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场外资讯

丹尼博伊尔奥运会

本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是谁

丹尼博伊尔奥运会

开幕式导演是英国国宝级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和丹尼·博伊尔

史蒂芬·戴德利

英文名:Stephen Daldry 其它名:史蒂芬·道瑞 生 日:1961年5月2日星座:金牛座 出生地:英格兰性别:男 职业:导演,制作人,演员在戏剧声名鼎丰的英国,出产像史蒂文·戴德利这样具有浓郁人文气质的导演并不奇怪,更不用说他本人即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舞台剧导演。对表演的精准追求和人性的细节刻画是他得心应手的招牌,说起来,他执导过的**从充斥着阳光的《比尔·艾略特》到分析人性的《时时刻刻》,再到奥斯卡的大热门,以反思二战为题材的《朗读者》,算得上少产,但皆为经典之作。

丹尼·博伊尔

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1956年10月20日-)是一位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导演与**制作人,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他以执导《迷幻列车》(Trainspotting)、《28天毁灭倒数》(28 Days Later)和《太阳浩劫》(Sunshine)等**闻名,并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获得包含奥斯卡最佳导演在内的诸多奖项。

2012奥运(伦敦之夏)

2012年,伦敦迎来了一场盛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这是伦敦历史上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三次举办奥运会。这场奥运会被誉为“伦敦之夏”,是一场集体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盛会。

筹备工作

伦敦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从2005年开始,历时7年。在这7年中,伦敦市和英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场馆、交通、安保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建设。

为了让奥运会更加顺利地进行,伦敦市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包括修建新的公路、铁路和地铁线路,改善市内的交通状况。此外,伦敦市还加强了对城市的安保工作,确保奥运会期间的安全。

开幕式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在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伦敦鲍里斯·约翰逊和国际奥委会雅克·罗格分别致辞,欢迎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观众来到伦敦参加奥运会。

开幕式上,还有一系列精彩的表演,包括英国历史上的重要和人物的再现、英国流行文化的展示等。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世界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烟火表演”,将整个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点亮成一片绚烂的色彩。

比赛项目

伦敦奥运会共设有26个大项、39个小项,涉及到36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田径、游泳、体操、篮球、足球等项目。

在田径项目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惊人的速度连续夺得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项金牌,成为了本届奥运会的焦点人物。

在游泳项目中,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再次展现了他的实力,夺得了男子200米、400米、800米自由泳和4×100米、4×200米自由泳两项金牌,成为了本届奥运会的另一个焦点人物。

在体操项目中,中国选手在男子团体、男子个人全能等项目中夺得了多项金牌,展现了中国体操的实力。

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嘉宾

保罗·麦卡特尼担任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压轴嘉宾2012年06月14日15:09腾讯音乐[微博]我要评论(0)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6月4日,前The Beatles(披头士)乐队成员Paul McCartney(保罗·麦卡特尼)在接受BBC 5 Live访时承认他将担任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压轴表演嘉宾。据悉,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于7月27日举行,曾担任《猜火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Danny Boyle(丹尼·博伊尔)将担任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总监。

另外,英国当地时间6月4日,英国女王伊(微博)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音乐会在伦敦白金汉宫门前举行,现场观众多达12000名,保罗·麦卡特尼担任压轴演出嘉宾,他共演出了五首歌曲。Stevie Wonder(史蒂夫·旺达)、Elton John(艾尔顿·约翰)以及Kylie Minogue (凯莉·米洛)等众多明星皆参与这场盛会。(文恺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我谈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奥运开幕式已于28日早七点结束,听着周围对这届奥运会褒贬不一的声音我想谈谈自己对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看法。

28日凌晨四点,彻夜等候的我终于在网上等到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伴着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名句:“别害怕,这岛上众声喧哗”的激扬朗诵,奥运会拉开了帷幕。舞台上绿油油的草地和潺潺流动的溪水把人们带回旧时的英国田园。为了追求更加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也就是曾指导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丹尼·博伊尔别出心裁的搬上了12匹马、3头牛、70只羊和3只牧羊犬,让观众亲身感受到农耕社会的绿色与愉悦。

随后六座烟囱拔地而起,人们也紧跟历史脚步从恬静的小农时代到了繁忙的工业时代。纺织工人、矿工、钢铁工人、工程师逐一登场,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工厂”的场景被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765年珍妮纺织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出现,18世纪中叶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让英国从手工劳动走向了机器生产时代。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气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世界也步入电气时代,工业的重心也由轻工业转变成重工业。发电机问世后,相继发明了电灯、电话、汽车和飞机等。即便是当今高科技的现代化生活也离不开那时的发明创造。

这些技术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 ,同时工业革命也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兴起,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然而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誉和昌盛,也给英国带来了战争。英国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牺牲了很多为国捐躯的士兵,奥运开幕式仪式虽然是个喜庆兴奋的日子,却仍旧不忘在舞台上留出时间悼念那些已逝的亡灵,肃穆而立的士兵,怒放的红色**都更让我们明白了和平的可贵。

二战后,英国在战争中受到了重挫,为了恢复发展社会,英国首相丘吉尔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建立了社会制度,为公民提供了一张社会保护网,以此刺激人民生产积极性。舞台上装扮成护士的表演者和推着病床的助理员工,象征着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国家的身份。政治和文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英国正是想通过奥运文化向世人证明其政治体系的优越以及世界大国的地位。无论我们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评价,单纯就奥运会而言,通过如此诙谐的表演展现国家整体特色未尝不是一种成功一种创新。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参与演出的表演人员并非舞技高超的专业舞者,他们都是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不用职业舞蹈演员,让医生护士们本色出演,倒是添加了些真实感和亲切感,倡导了全民奥运的精神。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无论你是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职业,奥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舞台上的表演队伍除了有护士医生外还有GOSH儿童医院的300多名孩子,在台上给这些孩子讲故事的女士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奥运会告诉我们英国不仅是像“黑暗的撒旦磨坊”般的工业大国,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的童话王国,《彼得潘》《哈利波特》《查理与巧克力梦工厂》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都来自英国,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通过这些读物有了某种密切的联系。奥运会不仅是成人的盛会,也是孩子们的乐园,这便是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主题“激励一代人”。

英国不仅拥有优秀的童话,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和**明星。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都是英国人,在英国**中与奥运主题关联最密切的就是1982年获得奥斯卡奖的《火战车》,它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一个犹太大学生为了消除种族偏见,一心想取得奥运会百米金牌为犹太同胞争光,最后他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奥运冠军。这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翻拍了《火战车》中的经典桥段,其中“憨豆”亲自现身,以一场壮烈的“幻想”将全场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然而,正是这段“恶搞”背后, 透露出奥运会的坚持、平等精神。我想当那段熟悉的插曲响起时,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奥林匹克的自强不息精神,同样也是英国**工业发展的永不停息。

英国是个多元化开放国家,说到**不得不说那部风靡全球的《007》系列,而说到英国历史文化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女王。女王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和宗教领袖。把007和英国女王联系在一起变成了这次开幕式的一个亮点,伊丽莎白以“跳伞”的方式空降伦敦碗,成为了史上年龄最大的邦女郎。女王到场后,乐团唱起了英国国歌《God Se the Queen》。可见女王即使没有实权却仍旧受到所有英国国民的尊重,这也说明了英国皇室在英国文化外交活动以及国民精神上的元首作用。

英国音乐对世界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上个世纪60年代音乐风格主要以乡村田园为主,70年代朋克、摇滚开始流行。奥运开幕式上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几乎全部囊括,甲壳虫、滚石、皇后,各种曲风朋克、电子、说唱无一遗漏。

压轴环节原甲壳虫成员保罗经典重现,再度演绎了那首曾经甚至现在一直感动数人的《Hey Jude》,这个环节让我激动的落泪,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几乎每次必点。这首歌是保罗于1968年为列农五岁的儿子Julian写下的,目的是鼓励Julian在失去父爱的情况下也能坚强勇敢的生活。这首歌也告诉我们每一个都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和梦努力的活着,不要沮丧不要放弃。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首经典励志歌曲重新唱响在奥运赛场上,表达了英国人对奥运和平顺利举办的美好祝福,当全场8万多人跟着一起合唱的时候我想你们很难理解我当时的心情,虽然不在现场,虽然只是隔着网络,但这首歌带来的冲击力绝对可以穿透一切的震撼着我,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你无法想象他挚爱的一首歌在代表全世界荣誉竞争的奥运会上、数万人跟着倾情合唱的情况下给他带来的刺激和感动,更何况是这由这首歌的原唱演绎的。虽然保罗如今已经68岁,在那么宽广宏伟的“伦敦蛋”里唱的没有年轻时那么完美,但仍然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的经典,就像迈克杰克逊,像家驹,这些人就算死了不在了也仍旧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保罗宝刀未老,整个运动场的人的情绪都被他带动了,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最大的热情祝福着奥运,表达着自己的兴奋。

没有北京奥运会浮夸华丽的开场,也没有水立方鸟巢的精致宏伟场地。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这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不好看。单凭舞台特效够不够绚烂来评价其奥运会开幕式成功与否未免太过片面。正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件事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品味。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国家拥有最好的,但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理想的乌托邦中,在努力发扬本土优秀文化时也应该看到别人优秀的地方。这才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长远之计。在我看来每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所举办的奥运风格和其努力造就的奥运精神也有所不同,伦敦奥运会尽管不够气势磅礴不够雍容华贵但它敦用真实质朴的风格向全世界宣布伦敦的发展影响着世界。

最后,衷心的祝福奥运会顺利举行,中国健儿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如果帮到忙了望纳。

伦敦奥运会过程日记

快乐的“小人物”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在场外感受到“小人物”们热情参与奥运的快乐。

这些“小人物”们,有的是志愿者,年轻抑或年老,他们默默地为奥运服务,连开幕式电视转播都无暇观看,却依然满脸微笑,坚守自己的岗位。看得出,他们是快乐的;有的是普通市民和游客,他们手里没有开幕式的门票,却毫不沮丧,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走上街头参与奥运狂欢。看得出,他们是快乐的;有的是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他们未等开幕式结束,就得提前离开现场,但他们余兴未了,在场外展示着身上的盛装,频频与人合影。看得出,他们是快乐的。

在开幕式举行前,总导演丹尼·博伊尔花了4个小时与参与开幕表演的志愿者一一握手,感谢他们的支持与付出。应该说,这并非作秀,而是体现了对“小人物”们的尊重。

各种各样的“小人物”们是“全民奥运”不可或缺的基石。“小人物”们虽然小,可他们的快乐指数一点儿也不低。因为,只要参与了,就是快乐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