手都直言敬佩。
然而即使进入决赛,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场上还有两名蓄势待发的韩国选手。
“我们面对的,除了场上“危险”的对手,还有场下“危险”的裁判。要想夺冠,只有具备超越对手最少两个档次的绝对实力。”
扛着众多压力的武大靖不得不卸下包袱,放手一搏。
唯一避免犯规的办法,就是从头领跑到尾,不给对手和裁判留下机会。
而全程领跑,绝非易事。
但是,武大靖做到了!
“没有任何人能追上我!没有任何人能影响我。”
39秒584,武大靖创造了世界纪录,他以最酣畅淋漓、最霸气的方式夺得了金牌。
我武惟扬,所向披靡!
武大靖干干净净地拿到了第一,顶住了压力,取得了冠军。
平昌冬奥会上经历的委屈和不公都在那一刻消散殆尽了,这是最解气的时刻,也是最骄傲的时刻。
武大靖就此填补了 历史 的空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短道一哥。
然而武大靖一举成名之后,所有的争议也跟着来了。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结束之后2022年冬奥会来临之际,他承受着多大的期待就背负着多大的谴责。
“大众只会看成绩,他们不会去在意你运动时间的长短,不会在乎你身上伤病的困扰。”
“你比好了,人家只会说,啊,你训练得挺好;你一比不好,就说,啊,你成绩下滑了吧。”
但凡你成绩下滑一点,大家就埋怨你训练不刻苦,初心变了,拿冠军之后人飘了。
武大靖深有同感。
2019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决赛,被韩国选手黄大宪带到的武大靖,错失金牌;2021年短道速滑世界杯赛上,武大靖也再次受到黄大宪的使绊,滑倒出场。
深受不统一的比赛规则荼毒的武大靖有苦难言。
但不明真相的群众却进行了疯狂批判,舆论纷纷指责,对他的实力和努力表示质疑。
而武大靖对待这些争议的处理方式更加成熟了。
“输了就输了,我输得起,但是下次我要赢回来。”
滑冰对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兴趣爱好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他会以更成熟的心态迎接2022年的冬奥会,再一次扛下短道速滑队的责任,不仅是以运动员的身份,更是以队长的身份。
所谓运动员,是在绝大多数人都忍受不了的痛苦下,在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孤独下,为着一个自己根本决定不了的梦想在努力。
武大靖也不被理解着,但那又怎样呢,他拿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入场券,他还在继续前行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