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 北京奥运会-陈一冰参加奥运会
陈一冰的职业生涯
大器晚成
22岁时陈一冰才获得世锦赛冠军,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器晚成型选手。 北京奥运会时,陈一冰第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他在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中就站上了最高领奖台。2006年和2007年两届世锦赛上陈一冰都在吊环项目中夺冠,已经成为了新一任的吊环王。虽然成名较晚,但是陈一冰良好的运动天赋,出色的心理素质都让他成为了中国体操队最为可靠的一个夺金点。陈一冰除了吊环之外在其余及格项目上也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也保证了他能在男团和全能比赛中为中国队屡创佳绩。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介绍道:“陈一冰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气质非常优秀,他的两个最强的项目吊环和跳马也是我们男子体操队最需要的。” 竞技体育就是如此残酷,只讲实力,丝毫不管尊老爱幼,一批一批的队员在老去,一批一批的新人冒出来,更加年轻,条件更加优越,更加野心勃勃,训练总局的体操训练馆里,队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每个人的梦想都是当世界冠军。坚持到22岁才拿到世界冠军,需要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从1996年到2004年,整整8年的时间,我没有出什么成绩,这些日子里,我心里非常着急,那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亲友问我的训练和比赛,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窘得想找个洞钻进去。”陈一冰说。从1996年到2004年,是陈一冰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期。那时,陈一冰刚刚进入专业队并开始有比赛任务,然而让陈一冰困惑和痛苦的是一点成绩也没有。“那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就是那种感觉,好像一下子没有了目标了,看不到自己每天辛苦的训练是为了什么,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没有自信。”陈一冰说。 回想起那个时候,陈一冰还感慨万千。“练体操特别磨练意志。尤其在你很小的时候,就能经受这样的磨砺,是做别的事情所不能得到的。”陈一冰说。 北京奥运会 北京时间2008年8月18日,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进入到第二个单项决赛日的争夺。在首先进行的吊环决赛中,两届世锦赛冠军、中国“吊环王”陈一冰以一套如教科书般的动作得到16.600分,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本届奥运会上的第36块金牌。 伦敦奥运会 作为队长第一位出场的陈一冰发挥出色,打好了头牌。随后出场的郭伟阳顶住压力,即便出现了两个小分腿,可还是出色的完成了全部动作。最后中国队以275.9成功逆转,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蝉联奥运会团体冠军。卫冕的陈一冰在伦敦奥运会男子吊环比赛中无奈夺银,尽管赛后不少方面表示“惊诧”,但按照国际体操联合会的规则,中国队无法就这种情况提出申诉。英国BBC赛后对“陈一冰夺银”的报道中力挺陈一冰:“他用金牌的动作,夺得了银牌。”他输了金牌,但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虽败犹荣。 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3年辽宁全运会的结束,中国体操队又一次迎来退役时刻。在2013年12月26日,陈一冰在国家体操馆宣布正式退役。作为体操队队长,陈一冰代表退役运动员在现场发表了演讲。陈一冰说,竞技体育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自己在国外参加比赛的时候,不单单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中国。“当站在领奖台上,五星红旗升到最高处,那种自豪感是我一辈子难忘的,我特别感谢这个集体,在退役之后不管从事什么,我会将中国体操人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2015年9月,陈一冰加盟综艺《闪亮的爸爸》
奥运冠军陈一冰的实力如何?
说到陈一冰,他能成为国家体操运动员,与他这么多年的刻苦训练密切相关。他五岁开始体操训练,然后经常参加一些比赛。由于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陈一冰被专业体操队挖掘出来,进入专业体操队进行训练,在体操方面越走越远。在专业体操队的训练过程中,陈一冰的成绩依然突出,那时他已经成为了优秀的运动员。
22岁时,陈一冰获得了世界冠军,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器晚成者。在北京奥运会上,陈一冰第一次站在奥运赛场上,也是他第一次踏上奥运会得最高领奖台。2006年和2007年,陈一冰在两届世锦赛吊环比赛中夺冠,成为新的吊环王。虽然成名较晚,但陈一冰良好的运动天赋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成为了中国体操队最为可靠的一个夺金点。除了吊环,陈一冰在其他传球项目上也有很高的水平,这也保证了他能在男子团体和全能比赛中为中国队取得巨大的成就。
陈一冰退役时曾在演讲中说,竞技体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他在国外比赛时,他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中国。我相信,每一位运动员站在体育场的领奖台上,听到中国国歌,身披国旗领奖时,内心的自豪溢于言表。
陈一冰他用最完美的动作诠释了吊环王的魅力,一套金牌的动作,无懈可击的表现,取得了好多人的认可和欣赏,他能成为一名国家级体操运动员,和他这么多年的辛苦训练离不开关系,虽然陈一冰退役了,但他是很多体操运动员的榜样,陈一冰是我们心中最好的。他是当之无愧的吊环王,无论实力还是素质,他都是完美的。希望我国新秀运动员能努力训练,也能成为他那样为国争光的人。
陈一冰在北京奥运会上夺金的男子项目是
陈一冰在北京奥运会上共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男子吊环两枚金牌。
2008年8月12日,陈一冰和队友杨威、、肖钦、邹凯、黄旭以286.125分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10枚金牌;
2008年8月18日,陈一冰以16.6分获得了男子吊环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36枚金牌。
希望能帮到你~~
伦敦奥运会陈一冰为什么没拿到吊环金牌啊,动作那么完美,怎么得分却低于外国选手阿 太可惜了
其实这届奥运会有很多针对中国的,比如国旗被放下面,丁宁发球判罚,羽毛球女双被取消资格,王鑫要求擦地裁判不同意导致脚扭伤,自行车金牌被取消等等。其实仔细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的体育正在飞速崛起,垄断了一些项目,为了使这些更有看点,不得不改规则等等,相信楼主知道“羡慕嫉妒恨”这句话,正是中国的强大招来了别国的嫉妒,甚至是恨意。但中国的实力就是摆在那,任你怎么黑影响都不大,我个人认为这次伦敦的奥运会很失败,跟北京奥运会简直不能比,特别是裁判的不公正。
想开点喽,中国最强,针对我们也很正常,我们要蔑视一切,神马都是浮云!!!
2012l伦敦奥运会吊环陈一冰为什么输给巴西了
原因太多了,毕竟是人为地打分,实力相近的情况下,没有天时没有地利很难赢,而且陈一冰运气也不好怎么第一个上场,裁判按标准给分的话,到了后面看到那套出彩的就打松啦,而且人家是巴西人,激励一代人,给他这块金牌能激励多少巴西人关注体操呢,而且下届奥运会也是在巴西。总之,陈一冰在我们心里永远都是吊环王。
伦敦奥运会吊环裁判为什么可以明目张胆的黑我们陈一冰?难道没人管的啊,他们良心上过得去吗?
陈一冰在本次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单项吊环决赛中的一套动作,从环上动作到下法可以说无可挑剔。央视解说员也在巴西运动员的得分出来之前说道“巴西运动员的得分不会超过陈一冰”,就连我这个外行也认为陈应该拿金牌,但是就是这样一枚“已经到手”的金牌却不翼而飞,戴到了巴西运动员的脖子上。确实让国人不爽。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陈一冰第一个出场。 在此类运动项目中出场顺序对于运动员的最后成绩有很大影响,总体来讲是越靠后出场越有优势,因为后出场者可以“看情况”。如果前面运动员表现很好,那没的说,动作难度就不能太低,否则胜算不大;一旦前面的主要对手表现不好或者出现了失误,后出场的运动员就可以选择难度较小,把握较大的动作。而陈一冰第一个出场,在难度较高的同时完成质量也很高,而裁判如果打了高分的话其他运动员就没的玩了。所以给的完成分不是太高。 2.双重标准。 众所周知,由于体格特点等原因,体操是亚洲尤其是东亚像中国、日本等国的强项,而国际体联也一再修改规则(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限制中国),但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体操运动的发展。而西方国家心理的不平衡导致国际体操比赛中一再出现此类争议。本次裁判不公就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3.潜规则 下届奥运会的举办国为巴西,而本次超过陈一冰夺冠的也是巴西运动员,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我认为不是。虽然巴西运动员在本次吊环决赛中表现出色,但是相对于陈一冰的表现还是要略逊一筹(难度分、环上动作规范程度、吊带抖动程度、下法等)。但是他却得到了裁判的青睐并最终赢得冠军,个中原因真是耐人寻味(你懂的)。 综合以上几方面原因导致本次吊环决赛陈一冰只拿到银牌。当然第一点原因是很次要的,后两点因素才直接导致了这一结果 (个人观点#^_^#望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