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vs李佳薇悉尼-王楠vs李佳薇2004奥运会
巅峰时期的王楠到底有多厉害?
巅峰时期的王楠有多厉害呢?答案应该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大满贯的成就,我国的乒乓球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而且一直以来我国的乒乓球在国际上都很有成就,无论是男乒乓球比赛还是女乒乓球比赛,我国的实力都是居上的,而那时候的王楠的实力和成就都被很多人看在眼里,特别是在悉尼奥运会上,她是我国唯一获得两枚金牌的运动员并且实现了?大满贯?,可以说,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就是她人生的辉煌时刻。
一、球技精湛能获得如此高成就的女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自然也是相当厉害,作为继邓亚萍之后,我国第二个实现大满贯的女乒乓球运动员,她在比赛场上的精彩表现观众们都看在眼里,她就球技着实精湛,在接发球上都表现得十分精彩,而不仅如此,她也是很能把握住比赛的节奏,这是十分可贵的。
二、开启?王楠?时代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胜利就迎来了?王楠?时代,她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她的实力,而这一切是离不开一直以来她的艰苦训练的。众所周知,运动员的训练都是非常苦的,那么,也正是因为昔日一直努力的王楠才能成就如今为国争光的王楠,她在赛场上留下的精彩瞬间都值得我们称赞和自豪。
三、不言放弃王楠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低谷,那个时候不仅仅是王楠一个人的低谷,而且是整个中国的乒乓球都陷入一个比较沉迷的状态,但是之后的雅典奥运会还有世界杯上,她又重新把中国的乒乓球带回了原先的高度,一个人的成就也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实力。
乒坛奥运四代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陈静、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四代奥运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一、发球:
陈静:发球多变,尤其是她的正手高抛发球发得很好,擅长发对方正手长球让对手拉起来之后进行弹压,这一招在88年和96年奥运女单决赛都曾给李惠芬和邓亚萍很大得压力。
邓亚萍:比较平淡,有时容易出台,质量不算太高。
王楠:不错,质量比较高。落点变化很多。
张怡宁:比较平淡。
PK:陈静>王楠>张怡宁>邓亚萍
二、接发球
陈静:手段比较多且质量高。
邓亚萍:办法也比较多,尤其是她经常敢于接发球抢拉,还能用反手进行切、拱和挑。不过93年世乒赛输给井俊弘的比赛主要是由于接发球出问题。
王楠:比较稳,控制质量高,摆短是她的绝技!但变化比较少。悉尼奥运赛后就曾被蔡振华批评接发球胆量太小,后期半出台球上手很快。
张怡宁:胆量比较大,但摆短质量不是很高,后期更多作用反手快拨形成上旋球,手段较单一。
PK:王楠>陈静>邓亚萍>张怡宁
三、发抢
陈静:正攻不算太积极,第一板抢攻主要*反手生胶先弹起来。
邓亚萍:虽然发球不算最棒,但她的发抢确实最凶且命中率最高的。
王楠:平时不算很积极主动,但经常在关键时候用这个战术,前三板能力不逊于目前的女乒任何人,而且侧身速度非常快。
张怡宁:也不算很积极,发球之后两边照顾的意识比较强但抢攻意识一般。
PK:邓亚萍>王楠>陈静>张怡宁
四、正手
陈静:能拉能打,与很多反手生胶的横拍选手比起来,她的正手相当不错,尤其是一板爆冲在96年奥运打了邓亚萍很多个措手不及。
邓亚萍:正手快攻的能力至今无人能比,速度快、角度大、力量足,不过拉球能力稍逊。
王楠:旋转很强,角度很刁钻,但力量不足。
张怡宁:比较全面,其鞭打动作很有男子味道,力量虽然不算很大,相持能力却是四人中最强的。
PK:邓亚萍>张怡宁>陈静>王楠
五、反手
陈静:反手为生胶,弹击力量比较大,但稳定性不是很好。
邓亚萍:反手用755长胶,能攻善守,变化比较多,把长胶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不足之处是一旦被对手熟悉,反手便成为对手重点攻击的目标。
王楠:善于制造旋转和节奏,并利用左手之便拉开角度创造机会,左手撕右手正手大角度另太多人疲于奔命。
张怡宁:防御能力天下第一,还善于利用落点变化和旋转变化调动对手。
PK:张怡宁>王楠>邓亚萍>陈静
六、手感
陈静:从她精湛的前三板技术来看,她的手感应该非常好,不过她的借力球没有其余三位好。
邓亚萍:她的早期更多的是以自己的主动发力进攻为得分手段;后期随着李菊王楠等人的弧圈球打法的冲击,她开始增加了以两面封堵的打法,用她良好的手感来控制对手的弧圈球的施展。虽然台内控制能力没有陈静好,但她的动作却是四人中最多的,效果非常好。
王楠:没有良好的手感,她的这种以旋转和节奏变化为主的打法就很难发挥。表面上看私没有什么力量,但实际上她的球却是四人中最转的,这就是手感的功力。
张怡宁:看似被动的防守能够把对手调动起来,这说明她手上的感觉也非常好。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七、攻防转换
陈静:虽然她是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但我感觉她的快攻主要体现在她的力量与控制之上,受身高影响,她摆速不算很快,攻防转换有点慢。
邓亚萍:摆速很快且步伐好,因此虽然她的防守能力不是很好,但比赛中对攻防转换的感觉很出色,因此被动转主动的能力也很强。92年奥运女单决赛对阵乔红的最后一个球就给我非常深的印象,当时乔红正手弧圈冲她的反手出了高球,乔红一板没有杀死,却被她很快地发力反攻而得分。
王楠:虽然速度不快,但她的反手借力和减力的能力很强,善于利用旋转和节奏化被动为主动。
张怡宁:凭借出色的防御能力和两面摆速,她在比赛中常常后发制人,在对手先发起进攻的情况下把对手调动得疲于奔命。
PK:张怡宁>王楠>邓亚萍>陈静
八、心理素质
陈静:当年的一张选票把自己送上了奥运会,可以看出陈静的胆量和气魄,而她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比赛就获得女单奥运冠军说明她有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不过,在退出国家队之后,03年队玄静和、06年队邓亚萍的比赛中她还是显示出她在登顶的关键比赛中有咬不住的情况出现。
邓亚萍:一个意志和求胜欲望非常强的选手,不管大小比赛都非常认真对待,越是关键时刻越敢于出手,落后的时候永不言败。最为明显的就是96年奥运女双对陈静/陈秋丹以及决赛对刘伟/乔云萍的比赛,多次大落后仍能反败为胜。不过,她最大的问题是有时自视太高,把太多的压力往自己身上压,这也是造成她在91、93和94年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她的后期有了很大的改善。
王楠:大家对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悉尼奥运对阵李佳薇的比赛了,大家都以为她要输的比赛,她却很平静地赢了回来。她就是这样的:表面上看总是微笑,其实内心很坚强;对胜负看得比较开,但关键时刻总能大胆出手。
张怡宁:刚刚出道的她没能夺冠主要就是心理素质太毛躁,不过现在改善了许多,多年媳妇之后终于熬成了婆。代表作是05年全运会赢王楠的这场球。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九、双打能力
陈静:与焦智敏(同样是左手横拍)合作获汉城奥运亚军,与胡小新合作获89年世乒赛女双亚军,与陈秋丹合作在96年给邓亚/萍乔红制造了一轮恐慌。由于她的前三板和台内控制能力很强,所以其实她的双打能力应该不错,可惜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邓亚萍:与乔红合作获两届世乒赛、两届奥运女双冠军,与杨影合作获一届世乒赛女双冠军,还跟孔令辉合作获两届世乒赛混双亚军、两届亚运混双冠军(其中一届与韦晴光合作)。由于她速度快,善于在近台快攻,而且手感、台内球都很好,步伐快,战术意识强(很多时候同伴都听她的指挥),所以是很好的双打选手,比较适合跟很多选手合作。不过反手面对对方男选手回球稍显吃力。
王楠:分别与李菊、张怡宁合作共连续获得五届世乒赛和两届奥运会女双冠军,还跟马琳合作获得世乒赛混双冠军,和王励勤合作获得过亚运会混双冠军。台内控球能力和防守能力都很好,善于给同伴制造机会。
张怡宁:与王楠合作获两届世乒赛和一届奥运女双冠军。由于发接发和台内控制能力在不算很出色,所以初期她的双打成绩不好,直到跟王楠合作,王楠能够为她制造进攻和相持的机会,成绩才好了起来。
PK:王楠>邓亚萍>陈静>张怡宁
十、战绩
陈静:她的前期是一个战国七雄的时期,她、焦智敏、何智丽、戴丽丽、李惠芬等队友,加上梁英子、玄静和、李粉姬等,没有一个能够一统天下,她自己也没有做到。88年的奥运女单金牌其实有点运气的成分,如没有87年的让球风波、如没有她自己的毛遂自荐、如没有教练的大胆一搏、如没有焦智敏半决赛的让球,最后这块金牌花落谁家还真是难说。她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分别代表两个协会获得女单的冠亚季军,跨度达12年之久,这目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她又是四人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少的,仅获得两届世锦赛女团冠军和一届奥运女单冠军。从对外战绩来看,89年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和93年女单决赛完败于李粉姬、玄静和使她的运动生涯黯淡了许多。
邓亚萍:她是90年至年国际乒坛的绝对统治者。在这段时间里面,她除了失手于93年的井俊弘和94年的小山智丽之外,包揽了所有国际大赛的女单冠军。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统治不仅仅在于大赛,国际公开赛、国内比赛她都很少丢掉冠军,尤其是缺少国内新手参加的国际公开赛上她几乎都是大包大揽地一次次夺冠。个别国内新手可以在国内比赛中赢她一两次,但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她从来没有输给这些小师妹。外国协会的选手能够赢她的只有几个,朝鲜的李粉姬(89年世乒赛女单四分之一)、余顺福(91年世乒赛女团决赛),新加坡的井俊弘(93年世乒赛女单),日本的小山智丽(94年亚运女单决赛,香港的齐宝华(90亚运女团半决赛)、陈丹蕾(94年亚运女团决赛),匈牙利的巴托菲与瑞典的斯文森,(都是公开赛),而且她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跟邓亚萍碰头的时候赢之后就再也没有赢过了。从这点来说,邓亚萍确实征服了对手、征服了乒坛,成为无可争议的女皇。
王楠:王楠一共获得了24个世界冠军,已经保持了十年之久,刚刚才被马龙超越;邓亚萍和张怡宁都没有取得过世乒赛混双和亚运女双冠军,王楠几乎所有冠军都取得过;邓亚萍的世锦赛女单三冠王不是三连冠,但王楠获得了国际乒联办法的女单奖杯复制品。从这点来说,王楠比邓亚萍更成功。但是,王楠在她出道的年份里,先被邓亚萍一直压制后因邓的退役而当上主力;跟李菊相持了两年左右才占据了上风;接着张怡宁的横空出世差点让她丢掉自己的第一个女单世界冠军;张怡宁彻底成熟之后她交出了女队****的宝座。然而,王楠的低调内敛正是她的高明之处。她接班的时候被指责没有杀球,却凭借自己的微笑取得女单三连冠、奥运双冠和一系列的大赛冠军。国际大赛成绩丝毫不输给邓亚萍。不过,从国际上的对手来说,这个时期的朝、韩已经没有了90年代初的实力和杀气,海外乒团的实力也因陈静、小山智丽的老化而显得整体不错、尖子不尖,客观上给她创造自己的时代制造了条件。02年釜山亚运会之后爆冷输给过一些外协会成员,不过07年重新回到一个高峰,世界杯战胜张怡宁夺冠。
张怡宁:从99年的大好局面被翻盘到03年追平之后却在决胜局晚节不保,张怡宁在她参加的前三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都输给同一个人,那就是王楠。04年奥运和05年世乒赛女单冠军是她开始自己的时代的标志。虽然在国内赛场上还远远没有到达邓亚萍当年的胜率,但她至今在国际大赛女单比赛中还没有失手于外协会选手的记录。仅仅2000年吉隆坡上的徐竞、04年多哈的梅村礼以及02年釜山的李恩实石恩美让张怡宁有大赛输球的记忆,05年更是创造了只丢一个公开赛女单冠军的好成绩,07年因为技改波动了一年被郭跃夺走了世乒赛女单冠军,08 09年也是笑傲乒坛了。不过,这几年也是中国女乒无比强大的年代,外协会能够像伊藤美诚这样对中国队有很大威胁的几乎不存在,主要都是队内竞争。但是大满贯后还是输给过生胶打法姜华珺四次。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综合战斗力:
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乒乓球选手李佳薇是什么样的选手
李佳薇1981年出生于北京。我从6岁开始学习乒乓球。右手握拍是正手橡皮和反手的特殊练习。启蒙教练是她的父亲李万祥。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13岁的李佳伟加入了北京乒乓球队。张怡宁和郭燕,以及奥地利的刘佳,新加坡的张和李佳薇也加入了李佳薇的行列,他们在几个小时后开始一起练习。和对方在一起需要什么样的心情?
我对北京队的发展并不期待。李佳薇的特赛并不热门。我想加入国家队,但是还很远。这是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李佳伟看上了新加坡教练,开始了海外军团生涯。那年新加坡教练看到张怡宁。北京队的教练说不要放走任何人。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李佳伟带回了家。李佳伟来新加坡时间不多,马上打主力。
李嘉伟的经典代表作是《王楠》中的几场战争。在大魔王巅峰时期,能把她掀翻的人屈指可数,尤其是外国运动员。李佳伟能够四次击败王楠,功勋卓著。1996年亚洲杯团体赛,年仅15岁的李佳薇以233.36万轻松击败王楠。2001年女乒世界杯单打比赛,王楠0-2不敌李佳薇。职业生涯最大的胜利来自雅典奥运会八强。李佳伟以4:1击败冠军王楠。职业生涯第一次进入奥运会前四。2008年韩国公开赛,李佳伟4-3击败王楠。当然,王楠在悉尼奥运会上挽救了六局,淘汰了李佳薇的心。并在2004年、2006年、2007年三届世界杯上击败了李佳伟。虽然举办过多次公开比赛,但王楠的成绩还是很有优势的。在雅典,李佳薇和北京奥运会,她都进入了单打半决赛。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这是国外选手最好的成绩。李佳伟29岁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跨越了中国队的大山。李佳伟用了14年,没玩。2010年莫斯科世锦赛团体决赛,李佳玮在这里力压冯天薇,破掉刘和丁宁两分,王跃谷战胜刘。新加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李佳薇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第四名,这也是新加坡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在男单比赛中,苏西诺淘汰头号丹琳后,进步神速,进入前四名。四强不期而遇,成为情侣。五年恋爱失败。李佳薇选择在北京奥运会后退役。有传言说她和李翔的前夫李厚霖有一腿。婚后,她为富商李超揭开了神秘新郎的面纱。李佳薇生完孩子后选择了回归。命运偏爱李佳薇。她婚后回归一举夺得世界冠军,是对她的最好回报。对王楠和李举的怨恨。王楠和李菊结婚了吗?施志浩的现任妻子李对伊宁解释说,可以走了。去看王韬和刘,邵和宁泽涛的冲突。
王楠,跨度10年的乒坛
2020年世界杯,身份已经转为运营者的王楠,亲眼见证了陈梦的突破登顶以及樊振东所缔造的“新纪录”,圆满完成了转型后的新挑战。而在运动员时期,属于她的“天后时代”,同样是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开启。
一个时代的建立,往往是从一场比赛开始。时间拉回到19年曼彻斯特世乒赛,一代乒乓女皇邓亚萍第三次获得世乒赛冠军,风头一时无两。就在这届世乒赛上,在团体赛中一直扮演替补角色的王楠,在单打比赛中连闯数关步入决赛,对阵邓亚萍也是在先胜一局的情况下1比3告负。
精彩的起步为王楠日后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之后,随着邓亚萍逐渐淡出,女乒更新换代全面提速,王楠、李菊、杨影等年轻选手开始在国际赛场上高频率出镜。19年第二届女子世界杯,国乒派出了王楠、李菊和王晨的阵容,当时“海外兵团”虽余威尚在,但是结合一系列比赛情况,外界普遍看好王楠或李菊将获得世界杯冠军。
果然,王楠在半决赛成功阻挡了当届黑马、代表新西兰出战的前中国选手李春丽,面对女乒中罕见的日直单面拉打法,王楠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赢三局胜出,成功跻身决赛,而她决赛的对手,正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突出代表人物——李菊。李菊打法大开大合,击球质量当时罕有其匹,王楠则胜在韧性,常常能够后发制人,王楠的这份特质也让她在21分制时代屡屡缔造了“落后翻盘”的经典。这场决赛也不例外,前三局李菊2比1领先,王楠穷追不舍将扳平后,又在决胜局0:8落后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将逐渐逼平,最终以21:17锁定胜局,成为“后邓亚萍时代”第一个拿到女单世界冠军的运动员。
翌年,王楠再一次在决赛中击败李菊,蝉联世界杯冠军。紧接着的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王楠趁势而上,一举夺得女单和女双冠军,成为中国女乒新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她又独得两金,成为继邓亚萍之后的第二个女乒大满贯。
进入大球时代,王楠延续了强势,2001年大阪世乒赛,她一路过关斩将,蝉联女单、女双冠军。几乎没有人想到,王楠很快遭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冲击:2002年釜山亚运会,王楠在团体决赛中连丢两分,导致队伍负于朝鲜队,单项赛上又连连失守,全线溃败。令人欣慰的是,2003年巴黎世乒赛王楠卷土重来,一举囊括女单、女双和混双金牌,但是好景不长,王楠又很快陷入了低迷,眼看奥运年就要到来,王楠终于在年底世界杯上走出了低谷。
2003年世界杯,王楠赢得并不轻松,小组赛中她2比4不敌32岁的老将高军,只能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出线。好在她及时调整了状态,先后击败鲍罗斯和帖雅娜步入4强,半决赛面对一周前刚刚在总决赛上战胜了自己的张怡宁,王楠用时不到半小时就4比0干净利落地取胜。决赛面对刚刚拿到了总决赛冠军的牛剑锋,王楠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近台快速抢拉,成功遏制住了对方高质量、强旋转的特点,4比1,王楠第三次捧起世界杯,成功回击了外界对她的种种猜测和怀疑,重振“大姐大”雄风。
然而,新时代正悄然而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王楠在1/4决赛中不敌老对手李佳薇,张怡宁夺得女单冠军,走出“改朝换代”的第一步。2005年,王楠又在上海世乒赛上爆冷出局,之后的全运会,她在女单决赛中3比4负于张怡宁,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属于王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王楠很快又打消了外界的质疑,2006年,思想更加成熟的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段黄金周期,之后的两年时间内保持“外战不败”,并在2007年世界杯上再度登顶。无论是半决赛对阵帖雅娜,还是决赛对阵张怡宁,王楠打出了近年来的最佳状态,以两个4比1再度登顶,第4次捧起世界杯,为征战北京奥运会增添了重重的砝码。
北京奥运会,王楠夺得团体冠军和单打亚军后,带着24个世界冠军的纪录正式退役,2007年世界杯也就成为了她最后一次在三大赛上单打夺冠。始于19,终于2007,王楠的单打,跨度整整十年。
李佳薇的相关报道
李万祥,一个被中国乒乓球队教练李晓东称为“乒乓伯乐”的基层教练。但就是这样一个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基层教练培养出了郭焱、李佳薇、张雪玲等名将,在他培养的弟子中曾经一批12个孩子中有11个被输送到专业队,这样的高成材率是许多教练甚至国家队教练所无法企及的。
李万祥的运动员生涯的顶峰也就是入选过乒乓球队青训队,曾经的世界冠军梦想在一次意外受伤之后破灭了。他把希望寄托于弟子身上。受伤退役后,他随即托朋友以700元优惠价买了一张红双喜球台,又花了325元买了1300个乒乓球,靠这些家当在自己家中办起了乒乓球班,免费教孩子们打球。12平方米的家被改造成训练室,而家里的家具被搬到临时修盖的平房里。妻子和女儿被他打发到母亲那里,老少三代挤在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小平房里。
这样一折腾就花掉了1000多块钱。这笔他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巨款”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北京家庭一年的收入。
墨绿的球台成了梦想的摇篮,也成了他的床,他在这张床上一睡就是3年多。家人支持了他3年多,上海的姐姐姐夫也接济了他3年多。李万祥的付出,感动了孩子们的家长,也打动了北京市西区邮局的领导。1988年12月14日,北京市西区邮局体校正式挂牌成立。其实,所谓的体校也就是一个60多平方米刚刚容纳下4张球台的地下室,但对李万祥而言,已非常满足。
在这个位于北京复兴门附近的新天地,他成了46个孩子的教练、保姆、爸爸。在那个时候,没有一个孩子将他视为自己的爸爸,背后都叫他“魔鬼”,连女儿也是如此。他太严厉了,太苛刻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要求技术全面,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比赛最为较劲的时候肯定会吃亏。所以我要求这些孩子的正手攻、反手攻、小球、底线、搓球、抢发等每一项都要达到95分。再说,孩子家长每个月花5块钱到这儿练球不是让孩子来玩,是真想让孩子成材。”李万祥说,自己当年训练得确实狠了点,“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就用休息时间给他们‘开小灶’。从晚上7点到11点,这一练往往就是四五个小时。现在,我这两只手都患上了严重的腱鞘炎,经常疼。”李万祥的付出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冠军。体校成立一年后,他的孩子便囊括了所有的冠军。这样的垄断持续了8年。
当然,长大了的孩子们在登上领奖台的那刻都会想到这个“魔鬼”,想到这个爸爸。 郭焱在获得世界冠军后得到一辆大众甲壳虫的奖励,她对着电视机镜头说将这辆车送给李万祥教练。李万祥说,有孩子这句话,自己就非常知足了。 李晓东曾评价李万祥训练小孩“有一套”,而且选材“独具慧眼”。李万祥选队员首先要学习成绩好,只要有一门课低于90分就停训补好文化课再回来练,“文化课对他们的心理素质、应变等有好处,而且我还得看这孩子的眼神,好的苗子要有震慑对手的眼神和眼观六路的机敏。” 李万祥的选材在专业人士看来是那么的另类,中国乒乓球协会的一位副曾指着一个孩子说,“这孩子不行,把她开了吧。” 这个孩子就是如今中国乒乓球的主力、世界冠军郭焱。
其实,在这位副之前,郭焱已经被废了一次。当时,郭焱被著名的乒乓球教练拒之门外,而让她改练柔道,心有不甘的家长带着她找到了李万祥。看中了她不服输劲头的李万祥留下了这个“黑不溜湫”的孩子。感恩的郭焱常跟记者提及在“李教练”手下训练的6年,“没有李教练的栽培,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如果说,郭焱的今天是李万祥用心栽培的结果,那么李佳薇的辉煌则是无心插柳的收获。 当年,李万祥并没有让李佳薇学乒乓球的打算。一次训练中,李万祥感受到了女儿的乒乓球天赋。当他给小队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动作的时候,小佳薇在旁边嘟囔了一句:真笨。李万祥让小佳薇来做一遍,结果女儿做得有板有眼的,让她再做其他的动作俨然是个老球手了。
原来,孩子是观察中偷师。自此,小佳薇在爸爸的“魔爪”下开始了一段令她刻骨铭心的训练生涯。 到今天,李佳薇都数不清自己挨了爸爸多少骂,哭了多少次,“反正就是天天挨骂,我实在受不了了,每天就想着怎么能离开家,不挨骂。我妈妈也没少因为这事哭过,他严格的太过了。不信,你问问郭焱,我打不好他就揍我。”在哭的同时,小佳薇也在暗处和爸爸作对,有时趁着李万祥不留神就用脚猛踩乒乓球,在小佳薇看来“踩坏一个就可以少练一个”。 爸爸的严厉更多的是来自于望女成凤的期望。而且别人家的孩子不敢打,也不敢骂的太厉害,只能拿自己的女儿“开刀”,“佳薇是队里的主力,她做到了别人就会以她为榜样。她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所以我就拿她‘开刀’。我不后悔当初对她这么狠,不狠出不了成绩。” “如今,我的所作所为就是犯罪了。”李万祥说。 十几年前,新加坡选择了在北京队打球的李佳薇。对新加坡而言,小佳薇身上具备的潜力与天赋彰显着大好前途。而对小佳薇来讲,选择新加坡唯一的理由是逃离“魔鬼”爸爸的手掌。十几年前的那个大逃离,对父女俩而言充满了眼泪。李万祥开着车送13岁的李佳薇去首都机场,一边流泪一边开车的他不得已在高速公路的中间停下了车,“如今,一看我哭,我爸爸就跟着哭。看着两边不断超过的车,我赶紧把眼泪擦干不哭了,我爸这才把车开到机场。”在此后,每当李佳薇回新加坡,一家人在机场分别的时候都要大哭一场,甚至有路人对此非常不解。5年前的一天,一家人在北京首都机场抱着哭,走过来一热心路人问李万祥这是要把孩子送哪里去,李万祥说新加坡。
“我还以为送农村呢,哭成这样!”李佳薇把眼泪也带过了马六甲海峡。刚到新加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教练异常凶狠的训练,小佳薇每天想家想得吃不下饭,第一堂训练课就练到凌晨三点。归心似箭的小佳薇经常是把所有的行李打包,时刻准备回家。爸爸每次都在电话中告诉孩子,已在办让她回家的手续,今天说差这个,明天说差那个没落实。在爸爸的“拖拉”战术中,小佳薇逐渐适应了新加坡的一切。
其实,适应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刚到新加坡时,不仅要面对艰苦的训练,还要适应陌生环境。在新加坡高温高湿的生活中,小佳薇的训练中没有空调,生活中没有洗衣机,所有的衣服都要自己手洗。
“魔鬼”爸爸疼在心中,经常托空姐给孩子带衣服,其中有一次便一下子带了150件运动衫,李佳薇仍记得那些衣服上的长城、像、米老鼠等图案,“感觉太爽了,当时是穿完脏了就扔,一上午扔两件是常事,后来买了洗衣机,那些衣服穿不过来就全送人了。”
经过5年的坚持,不断成长成熟的李佳薇逐渐在新加坡乒坛立足,并引起国内的普遍关注。李万祥说,李佳薇与其他到国外打球的运动员不同,她到新加坡的时候还是无名小卒,“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新加坡乒总一直非常用心而耐心地培养佳薇,对此佳薇也很感激。”
悉尼奥运会,王楠淘汰了19岁的李佳薇。
而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上,李佳薇则以正手生胶、反手反胶的独特打法淘汰了卫冕冠军王楠,并让同胞记住了自己。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如果当年李佳薇的教练阅历再丰富一点,她本人再成熟一点,李佳薇的成绩可能就不止是当年的第四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佳薇回家!
2008年8月15日,新加坡队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半决赛中以3比2战胜韩国队。 创造了新加坡队48年来的奥运会最好成绩。获胜后的李佳薇任泪水在脸庞流淌。赛后,她说这是自己第一次为胜利而哭泣。
新加坡体育部长维文对《联合早报》说:“我很想给佳薇一个拥抱……想让她知道我们绝对会给予她最大的支持。我不希望这是佳薇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2009年4月25日,李佳薇大婚引起了新加坡的广泛关注。而当她的儿子李天睿满月之际,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亲自到场祝贺,足见这位新加坡国宝的分量。 2008年的8月15日,在秋阳的照耀下,北京气温上升明显,阳光充足。北京气象台提醒到户外活动和观看比赛的朋友,“要做好遮阳防晒的准备”。
这一天,李佳薇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新加坡奥运历史上最好成绩。
就是这样一天,父母的馅饼也制造了一场崩盘式的失败。李万祥原本想拿馅饼给女儿加油,没想这馅饼如同刺向气球的一根针一样使得李佳薇在赛前就已经泄气了。
当天,55岁的李万祥和妻子站在北京大学的西门口,手里拿着刚烙好的馅饼候着孩子。他给李佳薇打了一个电话说是自己送来了她的最爱——妈妈烙的猪肉馅饼。
这个电话把女儿的馋劲儿给勾起来了,“爸,我马上就上场比赛了,别说那些没用的了,然后就挂了。”走上赛场的女儿面对的对手是曾在雅典奥运会上战胜过自己的韩国选手金景娥。此前不久,李佳薇还赢过对手。一心想在奥运赛场上复仇的她,满脑子想的却是馅饼,而且还是馅的,“我觉得自己都吃透她了,可是总想着馅饼肯定就走神了,结果输了。当时哭的不行,就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就把电话给我妈,我妈又把电话给我爸,谁都不敢接。他们俩一直在西门那儿站着,结果在大太阳下等了一下午。”
好在,失败之后的李佳薇很快就调整好自己。在随后第三盘双打比赛中她与王越古搭档战胜了金景娥与朴美英,并赢得了奥运会乒乓球团体的决赛权。
要不,李万祥的“罪过”可就大了。
后来,李佳薇在北大门卫异样的目光中一口气吃完了父母给她带的馅饼,李万祥还问女儿要醋吗,他连醋都给带来了!
单打比赛开始前,李万祥给女儿打电话说找着个买糖葫芦的地方,40块钱一串,李佳薇没说话就把电话给挂了……
她非常理解爸爸的添乱,完全源自于对自己的爱。
实在是因为“着不起那急”,李万祥不敢到现场也不敢看电视直播女儿的比赛,所以他根本掌握不好女儿的比赛节奏。 2009年,李佳薇在北京与心上人李超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李超是安徽蚌埠人,从事医药贸易的成功商人。随后,喜得贵子,取名李天睿,因为孩子属牛,小名叫“牛牛”。
初为人母的喜悦很快被一个期望打破。新加坡乒总希望她能够再战一届奥运会,为了报恩于新加坡乒总,她告别了北京的家。
回到新加坡后,李佳薇坚持一天两练,从不间断。为了与女儿每天保持联系,李万祥一口气买了几十张电话卡。爸爸明白,女儿最难过的不是“身体关”,而是对孩子的牵挂,“走的时候夺门而出,都不敢回头看一眼。如今每天只能通过、电话和儿子联络感情。”
李佳薇说,自己虽然很想念儿子,有时从上看到他眼泪都会不停地流,“但我只能狠下心,不去几时回去看他,因为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训练不能分心,我还要拿奥运个人奖牌,只好暂时地与孩子分别。”
其实,北京的家中,有李佳薇牵挂的爱人、牛牛,还有90高龄的奶奶。每次回家,懂事的孙女都要给奶奶洗澡、洗脚、梳头。佳薇说好在奶奶有爸爸陪伴,90岁的奶奶经常下巴脱臼,身边一直离不开人,更离不开这个儿子。
谈到自己乒乓球的领路人,李佳薇对爸爸是又痛又恨。
痛的是爸爸对乒乓球的痴情让他落下一身伤病,恨的是他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别看他是培养运动员的,他自己的身子骨都不健康,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一天下来要吃十几种药。他的睡眠非常不好,但一见球台就来精神。现在,基本上一天要训练五六个小时,对健康人来讲都是很大的强度,更何况他浑身是病……”
李佳薇说,爸爸可以为了乒乓球放弃一切。
20多年前,一位家长买了一包万宝路给李万祥,一起抽烟时,李万祥发现这位家长抽的是极其廉价的烟,当即李万祥把整盒烟给“撅折了”。从此,李万祥戒掉香烟,并时刻与家长保持距离,“他就是不想使自己的爱好给家长添负担,他觉得,每让家长多开支一分钱就会有不少人练不起球。所以他对送礼的家长都是先板起面孔训人家一气,然后让人家把东西拿回去。”
而异常“好面子”的爸爸还经常“私济公”,爸爸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同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机会经常是各个体校轮流坐庄,先是交流然后吃饭。每次李万祥都是参加交流后不吃饭就往回赶,他得给46个孩子做饭。李佳薇说,即使是爸爸自掏腰包代表体校坐庄请大家吃饭的话,也都要先回去把饭做好才回去尽东道主之谊。
李佳薇说,爸爸受到的最大奖励是1995年邮局奖励给体校的那辆车。那还是邮局为了方便爸爸带队员到天津交流比赛用的,属于集体财产、精神鼓励。
而爸爸说,“孩子们那些奖杯和证书就是对我的最大奖励,人家把孩子送到我这来吃苦,不出成绩对不住人家,不能让孩子白受罪。”
在培养新生力量的同时,李万祥还广纳弟子,街坊成了他的弟子,陌生人也成了他的弟子。20多年来,作为北京监狱管理局的乒乓球教练李万祥走遍了北京所有的监狱。他不仅教授球技,更多的是教人员做人的道理。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李万祥的两位荷兰弟子获得了乒乓球比赛的奖牌。而他的第一个外国徒弟则获得过英国冠军,这个令他兴奋的消息还是在1989年应邀到联邦德国多特蒙德观摩比赛时偶遇英国弟子时知道的。而且,当时德国的俱乐部还以每月5000马克的高薪挽留他,李万祥一点没动心。他牵挂着体校的孩子,牵挂着监狱里的学生和小区里的徒弟们。
女儿说,爸爸就是乒乓球的播种机。女儿则是爸爸的骄傲。女儿的照片和各种奖状奖杯环绕着整个客厅。李万祥说自己时常看看,感受一个生命的成长,看着自己的女儿也就想起了其他的孩子,感觉自己虽然清贫辛苦,但很值。
李万祥非常期待伦敦奥运会,这种期待源自于对女儿的信任,“到那时候,她肯定是更成熟了。”
李万祥说,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向看台上的自己求助时,“我只要一抱着牛牛站起来,她就懂了,肯定拿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